第6章 初現端倪
書名: 春回桃花塢作者名: 之釉本章字數: 4645字更新時間: 2011-09-06 23:15:38
林三娘在床上翻來覆去睡不著烙‘燒餅’的時候,有一個人躺在床上也是十分清醒,了無睡意。誰呢?劉家二郎!
劉家三個孩子,大姐比二郎大三歲,已經出嫁半年了。二郎看著壯實,可是面相稚嫩清秀,已經12足歲,看著卻只有10來歲。林夫人許諾送他去揚州跟著林家老爺學做生意,做個小管事。
還沒送去揚州,林三娘摔傷了。看著了無生氣的三娘,林夫人傷心欲絕失了主張,劉家人也很難受。二郎只能盡心盡力跟著父親母親忙前忙后跑腿張羅,只希望這個主家小娘子、可愛的小妹妹盡快康復。
“唉~~”嘆口氣翻個身,他又想起白天三娘帶給他的震撼。
玲瓏嬌小的身子,卻如猛獸一般兇悍,勇往直前,無所畏懼。那熠熠生輝的雙眼,撞得二郎一顆心“撲通撲通”直跳。是的,因為一直當她是自家小妹妹般疼愛,看她恢復健康后充滿活力,充滿生命力,二郎心里是滿滿的欣慰和欣喜!
想到三郎曾奇怪地說三娘怎么對以前就知道的事還會反復問,不由好笑,能怎么地,不過是以前雖然知道,可是沒有放在心上,等于不知道;現在歷經大難,成長了,開始關注身邊的事和物,所以想重新認識一下唄。
如果哪天三娘突然問他:劉二郎你姓什么,那他也絕對不會猶豫,一定會快速地、更加認真地回答三娘,因為他相信,這次回答,三娘一定會記得牢牢的。
大清早,隱隱約約的人聲犬吠,鬧醒了晚睡的三娘。大大地打了個呵欠,揉揉惺忪的睡眼,哎,有眼屎,看來要喝點清火的湯水了。
下了床,自己去尋了繡著翠竹的素雅衣褲穿好。林三娘的衣裙顏色不知道為什么都很素淡,可是三娘才不在乎,這滿柜子的衣物,林三娘非常喜歡。只是,太多了。
拿了象牙色的梳子(說不定真是象牙的),依然扎了馬尾,恩,嬌俏可愛的小籮莉,滿意。
推門出去,天色尚早,院子里靜悄悄的,只有廚房偶爾傳來輕微的碗勺碰撞的聲音和低低的說話聲。
走到娘親房間敲敲門,里面傳來輕柔的聲音:請進。
推開門,笑嘻嘻地先吧頭探進去:“娘,我進來了喲。”
“調皮,不是說了請進嗎?”看樣子正在梳洗,看見三娘進來,放下了梳理長發的梳子和一根白玉簪子。
“娘,你手真巧,可以挽這么好看的發髻。我就太笨了,只能扎馬尾,對了,還會扎小辮兒。”
“我們三娘手巧呢。現如今實在條件所限,要是......哪里需要三娘自己動手啊。”好象有點感慨,“過來,娘給你梳個雙丫髻吧。”
“謝謝娘,就這樣吧,很好看的。”
林夫人還想說什么,被院門外一陣敲門打斷。一會兒,劉媽拿了張燙金紅帖子過來,說是宋里正送了張帖子,說縣丞家老父做壽,特派了帖子,請吃壽酒。宴開其父所居鎮子茅山鎮春來樓。帖子本來早幾日就要送過來,卻因為被派了急差,如今才送到。明天就是正日子。
林夫人看過帖子,略一沉吟,笑著對三娘說:“三娘,明日隨娘去吃壽酒吧,順便你也去逛逛,病這一場,你也好久沒去了。”
“好啊好啊。”不是好久沒去,而是壓根沒去過好吧?!去過的那個早就......想到這里,三娘還是挺為林夫人難過,畢竟她真正的閨女已逝。唉,想什么亂七八糟的,林三娘不就俏生生站在這里的么?三娘十分珍惜這母女情分的。
“那我們三娘明天打扮漂亮點。都知道三娘重傷初愈,讓他們看看我們恢復后可是更勝從前。”
林夫人一邊說著,一邊翻看首飾匣子:“恩,衣服就素淡點,再給三娘配點首飾,三娘自己來選選。”
林三娘好奇地在匣子里翻看。桌面上5、6個精美的盒子,娘親打開的一盒是些顏色各異的大小不等的珠花。三娘選了一朵米粒大小珠子串成的淡紫色珠花。娘親“噗嗤”一笑,“三娘倒有眼光,這珠子叫米華東珠,本已難得,可最難得的是這顏色,紫色是很難尋的。再選幾樣。”又打開了幾只盒子。
三娘對那些金燦燦的黃白首飾不感興趣,又選了一支雙蝶銀鈿和一支蜻蜓小花鈿,頭發還短,用這些比較合適。晃悠著蝴蝶和蜻蜓,嵌了散碎寶石的翅膀跳躍著動人的光芒。
三娘又拿起了放在玉石頭面匣子里的一個暗紅色雕花袖珍首飾匣,不敢私自打開,好奇地問娘:“這是什么寶貝?”
林夫人沒有說話,只是靜靜地打開小匣子,捻了一支翠綠的簪子出來。
三娘不由雙眼一亮,只見:光滑潤澤,質地細膩無瑕;熒熒閃光,如一汪碧水。簪體通透,色調均勻。簪頭一朵同質桃花,花蕊更是精巧,鑲了微不可見的小巧珠子,既給簪子增加了層次感,更讓整個翠玉簪子多了靈性和流動的光華。
三娘拿在手中,愛不釋手:一直以來,她都認為玉是有靈性的,她最喜歡佩帶玉墜。沒想到,古代的工藝居然這么精巧。
林夫人看三娘這般喜歡,卻是低低的嘆了口氣,說道:
“這不是我家之物。”
“那是誰送的嗎?應該是很名貴的。”
“這算是件信物吧。”林夫人陷入回憶,“說與你聽聽,也無所謂。當年,我和你爹從揚州輾轉前往茅山鎮,途徑君山,遇見一帶著三歲小孩的女子,她渾身是傷,求助于我們。我憐她,為她請來大夫醫治,發現她居然還身懷四個月的身孕。她說他們是被結義兄弟所害,她夫君重傷,藏于農家,她本想尋求舊友幫助,又被友人出賣,差點葬送了自己和孩子的性命,”深深地嘆口氣,
“我和夫君想著救人救到底,結個善緣,就隨著她去到農家,救治她的夫君。那些害他們的人是下了狠手的,她夫君已是半個死人。若非她夫君功夫了得,又偶然得了煉丹師葛洪的靈丹妙藥,配合大夫妙手,方才撿回一條命。后來得知她夫君姓楚。這樣和他們一呆就是一年多。”
“臨走的時候,你楚伯母夫妻再三邀請我們隨行,不過,我們拒絕了。楚伯父就慎重地給了我們這簪子,說是楚家世代相傳的信物,沒其他意思,只想和我們林家永結通家之誼。若他日有需要,到靈山找青云莊,但憑驅譴。并且......”看了一下三娘,“希望兩家有緣能結為兩姓之好。”
無語......古人重信諾,三娘想著不會這么小就把終身給交代出去了吧?怕怕!突然眼睛一轉:
“娘,楚家有閨女不?”
“這些年聯系很少,沒有聽說呢。”
“也許,他們有女兒,想著把女兒許給哥哥當媳婦呢。”
“鬼丫頭!放心吧,不管他們有沒有女兒,至少我沒有想強迫你嫁他兒子,我會給你想要的幸福的。”
呃~~人家還這么小,就談這些,不對吧?!不過,古人早熟,成家也早,也不必過分避諱。
真的是好娘親,在這樣的朝代能想著給孩子想要的幸福,已經是很有母愛了。
“吧唧,”三娘沖上去親了娘一口,“娘,你真好,我愛你。”
“哈哈哈哈,我更愛你。三娘是娘的心肝寶貝。”
早餐氣氛十分溫馨,吃著清粥小菜的母女倆嘴角含笑,都比平常多吃了小半碗。劉媽笑呵呵地打趣:“夫人,三娘子,你們這一大早的有什么好事啊?喜氣洋洋的。”
“劉媽,親耳聽到女兒說愛我,心情真的很奇怪,又酸又甜還有點疼,原來親情需要表白啊。”林夫人十分感慨。
“啊喲,真是讓人羨慕,就是我那大女兒如此懂事,也沒有聽她說過愛我呢。至于那倆傻小子,就更別想了。這輩子是沒想頭了。”
“娘,說什么呢?讓夫人笑話。我們會孝順你的,你放心好了。”二郎放下碗,頗有點不好意思。
“看吧,兒子知道孝順,多大的福氣,劉媽你就等著享福吧。”拿了手絹沾沾眼角,“也不知道我那兩兒郎如何了?怕要把娘忘記了。”
“不會的,娘。哥哥他們更愛你,現在苦學本事,也是為了更好地保護你,照顧你,孝順你。你別難過了。”三娘摟著林夫人的腰,撒嬌。
“我沒難過,就是想他們得很。”拍拍小女兒的頭,心里一片柔軟。
“怪我,怪我,都是我招的,夫人快別難過了。張管事還等著回事呢。”
“恩,知道了,一會兒你叫他到堂屋。三娘吃了飯自己玩去,娘把事處置好就來陪你。劉媽,明天我和三娘去鎮子上吃壽酒,你找兩匹緞子出來,再封50兩禮金。劉大明天會跟張管事一起去辦點事,不知道二郎駕車可熟練了?可以送我和三娘去不?”
“熟練,穩當得很,夫人放心就是。”劉二郎搶過話頭,應承著。
“那好,明日辰時一刻出發。”
“是,夫人。”
“恩,有點小管事的架勢了,呵呵。”
“...”
當天無事,想著方便存放“天蔚珠”,便央了劉媽給做個可以掛在脖子上的繡袋,再做一個放腰間的荷包。空閑時跟著劉媽學了繡花的基本針法,反正也沒想做專業的,體驗一下而已。
第二天一大早,林夫人給三娘梳了雙掛式發環,綁上粉紫色緞帶,簪了珠花,穿上淡紫色的繡了迎春花的衣裙,顯得清新雅致。看林夫人,身著水藍衣裙,長及曳地,高梳華髻,斜插一支七寶珊瑚簪,戴了玉制花鈿,皓腕上戴了和田玉鐲,白中透翠,耳上墜著玳瑁耳環,晶瑩剔透,雖然一身素雅,卻儀態萬方,處處流露著貴氣。
二郎駕車真是不錯,又快又穩,路上若有坑洼,總是老遠發現及早繞過去。
茅山鎮春來樓,是鎮子上最大的酒樓,除了酒宴,還有客棧,占地十分廣闊。凡路經此地的客旅,若不住這里,必會為人恥笑窮酸。
其實客棧價格挺公道:酒樓分了貴賓區和惠民區,價格和菜式包括菜名都相差很遠。講實惠就去惠民區,講享受愛面子就去貴賓區,各得其樂。當然,縣丞家的壽宴在貴賓區。
時辰尚早,林夫人讓劉二郎帶上三娘到鎮子上轉轉,一個時辰后回客棧聚頭,她還得去辦點事。
接過林夫人給的散碎銀子以及300文錢,在客棧存了驢車,吩咐了草料,二郎帶上三娘上了街。
聽二郎介紹,鎮子街道大概是個井字形。同樣是西邊,春來酒樓在西北邊,稱‘上新街’,而鎮子有名的王婆五丁包子在西南角,稱‘下新街’。
“三娘子,你看我們先去哪兒?”
“先順著街道轉轉,然后去看看包子鋪。”
林三娘饒有興趣地東張西望,聽二郎介紹從‘上新街’路口到‘下新街’路口這段路稱為‘行香路’,每年來茅山進香的香客都是在這條街買進香的用品。
“恩,恩,恩,”三娘一邊點頭,一邊不時摸摸攤販擺攤上的物品。人家一看是個小姑娘,也不招呼她。不知不覺走到了‘下新街’路口。
剛到路口,就聞到了包子香。走進去一看,人還真多,大約5張桌子,坐滿了人。
早餐吃得飽,雖然聞著香,卻也并不想吃。
正想繼續往前走,突然看見包子店外一角落蹲著一個臉臟發亂,眼睛賊亮,看著包子咽口水的小子。喉頭吞咽動作十分明顯,三娘也不由跟著咽口水。憑經驗,這小子不是叫花子,因為雖然臟可是衣杉并不襤褸,而且看他很餓的樣子,卻沒有開口求乞。那雙看見吃的東西過分亮的眼睛和面無表情的冰冷,讓人不由好奇,要去關注他。大眼睛高鼻梁,好象還蠻帥呢。
林三娘走過去,蹲在他身邊:“喂,餓了嗎?我借給你吃,下次雙倍還,要不要?”
小子并不回頭,依然緊緊盯著包子鋪。
“又不是施舍給你,是借給你,而且還收利息。不要就餓死你。”
依然不回頭,三娘有些泄氣,暗笑自己沒事找事。站起身,準備離開。
“成交。”清脆略帶了成長男子雛形的冰冷聲音傳來,三娘幾乎不相信自己的耳朵。
“幾個?”
“一籠,”終于轉過頭來,聲音還是冷冷的,“姐姐,我要一籠,還要熱湯,嘿嘿。”
不對,好象有哪兒不對。
三娘問了店主,一籠12個,3文錢一個,湯不要錢。端了包子,讓二郎拿了湯,遞給小子,接過去就開始一個接一個往嘴里塞。
自那以后三娘絕對不吃包子了,沒胃口,噎得慌,此是后話。
小子哪兒是吃包子,簡直是倒包子,那嘴就是一垃圾袋啊!
吃完一籠包子,灌下一碗熱湯,小子終于笑了,這么臟的臉,居然有白白的牙齒,嘴唇厚薄適中,嘴角微微上翹。果然沒瞧錯,是一帥小子。
“姐姐,還要,嘿嘿。”
天吶,天吶,終于找到不對勁的原因了:小子眼睛雖亮卻很茫然,說話看似鎮靜,卻思維凌亂,原來,并非是‘廉者不受嗟來之食’,而是,一傻子!
明白了狀況,三娘覺得更心疼了,真的很可憐啊。拍拍小子的頭,“姐姐給你買,讓你吃飽。”
“嘿嘿,姐姐。”笑嘻嘻地,帥哥,變成了衰哥。
看著衰哥努力解決第二籠包子,三娘感慨萬千。終于想起了問二郎:“這到底是什么朝代啊?”
“淳化初年。”回答她的不是二郎,卻是正在猛吃的衰哥。
“誰是皇帝啊?”小女孩問,應該不犯忌吧?
“官家趙姓,嘿嘿。”
淳化初年,姓趙的?
太宗趙光義?
大宋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