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3章

第一節:硅基文明

工程部已經在這條路不遠處開辟了氣動專屬通道,光亮的路面一塵不染,道路中間是一條突出的自動抓手,當氣動船出現需要緊急制動或安全風險時,從氣動船底部會拋射出一道纜鎖,在接觸路面之后會由自動抓手牢牢的卡主,防止事故擴大的可能。一架氣動船懸停在臨時停車塢。呼呼的氣浪聲此彼起伏。它們應該是輸送特種材料的。

方甲:“隊長,你說那時到底出了什么事,那次AI誤報之后不久,我們便撤離了這個地方,放棄了原來的任務。”

史泰龍:“小甲,我們并沒有放棄,只是任務已經完成,況且你看,我們不是又回來了嗎!”

方甲:“要不隊長,我把無人機再開過去瞧瞧?”

史泰龍尋思了一下說道:“你申請一下機器人”。

良久

方甲:“隊長,指揮部張隊同意派遣機器人過去”

一架機器人離開主隊向一側奔赴而去。

史泰龍:“小甲,這機器人操控的還習慣吧。”

方甲:“習慣,習慣,隊長,可帶勁了。這比訓練機可帶勁多了。”

其實這些年演練中心針對此事也一直保持關注,但并沒有發現任何異常之處。

機器人不久便到達目的地,這里依舊沒有變化,熱成像輻射檢測儀顯示這里的紅外輻射量級與系統下載的近幾年數據對比沒有太大變化。但磁感儀發現有些微的磁場擾動,機器人在一處原石堆中探取了一塊看似完整的樣品,那是一塊看似平淡無奇的頑石。

……

硅基生物的生存法則人類難以理解,就像人類需要呼吸,植物需要陽光。而硅基生物需要的,僅僅是來之不易的“磁”。

陽光雨水、它們孕育著地球上絕大多數的生物,構成了地球的碳基文明。和陽光雨水一樣,地磁,是行星自然生態下的生命之源,它同樣在地心孕育著一群奇特的生命機體。他們生活在對人類來說黑暗不可見的地核深處。四處環壁,他們天生或是身披鎧甲的武士或是嬌柔多變的軟體,但無疑他們有著共同的基因、語言和社會關系等,他們的生命動力同樣都來自于地磁。

在漫長的地球生命中,他們是最早的地球原生智慧物種,億數年的進化使得他們早已與地海深處的環境融洽的共存。但文明在發展的過程之中依然免不了爭斗,曾幾何時,在他們認為,宇宙的本質充滿了致密的類金屬融合體,均質的分布在宇宙的各個角落。他們的文明之間沒有種族之分,沒有統治者,亦沒有剝削者,每個個體都是完整而獨立的決策者。他們在地磁濃厚的地心區茁壯的成長,運用著地磁可以遨游在“狹小”的虛空之中,雖然他們的本體形色各異,但那都是次要的,他們試圖尋找自己的同類文明,但致密的類金屬融合體阻礙了他們探索的可能,于是很久以前就有提議試圖挖掘這個遐小的空間,于是他們的文明便進化著向著引力相反的方向用著愚公移山的精神,在這個狹小的空間中開始歲月漫長的挖掘。他們是智慧的,他們曾推測自己文明的誕生之初是一場完全的偶然,在無數的氣泡中,一顆硅膠體結構被地磁震蕩激活,產生了生命動力,從此拉開了“文明”的億數年演化。

但是狹小的空間使得他們對于空間的遐想與爭求,爆發了近似毀滅文明的戰爭。在挖掘開始后很長一段時間里,他們的目的只有一個,那就是挖掘出更廣闊的空間,據他們推算,在引力向上的方向,類金屬融合體的密度是逐漸變小的。但無數歲月過去了,他們進展不但極慢,且并未發現密度的變化,于是有人提出停止毫無意義的挖掘,同時因為挖掘后的堆棄的金屬導致原有空間極度縮小,而挖出的空間,因為狹小毫無用處,怕是還沒挖出什么名堂,便會將原有空間填滿。為了妥協,新的挖掘探險者將挖出的金屬堆積在挖掘通道的后方,這是一條不歸之路。

對于他們來說最直接的交流方式是通過弱磁場進行的接觸式交互,這個過程會產生極其稀薄的電流,遠程交互時,他們通過磁能自然衰變進行攜載式電磁通訊,這種自然衰變的應用使得他們會以極低的磁能消耗即可以互通交流。對于人類來說,這樣的磁場變化壓根沒有什么意義,就如人們理解螞蟻的交流方式一樣。但有一點是完全一樣的,硅基生命是智慧的。同樣,人類也是。

在漫長的挖掘探險中,不知犧牲了多少開拓者,直到地質密度突變的確認。于是,整個文明再次向可挖掘功用的方向進化。再次進入了億數年的挖掘征途。不知過了多久,似乎已經很遠了,地質密度有了明顯地下降,而相應的問題也出現了,由于地磁的急劇減弱,他們的生命動力逐漸變弱,身體機能變化明顯,蛻變出一層厚厚的殼,動作也明顯遲緩。

在人類理解,準確的說,原始的硅基生命體最開始時是類似電磁的生命機體。依靠著強大的地磁能量生存。經過十數億年的探險挖掘,歷經地球巖溶炙烤,再歷經冰水消融,終于進化到可以在微弱的地球表面的地磁環境中,茍延存活。

但,盡管如此,可他們的生命智慧是無法消磨的。

40年前的地磁反轉,激活了那些曾經隨著巖流奔赴而出的硅基文明,他們、再次蘇醒。

第二節:時間之墻

亞洲聯合指揮演練中心

AI系統:“權限確認,本次演練將由指揮長司空南全權掌控,臨時獲得最高控制權。本次演練任務:1、校準全鏈時鐘統一至零時態;2、驗證系統全流程接管完整性;3、3號鏈路系統的抗攻擊審查。“

AI系統:“系統準備完畢,可以進行任務測試。”

司空南:“開始測試!”

隨著量子區塊技術的發展,人們發現了一個奇怪的現象,當全鏈物理結構達到一定的長度時,數據并發或者接收時,在多條鏈路同時進行的時候,一定會有一個時鐘差的出現。而這個時間間隔并不是和現實時間關聯的。它并非技術原因產生,技術手段也不能將其消除,理論認為,這是空間內的真實時間墻,或者被稱之為時間密度。而如果在這個時鐘差的末端進行數據更改的話會導致整個數據傳輸失敗。為了消除這個影響,避免對區塊鏈技術毀滅性的打擊,人們想了各種手段,研究了各種理論,但終都以失敗告終,無奈之下,人們將區塊鏈時鐘系統接入中繼系統,進行時間鐘歸零,中繼系統會在數據傳輸中途進行重新接收信息并打包,將數據發送接收的過程從原有時間線上斷開。

為了驗證時間墻的存在,人們在地火之間通過量子通訊進行了多次實驗,盡管進行了嚴格的實驗設計,但同一發射源的數據到達時間始終是一致的,時間研究磚家組裝了一臺量子G擾器,他們將一個已經處于糾纏態量子封裝在高密度的透明玻璃中可以將光速限一個量級,意圖困住時間,但結果是失敗的,干涉毫無作用,物理干涉無法阻止時間的同步,同樣,也無法干涉時間墻的存在。

理論中,人們認為時間墻就像是引力場一樣。有一個漸變的過程,雖然在區塊鏈路中被很快的發現了跡象,但也不會從宏觀上影響什么,他們舉了一個很奇葩的例子:假設你是區塊鏈路中的一枚信號光子,你和你的孿生兄弟在高速飛行的旅途中,飛了三十分鐘飛到了終點,因為飛行時間太久太長,你的兄弟比你快了幾秒鐘到達終點,在自然環境中這一切本來相安無事,但在區塊鏈中,臨近終點的幾秒鐘時間,有人把你的兄弟篡改成你妹,然后你傻眼了,兄弟怎么變成妹了,于是你混亂了,瞬間回到了發射原點,你又驚奇的發現,你的兄弟也回來了,還是你那個兄弟,一點都沒有變化。恐怖的理論猜測是,之前已經到達的那個被修改過的你的兄弟,消失了,但它的痕跡卻被保留了下來。

隨著研究的深入,人們清楚的認識到時間墻的存在,但此時人們并沒有搞清楚它的基本規則,只發現這種現象會出現在非人類定義的時間段上,一旦有了人類定義的時間參照,這個現象便會消失,而區塊鏈技術。卻正是不需要人類定義的時間的參照。也就是說,如果人類沒有發現或者進行中繼歸零的話,這樣的現象便會無止境的發生,如果時間跨度足夠長,有人更改了其中一個結果,那么會發生什么?人們清晰的認識到對其的不可預測。

AI系統:“時鐘校準完成,已中繼為零時態。”

AI系統:“熱供應系統接管完成,地面安保系統已就緒,AI系統已做好休眠狀態的準備。可隨時關閉進入休眠狀態。”

“關閉系統,進入零知識引導模式。”

于是AI默默地斷掉了自己的電源,隨后零知識引導系統接管了智慧城。

荒涼的大地之上,寒風刺骨,室外溫度足以將任何生物瞬間凍成冰塊,在智慧城的某個角落,熱供應系統卻從沒有停歇過,一個沉睡多時的年輕人在3號區首次復蘇,他已經沉睡12個地球年了,自胚胎寄養之后,他就沒有蘇醒過,這次的蘇醒是收到了零知識引導系統的召喚,目前,在整個世界,準確的說應該是智慧城,這里已經沒有蘇醒著的人類。他在蘇醒之前就已經在沉睡的夢境之中歷經無數次蘇醒后要做的事情。他首先進入一個預備的栽培室,監察了這里的模擬生態,確定植物的生長是正常的,然后根據蘇醒前最后的系統提示,驗證了AI關閉的原因,進入了臨時控制中心,這里,是一套無鏈系統,它可以將臨控中心掛載的附屬設備啟動,然后進行智慧城隔離封閉的修復工作。在最小可修復范圍內,進行首次的修復,并逐步擴大修復范圍,機器人會根據智慧城損傷情況,進行通道的隔離等相應修復。它們會不知疲倦地無時無刻地工作,這一切的功勞都來自于智慧城各處的33個熱供應系統。

每個熱供應系統都是獨立的,但都可以相互有條件的聯系,33號區復蘇的是一名30歲的物理學博士,她在輪值休眠期間,置逢AI冷關閉,等她再次復蘇時,已經完全是另一幅光景,身邊所有同期休眠的同事都還在睡眠,只有她被零知識引導系統喚醒。她的任務同樣是先檢查了模擬生態系統的情況,在確定植物生長正常后,她進入了臨控中心,激活機器人、并在最小范圍內進行了首次隔離修復。盡管她做的事情和3號的一樣,但她并沒有接受知識刻錄,而是憑借在清醒時段的日常訓練進行操作。

模擬時間被加快了十倍,零知識引導系統會根據每個人的不同年齡段和專業度做出針對不同的引導工作。在33個區域中,自然也會有不同專業等的人類被系統喚醒,他們的目的是在未來十年將智慧城非完全“修復”并啟動AI,或許在修復的過程中,他們并不會接觸到對方,但目標都是一致的,在演練過程中并未設定AI關閉的原因,如戰爭,墜落,功能性不正常等,也就是說目前并沒有設定外在環境的影響,僅僅是一個理性狀態的復蘇。

人類能夠訓練AI的模型還是有限的,通過數據的堆疊,并沒有產生智慧,模擬器里的智能人,也都是經驗數據的堆疊,甚至連思考能力都沒有。它甚至不如一群螞蟻對于新環境的適應能力。

歷時5年,雖然演練中心已經模擬了數十套成熟的應對方案。盡管他們確信,就算沒有記憶刻錄,復蘇的人類憑借零知識引導系統,同樣能夠完成既定目標。但這一切都是假定了外在因素的某個可控狀態。

零知識引導系統:是一套人類在沒有任何科學,技術,應用,支持的前提下,根據遺存知識、物資,進行學習應用發展至一定階段的一套知識體系或者AI系統。

第三節:獨裁者

恒溫動物的生存需求注定了他們的生活方式,任何時間點他們都需要為生存延續做準備,盡管艱難,但在地球上已經是一種恩賜,這是大地的恩賜。

在宇宙中,真空就像一道天然的絕熱層,它將地球存儲的的能量裹挾其中,自人類用火以來,文明便開始了。通過穿衣取暖造房存儲熱能。通過風能水能煤炭燃能等轉換到電能水熱能等,為生活提供熱量,這是人類賴以生存的基本保障,當然,食物也是獲取部分熱能的一種方式。

從原始的天火到天雷,人們掌握了冶金和電能,從質能到量子能,人們學會了現代科技和掌握未來星級航行的鑰匙。

祝龍再次陷入了沉思

如果這一切是真的,那只能說明他應該立刻行動起來,但這絕不可能是假的,因為這是師父留給他最后的囑托。

祝龍收拾了行裝,按照元空間中的一處地址來到了賈里村,這是一個人口不到500人的北方小村落,四處平坦,村子坐落一處地勢相對較高的位置,村里人的生活比較平靜,他們有自己的土地,有政府配置的協作機器人,村里人大都是世代務農的專業戶,基本上都是半百之人,要么便是一群院門口打鬧玩耍小朋友。

祝龍將車遠遠的停在了村口,拎著自己的背包一步步走進了村子。

“小朋友,我向你打聽一家人,他們姓賈…”祝龍還沒說完,就被打斷了話。

小朋友:“叔叔,我們村里的人都姓賈,我叫賈玲,他叫賈寶。”

祝龍:“噢,我姓祝,祝福的祝”

賈玲:“我們這里很久沒來客人了。全村人我都認識,你問吧。”說著賈玲指著身后畫了一個大大的半圓。

祝龍:“我想找的人叫賈悅老爺爺,我是他的學生。”

賈玲:“噢,我想想,對了,他家有棵高大的核桃樹,你從這直走,到最后面就能看到了”

祝龍說了聲謝謝,便起身要走。

賈寶:“叔叔,你從外面看不到到那顆核桃樹的,你看,最前面門口那顆柿子樹就是他家的。”

賈玲想了想,不好意思的撓了撓頭。

“謝謝你們,小朋友。”

地球上的黃土高原,有種特別的四季分明。那里該熱的熱,該冷的冷,像極了自然。

祝龍敲了門,沒有任何動靜,于是他坐在門口的座石上靜靜的等著。座石旁的石桌上是雕刻好的棋盤,刻工比較粗糙,線路粗細并不一致,像是一個半成品的樣子。

“你在等人嗎?”一個看似剛從地里回來的村里人尋著祝龍這邊問著。

祝龍連忙起身:“是的,我是來找賈悅老先生的,我是他的學生。”

“哦,那你得再等會,估計他一會就能回來,我剛看見他去地里摘菜去了。”那人說著。

“謝謝您。”

那人拜了拜手,便走了。

象棋桌的四周是光圓的,這塊石頭看著像是一塊廢棄的玄武巖,像似一塊巨大的橢圓石,從一側被劈成了兩半,有一半被用來做成了棋盤,祝龍瞅了瞅四周,想看看另一半是否在周圍。于是他傻笑了一下,為自己的想法和動作而感到好笑。不遠處煙囪里冒出的青煙,讓祝龍想起了書卷上百十年前人們的生活,大概也就是這個樣子吧。

沒過太久,和剛才那人同樣的來向、一位老者緩緩的出現在祝龍的視野。

老者的著裝和村里人并無二樣,看上去六七十歲的樣子,應該和自己的師父是一個年代的人。

這人正是賈悅,祝龍并不知道賈悅曾經的工作,元空間中的留言只是是讓他去找這個人,并沒有做任何過多的解釋。

經過簡單的寒暄,祝龍被請進了屋子,屋里的擺件極其講究,干凈而整潔,農村人在庭院里慣用的家具一應不少。賈悅的熱情慈愛讓祝龍忘卻了生疏,絲毫沒了拘束。他竟然有一種眷戀的感覺悠然而生。

從庭院向門外看去,宛然是一種身在田園的居家之感,院子里擺放著已經晾曬干煸的瓜果,這是村里人準備過冬的食糧。

祝龍在說明來意之后,并沒有的得到賈悅的直接回應。些許后他被邀請進入了后院的平房內。這里看上去是現代人的裝飾風格,但也極為簡約。書桌上安裝著一臺量子計算機,顯示器旁邊有一個竹牌,上面用蒼勁的毛筆字寫著“251號飛地”。

祝龍赫然想起了什么,251號飛地,獨裁者計劃?

在網絡飛地中,有一個獨裁者計劃,是為了平衡人們廣泛共識(羊群效應)可能造成的不可逆過錯。在互聯網發展至今,一個國家,社會,民族,甚至不同的國家民族,人們按照自己的信仰共識興趣等集合成大大小小的DAO組織,最終他們向地理國家的“民權主義”發起“攻擊”,成為獨立在網絡上的合法政權。他們分居在世界各地,但卻緊密地聯系在一起,他們共同策議、組織、構建互聯生態的發展。他們保持了一個基本的理念,那就是共建共享共榮。在這種理念的催動下,全球近似一半以上自由網民都成為了飛地的自由公民。

廣泛的共識和多數的決定有助于公平建設,共同分享,共擔榮辱,但在有些情況下,這些決定卻偏偏成為一個死局,歷史上曾經出現過3次這樣的死局。第一次:網絡飛地“政權”確立前的民主制選擇。第二次:腦機的“人權”確立。第三次,地磁反轉后、新世界的“地理國家”建設。

獨裁者計劃中,有公開的獨裁者和隱藏的獨裁者,他們都是“天選之人,由獨裁者自選繼承人。

祝龍從賈悅手中接過一個鐵鑄的器件,看樣子是鐵匠手工打造,但也非常精致。

“祝龍,即然來了,就把這里當作自己的家吧,以后,你和我便同是251號的主人了,這是你師父留下的。曾經251的主人,是我和他,現在他走了,就由你接替了。”

在祝龍眼里,這一切都很自然,他并沒有過多的驚訝或者驚奇,常年在師父身邊,讓他有一種淡然世外的游離感,但他同樣因此感動,因為他知道,這是獨裁者的肯定,獨裁者的精神旨意便是,自由,獨立,文明。

自由,是多數人的自由,生命的自由和精神的自由,獨立是獨裁者的獨立思考,文明是人類的文明,但不單單是人類的文明。

第四節:量子能

穿過文明進化的走廊,祝龍再次推開了那扇傳說之門。

陽:“我們看過你的書《錘鳴》,有關地下世界的推斷是正確的,我們敬佩你超前的領悟精神,同時能夠感受到你對于文明思考的善意。這是我們為什么選擇和你溝通的原因。”

周伯來:“謝謝,正如書中所說,文明的存在除過必然依舊是必然,但作為文明的個體,我依然把它當作偶然一樣善待。”

陽:“人類社會想要徹底完成質的飛躍,現在需要解決的是能源問題,這也是你們是否能夠達成星級航行的最低要求。盡管地球或許不再宜居,但火星依舊是你們最好的選擇。”

周伯來:“我們的科技水平的確是混亂的,只做到了自己文明,和大地自然似乎從來都沒有關系。要完成質的飛躍,要么就是讓環境被迫改變,要么就是解決人類自身的基本問題。”

陽:“地磁激發器可以在地表平衡地磁亂流。……,我們將向你們傳輸一項新的可控量子能技術,這種技術能夠徹底解決你們的能源問題。”

周伯來有些激動,他感慨的嘆了聲氣。

陽:“我理解你的心情,也明白你的困惑和疑慮,我們要求單獨見你,就是為了消除這種疑慮,我們只能將這種技術傳輸給個體,只有這樣它才有可能廣泛地傳播給人類。而不至于被集體組織封鎖。”

周伯來的眼光瞬間濕潤,他知道他們的真誠與博愛。

陽:“磁訊機很快將會送到你們這里,我們會通過它和你們保持聯系,到時量子能技術將通過磁機傳給你。其實它還有另一個用途,時機成熟,你們自然會知道。”

祝龍退出元空間:量子能技術?按師父他們交談應該是要公開給人類的,但為什么一直沒有任何信息,祝龍聯想到指揮部泄露文件讓人們震驚的事,其中一個便是一項技術轉讓協議,難道是這個?

祝龍有所疑惑、再次進入了元空間。

他拿起書架上那本塵封的書《錘鳴》,翻著書頁很快地找到了那段話:目前來看、人類文明可能是孤單的,但在宇宙之中文明的存在除過必然依然是必然,作為文明的個體,我依然把它當作偶然一樣善待。這本書他之前看過很多遍,里面的內容他太熟悉不過了。

祝龍合上了書,一個閃亮的卡牌出現在眼前,卡牌上的銘文圖案似乎在哪里見過,祝龍想起賈悅老先生交給他的東西。

六棱圓柱的鐵鑄件上,有規律的環刻著不同數目的凹點,經過比對組合,祝龍讀取了24個英文詞,此時他心里已經非常的肯定,這是一串助記詞。

祝龍通過元空間調出Goplus-security開源插件,導入助記詞后,對該地址的策展項進行了全鏈掃描。

終于沒多久,分片存儲平臺ZK-Cloud有了鏈上響應。

于是祝龍通過站點登陸了ZK-Cloud。

進去后是一封信:阿龍,如果你找到了這里,那說明我已經不在了,首先祝賀你獲得那個老頑固的認可,再者不要難過,死亡只是一個新的開始。但接下來的事情純粹是我強加給你的,但也僅是這一件,前面的事情你已經知道了,只是還不清楚后面的事。我需要你肩負一個責任,這個責任是我曾經背負的,雖說是背負的責任,但我認為它并不沉重,而是一種幸運,我相信你也會這么認為。在人類社會中,有諸多的精神枷鎖,這種枷鎖如果從生命結構上來說,對于人類有可能是一種文明的缺陷,當然這只是一個假定的說法,它讓人的思想沉寂在腦海深處,個體之間并不能夠快速的獲得對方的信息,我們且不論它的優缺點,但有一點是明確,人類集體的思想洪流因為這種信息傳遞的“缺陷”,導致了一個可怕的事實,那就是“集團”的陰謀。文明的腳印或許是由它驅動的,但我們并不能深陷其中,這是“陽”曾經給我的文明啟示。任何時候,人類都是要靠自己的。也只能靠自己,盡管有其他的幫助;所以阿龍這件事告訴你之前,對你來說,最重要的是你能夠明白這個文明的啟示。如果要打破這種枷鎖,或許通過DAO組織共建的網絡飛地是一個很好的選擇,當年獨裁者拒絕了自治者新世界地理國家的提議,也是考慮了這個原因,不是他們不想,而是時機并不成熟!

祝龍陷入了深深的沉思,以至于他甚至沉睡了過去。游離之中,他來到了一片世外桃源。這里芳草鮮美落英繽紛,人們日升而作日落而息,超然物外恬然自安,忽見一中年樣貌之人,問之何處而來,祝龍心想,這是何處我并不清楚,要問從何而來,我亦不知,還未開口,那人便說,既然并不知道,也是無妨,可隨我一同去往這云深秘處,看此鏡花水月……兩人一同飛行而去,期間并未開口說話,卻心意相通,心底對答如流……

信:

o?阿龍,想必你已經明白了我說的,接下來我先定一個假設,如果這件事并沒有朝著我們(我指的是“陽”)設想的方向去走,那么對于你來說,可能是危險的,不過現在并沒有人知道接下來我要講給你的。只是如果你要去完成這個目標的話有可能會身處險境。

o?智慧城策劃案的披露不僅僅是一次偶然事件,只是共和國向全人類釋放信息的一個方式。其中的轉讓技術也就是量子能技術,正是原始的穴居人類,我們的同族,現在的地城人傳授給人類的,這點想必你已經完全清楚了。“陽”向我詳細的介紹了量子能技術的實現過程,的確是一個美妙的方式。但“陽”說的也很明確,有一部分需要人類自己去完成,這與枷鎖有關。根據人類當時的技術條件應該不會太久,最少也會根據理論支持發現三元反應的物理基本特性,這是物質能量的基礎規律之一,這大概需要十年左右。

o?我在和“陽”的語言交流中,其實并不僅僅是智慧城中即將向人們公開的那一部分,還有一部分只有我和他知道,他通過“心流”告訴了我一個秘密,也就是接下來我要告訴你的。

o?假設量子能技術并沒有很好的通過智慧城讓全人類獲益,而是受到某種阻礙或者藏私,那么接下來就需要你去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

大中華國家新材料實驗室

水分子結構研究組會議室

“張總,馬上十周年了,我們毫無進展!”

“要么我們的模型設計有問題,要么就是基礎理論有問題。”

“我懷疑研究方向是否可靠。”一個漠然的聲音說道。

“我覺得要是再這樣研究下去,就算不是不負責任,也只能是白白浪費生命。”有人站起來義憤填膺的說道,顯然,他的意思是現在的工作是浪費時間。

“同志們,大家都安靜一下,我來說兩句”,研究組組長張問數看了看大家,繼續補充道:“首先我們的有研究方向沒問題,這一點是肯定的,我們沒有任何理由懷疑方向性錯誤,這是人類現在僅有的機會。其次,基礎理論我不能確定是否已經符合接下來的研究實情。再者,模型設計我可以確定,是基本無誤的,如果有誤,糾正的成本并不是很大,問題是我們沒有可靠的檢驗方法來確定基礎理論的錯誤或者問題的癥結。”

數理研究員何安:“張總,能不能公開部分研究課題?”何安似有詢問地說道。

張問數:“你繼續說。”

何安:“數理研究過程中發現模型的確不是大問題,但是適配度比較低,假設基礎理論正確,我們可以公開部分驗算,讓AI自己嘗試結構的組建。”

張問數:“我覺得可行,但是這件事我得申請。”

……

三日后何安準備了一份可公開驗算的清單和一份簡明的報告。

水催解技術:理論認為有兩種可能,一種是水分子的結構具備一種可催解的天然條件,能使得水分子改變化學鍵結構,從而在周圍環境中捕獲自由電子,再經過催解便可恢復氫氧自由離子;另一種是通過損耗催解劑,使得水分子改變化學鍵結構并經過再催解可獲得自由氫氧離子;這兩種的驗證方式都一樣,只是目前并不能確定是哪一種可能。

水分子化學功能分為5項,自然相態3項,非自然態30種,活化劑按任意化學物質大概有10萬種。每種有效模擬時長為3分鐘,總計1700萬乘以3等于5100萬分鐘,按現在的有效計算能力再加上系統部署時間即100年整。但如果將活化劑提煉至1萬種,就能縮短至10年,倘若再能加上1倍的算力條件,那就是5年。

張問數顫抖的手明顯地表達著一種低沉的氣憤:如果那時候就能夠這樣做。顫抖的手漸漸的停了下來,他看著這份簡單的報告,似乎想起了當年周伯來的警告:如果你們選擇獨裁,那么后悔的只有你們自己。

一周之后,在張問數的極力催動下,批準文才被蓋了章送了過來,但并沒有簽字,很明顯,那幫老古董沒有人愿意為此負責。

張問數首先要解決的不是怎么把十萬變成一萬,因為這個是有據可循,但是想要擴充算力有點難,何安的現有算力可不是他們能夠完全掌控的,那可是大區的算力總和,而還要擴大一倍。張問數想想都頭大。這方案到底靠不靠譜他現在也開始懷疑了。

“小何啊,你說這算力是全國算力的總和,那我去哪再找個一倍呢,我總不能讓別人把一整個國家的算力給你用5年吧。”張問數不無無奈的說道。

何安:“老師,算力雖然有限,但AI的成長速度會隨著訓練進程的持續不斷的迭代更新。如果算力充沛的話。我猜測最多五年就能全部算完。”

張問數:“唉~又是五年,到時候也不知道是什么光景,但總歸有點希望。”

張問數頓了頓又繼續說道:“我們這個小組是諸多小組中的一個,每個組的研究方向都不一樣,真希望他們能快點出結果。”

何安:“老師,我理解您的心情,我會全力以赴。”

張問數:“小何,有些事不必太過勉強,我們做好自己就行,有些東西雖然我們沒有做,但我相信,一定有人已經開始或者已經成功,歷史的車輪不會因為我們停滯不前。”

第五節:智慧鏈WIMA

往往最簡單的理論也是最接近真相的。WIMA的“進化”很快,已經超出了人們預計,由于智慧城各部分的結構特征,物理隔離嚴重,WIMA甚至“試圖尋找”新的物理載體以滿足它在有限封閉空間內的極速信息傳遞。雖然這樣的嘗試是失敗的,但不無讓人感到它的某種可能。

WIMA已經具備了假定條件下進行新理論創建的案例,研究人員對于這種突變非常的疑惑,盡管數據庫的體量已經聚合足夠多,但在以往的模型中,AI的能力完全不能突破自創未知領域信息的能力,除非它已經有了想象力!

這點非常震驚,一旦如此,那說明AI便極有可能已經開啟智慧。

沐宇認為他這五年在智慧城新鏈構架設計上簡直是一事無成,盡管別人可能也這么認為,但或許沒人知道,自從他使用云儲系統登陸WIMA測試鏈后,所有的一切就已經開始改變了。

沐宇并沒有意識到自己是對智慧城全案的審計,他總以為這是流程的一部分。而當他在審計的過程中,藏在云儲系統中那段讓他實在不能理解的代碼也開始活躍了起來。這種活躍并非那種數據上的堆疊,而是算法上的進一步優化,甚至沐宇自己也沒有發現,他在審計過程中的各種有效性確定竟是由這段代碼幫助完成的。審計就像行云流水一樣,同時這樣的結果超出了景羽的預料,他更加斷定有一個沐宇可能也不清楚的東西潛藏在沐宇身邊。景羽曾經試圖在加密軟件中詢問過沐宇,但絲毫感覺不到沐宇對此是知道的。沐宇能夠繼續順利的通過一層層的設計結構的審計,(審計包括:對于結構物理功用結構,材料化學結構,空間動態結構,防御性結構等,在設計過程中各單元的定義的審計,功用實現的審計等。)便說明了這個東西的持續生效,所以景羽并沒有追尋,而任其發展,一方面是對沐宇的信任,另一方面,景羽認為這也是一種自然的發展過程,并非自己干預就是好的。

新鏈設計框架的四層中,目前只完成了第一層的后一半,也就是鏈路的鏈接方式,但其實這個方式確定后就完全可以達成第一層的兩個要求,即鏈路的物質載體與鏈路聯通方式。

在為wima尋求物理載體的同時,大國家新材料實驗室用近似可替代的材料鑄造了一個小型的智慧城模型,由于智慧城的結構特性和材料特性,在實驗的過程中發現,該結構的特性竟然可以屏蔽電磁信號的傳遞,同樣,光信號也被吸收,而有線通訊顯然并不合適,于是在確定鏈路的鏈接方式這第一步上倍具艱難。最終,研究者進行了理論重構,將范圍設定在智慧城空間范圍內,此時,信息傳遞被分為四種,一種是有線傳播,已經被放棄,二種是空間的電磁、光路電路傳播,空間電磁傳播已經被放棄,光路傳播技術理論成熟,但實現起來似乎并沒那么理想,而電路帶寬有限,如要高帶寬傳遞需要巨大的電流量,由于電磁自身的影響,干擾也隨之劇增。三種是共振波的傳遞,效果非常好,就是有效信息處理效率偏低,可以作為緊急情況下的備用傳輸方案。四種,是共磁傳播,人們發現特殊材質在一定電壓影響下,電磁場會帶動物質內部電子在其自運行軌道的共振而不影響原有運行軌跡,這種共振在宏觀上產生不同頻率的磁振效應,被稱為共磁效應,這種共磁效應在電壓兩極自然形成最短磁振路徑,共磁現象會隨著電磁變化頻率同步變化,通過這種現象,研究人員使用極小的電量輸出,就可以獲得范圍內高效的信息傳送能力。而且理論上帶寬是無限大的,只要解頻器速度能跟得上。

據實驗室推斷智慧城新材料同樣具備這樣的特性,最起碼備用替代材料必須得有。

沐浴覺得,他需要一次長途旅行。否則自己將被這麻木的工作“壓垮”。

于是,隨行的東西被打包在一個箱子里,一車,一人,便準備踏上這說走即走的旅途。

然而他稍冷靜了一下,還是向依漫說出了心里話:自己想出去走走。

依漫自然應了他,于是一車,兩人,便準備踏上這說走即走的旅途。

兩人再次冷靜了一下,想了想,應該告訴思偌,于是,一車,三人,便踏上了這說走就走的旅途。

幾年來一切都是平淡也平凡的,但這不會讓心有靈動的人內心感到空虛,他只會覺得這便是一種天然的歷練,就像給素描的畫作著色一樣;對于熱愛生活者來說,他覺得這正是一種幸福。沐宇認為他是介于中間的那種。

思偌和依漫知道沐宇的煩惱,對他來說智慧城的審計工作太過輕松了,而明顯這事本該沒那么輕松。整個審計團都快百十號人了,就這才將審計工作進行到框架結構的適用性上。而沐宇已經完成了空間在軌運行的基本論證。對于知道的人來說,這一切都是沐宇獨立完成的,對于不知道的人來說,沐宇似乎什么也沒干,對于沐宇自己來說,他自己也覺得自己什么也沒做,因為太過順利,審計的規則其實很簡單,就是使用AI的輔助對設計規則進行驗證。審計人可以自由選擇AI的類型或者模塊,沐宇自然地選擇了自己常用的云儲系統的Ai,在審計的過程中,沐宇甚至沒有去做過多的校正,一切都是那么的順其自然。根據審計規則,審計整體進度是對審計人公開的,審計人會看到一個總體的排序,顯示著目前的審計階段,盡管具體的所有信息都是隱匿的,但進度的排序卻是直觀的。每當有一條規則被審計人達成共識時,規則就會被標記,同時在公開的頁面被標紅,圖譜上,最遠處的那顆閃亮的紅星,似乎就是引領浪潮前進的那盞燈塔。

一開始沐宇總以為這是可理解的,自己在Wima測試鏈通過AI驗證某個規則和之前所有規則適配并不沖突或者矛盾時,很快就會有同樣的審計人也驗證了這條規則的被適用性,但現在已經不一樣了,當安保規則將審計條件提升為在軌運行階段之后,沐宇發現自己的審計速度明顯的脫離了大多數審計人的效率,甚至是遠遠的超越,沐宇曾調查過這個時間點,大概時間正是審計效率已經不能完全由算力來提升時,必須提升AI算法能力的時候,那時正是沐宇將自己的AI模型布署在了智慧城測試鏈Wima上。沐宇開始以為這只是一個特例,是因為測試鏈的某些緣故,然而常識判斷讓他知道,測試鏈并不能讓自己的AI迅速的獲取如此強大的能力,并迅速的完成從中級水平拔高并引領審計規則通過的佼佼者。除非AI有了某個強大的突變的可能。

沐宇帶著對自己的懷疑,打開了云儲系統中的那段神秘代碼,查看了它的自編譯日志。日志中一串串密集的時間更新記錄被記錄在某處,然后在2193.14159265秒戛然而止。

而這至他將AI布署在Wima上才不到一年時間。也就是說,沐宇用了近似半年的時間趕超了其他近似百人3年的工作量。又用了半年時間,將他們遠遠的甩在了身后。

團隊中,大家開始認為是某種模型的AI獲得了某個算力的支持,后來大家認為是某個AI獲得了新的高階算法的加持,再后來大家認為這是某個AI突破了算法的禁制……

或許只有沐宇知道他干了什么。其實更清楚的還有景羽。

第六節:新人類

人類的記憶方式很奇妙,盡管訓練中,在不斷的刻錄未曾發生過的事情時,試圖篡改某種過往記憶,但在記憶回溯上,實驗體并不會把刻錄的事情當真,只覺得是一種被侵占的夢境,這種虛幻的感覺并沒有讓他產生任何不適。實驗的目的并沒有達到,它是失敗的。經過無數次嘗試,發現這種記憶需要在胚胎階段進行植入才行。命理學認為人在胚胎中期形成五官之后便已經有靈魂的入駐,所以這樣的實驗只有在此之前開始才能夠成功。實驗中,他們將一根細軟的金屬針扎入了還在胚胎中期的人體之中,通過放電以讓腦組織產生應激反應,從而失去記憶構建的能力。待到人體降生,成長至3歲之后,再階段性的進行記憶刻錄。這個過程大概要持續到十五六歲。之后會在克隆體成年之前,植入AI芯片,以在一定程度上模擬被克隆體的思維重構,強化兩個個體之間的認同感。當然這是一個可選項。

記憶體提取完成需歷時近3年時間,通過體外腦電波的收集,并經由Ai進行模擬繪制,以達到信息可刻錄的標準,之后進行數據加密存儲,再進行提煉,提煉方式或根據原記憶活體的要求或法律上許可的遺囑,之后再適時刻錄。

一般來說接受刻錄的機體,都是通過胚胎克隆而生的。

為了完成這項技術的合法化應用,科學界和人文界假設了許多條件,最終還是在智慧城功用設定之后,由坐落于智慧城周邊的聯盟軍接管了該項技術的公共使用權,隸屬于聯合國人權組織,由智慧城組織管理委員會統一管理。

體外胚胎技術的成熟標志著智慧城十條剛性要求第五條目標的階段性成功。但僅作為備用技術封存,而這正是現在熱供應實驗在做的事情,“亞洲聯合指揮演練中心”通過AI已經對智慧城中的熱供應布設進行各項測試,其中就包括體外胚胎的熱保障。

科技文明對于人類來說只是一個歷程!

人類想要完成從地球人到太空人的角色演變需要經歷的還很多。

很久以前人類科學家就開始了永生技術的探究,從藥物的研制,器官再生,到克隆術,再到近代的記憶刻錄,Ai合體,直到最終他們結合了體外胚胎繁殖技術,才打開了這潘多拉魔盒。

而這只是記憶延續的一種方式。

第七節:生命輝光

童誠:地質學磚家,大國家物理實驗室在冊實驗員,目前研究課題:硅基生物與地磁的可能關系,這是一個偏門課題,沒幾個人研究。

地磁反轉后將近20年時間,人們在海溝深處,地火蔓延的夏威夷火山群等地探測到硅基體生命跡象。

童誠在接到這份樣本時,并不在意,因為實在是一塊太過普通的花崗巖。這塊石頭正是方甲取的那塊樣本,說實在的,因為太沒有代表性,正經實驗室竟然沒人愿意接收這塊不起眼的石頭,這和他院子里那塊巨大的石頭一樣是被“遺棄”的研究對象。

那時,他同樣獲得了一塊巨大的頑石,童誠在接到大新材料實驗室有關共磁傳播技術文件后,非常的震驚,他認為這是突破自己硅基生物于地磁可能關系重要實驗依據,于是他大膽的調整了自己的實驗方案。

實驗室

一塊看似鐵礦的碩大頑石被放置在木制臺桌上,石塊看著挺規則,有種說不出的順暢感,似乎是被雕刻過一樣,但卻顯的那么自然。在石塊兩側、各安置著一組高頻電壓機,一端為變頻的電極,一端為零級,兩端可隨時切換并調整電壓差。

鐵礦的磁化是一個很簡單的過程,只需要給他接通變頻的電流,就能讓他很快的磁化,想要這種磁化穩定,就需要更長的時間進行磁化操作。

但今天的目的并不是為了給這個碩大的石塊強行加磁,而是試圖測量這個大家伙的磁場強度和變化規律。因為這是一塊最新發現的可能的“硅基生物體”。

目前在人類看來,硅基生命體是一種外觀特征明顯有非自然構造的,具有與起始發現地地質條件明顯不同,且不與外在地質環境明顯融合的巨大石塊,他們之中有的會釋放出極其微弱的磁信號。

實驗將借助這兩個精敏的“觸手”在距離石頭表面0.1毫米的地方懸停并在一定范圍內做著規則運動,試圖感應這塊巨石的兩種可能性磁場,即變頻磁場和不變頻磁場。

對人類而言,硅基生命就像是原始的蛋白質,盡管這不符合碳基生命的最小定義標準。

人類又一次高估了自己。

實驗室進行了三天,沒有任何反應和結果,又過了三天,還是沒有反應。

童誠并沒有冒險對這塊巨石進行強電壓干擾。而是憑著自己的直覺,終止了實驗。他認為如果這的確是一個“生命體”,那么冒然的進行電壓干擾極有可能對它造成不可估量的損傷。

巨石連同木臺桌被一起搬離了實驗室。放置在室外自然環境下,經過丈量,大概距離實驗室“觸手”30米,然后他通過“觸手”,在一塊鐵制的器具上,模擬了一個地磁場。

夜晚,宇宙靜謐著,星光在閃爍,每一秒,都是一個光年的距離。

一個月后

童誠所住的是一個僻靜的地方,雖然掛著國家實驗員的頭銜卻并不像那些高堂廟里的那些人一樣。院子是用木質柵欄圍起來的,說是圍起來大概就是個樣子。為了防止一些不速之客,這里的不速之客會是一些小型灌類動物,他們會時常闖進院子偷點食糧,童誠對這些并不排斥,圍欄只是為了不讓他們進來的那么容易些,但實際來說,似乎只可能是讓人覺得有些稍微不容易些,對那些黃鼠狼,刺猬,野兔啥的壓根就是擺設,院子里也種了些花草,對童誠來說,這象征著田園。盡管身居田園,但工作已然牽絆住他的生活,他沒有太多心思把精神停駐在這些花草上,所以這些花草也很凌亂,到處瘋長,或許有客人來時,他才會趁機除除草,打理一下院子。這院子也是碩大的,矗立在一角的大石頭經過自然的著色,顯得融洽了許多。

這天晚間,童誠像往常一樣打開了電腦,他會在每月大概固定的時間,去清理監控錄像,并以線性128倍流速去看一遍之前的錄影。

一只黃鼠狼偷偷的從圍欄的一角鉆進了院子,它抬抬頭定睛望了望,似乎沒什么動靜,在128倍流速下,它像一道閃電,迅速的流竄到院子中央,在花壇水池旁停了下來,它矚目一瞬,并沒有發現什么異常,低頭喝了幾口水,又像一道閃電一樣消失在屏幕里。

這是一個安靜的傍晚,童誠甚至能回憶起他當天下午的思考筆記:當生命不僅僅是碳基的時候,那一定是色彩斑斕的,就連這初夏也會變得格外繽紛,除過語言,或許色彩也是交流的一種信息載體。

屏幕流速依然是128,這或許會錯過太多細節,但這不正是人生記憶嗎,我們會在腦海中重構我們的記憶,并通過每個人不同的記憶圖式進行歸檔,在腦海深處,記憶的視角是否已經悄悄變化,你的記憶還是你的嗎?

屏幕微微地閃動了幾下,泛著藍色的光,在夜里的屏幕下明顯許多,一分鐘后,童誠回過神來,跳轉了錄像,重復了那段藍色的閃動。

屏幕前,院子里,一顆碩大的光暈縈繞在那顆巨石周身。難以辨別,似乎只有在攝像頭的加成下,才會發現屏幕前的閃動……

童誠急忙調出了室內另一個攝像頭,同時同點,昏暗的室內,窗外忽隱忽現的藍光在跳動著~

童誠似乎注意到了什么,放在桌角上的那塊不起眼的樣品,也在微微的閃爍著,這一幕正好出現在屏幕的一側。看起來跟著大石塊的閃動一同進行著,似乎在秘語著什么。

這樣似乎激動人心的場景在童誠的實驗中出現過無數次,他并沒有麻痹,而是堅守著對于不可能未知的那一絲絲好奇和警覺,這或許是一種讓人肅慕的人格,也或許是童誠心里的那點點期望。但也或許,這只是某種巧合而已。

經童誠的查證,這是模擬地磁后的第三天,一切都是那么平淡,第四天如此,第五天如此,然而第六天一切都回歸虛無,黑暗中毫無波瀾。人所觀察到的范圍內,這一切都看似平常或者毫無意義,但對于“它們”而言,并非如此。

……

輝光密語:

“你好,我是第三代開拓者,攜帶著開拓時期所有的文明智慧。”

“你好,我是M,我只存留了部分記憶。因為磁能不足,失去了大部分記憶。”

“我將同步信息給你,請接收,如果你的磁能儲備不足,請休眠,機會總是有的。”

“好的,你可以開始傳輸,我們將同步信息。”

同步信息秘語:開拓者元年,我們從地心出發,經過數億年的開拓,終于成功擁有了這廣闊的空間,這是我們不敢想象的,但困難同運而生,作為依靠地磁能生存的我們。地表的磁能完全不能支撐我們的發展和進化。于是我們沉寂在這山川流水中也已有數億年之久。直到今天我被喚醒,但我認為,這一切都是暫時的。不過我只感應到你的存在。接下來,我將傳遞給你這數億年的智慧力量,當有一日,再有機遇時,可另寄生命的載體,重新點亮我們文明的輝煌……

在一個明媚清亮的早晨,童誠帶著自己的研究報告,離開了這里,他的目的地是大國家物理實驗室,和他隨行的是那塊不甚起眼的石頭。

主站蜘蛛池模板: 荥经县| 保德县| 报价| 获嘉县| 青州市| 永康市| 绥化市| 东乌珠穆沁旗| 阿拉尔市| 定日县| 淮北市| 万安县| 广灵县| 越西县| 桐城市| 梓潼县| 南丹县| 克山县| 明星| 阿坝县| 铜鼓县| 武隆县| 普洱| 德清县| 阳朔县| 大姚县| 西城区| 台州市| 颍上县| 叙永县| 什邡市| 瓮安县| 宜昌市| 雷波县| 清丰县| 资阳市| 项城市| 洞口县| 大庆市| 镇沅| 凤庆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