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 邁爾斯普通心理學(第13版)作者名: (美)戴維·G.邁爾斯 (美)C.內森·德沃爾本章字數: 1086字更新時間: 2024-12-10 16:55:29
神經和激素系統
生物、行為和心理
學習目標問題 2-1 心理學家為什么會關注人類的生命機理?
今天的人們對大腦如何孕育思想的理解已經取得了長足的進步。古希臘醫生希波克拉底正確地認為思想存在于大腦之中;而與他同時代的哲學家亞里士多德則認為,思想存在于心臟中,心臟為身體輸送溫暖和活力。如今,心臟仍然是人們愛情的象征,但在這個問題上科學早已超越了哲學:墜入愛河的是人的大腦,而不是人的心臟。
19世紀初,德國醫生弗朗茨·高爾(Franz Gall)提出了顱相學,通過研究人頭骨上的凸起揭示人的心理能力和性格特質。英國一度有29個顱相學會,一些顱相學家還到美國進行顱骨研究(Dean, 2012; Hunt, 1993)。幽默大師馬克·吐溫(Mark Twain)曾用假名對一位著名的顱相學家進行了測試。“他發現了一個空洞,并說這個空洞代表著我完全沒有幽默感,這讓我很吃驚!”三個月后,他進行了第二次測試,這一次他表明了自己的身份。這下“空洞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他畢生所見過最高級的幽默感!”(Lopez, 2002)。顱相學的“科學性”至今仍然為人所知,提醒人們需要批判性思維和科學分析。不過,顱相學至少成功地讓人們開始關注起了大腦的功能定位,這一看法認為不同的大腦區域具有特定的功能。
生物心理學:探討生物過程(遺傳、神經、激素等)和心理過程之間聯系的科學研究。一些該領域的研究者自稱為行為神經科學家、神經心理學家、行為遺傳學家、生理心理學家或生物心理學家等。
我們如今生活在一個高爾只能夢想的時代。生物心理學(biological psychology)家們能夠使用先進的科技來研究生物過程(遺傳、神經、激素等)和心理過程之間的聯系,他們和其他的生物學研究人員以喜人的速度在生物、行為及心理的相互作用方面報告了許多發現。一個多世紀以來,這些探索心理的生物學基礎的研究人員發現:
? 大腦的適應性由人的經驗決定。
? 人體細胞中的一些神經細胞能夠導電,并通過它們之間的微小間隙發送化學信息來相互“交流”。
? 特定的大腦系統具有特定的功能(但與高爾提出的功能不同)。
? 這些不同的大腦系統所處理的信息整合起來,構成了人們對畫面與聲音、意義與記憶、痛苦與歡愉的經驗。
我們還發現,人類是由許多子系統構成的系統,而這些子系統又由許多更小的子系統組成。無數微小的細胞相互組織,構成了各種身體器官;而這些器官又形成了更大的消化、循環和信息處理系統;這些系統又是人這個更大系統里的一部分,而人是家庭、社區和文化的一部分。因此,我們人類構成了一個生物心理社會系統。為了了解人的行為,我們需要研究這些生物系統、心理系統和社會文化系統如何進行工作以及相互作用。就讓我們先從大腦適應經驗時的自我重組能力開始吧。
檢索練習
RP-1 顱相學和生物心理學有什么共同之處?
答案見附錄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