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一章末尾我寫出了一個湖泊!看那字數應該算是我寫的字數最多的一個章節,而且還沒有水字數行為。發出去后有些意猶未盡,想到一個寫作的方向。
本來那個流進心底的淚行成的湖泊是為某些故事的世界觀附形,突然想到能不能以散文的形勢圍繞著這個湖泊寫些故事!
想到這個念頭的時候腦中浮現出宮崎駿三個字!
如果我能寫這絕對是個不錯的思路,靠此練筆也是個不錯的方法。可對于我來說并不能這么做,不僅會導致我偏離創作方向,也會耗費我大量時間。
暫停了一會,純感受著那片湖泊帶給我的意境。很快就有一個感慨出來,這世界有多少悲傷的人啊!
宮崎駿的動畫我其實沒完整的看過多少,但是常年混跡網絡,視頻切片,音樂推送,網友評論都看過聽過不少。
我呀最初的目標定的太死了,如果在當時我有這靈感,或許我的人生會輕松許多!
付出太多精力,失去太多人生,已經停不下來了!不是只許成功,而是就算失敗也得失敗在那條路上!我不愿做唐吉訶德式的沖鋒(這本書我也沒看過,只有沖風車的印象),我曾一直認為我可以厚積薄發,大器晚成!結果過去的旅途總是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讓我的精神在追尋夢想的路上斷斷續續,使我在文字的修煉上空洞虛浮。
好悲傷!
此時應該有一條小溪中的水正流入那片湖泊,涓涓細流中或許有幾滴是我的淚!本可以寫那片湖泊上下起了朦朧細雨,甚至湖面都升起了霧融進了朦朧的雨中。我此刻的悲傷沒那么大,或許以后可以。
湖岸四處的居民都有什么呢?湖中的生態又會是什么呢?他們和湖水的關系又是怎樣的呢?湖的遠方又有什么奇景妙地呢?
設問一下,并不想深入!代入自己想的那些已經是能呈現的全部了。這點時間還是有的。
發現一個這個小說文本可能存在的問題。
這個章節的文字大多是我一邊思考一邊輸入,并且還描繪了思考的過程。如果我在書寫時有過醞釀,書寫的文字觀感應該不一樣。這會不會影響閱讀體驗?
這樣的好處很明顯,不知不覺已經寫了七百多字!
管不了那么多了!
什么叫做后現代網絡日記作者,我就是!
我這樣能一直寫多久?
停下的契機得是什么?
如果我一直這樣寫下去我愿意嗎?并不愿意!
寫到寫思維停滯了,點開了《千與千尋》片尾曲《永遠同在》,我更喜歡《永遠常在》這個譯名,同在不夠悲傷,常在需要追尋,且是無止境的追尋。
“我的內心在呼喚著!見證這個讓心靈悸動的夢!”
“雖然悲傷總是會重演,之后我一定會在某處與你相逢。”
“人總是不停的犯錯,而他們只會記得那時天空的湛藍。”
“雖然看不見前路的盡頭,這雙手仍舊擁抱光明!”
“離別時內心的平靜,身體歸于虛無的傾聽。”
“莫名的生……莫名的死……花,風,城市,都是如此。”
啦~啦~啦……
找了兩個譯版,我喜歡這一版。沒有復制粘貼,在歌曲的每一句開始暫停,一句一句的輸入進來的。
嗚~嗚~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