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寫著寫著總結出了自己能共情的幾類人,躺平者、消極者、失敗者,這里面的分類是簡單粗暴的,還可以加上一個自卑者。我還有其它認知方式,就略過了,借此分類衍生下思考,感覺可以作為故事設定。
我是能夠共情他們,但我能夠幫助他們嗎?不談幫助,更多的可能則是引為同類化解孤獨,也可能是納于一心汲取力量,還可能是用他們作為跳板……
其實我一點也不想認自己是躺平者、消極者、失敗者、自卑者,我一直是一個追尋自由的人,即便身體失去自由,我也在培養自己自由的思想。然而他們留給你的方向只有這些符號,我的抗爭會讓他們疑惑嗎?
寫這些的時候,背景音樂一直循環的的是《不由己》。
……
早上跑到地基旁邊的樹林伐木。
到達地方時,和鄰居叔叔打了個照面,算是真正意義上的認識了,聽他和父親聊了會天,我們互發了根煙。他們聊的是這次來這里伐木的原因,地基邊上的小林子的沙土需要用,所以先把這里的樹先伐了。
沒在山里勞作,半途我需要回去取工具,在路上看到一些中年人,比起去年年末的感覺有了些許不一樣。
取完工具回到地基,卻看到父親在地基前面兩塊地上的田埂和一個老人家聊天。聊換地的事,然后父親一個人向老人家傾訴過去做生意失敗的原因……
我反正是看不清人生的前路,只有頭頂上的夢想高懸,只要不向前看,如果有個地方可以安生,我僅靠夢想就可以活著。
可惜,眼前的土地看起來才是我的一切!這片土地早點到來多好,心里雖然是這么想,可理智告訴我,若是以前我根本就得不到這些。
得虧我有夢想,要不然想著家里這些人事物情理,都能給人的行為整成變態,把人的心理整的扭曲。
以前當自己面向現實,構想現實主義文本時,總覺得自己身處的家庭氛圍惡心,現在已經開始思考自己書寫現實主義文本時,這些人到底有沒有書寫的價值。哪怕惡也做不到的一群人,卻將小心思,小聰明,小手段用在了自己親人身上。若能從他們身上看到勤勞,樸實,我也不會這樣,話說回來真有這些品質,這個家就不至于如此,也輪不到我來多話。
如今還會有誰在意這個家族喲,也就我放棄自己的人生靜靜的看著,藏下自己的夢想靜靜的等著他們表演。
國破山河在,家破呢?
……
中午吃飯前,關于地的問題還有后續。
我在摘菜,無意間聽到的。
父親和奶奶通了下換地的說法,話語里帶著小心機,我嗤之以鼻。如同什么都不告訴我一樣,我的話明顯也不重要,就如同他們在這場談話里做出的某個決定,異口同聲的選擇不告訴爺爺一樣。
這個大姑真是一點好事沒做,便宜占盡,具體什么事情就不在這里提了。
說說我和爺爺的困境吧!這幫人的所作所為,也算是欺上瞞下了。
不知道他們是怎么看待爺爺與我的,想必他們不會用自己的大腦來想復雜的問題,只會將復雜問題簡單化、標簽化、符號化。
我父輩這一代真的是幸運的一代人,有發展機遇,還有政策托底。能混成這個樣子,也說明這個家族拉胯到何種程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