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老家
- 破產千金?我靠繡花針養家致富
- 六福小團長
- 2122字
- 2024-11-28 11:18:46
福安叔的老家天寧村距離鎮上并不遠,大概需要半個時辰的腳程。
冬天的夜總是來的很早,他們冒著大雪趕到老家時,夜幕早已降臨,只有手上小燈籠微弱的燈光照亮腳下的路。
敲了敲院門,沒聽到開門的動靜,鄭庭煦輕車熟路的翻過土墻,打開了院門。
“奶奶,不是賊,是二叔回來了。”
隨著一道聲音,院內的人都走了出來。
“怎么這么晚回來了?也不知道給家里報個信。”鄭奶奶嗔怪道。
福安說:“我今天不是讓同村的栓子給你們報信了嗎?”
“你能指望上他!”鄭奶奶輕嗤,借著昏黃的燭光才注意到跟著福安一起回來的李寒韻娘幾個,疑惑道:“老二,什么時候娶的媳婦,也不知道跟家里說一聲。”
鄭家是個并不富裕的農戶,好不容易供出福安這么個秀才,福安考中秀才后,接連幾年屢試不中,家底也被掏空。
福安便想謀一份差事謀生,窮困潦倒之際,遇到了李坊主。
福安這幾年一直在繡坊生活,與家中聯系并不算親密。
只娶過一個媳婦,就是鄭庭煦的生娘,可惜難產而死,福安并未再娶,一人將鄭庭煦拉扯長大。
“娘,別亂說話,這位是我東家夫人和他的兩個孩子。”福安解釋道。
宋氏拉著李寒韻姐妹朝鄭奶奶微微鞠躬,“這么晚,給老人家添麻煩了。”
鄭奶奶愣了一下,打量了眼前的母女好幾眼,笑著將她們扶起來,“不知道你們過來,別嫌棄我們這土窩窩,吃過飯了沒?”
宋氏還沒有拒絕,就聽到李靜姝委屈巴巴的聲音:“阿娘,我餓……”
鄭奶奶笑著揉了揉李靜姝的臉,沖不遠處的女人道:“老大媳婦,沒看到有客人啊,趕緊去做點飯過來。”
“知道了。”老大媳婦不情不愿的叫了句。
李寒韻打開隨身的包裹,拿出幾雙制作精美的襪子,一一遞到他們手中:“爺爺奶奶,我娘專門給你們做的襪子,里面添了層棉花,冬天腳就不冷了。”
這幾雙襪子是用做布偶的布料順手做的,也是想感謝福安叔這段時間的幫助。
一共四雙襪子,原本是打算鄭爺爺和奶奶各一雙,福安叔父子各一雙。
把福安叔父子的那兩雙,做了順水推舟的人情,送給了鄭庭煦的大伯父子。
鄭爺爺和鄭奶奶就兩個兒子,大兒子鄭福成和小兒子鄭福安。
鄭福成大字不識一個,和土地打了一輩子交道,娶了鄰村的吳翠英,有兩女一子。
大女兒鄭琳十五歲了,小女兒鄭希和小兒子鄭庭偉是對龍鳳胎,也已經九歲了。
“爺爺奶奶,毓秀坊的繡品,有時候花錢都不一定買到呢。”鄭庭煦說。
鄭奶奶笑的合不攏嘴,戳了戳他的腦袋,“這毓秀坊又不是你的,看把你給能的。”
“毓秀坊不是被火燒沒了嗎?”鄭庭偉單純突兀的聲音打破了房內的笑聲。
李寒韻真想收回送給他的那雙襪子,還不如送給鄭大哥呢,“毓秀坊的繡品,賣的不僅是招牌,更是質量。”
“雖然現在毓秀坊沒了,但質量依舊在。”
鄭福成拽了他一把,“小孩子別亂說話!”
“本來就是嘛……”鄭庭偉拖著長音哼道。
鄭庭煦伸手去奪他手上的襪子,“不想要給我!”
“我才不要呢,送給我的東西就是我的,憑什么給你啊。”鄭庭偉做了個鬼臉,一副耍無賴的模樣。
鄭奶奶愣了一下,尷尬的笑了幾聲:“李夫人你先坐,我去給你整理間客房,你們今晚就安心住在這里。”
“多謝多謝。”宋氏扯扯唇角,連連道謝。
鄭奶奶給福安遞了個眼神,走到客房,她關緊房門,冷聲問:“到底怎么回事?”
福安嘆了口氣,簡單的講述了下事情的經過:“當年兒子差點餓死街頭,是老爺救了我,現在老爺留下妻女撒手人寰了,我做不到袖手旁觀。”
李坊主對他救命的恩情,還為他提供了謀生的差事,這么多年他對繡坊也有感情,所以他必須要替坊主照顧好他的妻女。
“你真是讀書讀傻了!”鄭奶奶恨鐵不成鋼的拍了下他的腦袋,“這么多年,你給繡坊干活,繡坊給你月錢,哪來的什么恩情。”
福安皺緊眉頭:“娘,賬不是你這么算的。”
鄭奶奶:“你把她們帶回來,難不成要照顧她們娘幾個一輩子?”
“我不知道。”福安想了想:“至少在她們母女這段困難的時間,我做不到冷眼旁觀。”
鄭奶奶見他執迷不悟,沒好氣道:“家里就這么大點地方,連你住的地方都沒有,你打算帶著她們娘仨住哪?”
“娘若覺得她們礙眼,我明早收拾收拾西院那幾間房,我帶著她們住那兒。”
西院早年是福安住的,后來福安到鎮上做了賬房先生,房間就閑置下來,堆放雜物啥的,早已廢棄了。
鄭奶奶咬著牙拍打著福安的胳膊,“你一個老光棍,和一個新喪的寡婦住在一個院里,讓外人怎么說?”
“一個院里又不是只有我和她們,不還有你和爹,還有大哥一家嗎?誰會說閑話。”福安不以為意。
他問心無愧,當然不懼莫須有的流言蜚語。
“我看你就是讀書讀傻了!”鄭奶奶沒好氣的冷哼。
毓秀坊的事情她也是聽到點傳言,剛才一時沒反應過來。
早知道她這兒子不是讀書的料,就不供他讀書了,像老大一樣安分種田,還省心。
讀書沒讀出名堂,還盡給自己攬事。
本就是個帶著孩子的光棍,如今又和個寡婦糾纏不清,更拎不清了。
“福安叔,吃飯了。”李寒韻敲了敲門。
福安瞪了眼喋喋不休的娘,“好,你們先吃,我這就過去。”
叮囑了鄭奶奶幾句,福安見收拾的差不多了,便走到堂屋,端過熱氣騰騰的飯,先滿足的抿了一口。
一天沒有吃飯了,現在熱乎乎的湯飯下肚,連身體都感覺暖和起來了。
“福安,這段時間麻煩你了,明天我帶著她們倆去縣里投奔我娘家。”
福安目光略過忙著吃飯的李寒韻,嘆了口氣,“夫人既然決定了,我也沒什么可說的。”
“只是從這里到縣里至少有三天的腳程,我親自把你們娘仨送過去,心里也踏實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