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所念人,所感事》:從內心里生長出來的路
- 此生永遠是少年:白居易詩傳
- 紀云裳
- 3975字
- 2024-12-02 18:15:40
生逢亂世,總有太多的身不由己。即便是再普通的百姓,個人命運也難免會跟家國興亡交織在一起,就像漂泊在茫茫大海上的小舟,前路風云莫測,變幻全憑天意。
唐代宗大歷七年(公元772年)正月二十日,一場春雨降臨中原。
是時,青山縈翠,河川化凍,大地之上草木生長,仿佛從不曾沾染人間的苦樂與悲歡。
而人間,一個海晏河清、修文偃武的時代已經終結。歷史上最有名的詩人已經乘風而去,化作天上的星辰;一個用詩歌構筑的王朝也已經到了日影斜飛的午后,正式步入滄桑的中年。
就在這一天,中原大地上的某個小村莊里,一個男嬰降生了。
小嬰兒的哭聲如雨水洗過一般清亮。片刻之后,在母親的安撫下,他止住哭聲,進入夢鄉。
窗外的雨也漸漸停了,浮云散去,天地之間光風霽月,萬物澄澈。
一切似為吉兆。
這場春雨為小嬰兒的生命拉開了序幕。不久后,他就將感受到一個春和景明、草木蔥蘢的新世界。
但他往后的人生是陽光和煦,還是風雨如晦,沒有人可以洞悉。
就像沒有人知道,這個孩子,將來有一天會用自己的名字,撐起中唐文學史的一片天空。
是以,他的家人們只能寄望,他日后可以成為一名有操守的君子,在風云變幻的時局中,以靜制動,以不變應萬變。
《禮記·中庸》有言:“故君子居易以俟命,小人行險以徼幸。”
意思是君子行事,只問耕耘,莫問前程,堅守好自己的本分,只需等待命運的安排;而小人卻會鋌而走險,去謀取對自己有利的機遇。
這便是白居易名字的由來。
如果世間真有命運一說,那么名字則是降臨在身上的第一層命運。
就像一把鑰匙,打開的是一個人的出身、階層,以及曲徑幽深的家族基因。
白居易出身書香門第,其祖父與父親都因明習經學而步入仕途,也都是性情中人。
白居易的祖父白鍠,也就是為白居易取名的人,生于山西太原,成長于河南洛陽,自幼好學,善于文章,尤工五言詩歌,十七歲即明經及第。入仕之后,白鍠到中原各地擔任縣令,皆勤政清廉,深受百姓愛戴。
白鍠為人豪邁,剛正不阿,還有一定的軍事才華。曾有節度使賞識他治縣有方,特聘請他為參謀,保奏朝廷授其緋魚袋,與之商酌軍機要事。但在節度使帳下,白鍠數次直言相諫都未被采納,他一氣之下,干脆留書不辭而去。
后來,白鍠又出任鞏縣縣令,傾其數年心力,護一方百姓周全。
晚年時,因與新鄭縣令交好,且見新鄭景色清幽,民風和暢,便舉家從洛陽搬遷至新鄭城西十二里處的東郭宅。
東郭宅阡陌交通,雞犬相聞,溱洧二水碧波交匯,的確是個避世的好地方。
這里值得一個人散盡積蓄,買田置宅,與好朋友比鄰而居,然后開枝散葉,延續一脈香火。
只是,在家族兄弟中排行第二十二的白居易才兩歲的時候,他的祖父就過世了。
對于白居易而言,祖父白鍠的印象,就像是記憶之河上閃爍的光斑,朦朧、璀璨,是一種帶著浪漫的溫暖。
譬如童年時,白居易就從家中仆人們的口中得知,祖父生前喜歡釀酒,也喜歡詩書。
在月光大好的春夜,祖父就會效仿李太白,與家中的后輩們一起開瓊筵坐花,飛羽觴醉月,以佳詠伸雅懷:“夫天地者,萬物之逆旅,光陰者,百代之過客。而浮生若夢,為歡幾何……”
那是整座白家大院的盛事,仆人們在廊下燒炭炙酒,小孩子們在園子里嬉鬧、捉迷藏,時光靜靜流逝,空氣里酒香彌漫,交互著芍藥的芳馥,猶如潮濕的霧氣,令人微醺而歡喜。
在無數個晚霞漫天的黃昏,祖父都會騎著他的毛驢,腰間掛一壺老酒,沿著河岸慢慢徘徊,望著涌動的水波、逶迤的群山、歸巢的白鷺,神思凝重。
那個時候,沒有人知道驢背上的老縣令在想什么。
只知道有一次,他在河岸邊與一名落魄的書生盤膝喝酒,書生念了一句杜甫的“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竟惹得他老淚縱橫。
后來白居易想,祖父的心思,父親白季庚應該明白。
一如他自己在少年時就明白,生為男兒,應以怎樣的姿態,立于天地之間,心懷家國與蒼生。
白居易的父親,就是他的榜樣。
白季庚是家中長子,在個性方面,他遺傳了父親白鍠的清正豪爽,就連人生軌跡也與父親頗為相似——都是通過科舉考試脫下布衣,走上仕途,之后一直在外地任職。
白居易出生那年,白季庚在宋州擔任司戶參軍,七年后,他又官升徐州彭城縣令。
當時恰逢淄青平盧節度使李正己亡故,其子李納起兵造反,朝野一時風聲鶴唳。
而朝堂之上,眾人無計可施。
年輕的德宗一聲嘆息,望著滿朝文武,顫聲發問:“李納是想成為第二個安祿山嗎?”
沒有人應答。
眾人豈能不知,淄青鎮治所在山東,轄地十五州,擁兵十余萬,雄踞一方,占據天時地利人和。李納擅領軍務后,先是發布了一篇淄青鎮脫離朝廷的文書,然后又迅速派重兵屯駐于宿州城,掐斷了汴河通往京城的運輸動脈,企圖占領富庶的江淮地區,以積累更多對抗朝廷的資本。而且受淄青鎮管轄的徐州,其刺史李洧正是李納的堂叔,他會不會和徐州周邊的其他州縣一樣,站在叛軍的那一邊?
這個時候,在命懸一線的徐州,有一個人站出來了。他以三寸不爛之舌動之以情,曉之以理,說服了徐州刺史李洧:“使君乃深受朝廷厚恩,若反,悖天理滅人倫也!”
那個人,就是白季庚。
于是,李洧選擇了忠于朝廷,站在了叛軍的對立面。
李納很快令驍將率兩萬精兵圍攻徐州。顯而易見,這是一場艱難的保衛戰,因為徐州根本沒有軍隊,只有白季庚臨時召集的吏民千余人,除了死守等待援軍,別無他法。
然而即便如此,這場戰爭,徐州還是守住了。
白季庚帶著他的臨時軍隊,排兵布陣,浴血搏殺,堅持了四十二天,終于等來了救兵,為朝廷解了燃眉之急,讓徐州得以保全,汴河也得以疏通。
時年八歲的白居易曾問他的母親陳夫人:“父親是如何打敗叛軍的?”
陳夫人想起夫君堅守城池時,身上無一處沒有箭傷,不禁眼角淚光瑩瑩:“親當矢石,晝夜攻拒。”
或者也可以說,是白季庚多年研習的兵法戰術,是他的一腔孤勇、滿身正氣,是他為國家殺身成仁、舍生取義的選擇,給了士兵們力量,大家一起守住了城池。
小小個頭兒的白居易望著母親,眼神堅毅:“孩兒日后也要像父親一樣,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
陳夫人滿心欣慰,遂溫柔微笑:“我兒的宿習之緣已在文字里。日后啊,定能英才瞻逸,名聞天下。”
白居易自小聰慧。據說白居易六七個月大的時候,乳娘抱著他在書屏下玩耍,旁邊有人告訴他“無”字和“之”字的讀音,他還不會說話,心里卻可以默默記下筆畫。后來再有人問起那兩個字,他每次都能舉起小手,準確無誤地指出來,親見者無不暗自稱奇。
陳夫人是白居易文學上的啟蒙老師。
她很早就知道,自己的兒子生來與文字有緣,往后的命運或許會與文字聯結在一起。
陳夫人是一位飽讀詩書的大家閨秀,溫良恭儉,教子有方。
白居易和兄弟們正式入學之前,陳夫人就開始在家親執詩書,對他們晝夜教導,循循善誘,且從不打罵。
很多年后,白家兄弟皆以文學仕進,官至清近(謂居官清貴,接近皇帝),想一想,除卻他們的文學天賦和勤勉個性,還有賴于陳夫人的慈訓。
白居易五歲習詩,九歲通曉聲韻,十六歲就能寫出流傳于世的詩歌,甚至日后在詩壇上可以比肩李杜,一切的因緣,不是無跡可尋。
白季庚的英勇忠義也為他贏得了德宗的嘉獎和信任,不久即官升徐州別駕。
朝廷來旨:“今州將忠謀,翻然效順,葉其誠美,共贊良圖。我懸爵賞,俟茲而授。宜加佐郡之命,仍寵殊階之序。”
數年后,白季庚加授檢校大理少卿,朝廷又不忘提及他的舊勛,將他列為人臣的表率:“嘗宰彭城,挈而歸國。舊勛若此,新寵蔑如;或不延厚于忠臣,將何勸于義士?宜從亞列,再貳徐方。”
徐州戰事稍息,中原地區也發生了戰亂,無數士兵失去生命,無數百姓流離失所。
建中三年(公元782年)十月,淮寧節度使李希烈領旨去青州招撫李納,私下卻聯合李納共同謀反。年底,各藩鎮皆自立為王,公然響應李希烈。不到三個月的時間,李希烈的軍隊便攻陷了汝州,兵鋒直逼東都洛陽。其間,李希烈還殺死了朝廷派來勸降的老臣顏真卿。
在局勢一片動蕩的時候,白季庚只能舍棄新鄭的白家大院,匆匆將家眷接到徐州轄區,暫時安置于符離縣毓村的東林草堂。
那里臨近濉河,頗為幽靜,河岸不遠處,就是后來出現在白居易筆下萋萋滿別情的濉古南原。
常常,站在濉河邊,望著風平浪靜的河水,來自異鄉的少年想起生養之地的那些人、那些事、那些情,不免心思沉沉。
想起父親堅守徐州時的累累箭傷。
想起祖父當初感懷戰亂時流過的眼淚。
想起母親的宿緣之論。
想起蜿蜒遠去的溱河與洧河,金燦燦的陽光漫過大片田野。一群孩子散學歸來,各自撿一袋石塊打水漂,一陣陣歡呼雀躍。河水倒映著大朵大朵的白云,和風習習,樹影婆娑,水面上每一個細小的波紋都讓人思緒漫溢。
也想起小時候的上巳佳節,春風和煦,陽光瀲滟,河水奔流,芍藥綻放。
在那片溱洧二水交匯的土地上,他曾學著大人的樣子,手持蘭草,祈求上蒼祛除病痛,降臨祥瑞。
他曾在水邊看到年輕的男女,與心上人互贈花朵。
他也曾在夕陽西下的歸家路上,采一把芍藥,和同齡的孩童們唱一支古老的歌謠:“溱與洧,方渙渙兮。……洧之外,洵且樂。維士與女,伊其相謔,贈之以勺藥……”
可嘆倉促離鄉,來不及好好告別,再多的追憶也不過是光陰中的一絲波紋。
十二年倏忽而過,無情的是戰亂,也是時間。
溱洧的水波依舊澄澈,古老的歌謠依舊無邪,只是那涉江采芍藥、少小無疑猜的日子,終究是一去不復返了。
還有沒有可能再回到新鄭?
時年十二歲的白居易不知道。
畢竟生逢亂世,總有太多的身不由己。即便是再普通的百姓,個人命運也難免會跟家國興亡交織在一起,就像漂泊在茫茫大海上的小舟,前路風云莫測,變幻全憑天意。
但顯然,親歷兵荒馬亂,看過在饑荒中災民們蒸蝗蟲而食的白居易,已不再是一個只會在學堂讀書、在河岸打水漂的無憂少年。
那個時候,他知道自己為何與那些捕撈魚蝦的鄉野頑童不一樣,也與那些博弈投壺的紈绔子弟不一樣了。
他顛沛流離、載沉載浮的一生,才剛剛開始。
他內心里的家國憂思,已如野草一般瘋長。
命運是風起青萍之末,命運也是河心投石,千層浪涌。
就是在那個時候,白居易深深明白,“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不僅是一句令人熱血沸騰的詩句,也是沉甸甸的誓言,是肩膀上擔負的使命,是從內心里生長出來的路。
成何體統全2冊(熱播動漫《成何體統》原著)
超人氣作家七英俊腦洞力作!腦洞奇詭的反套路宮廷文,反轉到后一刻!穿進網文小說,成為暴君的枕邊人是種什么樣的體驗?經過簡單的計算,庾晚音得出結論:自己只能另辟蹊徑。在這個全員惡人的故事里,她想殺出一條血路,就得當最大的那個惡人,先幫助暴君干死端王,然后再干死暴君,直接當女帝。可當她見到了暴君,仔細琢磨他一言一行中那一絲詭異的似曾相識的感覺,終于忍不住試探道:“Howareyou?”夏侯澹沉默良久,眼眶一紅。“I'mfine,andyou?”
我叫趙甲第(原名:老子是癩蛤蟆)
【扮豬吃虎+逆襲燃爽+掉馬打臉】豪門棄子打工記!烽火戲諸侯都市勵志作品、元祖級男頻爽文!影視劇《我叫趙甲第》原著!我叫趙甲第,綽號趙八兩,偽宅男,武力值不詳,智力值比較變態,理科無敵。聰明絕頂卻錦衣夜行,家財萬貫卻素袖藏金。別人笑我癩蛤蟆,我笑別人看不穿。看似屌絲一枚,實際卻是豪門繼承人、超一線富二代。但作為最“窮”富二代,我的底氣不是姓趙,是敢拿命賭明天。翻開本書,看“土強慘”如何一路逆襲、攪弄風云!
龍族Ⅴ:悼亡者的歸來
熱血龍族,少年歸來!這是地獄中的魔王們相互撕咬。鐵劍和利爪撕裂空氣,留下霜凍和火焰的痕跡,血液剛剛飛濺出來,就被高溫化作血紅色的蒸汽,沖擊波在長長的走廊上來來去去,早已沒有任何完整的玻璃,連這座建筑物都搖搖欲墜。
棺香美人
我出生的時候,江水上漲,沖了一口棺材進了我家。十五年后,棺材打開,里面有個她……風水,命理……寫不盡的民間傳說,訴不完的光怪陸離。
三體全集(全三冊)
【榮獲世界科幻大獎“雨果獎”長篇小說獎,約翰·坎貝爾紀念獎,銀河獎特別獎】套裝共三冊,包含:《三體I》《三體II:黑暗森林》《三體III:死神永生》對科幻愛好者而言,“三體”系列是繞不開的經典之作。這三部曲的閱讀體驗和文字背后的深刻思想配得上它所受的任何贊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