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章 該扎針了
- 三國:你管他叫文弱謀士?
- 梨梨飛
- 2225字
- 2025-01-08 00:01:49
郭宅。
郭嘉有些發慌,“不是,叔敬,你一直搖頭是什么意思?”
戲志才道:“軍師,郎中還沒說什么呢,你怎么先搖上頭了?”
許安不說話。
這時,曹操專門為郭嘉請來的郎中才道:“虛,郭祭酒,你的身子太虛了。”
說完這話,郎中搖頭嘆氣,盯向郭嘉,“你平日里是不是經常縱情酒色?”
郭嘉本還想狡辯兩句,看到面前的郎中,又不敢撒謊。
郎中看上去不過三四十歲,資歷算不得深厚。
但他姓張,單名一個肅字,說是神醫張仲景的遠房侄子。
張仲景在這個時代可是非常有名的,所以他的侄子路過許都的時候,被曹操尋了來,專門給郭嘉治病。
想了半天,郭嘉只能點了點頭。
張肅一副我就知道的樣子,“沒關系,你只不過是虛一點罷了,我給你開點補藥,你戒酒戒色,調理個一年兩年,自然就好了。”
郭嘉面露為難,“先生,必須要戒酒戒色嗎?”
張肅瞪了郭嘉一眼,“你以為呢?!你現在都虛成這樣了,還要作踐自己嗎?”
郭嘉無奈,但想想還有五石散能解悶,就算暫時戒了酒色也沒什么,他隨即指了指一邊的戲志才,“先生,他也虛,藥的話請你多開一份。”
“好,兩份。”
許安不由得皺了皺眉,“這位郎中,奉孝只是身子發虛嗎?你有沒有注意到,奉孝的脈象雖然虛弱,但其中還藏著一股強橫的力量。”
聽到許安這話,張肅面色不由得一變。
許安提到的古怪脈象他確實察覺到了,按脈象看,好似是上層士族經常服食的寒食散,但又有些不同。只可惜張肅跟著叔父行醫的時間不長,對于寒食散并不熟悉,更不知道如何才能醫治。
“你……你胡說什么?哪里有什么強橫力量,你是郎中還是我是?休要胡言。”
許安也不跟他客套,也不怕駁了郭嘉、戲志才的面子,當即冷聲道:“你說奉孝虛沒錯,可你沒看出來嗎,他為了濟色欲,服用了五石散!若不管五石散,只補其虛,根本無用!”
“胡鬧!”張肅大怒,“曹司空親自請我來郭宅治病,就是看中我叔父乃神醫張仲景。你是什么人,也敢在這說話?郭祭酒?”
郭嘉搖了搖頭,無奈小聲道:“他也是祭酒。”
張肅一愣,“祭酒,祭酒,莫非他是軍師祭酒許叔敬?”
“正是。”
張肅面色變了變,“就算你是大名鼎鼎的軍師又如何?行醫之事,需得交給專業的人來做。就你剛才說的寒食散,我料你不過隨口一說,具體寒食散是什么,你知道嗎?”
許安笑道:“不過是丹砂、雄黃、白礬、曾青、磁石五種礦石,再輔以礜石、鬼臼、括萎根等藥。”
這些天,他在《青囊經》中學過不少,華佗也曾經幫人戒除過五石散,書中更是記載有應對的藥方。
當然只靠服藥不夠,還需要輔以針灸。
許安針灸的技術還不太到位,但他不介意在郭嘉身上試一試。
張肅瞪大眼睛,許安說完配方,他想起來了。
五石散他聽說過,應該是最近才在上層士族中流傳開來的藥物。
最關鍵的是,叔父張仲景的《金匱要略》里記載過這種石方,難道說五石散脫胎于石方嗎?
“嗚……就算你說對了。可要怎么治?”
在張肅看來,如果五石散真的脫胎于叔父的石方,想要克制它就太困難了。
別看許安只說出八種藥物,但想要完全中和掉這些藥物的藥性,至少要試幾十種藥物。
許安看上去不過弱冠年紀,就算他再年長幾十歲,也根本不可能有這般經驗,能搭配出中和五石散的藥方。
許安根本不和他廢話,拿起桌上的筆,在竹簡上洋洋灑灑開始書寫。
“太乙馀糧、桔梗、防風……”
郭嘉、戲志才怔怔地看著,一旁的張肅瞳孔急速放大,口中喃喃道:“這些確實可以中和丹砂、白礬的藥性,壓制‘五石散’之毒,你,你到底是什么人?”
許安寫完藥方,放下筆,吹了吹竹簡上的墨,“這位郎中你剛剛不是已經知道了嗎,我乃曹司空麾下軍師祭酒許安。”
張肅臉色一會兒白,一會兒青,良久才朝許安拱了拱手,“久聞許軍師有麒麟之才,沒想到軍師還精通醫術,是張肅班門弄斧了。告辭。”
說完,張肅憤憤離開。
許安對郭嘉低聲道:“奉孝安排人送一下他,他還是有些實力的,多一人在許都行醫,也算造福百姓。”
“好。”
不多時。
送走張肅,又派人去抓了藥熬制,許安拿出早已準備好的銀針,笑著看向郭嘉、戲志才,“司空的命令想必你們已經收到,乖乖配合。”
郭嘉眼皮跳了跳,“不扎針行嗎?”
“恐怕不行。”
戲志才問道:“軍師你的針法學了多久?”
“一個月。”
“一個月?我們不會被你扎死吧?”
許安拍胸脯保證,“放心吧奉孝,我會小心的。你閉著眼干什么?”
“害怕。”
“這樣我給你出道題,有人買羊,人出五,不足四十五……”
“這不是《九章算術》的盈不足嗎?叔敬你也太小瞧人了。”
“奉孝不用紙筆而用心算,自然就不懼扎針了。”
……
易京。
城頭黑煙蔽日,城外喊殺聲怒濤洶涌。
公孫瓚披甲持劍,渾身浴血,眼中滿是疲憊。
他的目光在城垛間徘徊,易京這座堅城,怕是很難抵擋住袁紹的下一輪進攻了。
正想著,一名白袍染血,頭戴鳳翅銀盔的將領提槍疾步來到公孫瓚身前。
白袍將軍單膝跪地道:“將軍,末將愿率兵再沖一陣,破開袁軍防御,必能殺出一條血路,讓將軍帶妻女順利南下。”
公孫瓚慘然一笑,“子龍一身是膽,可在萬軍之中進退自如。但如今大勢已去,我公孫瓚走到這般地步,不想再連累你。易京城破在即,你速速離去吧。”
趙云雙目瞪圓,“將軍何出此言?趙云承蒙將軍收留,此恩無以為報,云愿與易京共存亡。”
公孫瓚身子晃了晃,一把推開趙云,隨即抽出佩劍,抵在趙云肩頭,“趙子龍,我意已決,你我相識一場,我不愿你死在這里。快走!去江南尋我同門劉備,他為天子皇叔,你輔佐于他,才不枉來此世間走一遭。”
說著,劍尖已劃破趙云衣甲,滲出幾滴血跡。
“走!”
趙云看著公孫瓚決然的面龐,滿心悲愴,雙膝跪地重重磕了幾個頭,“將軍之恩,趙云來世再報!”
再起身,趙云背對公孫瓚,奔下城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