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贍部洲,廣袤無垠,九州大地錯落有致。唐僧為尋那狡黠多變的六耳獼猴,已跨越兩州,穿梭過十八座繁華城池,然其蹤跡猶如幻影。
難以捕捉。時光荏苒,大半年光景轉(zhuǎn)瞬即逝,唐僧的心隨著日子一天天沉重,他對六耳獼猴的追尋幾乎成了生活的全部,卻總是在希望與失望間徘徊,收獲全無。
于福臨山深處,云棧洞內(nèi),豬八戒遵從觀音菩薩的法旨,靜候那取經(jīng)人的到來,這一等便是漫長的歲月。皈依佛門后,他戒了葷腥,身形日漸消瘦,往昔的圓潤已不復(fù)存在。
“菩薩明明說只需一月便能至此,如今七八個月都已過去,怎還不見蹤影?莫非菩薩是在逗弄我老豬?”豬八戒憶起菩薩當日之言,確認無誤后,心中不禁生出幾分埋怨。正此時,洞外傳來一縷清越之聲:“豬悟能,可在洞中否?”
豬八戒聞言,連忙起身出洞,映入眼簾的是一道熟悉的身影——木吒。他心中一驚,連忙問道:“木吒賢弟,怎的突然到訪?”
木吒微微一笑,道:“菩薩讓我來告知于你,唐僧此刻正在青州,讓你速去與他匯合。”
豬八戒聞言,眉頭微皺,疑惑道:“不是說取經(jīng)人會經(jīng)過此地嗎?怎的倒要我去尋他?”
木吒解釋道:“唐僧正在四處尋找孫悟空,菩薩此刻無暇他顧,特命你親自前往青州,助他一臂之力,尋回那孫猴子。”
說罷,木吒又細細打量了豬八戒一番,道:“你且變換個面容,莫要嚇著了百姓。”
豬八戒無奈,只好搖身一變,化作一個憨態(tài)可掬的粗布胖大叔模樣,踏上了前往青州的路途。
而這一找也是找了一月有余整個青州乃是九州地域中最為廣闊共有十八座城池每個城池又有二十多座縣市。
在那繁華喧囂、車水馬龍的大街上,豬八戒一臉無奈,重重地嘆了口氣,目光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穿梭,卻始終尋不見師傅的蹤跡。
“唉,找了整整一個月了,若非俺老豬會那騰云駕霧之術(shù),縮短了路程,不然即便是走破了腳,從福臨山出發(fā),十年也到不了此地啊。”
言罷,他隨手端起桌上那碗溫?zé)岬牟杷伙嫸M,隨后便大搖大擺地離開了客棧。
待客棧主人回過神來,發(fā)現(xiàn)這位食量驚人的客人竟未留下一文錢時,豬八戒的身影早已融入了茫茫人海,消失得無影無蹤。
未行多遠,豬八戒的眼前忽地一亮,前方一位氣宇軒昂的和尚映入眼簾。那和尚身披錦襕袈裟,手持九錫禪杖,面容慈祥,正與攤位老板溫言化緣。
八戒見狀,心中頓時涌起一股難以言喻的喜悅,他迫不及待地推開人群,朝著唐僧的方向狂奔而去。這一舉動,自然引起了周圍人的不滿,紛紛指責(zé)他:“哎,你這人怎么推啊?”
人群的騷動,也引起了唐僧的注意。只見一人衣衫不整,狼狽不堪地朝著自己沖來,唐僧心中一緊,連忙緊緊護住肩上的包袱。那包袱里,可是太宗皇帝親賜的通關(guān)文牒,萬一有所閃失,后果不堪設(shè)想。
就在那人即將撞到自己的一剎那,他猛地跪倒在地,聲音中帶著幾分哭腔:“師傅啊!弟子終于找到您了!這一個月來,弟子找得好苦啊!”
唐僧聞言,心中不禁生出一絲疑惑:“我何時收過你這般徒弟?”
豬八戒一聽,連忙解釋道:“師傅有所不知,菩薩曾命我在福臨山等候您。前些日子,木吒師兄告知我,您正在四處尋找孫悟空,并未經(jīng)過福臨山。于是,菩薩便告訴了我您的行蹤,我這才趕來與您相會。”
唐僧一聽是觀音菩薩的安排,心中頓時釋然,連忙將豬八戒扶起:“快起來,快起來。既然你是菩薩派來的,那便是我的徒弟了。”
豬八戒聞言,心頭不由自主地泛起一股暖流,緩緩直起身子,雙眸中閃爍著前所未有的堅定之光,仿佛在內(nèi)心深處為自己加油鼓勁:這一路的風(fēng)霜雨雪,總算是換來了些許希望的光芒。他輕聲問道:“師傅,咱們何時啟程去西天取經(jīng)呢?”
唐僧看著眼前大漢詢問道:“對了,你可有姓名?”
八戒道:“菩薩曾在福臨山為弟子賜名,弟子姓豬名八戒又法號悟能。”
唐僧聽后喃喃道:“悟能,悟能好名字好名字。”
隨后唐僧臉上浮現(xiàn)出幾分無奈之色,輕嘆一聲道:“唉,八戒啊,為師至今還未尋得你大師兄孫悟空的下落呢!”
八戒一聽這話,頓時急了,嚷道:“師傅,那咱們得找到何年何月啊!我瞅著那猴子八成是不愿再跟咱們?nèi)〗?jīng)了。”
唐僧一聽這話,臉色頓時沉了下來,責(zé)備道:“八戒,你怎可如此說你大師兄?他定是有難言之隱,他曾信誓旦旦地答應(yīng)為師去去就回,如今遲遲未歸,想必是遇到了極大的難處。”
豬八戒一聽師傅發(fā)問,連忙擺手解釋道:“師傅啊,您可不知道,那猴子往昔可是闖下了大禍,不僅在幽冥界鬧得風(fēng)風(fēng)雨雨,還攪亂了天庭的蟠桃盛宴。若非他當初一時沖動,搶了南極仙翁的尊位,弟子我怎會因一時貪杯,誤了大事,被貶到這凡塵俗世中來。”
唐僧聞言,眉頭微蹙,隨即示意豬八戒細細道來。豬八戒見狀,便一五一十地將那段往事娓娓道來,言辭間既有對悟空行徑的無奈,也不乏對自己命運的感慨。
待豬八戒講完,唐僧心中不禁泛起一絲波瀾。然而,這念頭轉(zhuǎn)瞬即逝,回想起當初在五指山下初見悟空時,他那溫順的模樣,唐僧實在難以將那個大鬧天宮的孫悟空與眼前的徒弟相提并論。
只是,豬八戒在講述過程中,卻有意無意地略過了自己因何被貶的細節(jié),仿佛那段過往是他心中一道不愿揭開的傷疤。唐僧雖心中存疑,但也沒有多問,畢竟,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秘密,不是嗎?
唐僧道:“八戒,無論往事如何,今后你們都是為師的弟子,若日后犯錯為師也定不會輕饒。”
言罷唐僧便再次踏上尋找六耳獼猴的路上,不過此時他的身邊多了一個人。
積雷山,巍然矗立于崇山峻嶺間,其勢磅礴,云霧繚繞,恍若通往仙界的秘徑。每逢雷雨之夜,這座山巒便似被雷神掌控,電光石火間,峰頂似乎觸手可及那天際的怒雷,令人心悸不已。
自山腳蜿蜒伸展的古道,兩旁蒼松翠柏挺拔而立,偶爾有猴子在林間嬉戲跳躍,山風(fēng)輕拂,松濤陣陣,宛如海浪在耳畔輕吟。隨著山道逐漸攀升,愈發(fā)顯得崎嶇難行,石階間青苔密布,唯有步步小心,方能攀至絕頂。
山腰之處,一簾瀑布自峭壁傾瀉而下,水花四濺,宛如仙女散花,為這雄渾的山脈增添了幾分柔美。水聲如雷,仿佛萬馬奔騰,震撼心靈。
及至山頂,眼前豁然開朗,巨石錯落,天然石林蔚為壯觀。立于此,可俯瞰群山連綿,云海翻騰,氣象萬千。相傳,此乃雷公震怒之地,每當雷公揮錘,積雷山便隨之震顫,仿佛響應(yīng)那蒼穹之怒。
積雷山,既是自然之奇觀,亦是妖魔出沒之所。夕陽西下,余暉灑落山巔,金光閃爍,仿佛佛光普照,為這片神秘之地披上了一層神秘的面紗。
牛府大殿內(nèi),牛魔王望著六耳獼猴,回想起他方才所言,滿心疑惑。
“賢弟,你如此行事,你那位大哥不會怪罪于你吧?”牛魔王試探地問道。
大哥?我六耳獼猴何時多了位大哥?難道是那孫悟空?六耳獼猴心中暗自揣測,隨即笑道:“什么大哥?我早已與他分道揚鑣,否則我又怎會來此?牛大哥,你無需懼他。”
牛魔王聞言大喜,朗聲笑道:“賢弟啊,你與他長得如此相似,卻無半點妖王之氣。實話告訴你,若不是看在花果山是他的地盤,誰會認他做大哥?自那次歸來,我與幾位魔王皆后悔不已。”
六耳獼猴一聽,當即拍馬屁道:“牛大哥,我支持你!我如今這般模樣,也是拜他所賜。”此時,六耳獼猴已變回真身,因他與孫悟空身形相仿,牛魔王誤以為他便是孫悟空。
牛魔王笑道:“哈哈,賢弟放心,待下次遇到那孫猴子,俺老牛定幫你報仇雪恨。”
六耳獼猴拱手道:“多謝牛哥。”
然而,牛魔王話鋒一轉(zhuǎn),道:“賢弟啊,聽說外界有個叫唐僧的和尚在找你?”
此事六耳獼猴亦有所耳聞,正因如此,他才四處躲避,機緣巧合之下,來到了積雷山。
你這死和尚,為何偏偏咬住我不放?六耳獼猴心中暗罵,隨即眼珠一轉(zhuǎn),看向牛魔王道:“大哥,我聽說那唐僧乃是十世修行的好人,吃了他的肉可以長生不老。”
牛魔王聞言,雙眸驟亮,閃爍著興奮的光芒,急聲道:“賢弟,此言可真?”
六耳獼猴嘴角勾起一抹狡黠的笑意,緩緩點頭:“千真萬確,乃是我昔日逃避觀音大士追捕時,無意間竊聽得知。”
他話鋒一轉(zhuǎn),提議道:“牛大哥,何不召集群妖,共赴一場盛宴,品嘗那唐僧之肉?”
牛魔王聞言,拍案叫好:“妙哉!若能借此長生不老,豈不美哉!”
六耳獼猴眼中閃過一抹狡詐,笑道:“如此這般……再如此這般,保管那唐僧插翅難飛。”
牛魔王望著六耳獼猴,面上猶帶幾分疑慮:“賢弟,此計真能擒住唐僧?”
六耳獼猴胸有成竹,勸慰道:“大哥若心有顧慮,不妨將孫悟空的消息散布出去,那唐僧定會聞訊而來。屆時,我們只需在山腳設(shè)伏,唐僧便如囊中之物,手到擒來。”
牛魔王聞言,豁然開朗,點頭應(yīng)允:“好,便依賢弟之計行事。”
言罷,大殿之內(nèi)回蕩起一陣陣爽朗的笑聲,震得梁柱微顫。
門外守候的牛妖心中疑惑更甚,暗自嘀咕:“大王今日怎的如此反常,笑聲如此詭異,莫非真的誤服了什么‘九步顛笑丸’不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