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3章 洪流

20世紀60年代,國際形勢風云變幻,緊張局勢如烏云般籠罩著這片大地。亞洲南北兩個國家的關系惡化,曾經的盟友反目成仇,邊境線上劍拔弩張,雙方陳兵百萬,戰爭的陰霾在寒冷的西伯利亞寒風中若隱若現。太平洋那頭的霸權國家也不甘示弱,在亞洲東南沿海頻繁挑釁,其在臺灣海峽多次組織以進攻我國大陸為目標的軍事演習,還入侵印度洋周邊的國家,戰火蔓延至我國周邊,仿佛一只巨大的黑手,時刻準備扼住我國的咽喉。

在這樣的背景下,三線建設的戰略意義愈發凸顯。它是為了應對嚴峻的國際形勢,加強國防建設,改善生產力布局而做出的重大戰略決策。中央高瞻遠矚,提出“備戰備荒為人民,好人好馬上三線”的口號,號召全國人民齊心協力,共同構筑起一道堅固的戰略防線,為國家的長治久安奠定堅實基礎。

1964年5月,中央工作會議在主席的主持下,做出了“集中力量、爭取時間建設三線,防備外敵入侵”的戰略決策。一場規模空前的工業大遷移就此拉開帷幕。

粵北的崇山峻嶺間,一群來自五湖四海的建設者們匯聚于此。他們中有曾經身經百戰的軍人,有懷揣著一腔熱血的青年學生,有經驗豐富的技術工人,還有眾多默默奉獻的普通勞動者。他們帶著簡單的行囊,懷揣著對國家的忠誠與熱愛,遠離家鄉,奔赴這片荒蕪而又充滿希望的土地。

阿佳就是其中的一員。他曾經當過兵,在部隊里鍛煉出一副堅韌不拔的意志。復員后,他回到家鄉務農,但心中始終懷揣著對更廣闊世界的向往。后來,為了生活,他到工地做過幾年工,積累了一些實踐經驗。當工廠招工的消息傳來時,阿佳毫不猶豫地報了名。他深知,這是一個跳出農村的絕佳機會,也是一個改變自己命運的契機。

阿華聽爸爸閑聊時提到過,爺爺和叔公曾在60年代去香港逃難。當時的香港雖然繁華,但對于一個普通的難民來說,生活充滿了艱辛與無奈。爺爺在香港的日子并不好過,他嘗盡了生活的酸甜苦辣。最終,他選擇回到粵西農村,重新開始自己的生活,叔公則留在了香港,可惜后來就杳無音信了。爸爸對這段經歷印象深刻,爸爸明白,只有國家強大,普通人才能真正過上安穩的日子。他把自己的希望寄托在工廠身上,希望通過工廠走出農村,闖出一片天地。

阿佳來到工廠后,迅速融入了建設者的隊伍。當時的條件異常艱苦,沒有現代化的機械設備,一切都要靠人力。他們要在荒山野嶺中開山辟路,建造廠房和宿舍。阿佳當過兵,又是黨員,起了很大的帶頭作用。沒有地方住,就搭建簡易的蘆席棚子;沒有自來水,就從山溝里引水,或者從堰塘里取水。這些困難并沒有阻擋他們的腳步,反而激發了他們的斗志。他們憑借著頑強的毅力和堅定的信念,一錘一錘地敲打著,一磚一磚地搭建著,讓一座座廠房在荒蕪的土地上拔地而起。

阿梅,是本地的客家人。她先在紅磚廠務工,勤勞樸實的性格讓她很快在工作中脫穎而出。后來,在同鄉閨蜜的撮合下,她認識了阿佳。阿佳使出渾身解數,終于吸引了阿梅的目光,很快走到了一起。阿梅以家屬的身份調到了工廠里,開始了新的生活。她用自己的雙手,為這個家撐起了一片天,讓阿佳能夠安心地投入到工作中。

在那個特殊的年代,三線廠的建設者們憑借著對國家的忠誠和對未來的憧憬,用汗水和智慧書寫了一段段傳奇。他們遠離家鄉,遠離親人,在偏遠的山區里默默奉獻,為國家的國防建設和經濟發展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經過幾年的艱苦奮斗,廠部逐漸初具規模。一個自給自足的小社會在荒山野嶺中悄然誕生。

廠房是廠部的核心,一排排整齊的建筑矗立在大江河畔下,機器的轟鳴聲不絕于耳。這些廠房見證了三線廠從無到有的發展歷程,也承載著建設者們的希望與夢想。廠房里,工人們忙碌的身影穿梭其中,他們操作著各種機器設備,生產著國家急需的工業產品。這里除了化肥,還生產開山修路的爆破品。多年后,當阿華去到縣城的重點中學求學時,在宿舍的床鋪底下,就躺著一個木箱充當行李箱,箱子的前面依稀印著“TN”,后面依稀是“ NT”,那是他在學校里的名片和護身符。至于還有遍布西北、東北、華北、華南的幾千個三線廠,從鋼鐵到機械,從電子到化工,涵蓋了眾多工業領域,為國家的建設提供了強大的物質支持。

宿舍區是工人們的安身之所。一排排紅磚砌成的平房,雖然簡陋,但在那個年代已經算是不錯的居住條件了。每間宿舍都不大,但都被工人們布置得溫馨而舒適。墻上掛著家人的照片,窗臺上擺放著幾盆綠植,為這個小小的家增添了一抹生機。有的門前還開拓了一片雞舍和菜園,一片自給自足的田園風光躍然眼前,仿佛是幾千年農耕生活的生動寫照。清晨,當第一縷陽光灑在菜園的籬笆上,嫩綠的蔬菜在微風中輕輕搖曳,仿佛在向新的一天致意。雞舍里,公雞的啼鳴聲打破了寧靜,母雞們忙碌地在草叢中覓食,偶爾發出幾聲歡快的叫聲,像是在慶祝又一個寧靜的日子。在這里,工人們結束了一天的勞累后,可以安心地休息,享受片刻的寧靜。

學校是廠部的希望所在。為了讓工人的子女能夠接受良好的教育,廠部建立了自己的子弟學校。從幼兒園到中學,一應俱全。學生們對大班大校沒有概念,因為在他們的成長記憶里,廠里的學校就是他們學習和成長的全部天地。廠里的學校規模不大,每個年級只有一個班,人數最多也不超過50人。這樣的小規模班級,讓每個孩子都能得到更多的關注和指導。盡管學校的師資力量有限,但每一位老師都是帶著對教育事業的滿腔熱忱來到這里的。他們或許沒有大城市里那些名校教師的豐富資源,但他們有著一顆為孩子們點亮未來的決心。他們用自己的知識和智慧,像辛勤的園丁一樣,精心培育著這些幼苗,為孩子們打開了一扇通往知識世界的大門。阿華和他的小伙伴們,就在這樣的學校里度過了他們的童年。每天清晨,他們背著書包,穿過廠區的小路,來到學校。校園里,書聲瑯瑯,孩子們的歡聲笑語回蕩在空氣中,為這個偏遠的廠區帶來了無限的活力。

衛生院是廠部的守護者。在那個醫療條件相對落后的年代,廠部的衛生院為工人們提供了及時的醫療服務。醫院的設施雖然簡陋,但醫護人員們卻有著高度的責任心和敬業精神。他們守護著工人的健康,為廠部的建設提供了堅實的保障。無論是突發的疾病,還是工作中的意外傷害,醫院都能及時給予救治,讓工人們能夠安心地工作。

廠部的小學生們,課余時光常常被衛生院的院子深深吸引。那是一個充滿生機與歡樂的地方,仿佛是大自然賦予孩子們的天然游樂場。衛生院的院子里,有一棵高大茂盛的紫荊花樹,它枝繁葉茂。紫荊花盛開時,滿樹繁花似錦,遠遠望去,宛如一片絢爛的紫色云霞,為廠區的一角增添了一抹浪漫的色彩。紫荊花樹的樹干粗壯而有力,孩子們總愛沿著那粗糙的樹皮,手腳并用地爬上去。樹干上布滿了歲月的痕跡,一道道裂痕像是大自然雕刻的紋路,訴說著它經歷的風雨。紫荊花的花瓣輕柔而細膩,散發著淡淡的清香,孩子們在樹下嬉戲時,總能聞到這股清新的味道,仿佛是大自然的饋贈。樹下是孩子們的游樂天地。他們在這里追逐打鬧,歡聲笑語回蕩在空氣中,仿佛這片土地也因他們的快樂而變得生機勃勃。有的孩子會在樹下挖土,用樹枝搭建起一個個小小的“城堡”,這是他們心中的童話世界;有的孩子則會在樹下捉迷藏,躲藏在紫荊花樹的陰影里,等待著被發現的那一刻;還有的孩子會撿起落在地上的紫荊花瓣,小心翼翼地夾在書本里,做成漂亮的書簽,珍藏起這份自然的美麗。紫荊花樹的枝葉茂密,為孩子們提供了一片天然的遮陽傘。夏日炎炎,陽光透過樹葉的縫隙灑下斑駁的光影,孩子們在樹下乘涼,感受著微風的輕拂,仿佛置身于一個清涼的世界。偶爾,一陣微風吹過,紫荊花瓣隨風飄落,如同一場浪漫的花瓣雨,孩子們歡呼著,追逐著飄落的花瓣,那場景宛如一幅生動的畫卷。

這片小小的天地,雖然簡陋,卻承載著孩子們無盡的歡樂和夢想。在這里,他們遠離了城市的喧囂,遠離了書本的壓力,盡情地享受著童年的自由與快樂。紫荊花樹見證了他們的成長,也見證了那個時代孩子們純真的友誼和無憂無慮的時光。

除了這些基本的生活設施,廠部還擁有一套完整的社會體系,宛如一個自給自足的小社會,為工人們提供了全方位的生活保障。

糧油店是廠部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它供應著工人們日常所需的糧食和油。每天清晨,糧油店門口不時有工人們拿著糧票和油票,有序地購買著生活必需品。那里的工作人員總是面帶微笑,耐心地為每個人服務,仿佛在傳遞著一種溫暖和關懷。

菜場是廠部的另一個熱鬧所在,它提供著新鮮的蔬菜和肉類。菜場不大,但種類豐富,有綠油油的青菜、紅彤彤的番茄、鮮嫩的豬肉和活蹦亂跳的魚蝦。每天清晨,菜場里人聲鼎沸,工人們和家屬們穿梭其中,挑選著心儀的食材。菜場的攤主們大多是廠部周邊的農民,他們互相認識,總是樂呵呵地和顧客們打著招呼,討價還價聲此起彼伏,充滿了生活的煙火氣。

公共浴室是工人們在勞累一天后放松身心的好去處。浴室里熱氣騰騰,工人們脫下一身的疲憊,泡在熱水中,享受著片刻的寧靜。浴室的墻壁上貼著瓷磚,干凈整潔,水龍頭流出的熱水帶著溫度,仿佛能洗去一天的疲憊。在這里,工人們可以盡情地放松,和同事們分享一天的趣事,不過,那個畫面太辣眼,都是一群“坦誠相待”的人,浴室里充滿了歡聲笑語。

廠部還有電影院,那是工人們精神生活的重要場所。每周的電影放映日,總是吸引著眾多的觀眾,小年輕們和小學生們是這里的???。電影院不大,但里面坐得滿滿當當。銀幕上播放著各種經典影片,從戰爭片到愛情片,從喜劇片到科幻片,應有盡有。電影放映前,廣播里會播放著激昂的革命歌曲,讓觀眾們提前進入電影的世界。當電影開始時,整個電影院都沉浸在故事中,觀眾們時而歡笑,時而落淚,電影成為了他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燈光球場和足球場則是廠部的運動中心。每到傍晚,球場就會亮起燈光,工人們和家屬們會在這里打籃球、乒乓球,孩子們則在足球場上奔跑嬉戲。燈光球場的燈光明亮,場地平整,是廠部的驕傲。足球場則是一片綠色的草地,孩子們在這里踢足球、捉螞蚱,盡情揮灑著精力。運動場上充滿了活力和激情,工人們在這里釋放著一天的疲勞,享受著運動的樂趣。

在那個物質相對匱乏的年代,三線廠的工人們卻能夠在這里享受到相對完善的生活服務。這不僅是一個工廠,更是一個充滿溫暖和希望的家園。工人們在這里生活、工作、成長,他們的生活雖然簡單,但卻充滿了幸福和滿足。這個自給自足的小社會,成為了他們心中的港灣。

三線廠的誕生,不僅僅是一個工業項目的建設,更是一個充滿希望和活力新家園的誕生。在這里,來自五湖四海的人們匯聚在一起,共同為了國家的建設而努力奮斗。在這樣的環境中,南北食物的融合也成為了廠部生活的一大特色。來自不同地區的人們帶來了各自家鄉的美食?北方的面食在這里大放異彩,饅頭、餃子、面條,成為了工人們餐桌上的??汀D戏降拿罪?、青菜和燉湯,也為廠部的生活增添了一份清新的味道。廣州人帶來了白斬雞,上海人帶來了糖醋排骨,東北人帶來了鍋包肉、紅燒肉,湖南人帶來了辣椒炒肉、剁椒魚頭。這些美食在廠部的餐桌上相互碰撞,相互融合,形成了一種獨特的三線廠飲食文化。他們的生活雖然簡單,但卻充滿了濃濃的煙火氣息,也帶來了溫暖和希望。

阿華和他的小伙伴們,就出生在衛生院的產房里。他們的童年,與廠部的每個角落緊緊相連,成長的記憶里滿是機器的轟鳴和煙囪的剪影。

他們出生那一年,世界正經歷劇變:東方與西方的大國握手言和,開啟了外交新篇章;我國領導人首次踏上太平洋那頭的土地,展開歷史性訪問;我國在南方邊境進行了自衛反擊戰;四大經濟特區在沿海地區設立,改革開放開始了。同時,西亞見證了什葉派革命的爆發;北亞大國陷入了長達十年的戰爭泥潭;西方大國的三里島核事故讓世界對核能利用重新審視;不列顛迎來“鐵娘子”的領導;共同體則啟用了匯率機制,推動了一體化。

主站蜘蛛池模板: 长丰县| 桦南县| 海林市| 安阳县| 留坝县| 南宫市| 富蕴县| 大方县| 丹凤县| 西林县| 孝昌县| 福安市| 海宁市| 牡丹江市| 黄大仙区| 澳门| 息烽县| 昭通市| 陆丰市| 河北区| 花莲县| 师宗县| 丹阳市| 凤翔县| 莆田市| 赤城县| 永州市| 兴隆县| 方山县| 大埔县| 栾城县| 门头沟区| 贵溪市| 北海市| 宣武区| 保定市| 闸北区| 吉安市| 永寿县| 西和县| 襄汾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