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拜訪大才閻象
- 吾父竟是冢中枯骨,豈不危矣?
- 公子向上走
- 2540字
- 2024-11-20 16:34:33
“好吧,暫且將此事擱置一旁,不予深究,你們目下經(jīng)濟尚還寬綽否?”
袁耀有意購置一間商鋪,以經(jīng)商之名,為未來招賢納士、積蓄力量奠定基石。此番未向父親伸手索求,正是為將來能自主掌控更大財富而謀篇布局。
即便是向父親求助,也僅是在亟需數(shù)百萬金巨款之際。
“兄長,你所需之物究竟幾何?
每每外出,皆是耗費你的銀兩,而我們的積蓄則安然無恙,未曾動用分毫。”
袁婉輕聲對袁耀言道。
“僅需一百金之資,吾欲購一商鋪,以營商賈之事。”
袁耀自身雖有所積蓄,然時下需審慎留存,以備籌劃宏圖大業(yè)之用。
聽聞此言,袁婉即刻便道:
“就讓我與妙兒,共同為你籌集足額五百金,以免你資金匱乏,有所不便。”
袁耀雖然知道她們很有錢,卻未曾料到袁婉竟如此慷慨,自己僅索求百金,她卻慨然贈予五百金之巨,真真是自己平日對她們諸多照拂的佳報。
“好妹妹,我平日里對你們的關(guān)懷與照料,終究未曾白費。”
袁耀望著這兩位嫡親的妹妹,心中涌動著無比的喜悅。
“妹妹們此刻可有閑暇時光?”
“自是有的!
兄長此番又要引領(lǐng)我們前往何方游歷賞景?”
袁妙滿心歡喜,以為袁耀欲攜她們共赴一場妙趣橫生的旅程,遂脫口而出。
袁耀輕輕伸出食指,點在了袁妙光潔的額頭上,
“你呀!莫要整日只念著嬉戲玩樂,我此番是要攜你們共襄一件正事。”
袁耀面露無奈之色,心中暗想,自己在她們心中難道就這般不堪,只會帶著她們四處游玩嗎?
“什么正事?”
兩人幾乎是同時脫口而出。
“隨我同行,你們自會明了。”
隨后,袁耀便攜同兩位胞妹,步出王府的巍峨之門。
......
此刻,在一門庭之前,袁耀攜著兩位如花似玉的胞妹翩然而至。
這座府邸并無恢弘磅礴之氣,反倒透露出一種質(zhì)樸無華之感,于壽春城中獨樹一幟,顯得格外不同凡響。
袁耀緩步向前,輕掂起大門上古樸的銅環(huán),以一種溫文爾雅的姿態(tài),緩緩扣響,隨即,一陣清脆悠揚之聲在空氣中回蕩,悅耳動聽。
砰砰砰......
不多時,大門輕輕開啟一線,一個腦袋悄然自門縫間探出。
“敢問閻主簿此刻是否在府上,吾等仰慕已久,渴望一見。”
袁耀輕輕拱手朝向此人。
他絕非紈绔之徒,亦不曾倚仗權(quán)勢凌人,故而城中見其人者寥寥,故此仆人對袁耀并無相識之緣。
“公子稍候片刻。”
袁耀微微頷首,以示應(yīng)允。
仆人旋即闔上大門,疾步奔向正廳。
未幾,那位仆人便已至府邸之前,恭請眾人,緩緩步入那府邸的深邃之中。
行走間,忽見閻象端然坐于青石椅之上,神態(tài)悠然,泰然自若,靜待時光流轉(zhuǎn)。
“閻主簿真是閑適自得,令人羨慕。”
聞此熟悉之音,閻象心中猛然一驚。
閻象驀然回首,望向來人,旋即躬身施禮,言辭恭謹:
“閻象向公子行禮問安。”
袁耀見狀,連忙抬手制止,雙手輕撫,阻住了閻象即將彎下的身軀,溫和言道:
“閻主簿,無須如此拘禮。”
聽聞此言,閻象轉(zhuǎn)身向仆人輕聲吩咐道:
“即刻呈上香茗(香茶)。”
言罷,他以手示意,引領(lǐng)袁耀一行人邁向石椅,溫文爾雅地說道:
“公子,小姐,請上座。”
四人甫一落座,袁耀便起身而立,朝著閻象深深一揖,拱手作拜:
“如今朝綱失序,英雄輩出,逐鹿中原。
余心亦多生疑竇,望乞先生撥冗指點迷津。
倘若家父欲圖霸業(yè)之成,應(yīng)何以施行?”
閻象聞袁耀之語,心中猛地一顫,未曾料想公子竟有這般英雄氣概。
“敢問公子,您心中所懷之志向?”
袁耀坦然對閻象說道:
“如今天下諸侯割據(jù),烽火連天,戰(zhàn)亂頻仍,未曾停歇。
百姓流離失所,飽受饑寒交迫之苦,或因戰(zhàn)亂而隕命者,更是難以計數(shù)。
吾輩身為堂堂炎黃子孫,竟淪至此般境地,耀心中深感哀痛與惋惜。”
“而吾之矢志不渝之愿,便是蕩平亂世,解救蒼生于水深火熱之中。
還百姓一個安寧祥和之太平盛世,贈百姓一片清朗明媚之朗朗乾坤!”
聞聽公子一番言辭,閻象內(nèi)心震撼不已,而袁耀之兩位胞妹亦是驚愕萬分,她們與袁耀共度了悠悠歲月,相伴多年,未曾料到她們兄長胸中竟懷揣著如此宏圖偉志。
聞聽此言,閻象當(dāng)即向袁耀深深叩拜,此番舉動,非因袁耀乃袁術(shù)之子而有的虛禮,實則是源自內(nèi)心深處對他本人的由衷敬佩。
“公子之志向,真乃驚世駭俗,令人嘆為觀止。仲宇雖已逾不惑之年,聞之猶感心潮澎湃,震撼難平。”
“本公子欲成就非凡之業(yè),亟需仲宇先生鼎力襄助。”
“公子有何難處,象自當(dāng)鼎力相助。”
“成就非凡之偉業(yè),必倚重眾多智謀深遠的謀士與勇猛果敢的將領(lǐng)。
吾聞仲宇先生結(jié)識此類英才,不知先生能否屈尊,代為引薦一二?”
袁耀目光誠摯地凝視著閻象,隨后緩緩開口。
世間所有的賢臣勇將,皆如千里馬般卓越非凡,他們內(nèi)心深處所渴望的,乃是能遇一位慧眼識珠的伯樂。正因如此,一旦他們認定了某位主公,即便是面對生死存亡的抉擇,亦不會輕易易主,轉(zhuǎn)投他人麾下。
袁耀所謀者,乃于諸人猶處“草廬“之際,便先發(fā)制人,誠摯相邀,使自己化身為慧眼識珠之伯樂。如此,彼等便自然而然地歸心于己,成為了自己麾下最為堅實可靠之心腹。
“尋覓英才……實則并非難事。
淮南之地,英才濟濟,才華橫溢之士猶如繁星點點,難以盡數(shù)。
世家望族的子弟早已得主公慧眼識珠,委以重任。
然則,出身微寒之人,公子不介意他們卑微的出身嗎?”
閻象面帶些許窘態(tài),望向袁耀。
袁耀目睹閻象此番神態(tài),方恍然大悟其言辭背后的深意。
因為袁耀之父袁術(shù)自視甚高,出身名門望族,對那些出身寒微之士與平民百姓,總是抱持著一絲不屑。
故而,袁術(shù)麾下所聚,多為士族俊彥。
然而袁耀卻與眾不同,他擁有超越凡塵的遠見卓識,對士族并無半分青睞。
在他看來,士族猶如亂世中的毒瘤,禍患無窮。
時下袁耀羽翼未豐,尚不能對士族輕舉妄動。
但假以時日,他必將這些高高在上的士族拉下神壇,使其跌落塵埃。
閻象能為袁耀網(wǎng)羅寒門百姓中的佼佼者,實乃正中袁耀下懷。
這些人才若不為己所用,遲早會投入他方諸侯麾下,那豈不是在無形中增強了敵人的實力嗎?
“仲宇先生,此言何出?
豈不聞“王侯將相,寧有種乎”之語?
若有朝一日,他們助吾登上那至高無上的“神壇”,他們是否仍能被視作卑微的寒門之士?
所以吾袁景耀于此鄭重告知,吾唯才是舉,其余皆不掛懷。”
聞聽袁耀之言,閻象心中大悅,
“公子但請寬心,吾定當(dāng)竭誠盡力,為公子廣納賢才,誓將肝腦涂地,以報公子知遇之恩。”
“多謝仲宇先生,然而此刻吾仍亟需您穩(wěn)坐朝堂,以策萬全,防范父王偶有失當(dāng)之行。”
“此有百金之資。
吾深知卿之清廉高潔,所托之事,還望卿能盡快籌措辦理。”
袁耀輕取出一包沉甸甸的銀兩,置于閻象案前。
隨后,緩緩起身離開石椅,攜著兩位妹妹,步出閻府的大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