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合規管理體系 要求及使用指南》標準解讀與應用
- 王益誼 杜曉燕 吳學靜等
- 3057字
- 2024-11-28 17:04:36
第一節 國際合規管理的發展與演進
人們較普遍地認為,合規管理的產生及發展過程與西方國家特別是美國公司治理實踐有非常密切的關系。本節將對國際上合規管理的起源、演進及演進特點進行介紹。
一、合規管理的起源
合規管理最初屬于企業內部為督促員工遵從商業道德以預防商業賄賂和腐敗而確立的內部治理方式,后來部分國家政府要求企業建立合規管理機制,對管理者和員工開展合規培訓和整改教育,以達到監督企業依法依規經營的目的。
1973年,美國的監管機構開始提出企業的合規問題以及對企業的反洗錢合規要求。1977年,美國頒布了《反海外腐敗法》,該法主要致力于建立企業反腐敗合規內控體系,禁止美國企業在海外業務中賄賂當地政府官員,此可謂聚焦于反腐敗領域的“小合規”。為了推動企業的合規風險管理,美國于1987年頒布了《聯邦量刑指南》,首次將企業犯罪的量刑與合規風險管理掛鉤。2002年,美國安然與世通破產案事件直接導致了美國《薩班斯—奧克斯利法案》的出臺,敦促企業建立內控機制和合規管理體系,推動美國行政監管機構開始建立實質性的企業監管機制。2004年修訂后的《聯邦量刑指南》重申了企業建立有效合規體系可以減輕處罰的原則,其中提到的合規管理要點,對全球合規管理領域的發展具有重要影響。
美國合規管理相關制度與實踐,不僅為本國企業合規管理提供了政策依據,同時也推動了各國政府達成國際反腐敗的統一準則,對其他國家立法、國際組織相關政策也產生了積極影響。在國際層面,1976年,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以下簡稱OECD)制定了《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跨國企業準則》,涉及勞資關系、社會責任、環境保護及反腐敗等方面,這是最早的國際組織規范企業合規商業行為的規則;1997年,OECD制定了《國際商務交易活動反對行賄外國公職人員公約》,并于2010年發布了《內控、道德與合規最佳實踐指南》,成為大型跨國企業商務活動中共同遵守的合規管理準則;2003年,聯合國頒布《聯合國反腐敗公約》,是聯合國歷史上通過的第一個用于指導國際反腐敗斗爭的法律文件;2004年,聯合國全球契約組織修訂發布了全球契約十項原則,呼吁全球企業遵守在人權、勞工標準、環境和反腐敗等方面的基本原則,是全球范圍強化企業合規管理的里程碑;2010年,英國頒布了《反腐敗法案》,提出充足的合規程序和制度可以協助公司免責;2016年,法國頒布了《薩賓第二法案》,要求超過一定規模的企業必須建立反行賄的合規管理體系,否則企業和高管要遭到處罰,即使沒有發生行賄事件。
二、合規管理的演進
現代意義上的合規管理始于20世紀90年代,隨著全球跨國公司的興起壯大和國際投資貿易發展,企業所處環境不確定性加大,商事規則越來越復雜,相應的風險也越來越大。來自不同區域市場的應對策略,反映在企業合規管理方面則是合規重點領域由最初的反商業賄賂、反腐敗、反洗錢,逐步擴展到全面、全域合規,即對企業涉及的所有領域法律、規范及自愿性義務的遵守,包括進出口管制、知識產權保護、數據保護、產品質量安全、網絡安全等方面,并且與企業經營業務高度融合。此外,合規管理在英國、法國等國家也逐步轉變為政府對企業的強制性要求,企業一旦違規將面臨聲譽損失、巨額賠償、刑事制裁等嚴重后果,甚至企業不建立反腐敗合規機制也將受到法律追究(如英國的商業組織預防賄賂失職罪)。
事實上,企業合規管理全面、全域的轉變是多重因素相互作用共同促進的結果,主要包括兩個方面。一是金融創新的影響,隨著科學技術的廣泛應用與金融管制的逐步放松,金融創新不斷涌現,市場競爭日益激烈,研究規則、利用規則、創新規則成為企業經營管理的重要內容。二是順應經濟全球化的趨勢,信息化和全球化帶來企業的迅猛發展,企業巨型化、多元化發展,對內部管理及關聯企業管理帶來巨大的挑戰。
放眼世界,全面合規管理的理論體系和價值理念已在各國廣泛應用,合規管理法規、制度等也在不斷發展和完善中。截至2022年年底,全球公認或正在執行的具有顯著指導作用的企業合規機制主要包括兩類:一是國際組織對于締約國公司治理合規管理的指引或行為指導,如聯合國的《全球契約》、OECD的《內控、道德與合規最佳實踐指南》、世界銀行的《誠信合規指南》、亞太經合組織的《高效率公司合規項目基本要素》和國際標準化組織(以下簡稱ISO)發布的ISO 37301:2021《合規管理體系 要求及使用指南》等;二是企業合規中最為核心的反腐敗行為公約或法律,如《聯合國反腐敗公約》《聯合國打擊跨國有組織犯罪公約》,以及美國的《反海外腐敗法》、英國的《反腐敗法案》和法國的《薩賓第二法案》等。
三、合規管理的特點
合規管理是企業可持續經營運行的內在要求,也是避免或防范合規風險的前提。合規管理的特點主要表現在以下兩個方面。
一是合規管理是推進合規的內生動力。監管是外部監管機構的強制行為,組織面對外部監管往往是被動的。合規是組織自愿選擇遵守要求的行為。合規自愿行為與合規監管結合可以有效推進法治。事實上,強化合規可以實現法治、德治與自治的融合,從服從法律和遵守規范的被動行為轉變為依法合規的主動行為,即從“要我合規”轉變為“我要合規”是推進合規的內生動力,也是合規管理的重要特征。
二是合規管理是法治企業的重要抓手。合規不是一般意義上的遵規守法,而是一個組織自愿把防范合規風險、遵守法律法規、實現合規承諾,以及遵循職業操守道德規范等各項合規義務轉化為日常管理的活動,即把合規融入業務全流程各個環節,使之成為全員參與的常態化可持續的管理活動。因此,合規是一個組織強化管理的過程,合規管理可以成為法治企業的抓手。
隨著國際組織與發達國家對企業合規管理建設的持續推動,合規管理的內涵和外延也在不斷發展和完善。具體來講,合規管理發展的特點主要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一是從以個別文件為合規管理體系建設依據,發展為以全球適用的國際標準為依據。過去,企業開展合規管理體系建設主要參照美國或其他國家的合規管理相關文件,隨著國際標準的產生與發展,現在則可以依據具有全球適用性的合規管理體系國際標準ISO 37301:2021,并且經過合規管理體系認證的企業可以借由“合規通行證”獲得全球商業伙伴的普遍認可,進而促進企業開展國際貿易和交流合作。
二是從狹義的合規管理發展為廣義的全面、全域合規管理。從國際組織與各國政府推動企業強化合規管理的發展過程來看,過去以反腐敗為核心的狹義合規管理發展至今已遠超反腐敗商業賄賂范疇,成為廣義的“大合規”管理。當今學術理論界和操作實務界一般所說的合規管理,在不特別指明為反腐敗的“小合規”的情況下,已默認指企業及其人員經營管理行為要符合涉及的所有領域法律法規,許可授權,監管規定,法院判決或行政決定,條約、公約和協議,以及企業章程、規章制度、簽訂的協議或合同等要求。
三是從被動應對政府監管發展為企業競爭新規則。過去,企業可能因違反美國等國家的法律法規被要求建立合規管理體系?,F在,一些著名的中外跨國公司正從被動應對合規監管向主動引領合規競爭轉變,從過去以技術產品服務為主的競爭轉變為提供優質產品、服務并兼具傳遞公司合規責任和價值理念的多重競爭,以合規責任為核心的企業文化正成為跨國公司的強勢競爭力。在巴斯夫、微軟等跨國公司合規典型示范帶動下,越來越多的跨國公司紛紛投入巨量資源構建誠信合規、高標準道德合規等合規管理體系,并將其作為企業跨國競爭軟實力的重要組成部分。這些全球企業在強化自身合規管理體系建設的同時,也積極影響著供應鏈上的合作企業和同行企業。它們共同構建并改善全球企業合規經營生態圈,促使合規經營上升為全球企業競爭新規則。當前,一個沒有合規經營理念的企業已難以有效參與全球企業競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