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保險機構投資者與資本市場穩定研究
- 何娜
- 1081字
- 2024-12-10 09:10:18
2.1.2 投資者關注理論
Simon(1971)提出投資者關注的經濟含義,認為人的注意力是有限的,在經濟環境中信息不是稀缺資源,稀缺的是關注并處理信息的能力,因此信息只有被投資者關注才具有市場反應。投資者關注是投資主體在反應系統和知覺系統共同作用下對信息的捕捉和加工(Kahneman et al.,1973)。這是一種由個體關注能力決定的信息輸入主觀活動,能滿足其對信息的需求。由于個體注意力有限,而信息總量會不斷膨脹,有限注意力需要在不同信息之間進行配置,個體對信息的關注度會刺激大腦做出反應,從而形成注意力驅動的交易行為,進而對股票市場流動性產生影響。Barber等(2008)認為個人投資者一般都是從能吸引到其注意力的股票中選股進行決策的,注意力將對股票的流動性產生影響。Engelberg等(2012)發現,投資者通常會去追捧有新聞熱點的股票,進而提升相關股票的交易量。宋雙杰等(2011)認為投資者關注的變化能系統地解釋IPO中的首日超額收益、熱銷市場和長期反轉這三種異象。趙龍凱等(2013)采用百度搜索量衡量上市公司股票受關注程度,發現投資者對股票關注度越高,股票的平均收益率也越高。
而如何衡量投資者關注度是學界的一大難題(張繼德 等,2014)。已有研究主要從市場的量價表現(Hou et al.,2009;Cheng,2016)、外部媒體報道(Fang et al.,2009;張圣平 等,2014;王建新 等,2015)、分析師跟蹤(Hong et al.,2000;Zhang,2008)、網絡搜索量(Da et al.,2011;張誼浩 等,2014)、機構投資者持股比例(Collins et al.,2003;饒育蕾 等,2012)等方式度量市場投資者對資本市場信息的關注程度。
也有研究從心理學視角認為,人的眼球在一段時間內看到的信息碎片數量可以衡量注意力,即產生“眼球效應”。有關“眼球效應”的研究發現,更多分析師跟蹤的上市公司存在更多的外部監督,促使管理層更積極履職,減少相關代理問題,開展更多的創新活動(陳欽源 等,2017;余明桂 等,2017)。機構投資者的持股行為會吸引普通投資者關注,促使普通投資者更積極地去搜集和分析公司相關信息(王詠梅 等,2011)。胡國柳等(2019)認為購買董事責任保險的公司更可能會成為資本市場中的“明星”,能夠吸引到更多的投資者關注、外部監管等,即產生“眼球效應”。董大勇和吳可可(2018)認為中國股市投資存在“眼球效應”,表現為個股的投資者注意力配置變動與個股收益率呈顯著的正相關關系。
因此,筆者預期保險機構投資者實地調研形成的“眼球效應”,將會帶來大量投資者關注,這將加快投資者之間的信息競爭并促使投資者更多地利用這些信息進行交易決策,促使信息更快地反映到股票價格中,最終通過信息效率影響股票流動性成本。因此,投資者關注理論能夠為本書研究保險機構投資者實地調研對股票市場流動性影響的作用路徑奠定理論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