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寶玉隨著賈政在那省親園中走了一遭,一路上盡賞各處精妙景致,在題詠之時,寶玉才情盡顯,引得眾人夸贊。
然而,他的心卻早已飛到園里與他一同玩耍的兄弟姐妹們身上。他心里琢磨著,那些同齡伙伴此刻都在做什么呢?
身邊跟著秦鐘、薛蟠和存息,這幾位都是與寶玉一同玩耍的好友。平日里他們聚在一起,總愛談天說地,嬉戲玩鬧。可今日,賈政督學,帶著他們在園中四處走動,說是考察寶玉的學問。
這一路上,秦鐘、薛蟠和存希都不敢隨意言語,生怕在賈政面前失了禮數。他們心里別提多憋屈了,想玩又不能玩,還得時刻注意著自己的言行舉止,真是無趣極了。
寶玉呢,本來就對這些所謂的學業興趣缺缺,更何況身旁還有秦鐘、薛蟠和存希這些伙伴,他更是心不在焉。他想著園里還有姐姐妹妹們,他們在一起才叫有趣呢。他實在不愿意跟著父親和那些正兒八經、文縐縐的清客立規矩,心里只想回到園子里和同齡人一起玩耍。
此時,賈政正和清客們探討著園中的景致,時不時點評幾句,還不忘考校寶玉。寶玉雖站在一旁應答,心思卻早已飄到了園子里。他想著,要是能和伙伴們在園子里盡情嬉戲,那該多好啊。
秦鐘、薛蟠和存息也察覺到了寶玉的心思,他們彼此對視一眼,都能看出對方眼中的無奈。他們心里也盼著這督學趕緊結束,好讓他們能痛痛快快地玩耍一番。
就這樣,寶玉一邊跟著賈政在園里走著,一邊在心里默默期盼著能快點回到園子里,與那些同齡人相聚。
正這時,賈政像是忽然想起了什么,回頭對寶玉說道:“你還不去看?老太太惦記你呢,難道還逛不足嗎?”寶玉聽了這話,如獲大赦,趕忙退了出來。
一到院外,早有跟著賈政的幾個小廝圍了上來,一把抱住寶玉,笑嘻嘻地說道:“今日可虧得老爺喜歡呀,方才老太太打發人出來問了好幾遍呢,我們回說老爺正高興,您在園中盡情展才呢。人人都說您今兒作的那些詩,可比眾人都強多了,今兒得了彩頭,可得賞我們點兒呀。”寶玉聽了,臉上帶著笑,大方地說:“每人一吊錢。”
眾小廝一聽,撇撇嘴,嘟囔著:“誰沒見那一吊錢呀,把您身上那荷包賞了吧。”說著,便有要上手去搶的架勢。寶玉趕忙阻攔,連連說道:“不行不行。”一旁的存息、薛蟠還有秦鐘見了,都笑著呵斥道:“你們也該有個正形。”那幾個小廝聽了,頓時不敢再造次,縮了縮手,站在原地不敢再上前去搶了。
寶玉見狀,趁機說道:“每個人一吊錢,今后啊,你們也該懂些規矩,別總是主子仆子不分,可不許再這樣沒個正形,胡亂爭搶了。”小廝們聽了,都乖乖地點頭應著,心里明白今兒是不能從寶玉這兒討到荷包了。
想從前呀,寶玉身邊沒這幾個能鎮得住場子、行事端正的兄弟在旁時,這些小廝們總是想著法兒欺負寶玉,瞅著機會就想搶他身上那些貴重東西,像荷包之類的,那可是沒少鬧呢。如今有了存息他們在,又聽了寶玉這一番話,小廝們也知道收斂了,看樣子從今往后是再不敢隨意爭搶了。
寶玉看著小廝們那副模樣,心里也松了口氣,便抬腳往老太太那邊走去,一路上還琢磨著等會兒見到兄弟姐妹們,定要把園中的趣事好好同他們講講呢,那省親園里的一草一木、一亭一閣,還有那些題詠時的種種情形,可都是極好的談資呀,想著想著,腳步也越發輕快了起來。
且說寶玉來到賈母門前,賈母正盼著他呢。見寶玉安然無恙,心中自是歡喜。
不一會兒,晴雯端了茶過來,看到寶玉身上佩戴的荷包、配物等一件都不少,不禁笑道:“看來帶的東西一件都沒被搶去呀。”
黛玉聽聞,走過來瞧了瞧,果然一件都沒少,便對寶玉笑道:“今日你也是稀奇,也懂得分寸了。”寶玉聽了,笑著點了點頭。他轉頭看向薛蟠、秦鐘和存息,說道:“有兄弟們在旁,大家都該有個正形。”
薛蟠大大咧咧地笑著說:“那是自然,咱們可不能丟了禮數。”秦鐘也笑著點頭,說道:“是呀,有大家在,他們自然得守規矩。”存希微笑。
眾人正說著,賈母笑著對寶玉道:“瞧你這機靈樣,出去一趟也長了不少見識。”寶玉笑著回應道:“都是父親教導有方,孩兒不敢懈怠。”
這時,旁邊的丫鬟們也圍了過來,紛紛夸贊寶玉,一時間歡聲笑語不斷。寶玉看著身邊的兄弟姐妹們,心中滿是歡喜,仿佛又回到了平日里那些無憂無慮的時光。
大家在賈母屋里稍作休息,聊起了在園中的趣事。寶玉繪聲繪色地講述著園中的景致,以及與父親和清客們的互動。眾人聽得津津有味,不時發出陣陣笑聲。
過了一會兒,天色漸晚,寶玉與眾人便各自散去。寶玉回到自己的房間,腦海里還回想著今日在園中的種種經歷,心中滿是感慨。
他知道,有兄弟姐妹們在身邊,生活才更加有趣。同時,他也暗暗下定決心,以后要更加努力,不辜負家人的期望。
不一會兒,王夫人便差人來傳寶玉去她房中。等寶玉到了王夫人處,發現這里熱鬧非凡。原來賈薔從姑蘇采買了十二個女孩子,還聘了教習,置辦了行頭之類的東西。
此時薛姨媽已另覓一個幽靜房舍居住,將東北方向一所幽靜房舍安排給這些女孩子居住,把梨香院重新修繕了一番,讓教習在那里教演女戲。又另派了家中曾學過歌唱的女人們,令她們負責帶領管理女孩子的日常事務,包括日月出入銀錢、諸凡大小所需的物料賬目等,由賈薔總理。
這時林之孝來回話,說采買來的十二個小尼姑、小道姑都已到了蓮心。還有一個帶發修行的姑娘,本是蘇州人氏,祖上也是讀書仕宦之家。她自幼多病,買了許多替身都不管用,最后入了空門,病才好了,所以帶發修行,今年十八歲,取名妙玉。如今她父母俱已亡故,身邊只有兩個老嬤嬤和一個小丫頭服侍。妙玉不僅文墨極通,經典也熟稔,模樣更是生得極好。
寶玉聽聞這些,心中好奇不已,想著這妙玉不知是怎樣一個人物。王夫人則與眾人商議著各項事務,忙得不亦樂乎。這采買的女孩子們,又為賈府增添了不少生氣與活力,而妙玉的到來,也仿佛為這熱鬧的氛圍添了一抹別樣的色彩。
且說林之孝來回話,因賈府早有規定,改弦更張,不再讓尼姑道姑等入府。可巧林之孝尋得一位還了俗的姑娘,她出身于讀書仕宦之家。
這姑娘原本被人誆騙,要入空門,幸運的是遇到一位良醫,治好了她的病,福澤圓滿。
今年十八歲,取名妙玉。如今經其父母準許,身邊有兩個老嬤嬤和兩個小丫頭伺候著。妙玉精通各種道理,經典也十分熟稔,模樣生得極為俊俏。
眾人聽聞此事,對妙玉感到十分稀奇,都覺得能來府上是件幸事。王夫人道:“她既是官家小姐,自然有些脾氣性格兒。”便吩咐書啟相公寫個請帖去請妙玉。林之孝家的應諾著出去,又令書啟相公寫好請帖,次日便派人備轎去接。
在賈府眾人的期待中,這妙玉即將來到賈府,不知她的到來會給賈府帶來怎樣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