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懷文快馬加鞭,風馳電掣般趕到了前線。只見西夏軍隊漫山遍野,軍旗烈烈作響,士兵們的呼喊聲震得人耳鼓生疼。薛懷文望著這黑壓壓的一片敵軍,眼神中沒有絲毫畏懼,反而燃起了熊熊斗志。他迅速排兵布陣,新軍在他的指揮下,如同一架精密的戰爭機器,有條不紊地運轉起來。
與此同時,在京城的皇宮大殿內,氣氛卻異常凝重。皇帝端坐在龍椅之上,眉頭緊鎖,下方的文武百官們也是神色各異。宰相曾鞏率先出列,憂心忡忡地說道:“陛下,此次西夏來勢洶洶,聽聞新軍雖初戰告捷,但敵軍已然增派重兵,前線戰事吃緊,臣擔憂新軍難以抵擋啊。”
這時,兵部尚書趙宏遠站了出來,反駁道:“曾相公此言差矣,新軍乃是薛將軍一手訓練,戰力非凡。且聽聞他們配備了新型火器,威力巨大,初戰時便已讓敵軍吃了大虧。”
曾鞏冷笑一聲:“新型火器?不過是旁門左道罷了。戰場上,靠的還是士兵們的血肉之軀和排兵布陣的真本事。這些火器不過是奇技淫巧,焉能扭轉戰局?”
趙宏遠聽了,心中不悅,提高音量道:“相公怎能如此小覷新軍的火器?據前線傳來的戰報,新軍使用的火炮,一炮下去,敵軍陣地便是一片狼藉,死傷無數。這等威力,豈是尋常兵器可比?”
就在兩人爭論不休之時,柴峪開口了:“二位愛卿莫要再爭。朕聽聞薛懷文治軍有方,新軍在他的帶領下,確實展現出了不俗的實力。只是這西夏大軍壓境,不可掉以輕心。眾愛卿可有良策?”
這時,一位年輕的御史站了出來,說道:“官家,臣以為可派人前往前線犒勞新軍,一來鼓舞士氣,二來也可實地考察新軍的戰力和火器的真實情況,以便朝堂做出更準確的決策。”
柴峪微微點頭:“此計倒也可行。只是派誰去合適呢?”
趙宏遠上前一步:“陛下,臣愿舉薦一人。工部侍郎蘇文濤,此人精通器械制造,對火器也頗有研究,讓他前去,定能帶回詳細的消息。”
柴峪思索片刻后,點頭應允:“那就依愛卿所奏,蘇文濤接旨。”
蘇文濤連忙出列,跪地領旨。
前線戰場上,薛懷文指揮著新軍與西夏軍隊展開了激烈的廝殺。新軍憑借著精湛的戰術和強大的火器,一次次擊退了敵軍的進攻。西夏軍隊雖然人數眾多,但面對新軍的火炮和改良后的弓箭,也損失慘重。
蘇文濤抵達前線后,立刻被眼前的戰斗場景所震撼。新軍的火炮發出的轟鳴聲震耳欲聾,一枚枚炮彈精準地落入敵陣,炸得敵軍血肉橫飛。他找到薛懷文,詳細詢問了火器的制造和使用情況。
薛懷文自豪地介紹道:“蘇大人,這新型火炮乃是我們新軍與工部的工匠們共同研制改良的成果。射程更遠,威力更大,且裝填速度也有所提升。還有這改良后的弓箭,采用了特殊的材質,箭矢射出的速度更快,殺傷力更強。”
蘇文濤連連點頭,贊嘆道:“薛將軍,新軍的戰力和火器的威力果然名不虛傳。我定會如實向陛下稟報。”
在皇宮大殿內,蘇文濤將前線的所見所聞詳細地向皇帝和眾大臣做了匯報。他著重強調了新軍的強大戰力和火器的巨大作用。
趙宏遠聽后,再次說道:“陛下,事實擺在眼前,新軍和火器乃是我朝抵御外敵的利器。我們應當加大對新軍的支持,投入更多的資源用于火器的研發和制造。”
曾鞏此時也不得不承認新軍的實力,但他還是心存疑慮:“即便新軍戰力不俗,火器威力強大,但長期與西夏作戰,耗費巨大,我朝的國庫能否支撐得起?”
戶部尚書錢文忠站了出來:“宰相所言不無道理。但若是能憑借新軍和火器快速擊退西夏,結束戰爭,反而能節省大量的軍費開支。從長遠來看,這或許是利大于弊的。”
柴峪沉思良久,最終下定決心:“朕決定,全力支持新軍。撥出專項資金用于火器的研發和制造,同時征調更多的兵力充實新軍。朕要讓西夏知道,我朝雖愛好和平,但也絕不是任人欺凌的軟柿子。”
眾大臣紛紛跪地領旨。
回到前線后,薛懷文得到了朝廷的大力支持,士氣大振。他繼續帶領新軍與西夏軍隊展開殊死搏斗。在一次激烈的交鋒中,西夏軍隊派出了他們的精銳騎兵,試圖突破新軍的防線。薛懷文見狀,立刻命令士兵們推出新型火器——連弩車。這種連弩車一次可以發射多支弩箭,威力巨大。
隨著一陣“砰砰”聲,連弩車射出的弩箭如暴雨般射向敵軍騎兵。西夏騎兵紛紛中箭落馬,陣型大亂。薛懷文趁機率領新軍發起沖鋒,將敵軍打得大敗而逃。
這場戰役的勝利,讓新軍的威名傳遍了四方。而朝堂之上,對于新軍和火器的討論也從未停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