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無法理解的高度
- 書筑命運卷:蘇秦的傳奇人生
- 掠海飛
- 3874字
- 2024-12-03 12:53:10
在那仿若被塵世遺忘的極為靜謐幽僻之所,四周靜謐得仿若時間都被幽禁,停滯了它匆匆的腳步。蘇秦于他那一間書室之中安然靜坐,他的身影仿若被一層靜謐的輕紗所籠罩,與外界那熙熙攘攘、喧囂紛擾的塵世全然隔絕開來。書室中,唯有他沉穩且規律的呼吸聲,似是歲月悠長的低吟,還有那偶爾衣袂的輕微拂動聲,宛如時光悄然走過的跫音,在證明著時間的悄然流逝。
片刻之后,蘇秦仿若被某種神秘的感召緩緩伸出手,那動作帶著一種歲月沉淀后的從容與淡定,仿若他已超脫于這世間的紛擾。婉兒不辭勞苦動用她的神秘力量搞來的那些竹簡書冊,被他輕輕展開,似是開啟了一扇通往各諸侯國的大門。那一頁頁的竹簡,宛如歲月的忠誠使者,靜靜地躺在他的手中,似在無聲訴說著往昔那金戈鐵馬、文采風流的故事。每一個字、每一道刻痕都清晰地映入他的眼簾,仿佛在向他展示著古人的智慧與才情,那些刻痕猶如歷史的深邃脈絡,深深淺淺地印刻在竹簡之上,訴說著曾經的輝煌與滄桑,仿若在低語著那些被歲月塵封的傳奇。
此時,一縷幽淡的竹簡香仿若靈動的精靈,自片片竹簡上輕輕飄散而出。那字字絲絲縷縷,如同清晨山林間的薄霧,縈繞在四周,緩緩沁入他的心脾。它似有一種神奇的魔力,令蘇秦的神思瞬間被牽引,沉浸于那紛紜復雜、浩瀚無垠的文思之海。在這片文思之海中,蘇秦仿佛看到了無數先人的身影,他們或是在朝堂之上激昂陳詞,或是在書房之中奮筆疾書,那些思想的火花在他的腦海中碰撞、交織,仿若絢爛的星辰在夜空中交相輝映,形成一幅絢麗多彩、波瀾壯闊的畫卷。
蘇秦逐字逐句、全神貫注地將所有篇章細細讀完之后,只覺自己的思緒仿若掙脫了塵世重重枷鎖的束縛,似是一只破繭而出的彩蝶。他的身心變得輕盈無比,飄飄然凌駕于虛空之上,似能御空而行,自由馳騁。宛如一位心懷壯志、決心沖破蒼穹、探索宇宙奧秘的瀟灑逸士,毅然決然地揮動那寬大的衣袖,開啟長途跋涉之旅。雙足輕踏縷縷清風,身軀伴隨悠悠飛云,徑直朝著那高聳入云、仿若觸天的巍峨山巔奮勇攀登。
一路上,清風拂面,似是自然的輕撫與鼓勵;飛云相伴,仿若靈動的伙伴為其指引前路,蘇秦的心卻始終堅定地向著山巔進發,仿佛那山巔之上有著他夢寐以求的答案,是他開啟命運之門的關鍵鑰匙。
一路上,蘇秦心無旁騖,唯有那山巔的勝景與心中的憧憬在腦海中不斷浮現。他的眼神中透著一種如磐石般的執著與如烈火般的渴望,腳下的步伐也越發堅定有力,每一步都似在丈量著他與夢想的距離。
終于,蘇秦成功抵達山巔。立身于山巔之上,極目遠眺,連綿起伏的群山好似臣服于他的腳下,匍匐綿延。那一座座山峰,像是大地的忠誠守護者,靜靜地臥在那里,威嚴而莊重。遠方的煙霞裊裊升騰,如夢如幻,恰似一幅天然的水墨畫卷在眼前徐徐展開,那畫卷中似有仙人在云間漫步,有靈鳥在霞光中穿梭。
此刻,在蘇秦心間激蕩而起的豪情壯志,又豈是那簡單的“一覽眾山小”所能描繪詳盡的呢?那洶涌澎湃的情感仿若浩瀚無垠的銀河星漢,在他的內心深處奔騰翻涌,其磅礴之勢強大到無可抵御,仿若能沖破世間一切阻礙,他張開雙臂,似要擁抱這廣袤的天地,將這世間的一切都納入自己的胸懷,仿若他已成為這天地的主宰,掌控著命運的輪盤。
自此而后,憑借著深入細致、夜以繼日的研究與深沉睿智的思考,天下諸侯隱藏在心底深處最隱秘的心思、詭譎多變的權謀之術以及那逐鹿天下的宏大野望,皆被蘇秦敏銳地洞察得一清二楚,毫無遺漏。恰似在明亮的燭光映照之下,哪怕是最為細微、最為隱秘之處也都清晰可見,無所遁形。他此時的狀態仿若已然緊緊握住了主宰天地命運的關鍵樞紐,仿若能在營帳之中從容不迫地運籌帷幄,謀劃出精妙絕倫的方略,進而平定九州,成就千秋霸業。其展現出的恢宏氣勢與非凡氣象,實乃自古以來都極為罕見,甚至能讓天地間的風云都為之震顫變色,仿佛整個天地都將因他而改寫格局。他在那幽室之中的每一刻沉思,每一次對古籍的研讀,都化作了他洞察世事的慧眼,讓他能看穿諸侯們表面的偽裝,直抵他們內心深處的真實想法,仿若他已站在歷史的高峰,俯瞰著眾生的百態與諸侯的權謀博弈。
一日,蘇秦正在居所之中尋思著打點行李,籌備出門遠行事宜。居所內,衣物與書籍擺放得略顯雜亂,他正忙碌地穿梭其中,身影在光影交錯間略顯匆忙。恰逢婉兒遣手下登門傳來口信,言說有要緊之事,需于洛邑某某客棧一敘。蘇秦當即應諾,他停下手中的動作,眼神中閃過一絲疑惑與期待,簡單整理了一下衣衫,便匆匆出門。那扇門在他身后緩緩關閉,似是隔斷了他過往的平凡生活,開啟了未知而充滿挑戰的新征程。
“吆,蘇君這是打算常駐于此,連同行李也背來了?”婉兒在客棧外的街上,瞧見蘇秦迎面匆匆走來的模樣,不禁眉飛眼笑,調侃道。她的笑容如同春日盛開的花朵,嬌艷而明媚,眼中閃爍著靈動的光芒,仿若春日里跳躍在花叢中的精靈。
“不是。”蘇秦一邊隨著婉兒往客棧里走,一邊回答道,“我這便準備游歷諸侯國,即刻從這里出發。若不是顧及你有吩咐,我今日便已離別洛邑了。”他的語氣中帶著一絲急切,腳步也不自覺地加快了幾分,似是急于奔赴那命運的召喚。
“就這般憑著兩腿走天下?”兩人步入客棧的廳堂,各自尋覓著那古圓雕花的凳子坐下。婉兒笑意盈盈地說道,“本欲前往君之府上與君暢敘一番,然礙于君之妻子,言語多有不便,這才屈尊讓君來此。君這首先欲往哪一個諸侯國?”她的目光在蘇秦身上輕輕流轉,帶著一絲好奇與探究,似是想要看穿他內心的抉擇。
“那你期望我去往哪一個諸侯國?”蘇秦嘴角微微上揚,似笑非笑,反問道。他的表情平靜,眼神卻深邃而銳利,仿佛能看穿一切偽裝,仿若深不見底的幽潭,隱藏著無盡的智慧與思索。
“我期望你去齊國,你可愿去?”婉兒微微一顰,旋即認真說道,“我知曉,你去楚國已無可能,因張儀已然前往,再者那邊尚有屈原等一眾賢才,皆是拔尖之人。若楚王頗具智慧,如今楚國當為天下無可比擬之強大。故而,于某種意義而言,現今之楚國,有君不多,無君不少。”她的聲音輕柔,卻條理清晰,分析得頭頭是道,仿若一位智慧的謀士在剖析天下大勢。
“去魏國,亦不大可能。魏國仿若秦國人練兵之靶場,秦國人但凡稍有余力,便尋釁與魏國人切磋武藝。往昔,魏國曾任用有勇無謀之龐涓,后繼者亦多乏上乘之能,常常被鄰國秦國逼迫至割地讓城以求和。加之魏武侯有眼無珠,任用心胸狹隘之公叔為國相,致使吳起被逼走楚國變革。至魏惠王時,又輕視商鞅,放走他前往秦國變法。從某種意義上講,魏國之衰敗實屬歷史必然,然不可謂魏國人毫無上進心,實乃用人不當之故。”她微微搖頭,臉上露出一絲惋惜之情,仿若在為魏國的命運而嘆息。
“現今所余者唯有秦國。秦國自秦穆公登上國君寶座,至秦孝公謝世,總計三百二十一年,其間共有十七位國君。此中便有六位國君曾對外擴張,其余國君則相繼穩固秦國之大局。自秦穆公起始,秦國便注重人才,著力變革與改革,其中成效最為卓著者當屬秦孝公之商鞅變法,逐步令秦國愈發強盛。秦國由昔日無人重視之小小養馬場,漸次發展成今日令諸侯皆不敢小覷、甚至畏懼之強大諸侯國。此足以表明,一個諸侯國之強大絕非一代兩代人之功,實乃有其深厚的歷史淵源,有其深入骨髓之特質,乃由歷史長期累積而成。秦國國君姓贏,此乃舜之賜姓,據史書所載‘昔伯翳為舜主畜,畜多息,故有土,賜姓贏。今其后世亦為朕息馬,朕其分土為附庸。’如此這般之諸侯國,其發展潛力實乃無可限量。然,縱是再高明之棋手,亦難免因一著不慎而致滿盤皆輸,弄巧成拙而致大局皆翻。故而秦惠文王繼位之初,先是聽從小人之讒言斬殺商鞅,而后又借口因尋不到商鞅謀反之確鑿證據,將那些小人一一抓捕懲處,如此方使秦國政治統治趨于明朗。當下,秦國正值網絡天下人才之關鍵檔期,故而時機恰到好處。”她的眼神中透著對秦國的深刻理解與洞察,仿若能看透秦國的過去、現在與未來。
“這么說,非秦國不可了?”蘇秦若有所思地問,這句看似問婉兒,然恰是問自己:秦國固然很好,秦國也重視人才,但是他自己在秦國人眼里一定是個人才嗎?知人者智,自知者明。不要把希望設計的太過完美,結果自己給束縛住,什么也不是,什么也不成,自己到底行不行,不是自己說了算,而是社會說了才算。他的眉頭微微皺起,眼神中閃過一絲迷茫與不安,仿若在迷霧中探尋方向的行者。
“那倒也不是,有些事順風順水的能成,有些事確實不是那么回事,有些事看起來是大事,實際上也就芝麻粒那么大。而另一些事看似芝麻粒那么大,而往往又是大的能捅破天的大事。真的,不是事卻是個事。是個事卻不是事。我們有時候要學會變換角度和位子。有時候,思維也要逆向思維。不然,這個世界,我們就無法適應。就說秦國,他要是用你,什么事都不是事。要是不用你,你覺的什么事都是事了。”婉兒關情脈脈,意味深長,她的言辭讓蘇秦云里霧里,找不著北了……她的目光溫柔地看著蘇秦,仿佛想要將自己的感悟傳遞給他,卻又深知這一切需要他自己去慢慢體會與領悟,仿若一位智者在引導一位迷茫的學徒。
“你的話,真讓人五脊六獸的,我也思考過,諸侯國與諸侯國的自然條件雖然迥異,但這不是關鍵的問題,就如你所說的秦國,周朝賜封給它的只是個養馬的草場,和并不讓人看好的山地,但如今的他們卻發展成讓人不敢輕視的諸侯國,這說明不是自然決定社會的好壞,決定著國家的強盛,而是人的因數,是人決定了這個時代的一切。”蘇秦坦然自若,“我現在就是抱著闖天下的心理入世的,我不需要世人給我做什么,我只想為這個世界做點什么。從一點出發,我就本著成功去的,我并不在乎它是什么樣的諸侯國或者某個特定的諸侯國,當然,我也明白等待我的不是坦途,而最有可能的是讓人難以承受的挫折。”他的眼神中透著一種堅定與豁達,仿若已做好了迎接一切挑戰的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