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一車書簡
- 書筑命運卷:蘇秦的傳奇人生
- 掠海飛
- 5587字
- 2024-12-01 11:26:08
在那寂靜幽僻的書室之中,蘇秦形單影只地靜坐著,四周的空氣仿若被寒冷的霜雪所侵襲,凝重得幾乎要凝結成實質。他的目光仿若失去了焦點,空洞而茫然地投射在那堆積如山的書簡之上,那些古老的竹簡,似是承載了他無數個日夜的心血與夢想,如今卻在這死寂的氛圍中顯得有些落寞。往昔那些埋頭苦讀的畫面,如同一幅幅褪色的畫卷,在他的腦海中不受控制地如走馬燈般快速閃現。每一卷書簡,都曾是他通往輝煌未來的希望之階,每一片竹簡,都留有他曾經對大周的赤膽忠心與宏偉抱負。然而,殘酷的現實卻如同一把鋒利無比的利刃,將他的雄心壯志切割得支離破碎,那些曾經熠熠生輝的憧憬,在周朝朝堂那冰冷的拒絕與嘲諷之下,已然化為泡影,消散在這沉悶的空氣中。
他的思緒不由自主地飄回到踏入王宮的那一瞬間,彼時的他,胸膛中滿溢著對未來的無限憧憬與期待,仿佛已經看到自己憑借著多年來焚膏繼晷、刻苦鉆研的學識,以及精心雕琢、反復斟酌的治國良策,在周王面前侃侃而談,風度翩翩地施展才華,成為那力挽狂瀾、拯救大周于水火之中的中流砥柱。可誰知,現實卻如同一記兇猛而無情的重錘,以排山倒海之勢徹底擊垮了他那美好的幻想。周王那冷漠如冰、毫無波瀾的眼神,大臣們臉上那充滿鄙夷與不屑的嘲笑,宛如一根根尖銳無比、淬滿毒液的刺,深深地扎進他那脆弱而敏感的心底。每一次在記憶中回想起那令人心寒的場景,都好似有一陣鉆心刺骨的疼痛從心底蔓延開來,讓他的靈魂都為之顫抖。
在這無盡的痛苦與迷茫的深淵之中,他的內心猶如洶涌澎湃的大海,波濤起伏,難以平靜。時而,他像一個在黑暗中迷失方向的行者,滿心狐疑地拷問自己,難道這么多年來真的是自己錯了嗎?自己一直以來所堅持的道路難道是一條錯誤的歧途?那些耗費了無數心血與精力所積累的學識,難道真的在這亂世之中毫無價值可言,只是一堆垃圾嗎?這種自我懷疑的情緒如同濃重的陰霾,籠罩著他的心靈,讓他幾乎無法呼吸。時而,他又會被一股強烈的憤恨所占據,對那大周朝堂的腐朽墮落、目光短淺咬牙切齒。他憤恨那些高高在上的統治者們,在國家面臨生死存亡的危急關頭,竟然可以如此麻木不仁,對國家的衰敗和危亡視而不見,將他那一片赤誠的忠心以及精心謀劃的良策妙計,像丟棄破鞋一樣不屑一顧,棄之如敝履。
然而,即使在這深沉的痛苦與自我懷疑的泥沼之中,仍有一絲微弱卻頑強不屈的火焰在他心底深處頑強地燃燒著。那是他對命運不公的不甘,是對自己才華被埋沒的抗爭。他絕不甘心就這樣輕易地被命運的巨輪所碾壓,不甘心讓自己的滿腹經綸和絕世才華永遠被這黑暗的時代所塵封。他深知,這天下廣袤無垠,猶如一片浩瀚無垠的星空,大周只不過是其中一顆略顯黯淡的星辰罷了,自己的未來不應被局限在這一方小小的天地之中。可是,一想到要決然地離開這片自己生于斯、長于斯的故土,背井離鄉前往他國去探尋那未知的機遇,他的心中便難免涌起一陣復雜的情緒,既有對未來不確定性的擔憂與惶恐,又有對故土的眷戀與不舍。畢竟,他在周地已經聲名狼藉,成為眾人眼中的笑柄,他國之人又怎會毫無芥蒂地相信他、接納他呢?這前方等待他的未知之路,就像是一條布滿了尖銳荊棘的險峻小道,每走一步都可能會讓他遍體鱗傷,鮮血淋漓。但那在遙遠天際若隱若現的希望之光,卻又像是有一種神秘而強大的魔力,吸引著他鼓起全身的勇氣,去沖破眼前這層層疊疊、厚重無比的迷霧,重新踏上尋找屬于自己輝煌榮耀的征程。
正當蘇秦在這苦悶的思索中越陷越深,仿佛被無形的枷鎖緊緊束縛,難以掙脫之際,庭院之中忽然傳來一陣清脆響亮的呼喊之聲。那熟悉而親切的聲音,宛如一道劃破黑暗夜空的閃電,瞬間驅散了他心頭的陰霾,令他的神志猛地清醒過來。他知道,這是四弟蘇辟的聲音。蘇秦緩緩地從座位上站起身來,他的雙腿好似被沉重的鉛塊所拖累,每邁出一步都顯得格外艱難,步伐中帶著無法掩飾的沉重與疲憊,順著聲音的方向緩緩循聲相迎。剛剛踏出房門,他的目光便被眼前的景象所吸引,不禁微微一怔。只見蘇辟正引領著一個人朝著這邊走來。待他的視線清晰地落在來人身上,心中不禁悄然泛起一絲詫異。原來是婉兒。而在婉兒的身后,一輛滿載著書簡的車子靜靜地停在那里,那些竹簡書在明媚陽光的映照之下,散發著一種古樸而神秘的獨特氣息,仿佛在默默地訴說著它們所蘊含的無盡智慧與力量。
蘇辟看到婉兒與兄長相識,嘴角不由自主地微微上揚,浮現出一抹心領神會的微笑。他生性機靈,深知此時應給兄長與婉兒留出獨處的空間,于是并未多言,只是默默地準備悄然轉身離去。婉兒眼疾手快,見狀連忙笑著說道:“有勞老弟幫忙,將這些書簡搬入屋內。”蘇秦亦心懷感激地向蘇辟微微點頭示意。于是,兄弟二人齊心協力,配合默契,不多時便將滿滿一車的竹簡書順利地移入了屋內。四弟蘇辟臨行前,對著兄長做了一個俏皮可愛的鬼臉,那靈動活潑的模樣盡顯孩童的天真頑皮與機靈聰慧。隨后,他又禮貌地向婉兒露出一個淺淺的微笑,而后搖頭晃腦地轉身退去,那離去的背影還帶著一絲未脫的稚氣。
蘇秦引領著婉兒走進書屋,他的腳步沉重而緩慢,仿佛每一步都承載著千斤重擔,那是他對過往挫折的沉痛記憶,以及對未來迷茫的深深憂慮;而婉兒則宛如春日里在微風中翩翩起舞的蝴蝶,步履輕盈,身姿婀娜多姿,那舉手投足間散發出來的英姿颯爽之氣,如同清新的春風撲面而來,為這沉悶壓抑的書屋注入了一股別樣的活力與生機。
進入書屋之后,婉兒的目光便緊緊地落在了蘇秦的身上,眼神中帶著一絲關切與探究。畢竟,自燕國分別以來,時光匆匆,已然過去了差不多快三年的光陰。由于婉兒身份特殊,肩負著一些鮮為人知、神秘莫測的使命,表面上她看似只是在各個諸侯國之間經營著家族龐大的商業帝國,實則背后隱藏著許多不為人知的秘密與責任。而對于蘇秦,她的心中始終懷著一份特殊而深厚的感情。這份感情,猶如一顆深埋在心底的種子,在歲月的滋養下,悄然生根發芽,茁壯成長。
婉兒仔細地端詳著蘇秦,只見他身形略顯清瘦,一襲樸素的青衫穿在他的身上,顯得略微有些寬大,然而這卻絲毫無法掩蓋他周身自然而然散發出來的那股儒雅氣質。他的面龐輪廓分明,猶如雕刻家精心雕琢的藝術品一般,劍眉斜飛入鬢,為他增添了幾分英氣與豪邁。雙眸深邃而有神,往昔常常閃爍著睿智與自信的光芒,那光芒仿佛能夠穿透重重迷霧,洞察世間萬物的奧秘。然而如今,因在周朝求仕受挫的沉重打擊,那眼中的光芒卻被一抹黯淡與迷茫所取代,像是兩顆曾經璀璨奪目的星辰,在經歷了一場暴風雨的洗禮之后,暫時失去了往日的光輝。高挺的鼻梁下,薄唇緊緊地抿著,那微微緊繃的線條似在無聲地訴說著他內心正在努力壓抑著的諸多復雜情緒,有痛苦、有迷茫、有不甘,還有對未來的一絲期待。他的發束簡單地用一根絲帶隨意地束起,幾縷細碎的頭發垂落在額前,為他整個人增添了一抹隨性與不羈的氣息,仿佛在這規矩嚴謹的世間,他仍保留著一份屬于自己的獨特個性與自由靈魂。其膚色因長期埋首于書簡之間,不見陽光,而略顯蒼白,然在這蒼白之下,又隱隱約約透著一股堅毅不拔的力量,仿佛在無聲地向世人宣告,他雖歷經重重挫折與磨難,卻依然未曾放棄心中那熾熱的抱負與理想。行走間,他的步伐略顯沉重,每一步都好似帶著對過往經歷的深刻思索與對未來道路的無盡彷徨,然而,那挺直的脊背卻始終如一地宛如一棵在狂風暴雨中飄搖卻堅決不肯彎折的勁竹,于落寞孤寂之中,仍倔強地存著幾分不屈不撓的傲骨,令人心生敬佩。
她看著蘇秦如今這般消沉的模樣,心中的憐意頓時如潮水般涌起,忍不住輕聲問道:“蘇君,因何如此消沉?”
蘇秦聽聞此言,嘴角泛起一抹苦澀的笑容,長嘆一聲,仿佛要將心中所有的郁悶與憤懣都隨著這一聲嘆息釋放出來。隨后,他緩緩開口,將自己在王宮的遭遇一五一十地和盤托出。
蘇秦滿臉寫滿了無奈與憤懣之情,嘆道:“吾苦讀數年,日夜不曾有絲毫懈怠,自恃學富五車,胸有治國安邦之良謀,本以為定能在周王面前大展宏圖,有所作為。然而,周王與大臣們竟將吾視作一個只會夸夸其談、不切實際的狂徒。對吾所言所語,皆嗤之以鼻,以為皆是毫無根據的妄語,全然不將其當一回事。他們的心,好似早已死去,面對國家日益嚴重的危局,竟然可以做到置若罔聞,依舊我行我素,恰似一具具沒有靈魂的行尸走肉,徒然占據著高位,卻碌碌無為,毫無建樹。大周如今已病入膏肓,吾雖有心挽救,卻苦無應對之策。面對這周朝上層的腐朽與愚昧,吾絞盡腦汁,想盡一切辦法,卻依然束手無策,莫非這多年來的苦讀,真的都只是無用之功嗎?大周如今深陷政治僵化、人心離散、諸侯紛爭不斷、內部矛盾重重的困局之中,吾雖一心想要拯救它,卻深感無能為力。難道讀書果真是毫無用處的嗎?”
婉兒微微搖了搖頭,目光堅定而明亮,宛如夜空中閃爍的星辰,直直地注視著蘇秦的雙眸,語氣誠懇而篤定地說道:“君且莫急,且聽吾一言。君之策,仿若那世間罕見的絕世良駒,其日行千里,夜行八百之能,舉世無雙。然良駒雖好,亦需得遇伯樂,方能在廣袤的天地之間盡情馳騁,展現其非凡的才能。君之策,亦是如此,雖精妙絕倫,善若良駒,然非得遇賞識之人,無以施展其才華,縱橫四海,成就一番驚天動地之偉業。今周室已然衰微,君臣皆沉溺于往昔的榮華富貴之中,安于現狀,閉目塞聽,對新的思想與變革充滿了恐懼與排斥,故而拒君之策于千里之外。非君之策不善,實乃時勢與人心所致。這大周朝堂,如今已被腐朽僵化的陰霾所籠罩,早已不再是君能夠施展才華、實現抱負之地。”
蘇秦若有所思地微微皺起眉頭,心中細細品味著婉兒的話,喃喃自語道:“那吾當如何是好?豈要就此放棄這滿腹經綸?令數年的心血付諸東流?吾將何去何從?豈可輕易棄此所學,使心血成空?”
婉兒淺笑著,蓮步輕移,緩緩走到書案之旁,伸出手輕輕拿起一卷書簡,說道:“君之書,自是有大用。君只因僅見周室這一方小天地,便覺希望渺茫,心灰意冷。君可曾認真思索過,當今天下,諸侯紛爭從未停歇,此乃千年未有之大變局,正值英雄豪杰輩出、風云際會之時。周室不用君,焉知他國無英明之君主?君之學識,猶如那夜空中璀璨奪目的繁星,在這亂世的浩瀚蒼穹之中,必能在其他地方閃耀出最為耀眼的光芒。”
言罷,婉兒自攜來的書堆之中抽出一幅精美的絲帛,而后緩緩展開,其上繪有詳細而精準的天下諸侯疆域圖。她伸出纖細如蔥的手指,輕輕指向圖中,說道:“君且看,齊之臨淄,君曾在此求學,那里乃是東方的一顆璀璨明珠,商貿繁榮昌盛,文化蓬勃發展,齊君求賢若渴,廣納天下賢才;臨淄者,齊國都城也,自古即為東方之勝地。其不僅商貿繁榮,更是文化興盛之搖籃。自姜太公封地至春秋戰國,臨淄見證了齊國的崛起與繁榮,成為全國政治、經濟和文化的中心。齊君納賢若渴,致使臨淄學者云集,文化氛圍濃郁,學術交流頻繁。”
“再看此處,楚之郢都,地廣物博,資源豐饒,若以君之策整治軍政,必能成就一番霸業,威震四方;楚之郢都,位于今湖北省荊州北面離城 8公里之紀南城,其地域遼闊,物產豐富,若能將君之卓越策略付諸實踐,用以整飭軍政,必可成就不世之霸業,威名遠揚,震懾遐邇。”
“秦雖地處西陲,然民風剽悍,百姓質樸,君若往之,佐其變法圖強,亦能大展宏圖,名垂青史。天下廣袤無垠,君何必拘于周室這一方小小天地,而放棄那更為廣闊的舞臺與無限之可能?”
蘇秦的目光緊緊地凝視著地圖,隨著婉兒指尖的緩緩游移而移動,眼中漸漸地浮現出光亮,仿若在深沉的黑暗之中,突然看到了一絲劃破夜空的曙光。然而,心中的猶豫卻并未就此消散,他不禁開口問道:“吾本大周子民,尊禮于周,然周不用吾,天下本周之天下,然吾于周已聲名狼藉,他國又怎會信吾?”
婉兒將手中的帛書輕輕地遞到蘇秦手中,眼神中滿含著鼓勵與信任,說道:“君之才華,猶如那絕世寶劍,雖暫時被塵埃所蒙蔽,然寶劍鋒利從磨礪出,其光芒終會沖破長空,展露于世人面前。”
婉兒繼續說道:“君需知曉,今之周已非天下人所共尊之周,乃是數無識之人之私周,彼等無威嚴,失天下,唯圖私利與享樂,天下諸侯,誰復將周放于眼中?”
“君可重整思緒,依各國國情細致入微地細化君之策略,使其更具針對性與可行性,而后前往他國游說。君昔日之碰壁,乃是命運給予的磨礪,可使君之策愈加完善,君之心志愈發堅韌,如同浴火重生之鳳凰,必將翱翔于九霄之上。君昔日之挫,乃天命所加之砥礪,令君之策臻于完美,心志更為剛強不屈,猶鳳凰涅槃,必凌于九天之上。”
蘇秦聽聞婉兒的一番話,心中好似有一團熊熊烈火被點燃,往昔被壓抑許久的豪情壯志,如同沉睡已久的巨龍,再次在心底涌起,翻騰咆哮。他緊緊地握住手中的帛書,慨然說道:“婉兒之言,若甘露灑心,使吾茅塞頓開。吾不應因周室之拒而自我懷疑,當視天下為棋局,吾為弈者,重布棋局,以求施展抱負之所,救蒼生于水火之中。吾不必拘于一國數人,當以天下萬民為念,為其福祉而努力奮斗。”
婉兒見蘇秦重拾信心,臉上露出欣然的笑容:“正是此理。吾此來,只為踐行昔日之承諾,今日所送,乃各國國情諸方面之書,望君仔細審察當下天下之局勢,尋得日后奮進之方向。自盤古開天辟地至三皇五帝、夏商周,天下本統一,不似今諸侯混戰,民不聊生。君當謀諸侯止爭之法,予天下蒼生安寧之生活環境,此乃君之使命,亦為天下之幸。”
蘇秦望著婉兒,目光中滿是感激與堅定不移的決心:“婉兒,幸得有汝。吾即重審時度勢,精心謀劃,必不負汝之期許,定于這亂世之中開辟一方新天地,成就一番大業,以報汝之知遇之恩。”
此后,蘇秦閉門謝客,將自己幽閉于書室之中,日夜埋首于書簡與地圖之間。他不再糾結于周室對他的否定,而是以一種全新的視角審視天下局勢,深入探究各國的國情、政治、經濟、文化等諸般方面,絞盡腦汁地思索如何將自己的學識與各國的實際需求精妙契合,精心籌謀應對之策,為即將開啟的列國之行悉心籌備。每一個晝夜,書室之中唯有他翻閱書簡時那輕微的沙沙聲,以及筆尖在竹簡上書寫時那簌簌的聲響,此乃他為心中那崇高的理想全力以赴、奮力拼搏之音,仿佛在奏響一曲激昂澎湃的奮斗樂章,預示著一場波瀾壯闊的傳奇即將拉開帷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