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一萬年后(一)
- 永恒的孤獨
- 道隨心佛忘情
- 16526字
- 2024-11-03 11:38:32
從那次與智能談話之后,我便真正開始嘗試在夢境世界中構建生命,不得不說生命真是一種神奇的事物,基于生命之上所產生的意識與思想則更是不可思議,哪怕我僅僅只是創(chuàng)造一個以細胞為主的最基礎的生命,便已經讓我絞盡腦汁,首先一個最基礎的生命所應當具備的合理的進食,成長,繁衍的機制。
而單進食的方式便可以分為無數種,首先從何種層面獲得食物,是原子,還是分子,還是已經形成某種形態(tài)的物質,又或者只是單純的能量,再或者以另一種生命體為食。
進食完成后食物又會轉換成何種形式,是單純的能量,還是各種由原子組成的分子式,還是直接提取食物中的細胞,單單這些若按照選項積累便需要不下數十代的過程,再加上成長與繁衍的機制,這里便已經可以創(chuàng)造幾十上百種不同的生命體。
這里所需要的事項積累次數便已經非常多了,難以想象到后期衍變?yōu)檎嬲纳飼r其所涉及到的信息量又該是何等的龐大。
這確實是一件需要大量時間的事情,并且還需要極其強大的思維能力,所幸的是我并不缺時間,而思維能力的不足恰好也可以用時間來代替。
于是我就沉浸在這生命的創(chuàng)造之中,也不知道時間過去了多久,我終于創(chuàng)造出了第一個海洋生物,它的樣子類似于一條魚,一條最簡單的魚。
它擁有現實世界中魚的大部分功能,魚眼,魚嘴,魚鰓,魚鱗,魚鰭,魚骨,魚肉,還有魚的內臟它擁有清理和排毒的功能,魚的生殖器官能夠產子以供繁衍,魚的消化器官能夠吸收食物并轉化為可供身體吸收的能量。
并且它還擁有一個非常細小的腦,可以用來控制身體運動,分辨外界的環(huán)境情況從而規(guī)避一些簡單的風險,例如面對障礙物可以繞開避免碰撞,可以分辨一些常見的食物能吃或不能吃,尋找合適的地方產子繁衍,腦部還能夠分辨身體的情況,累了就休息,餓了就吃,營養(yǎng)積累足夠就可以開始繁衍。
僅僅只是完成以上這些功能,便已經讓我無比興奮,并且在這過程中,我發(fā)現我的思維能力也在逐漸提升,甚至到了后面可以開始一心多用同時思考多件事情,并且這個數量還在不斷地提升。
我清楚的知道這種提升的原因,因為僅僅只是這樣的一條魚,在我將它構建出來的過程中便已經產生數以千萬的選項,從原子層面一直到這條魚完整的身體,它的每一個器官,器官的運作方式,構成這些器官的每一個細胞,每一個細胞所進行的運動,構成這個細胞的每一個原子,每一個原子的運行軌跡,這些內容都已經深深的埋在了我的腦海里。
魚兒每一次的微小的運動,它的體內都已經經歷了無數的變化,并且這些變化都是在同一時間所產生的,它們大部分都遵循著某種規(guī)則,只有一小部分能夠產生多個選項具備一定的不確定性,但不論是什么樣的變化,我都能夠清晰的感知到。
不僅如此,只要我想,我便能夠輕易的改變它的一切。所以,是否只要我的思維足夠強大,同一時間所能進行的思維的數量足夠的多,并且對生命以及意識思想了解的足夠清楚,我便能在一瞬間創(chuàng)造一個世界,一個真正的包含萬物的世界,我開始有一個預感,這或許就是我最終的發(fā)展方向。
我已經迫切的想要再一次投入到對生命的創(chuàng)造之中,只不過在此之前,我想我需要回到人類世界了解一下最新的情況,一方面是我想要看看目前人類世界又發(fā)生了哪些變化,另一方面則是像智能所說的那樣,或許現在的現實世界中對于意識已經擁有了新的答案。
于是我將意識回歸到現實世界,而當我想要操控身體站立起來時,我卻發(fā)現身體變得有些不聽使喚,這可能是我已經太長時間沒有在現實世界中活動,已經忘記了操控身體行動的感覺吧,又或許是這具身體現在已經跟不上我的意識速度了,不過這似乎也沒有太大的影響,只是需要我多花一些時間來適應了。
一段時間后,當我已經能夠操控身體正常行動后,我便開始從我所待的地方向外面走出去,這里原來是一片人跡罕至的沙漠,而我所待的則是一個由特質金屬所打造的房間,這就不得不感謝智能,從那次交流之后,智能便根據我的要求幫我建造了這處住所,這個地方足夠安全且隱蔽,它可以避免我受到任何人或任何事情的打擾。
當我真正走出住所來到外界,放眼望去四周依然是一片荒漠,仿佛和我最初來到這里時一樣,我并不清楚已經過去了多久,也不知道現在是什么時候,只是頭頂上的太陽依舊。
稍作思索了一下,我便開始出發(fā)了,我并沒有選擇某個特定的方向,只是認準了一個方向然后筆直往前走,不用去想我身在什么地方,也不用去想我需要什么物品,只需要一直向前走就可以了,累了就停下來休息一會,休息足夠了就繼續(xù)前進,在這過程中我不用也不想再去思考任何事物,也不知道為什么,這反倒讓我有一種輕松的感覺。
這種情況并沒有持續(xù)太久,很快就有一艘飛船從我頭頂飛過,不知道是否是發(fā)現了我的存在,飛船飛過去沒多久就又重新返回并慢慢熄火停靠在我的面前,飛船似乎并不是很大,形狀類似一個橢圓形,說它是飛船也許并不準確,或許更應該叫它飛行器。
也就在這時,靠近我這邊的艙門正在緩緩打開,只是出乎我意料的是,從艙門中走出來的卻并不是人類,或者說已經不是像我一樣的人類,他一邊說著我聽不懂的語言一邊向我走來,或許是看到我疑惑的樣子,他也似乎是意識到了什么,隨即返回艙內,過了一會便再次出來然后向我走來,他走到我面前,然后將一個類似于圍棋棋子的白色物體遞給我,我伸手接過,隨后他也拿出另一個一樣的東西,接著就在我的面前將這個物體貼在他的頭部,隨后便指向我手中的物體,然后又指了指我的額頭,我已經明白了他的意思,然后也將這個物體放在我的額頭上,就在這個物體接觸我頭部的一瞬間,我的身體猛的打了一個冷顫,隨后便感覺我的大腦中多出了一些內容。
我快速的消化理解了這些內容,這些內容是關于我頭上所佩戴物品的介紹和使用方法。
這是一個信息共享裝置,它可以將使用者的想法與感受轉化成一種信息流,這個信息流可以與其他攜帶者共享或者上傳至云端或者保存下來。
我本以為它不過是一種語言翻譯機器,但當我深入了解后卻發(fā)現這是一個非常神奇的裝置,這個裝置的介紹內容里沒有絲毫的文字說明,但是我就是能理解這些內容的意思,并且它不僅能夠傳遞想法還能夠傳遞大腦中的記憶,這里面不僅包含畫面,聲音,甚至還有情感與感受。
就在此時一個對話請求在我的腦海中浮現,我知道這是他在向我發(fā)出邀請,于是我選擇了接受請求,當我接受請求的一瞬間,我便感覺到我的腦海中多出了一個意識,我能感受到這個意識的想法,意識中存在的畫面,以及情感,感受,就像我在大腦中分離出一個意識與自己對話一樣,這種感覺無法用語言來形容。
所以很抱歉,因為接下來我只能用文字來描述這個場景,但這種描述肯定是有所欠缺且不完整的,我無法找到更好的方式記錄它,所以請見諒,
下面是我以文字形態(tài)所總結的對話內容。
他:你好,我是起源地在編96744736534號,我的飛船智能檢測到你可能需要幫助。我有什么能幫助到你的。
我:我確實需要幫助,我需要去附近的城市,獲取一些我需要的信息。我不知道具體的路線該怎么走,你能告訴我嗎?
他:附近的城市,有具體的大型聚集點編號嗎,如果有的話,我可以幫助你查找具體的路線。
我:并沒有具體的城市要求,我已經很長時間沒有出來了,對外界的信息不是很了解,只是希望能隨意去到一個人類聚集的地方,可以讓我獲取一些信息。
他:如果是這樣的話,我正好要去56號大型聚集點,你可以和我一起乘坐我的飛船,我會將你送到那里,我能感受到你的困惑,在路上我也能告訴你一些你想知道的信息。
我:那真的是太感謝你了,我現在的確有太多的疑惑需要解答。
說完后他便邀請我一起上了飛船,上飛船后,我才發(fā)現這艘飛船內部的空間實際上還是非常大的,整個空間足以容納30到50人,除了駕駛室外還有休息室,儲藏室還有一些區(qū)域我也不清楚是用來做什么的。
我跟著他一起來到駕駛室,駕駛室是一個類似圓形的空間,四周墻壁都是顯示屏,中間有一塊圓形的地方是三維投影區(qū),現在上面正顯示著飛船的本體模型以及周邊的環(huán)境,整個駕駛室現在有3個類似座椅的凸起座位,隨著他的入座,三維投影上飛船的艙門開始關閉,接著四周的墻壁也開始投影出四周的畫面,這些畫面非常的真實,就好像我此時就站在外面一樣,隨后我也選擇了一個座位坐下,他見我準備好了,便命令飛船開始起飛,飛船上的智能便開始控制著飛船起飛,然后朝向目的地飛去。
他:你好,目前飛船已經起飛,到達聚集地還需要一段時間,在這段時間中我們可以互相了解一下,你看你有什么想知道的,我盡可能的為你解答。
我:好的,謝謝了,我不知道我在我的住所待了多久,目前看來好像已經是很長一段時間了,所以我現在最想了解的是在這段過程中發(fā)生了什么?
他:這個問題不是很好回答,我并不知道你是從什么時候開始與世隔絕的,所以我需要你提供一下更多的信息,例如你居住的地方是哪里?最開始居住是什么時候?那個時候你所處的環(huán)境是什么樣子的?你好像并不是很會使用靈媒,也就是你現在頭上所配戴的設備,你可以嘗試著在腦海中回想一下那時的記憶,包括那時的畫面,聲音,想法,感受等等這些我都能感知得到,這樣我們的交流可以更快更有效一些。
我于是按照他的意思,在腦海中復現了我與智能溝通之前所看到的畫面,與智能溝通時的場景,以及最后我進入沙漠居住點時周邊的環(huán)境。
他:這真是不可思議,沒想你居然就是那個萬年以前的人類,起源地的所有生命體都知道你的存在,你是如何做到從那個時期存活到現在的?
我:原來已經過去了這么久了嗎,不過聽你這么一說,既然所有人都知道我的存在,但是為什么沒有人去喚醒我呢,難道他們對于我的存在不好奇嗎,還是說另有其他的原因。
他:原因很簡單,首先是終端智能標注了你的情況并將你所在的地區(qū)列為禁止踏入地區(qū)。
其次雖然大多數生命體對于你的情況會有一些好奇,不過我們會尊重任何生命體的意志,你既然選擇了那個地方,也就說明了你不希望受到打擾,所以我們當然也就不會去打擾了。
最后雖然我們對于你的情況有一些好奇,但這種好奇并不稱的上有多么的強烈,對于這片宇宙我們還有太多的未知,這些未知,有些值得我們去探索,有些卻并不是那么的重要。
我:關于我是如何從那個時期活到現在的,我其實也并不清楚這其中的原因,我只知道我的身體并不會衰老,所以很抱歉,但是我確實只知道這些。
他:既然是這樣,那就算了,永生的技術對現在來說也并不是什么難題。
我:感謝你的理解,我還有一個問題想了解一下,關于這個設備,它到底是一個什么樣的東西?為什么它不僅能夠傳遞畫面,聲音,甚至還能傳遞情感與感受,這讓我感到非常的震驚,人類難道已經可以完全解構人體,并且知道意識到底是由什么組成的嗎?
他:關于靈媒這種設備,我從你的記憶中了解到了意識鏈接技術,你可以把靈媒理解為意識鏈接設備的升級進階版。
它的技術原理與意識鏈接技術差不多,都是通過識別生命體的特征來轉化為信息流并傳輸,不過靈媒的技術遠比意識鏈接技術更強大,它能夠識別的生命體的特征更加深入與全面,例如你佩戴設備時的一瞬間的全身顫抖,這就是它在全面掃描并適配你身體的過程。
靈媒內部建立有數萬種的生命體的適配模型以及適配技術,并且模型與技術也還在不斷地更新與完善。
而你所認知的人類,或者說類似于人類這樣的生命體大約只占其中三分之一。
至于你所說的意識,我并不是很理解它是什么意思,這或許是我們各自對于生命的理解并不相同,畢竟即使是相同的生命體對某種事物都能有不同的理解與解釋,更何況是不同的生命體了。
當然這也正是靈媒的作用,它讓各種生命體之間能夠互相交流并理解各自的想法與感受。
我:我所描述的意識的意思大概就是在人的生命體之中,決定人身體行動的以及能夠讓人產生思考能力的那一部分。
它是由什么構成的,又是依照什么樣的規(guī)則在運行,對于這些問題現在的你們是否知道答案,又或者是否已經有了合理的解釋。
這對我來說很重要,我一直在追尋這些問題的答案,雖然我現在已經有了一些較為合理的解釋,但是這依然不完善,所以我想要知道更多的解答,來完善我對生命的理解。
他:很抱歉,關于這些我想我給不出什么比較合理完善的解答,我并不是這個領域的研究者,你可以去尋找創(chuàng)造靈媒的那一群人,他們應該對此有更好的解釋。
你可以使用靈媒直接在線上虛擬世界中聯系他們,或者在靈感世界中查找一下有沒有這方面的信息。
我:如何使用靈媒進入線上虛擬世界,靈感世界又是什么?
他:如何使用靈媒接入線上世界的方法待會我會給你發(fā)送一個使用教程,至于靈感世界,你可以把它理解為一個信息資料庫,它里面記錄了自靈媒誕生之后幾乎所有使用者上傳的信息與資料。
并且還有智能專門對這些信息進行整理,可以說在這宇宙中目前為止我們接觸到的所有現象與事件在這之中都可以找到,并且與文字語音視頻這些類型的資料相比,它還包含了信息記錄者的理解與感受,可以讓你更全面更深入的了解這些信息。
隨后我感受到一股龐大的信息流涌入我的大腦,我嘗試去接受這些信息,這里面的確包含了靈媒的更全面的使用方法,只是這只占這股信息的一小部分,還有更多其他的未知的一些信息。
他:剛才發(fā)送給你的除了靈媒的使用教程之外還有一些目前世界的生存常識,這些都是我根據你目前的情況幫你在靈感世界中挑選的一些信息,距離飛船到達目的地還有一段時間,在這段時間中你可以好好消化吸收一下這些信息,這段時間我就不打擾你了。
接下來我會關閉信息通道,如果有什么問題你也可以向我再次發(fā)出聊天申請。
隨后我便感受到我的大腦中他的意識鏈接已經斷開,我于是也開始專心吸收他所發(fā)送過來的信息。
隨著我對這些信息的吸收,我對于當下的現實世界也開始慢慢有了一些了解。
自從我進入沙漠開始專注于創(chuàng)造生命那時起,大概再過去兩千年左右,人類那時已經發(fā)展成為了初級的星際文明,人類的足跡已經踏遍了太陽系的每一個角落,并且還不斷地在向外延伸,同時人類也已經具備行星改造的能力,已經能夠初步的在一些小型固態(tài)星球上搭建人類聚集點,只不過受限于通信技術與飛船速度的限制,人類真正踏足的地方只有太陽系以及周邊比較近的區(qū)域。
又過了大概五千年左右,在這段時間中人類的科技水平依然在不斷地發(fā)展與進步,也是在這段時間中,人類的星際探索也迎來了重大發(fā)現,人類第一次在星際探索中發(fā)現了其他的星際文明并成功與其中的生命體建立了溝通,那個星際文明大約在太陽系周邊100光年內,僅僅是進行星際探索到發(fā)現其他生命體并建立溝通再到這些信息傳回太陽系,大約花費了兩千人類年的時間。
這是一段相當漫長的時間,不過好在經過觀察與溝通人類從其中學習到了一些獨特而又新奇的知識,人類從中總結并創(chuàng)造出新的科技與技術,靈媒的技術也正是在這個時期創(chuàng)造出來的。
除此之外,人類也掌握了新的通訊技術,在此之前人類是依靠建立信息基站的方式來實現超遠距離通訊的,這種方式基本上每隔一段距離就需要在宇宙空間中設立一個信息中轉站,并且為了防止意外事件,每一個信息中轉點都需要建立多個備用方案,這些信息中轉點的建設都需要飛船去到實際地點來完成,非常的費時且費力,并且由于這種通訊的方式同樣受限于光速,而宇宙空間又是如此的廣袤無垠,因此信息的傳遞實際上是非常不方便的。
而新的通訊技術則相比之下無比的方便,人類通過觀察與學習其他的星際文明中的事物,發(fā)現了一種同態(tài)體粒子,這些粒子之間可以建立某種聯系,這種聯系幾乎不受時間與空間的影響,一旦這種聯系被建立,那么這個粒子的狀態(tài)就只取決于與它建立了聯系的粒子的狀態(tài)。
也就是說這種粒子的狀態(tài)也會隨著和它相關聯的粒子的狀態(tài)的改變而改變,具體的技術這里面并沒有特別詳細的介紹,這之后人類便在此之上建立了新的通訊系統(tǒng),同時隨著材料與技術的升級,飛船的速度也開始越來越接近光速。
自那以后人類開始更加熱衷于星際探索,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加入到對未知宇宙的探索之中。
同時由于幾乎沒有了通訊的限制,實際上現在人們發(fā)現同態(tài)體粒子也是有距離限制的,這個距離大概剛好是100光年左右,當然這些對于目前的通訊影響并不大,人類依然可以每隔100光年建立一個通訊中轉站,所以通訊的問題目前來看基本上已經解決了,而通訊的問題解決之后,人們便能夠將自己的星際探索發(fā)現及時的傳遞到總部,而這又可以進一步的加快人類科技的發(fā)展速度。
直到現在,人類已經幾乎探索了太陽系周邊1000光年,在這之中人類也發(fā)現了更多的生命體,這些生命體有些文明高度發(fā)達,有很多文明水平已經類似甚至超越了人類,也有很多還沒有達到初級星際文明甚至還沒有誕生出智慧,這些生命體多種多樣,它們共同構成了目前人類所了解到的的世界。
直到這里我才算是對現在的人類世界有了一個基本的了解,但是依然還有許多的細節(jié)與問題是這些信息里沒有講述的,這或許就需要我自己去尋找答案了。
隨后我又開始了解了靈媒的更多的使用方法,包括如何進入靈感世界,那是一個在線的虛擬平臺,用虛擬平臺來稱呼或許有些不夠恰當,它更像是一個還未完成的虛擬世界。
靈感世界中不僅擁有生命體上傳的信息資料,在這之中更是有著一個目前所有人類所共同創(chuàng)造的一個一比一還原的虛擬宇宙,這個虛擬宇宙以太陽系為中心,人類每探索一個地方便會點亮那片區(qū)域的虛擬宇宙,被點亮的區(qū)域不僅會記錄那片區(qū)域內的具體情況,包括區(qū)域內星球模型,材質,數量,軌道,磁場,周邊環(huán)境等等一切目前人類所知的信息,同時也會記錄探索人員信息以及目前區(qū)域內人員位置及情況并且實時更新。
不得不說這是一項偉大的發(fā)明,它真正的幫助人們跨越了時間與空間的限制,進入的方法也很簡單,只需要連接上任意地方的信息基站即可,目前的信息基站基本上都是通過同態(tài)體粒子建立聯系,隨著技術的更迭,這些信息基站也變得越來越小巧與便捷,現在幾乎所有的飛船都已經配備了這種技術。
再之后便是靈媒的一些日常使用方法,例如單人連接,多人連接,信息的儲存上傳和下載,以及一些基本的溝通方式。
當我了解完這些信息后,飛船也剛好到達了目的地,隨后我們一起下了飛船,他也與我進行了道別,并告訴我遇到什么問題可以隨時向終端智能尋求幫助,以后有空也可以再通過靈媒聯系。
這之后我便開始一個人獨自游覽聚集點,這里有很多奇特的建筑,這些建筑千奇百怪且風格迥異,但真正讓我感到奇特的卻并不是這些建筑,而是行走在這些建筑或者街道上的人,或許已經并不能稱呼他們?yōu)槿耍瓦B人類這個詞好像也有些不恰當,雖然在我進入沙漠閉關之前那時的人類已經開始嘗試機械移植技術,例如換上機械手臂,機械大腿,甚至除了大腦以外全身機械化,但那個時候只是少數,大部分人還是維持著人類本來的樣子。
而現在我所觀看到的則是各種各樣的形體,這里面有類似人形的各種生命體,機械的,半機械的,肉體的,固態(tài)的,液態(tài)的,水晶的,還有以某種物質為核心的能量體,這里單單是類似人形的,還有不像人形的各種生命體,它們各種各樣,千奇百怪,我已經無法用言語來形容,我也終于開始真正的理解他所描述的生命體的含義是什么,不論這些生命體究竟是否是由人類所演化而來,可以肯定的是人類確實已經成為了一種新的物種。
這的確有些出乎我的意料,不過也似乎在情理之中,只是令我稍稍有些不解的,在這過程中又發(fā)生了哪些我所不知道的事情?而現在的人類又或者說生命體又是如何區(qū)分與看待各種生命體之間的這種關系?
為此我想我需要了解一些關于現在的世界的更多的信息,于是我第一次通過靈媒連接到了終端智能服務,這是目前最普遍的智能服務系統(tǒng),使用它不需要任何要求,并且它幾乎能解答目前所有存在的問題。
接著我便感受到終端智能通過了我的對話請求,而由于我使用的是靈媒,所以其中很多的信息我無法用語言來形容,下面是我以文字形式總結的對話內容。
終端智能:你好,我是起源地終端智能,請問你有什么需要幫助的?
我于是將萬年前我與智能的對話和我所見到的景象,以及現在我從沙漠出來后所經歷的一切和我的疑惑全都展示給了終端智能。
終端智能:針對你的問題,需要從多方面去為你解答。
首先關于你在聚集點所看到的不同種類的生命體,目前我所統(tǒng)計的數據56號聚集點內人類文明生命體約占到總體生命體數量的三分之二,這里的人類文明生命體也并非是完全由最初的人類衍化而來,它指的是個體生命體精神主體上選擇接納并承認自己屬于人類文明的那一部分,這里面不僅包含了一部分最初的人類,還有在人類文明時期存在的各類生物,以及外來文明生命體中選擇加入人類文明的一部分,另外的三分之一則是精神主體上沒有選擇人類文明的,這其中也包含不選擇主體文明的生命體。
至于你所看到的各種不同的生命體形態(tài),一部分原因是目前我們已經掌握了多種類型的生命形態(tài)改造技術,個人已經可以自由選擇更改自己的外在形態(tài)。
還有一個主要原因則是目前我們所處的地方是人類文明的發(fā)源地,因此會有許多外來文明的生命體來到這里旅游參觀,有些外來生命體也會選擇在此定居,經過一段時間的發(fā)展,起源地也就成為了一個多文明的聚集區(qū)。
我:我大概理解一些了,不過精神主體是什么意思?生命形態(tài)改造又是一種什么樣的技術?既然有了精神主體文明的區(qū)分,那么不同文明生命體之間又是如何和諧相處的?
終端智能:精神主體依據你的認知的解釋大概就類似于人的自我意識,由人的自我意識選擇接納并認可人類文明或是其他文明,類似于過去的人類選擇自己的國度與信仰。
生命形態(tài)改造則是在保留生命體記憶與情感的基礎上更改生命體的外部形態(tài),例如通過移植大腦或者轉移記憶與情感的方式將人的肉體改造為機械體。
或者將機械體保留核心,轉換成能量體,還有利用粒子編碼技術將生命體記憶與情感錄入其中,從而使其能夠直接感受并掌握一定尺度上的基礎粒子,例如原子,分子等,類似于一種靈體狀態(tài),不過這種狀態(tài)對于轉換者的要求比較高,一般比較少見。
至于不同生命體如何和諧相處的問題,這個問題也比較復雜,我需要從多個方面解釋。
首先能夠和諧相處最大的原因就是靈媒技術的發(fā)明,它能夠讓不同生命體之間進行深度溝通與交流,這種交流與普通的文字語言溝通不同,它能夠在不同的生命體之間建立一個信息通道,這個信息通道也就是我們現在所使用的溝通方式,在這種方式之下你能夠完全感受到對方的情感與記憶,這本身構成了友好交流的前提,雙方都能夠換位思考。
同時通道一旦建立,你的一切想法對方都能感受的到,這也杜絕了虛假與欺騙,經常使用這種方式交流也能夠提高思維寬度與廣度,使其擁有更開拓的視角與更包容的心態(tài)。
當然靈媒還有一些其他的功能和好處,這里僅是針對于不同生命體之間和諧相處來說明。
第二個主要原因,經過我的了解,大多數的星際文明的生命體本身便已經具備非常理性客觀的思維方式,能夠在宇宙中探索的文明本身便已經對于生命體有了足夠的了解,再加上足夠長的時間的沉淀,能夠跨越星系的文明也大多都已經明白了生命的可貴,幾乎沒有哪個星際文明是以毀滅宇宙中的生命體為目標來進行探索的,因此對于同樣能夠進行星際探索的文明基本上也都持友好的態(tài)度,對于比較弱小的文明也會給予幫扶,所以這也為不同生命體之間的和諧相處奠定了基礎。
第三個原因,人類文明或者說以人類文明為精神主體的生命體,他們基本上都已經擁有了足夠強大且理性的思維,也能夠理解與接納不同生命體之間的差異。
對于現在人類文明中的任何生命體來說,懷抱著劃分種族與類別的思想與行為,是一件極其愚蠢的事情,所有的人類文明生命體已經基本上都擁有了這樣的共識。
以上大概就是不同生命體之間能夠和諧共生的幾個主要原因,當然這些原因僅限于在目前已經觀測的宇宙區(qū)域之中,我們并不了解更廣闊的宇宙空間中還存在著什么樣的規(guī)則,而這也正是現在我們所在的生命體集群的共同目標。
我:感謝你的解答,這讓我對現在的世界擁有了更多的了解,只是關于人類或者說人類文明,我想要了解更多相關的內容,人類文明中的生命體又是如何發(fā)展到現在的狀態(tài)的?
在我的記憶中,大概是萬年前吧,那時的人類還沉浸對于虛擬世界的創(chuàng)造之中,并且那時的人口數量,人與人之間的關系也都并不像現在這樣美好,這之間又發(fā)生了什么事呢?
還有那時與我溝通的最初的智能,現在還在嗎?如果在的話,我能否與它進行交流呢?
終端智能:對于以上的這些問題,我會一一為你解答,首先是關于最初智能,很抱歉,你所說的最初智能已經不在了,當然它并非是完全消失,可以說現在的我也是它的一部分,至于這其中的緣由,它與我下面所要講的內容是相關聯的,所以我會先介紹這些內容。
而這些內容也是你所想要了解的,人類文明中的生命體的發(fā)展過程。
首先也就是你說的人類沉浸在虛擬的世界中越來越少的人開始關注現實世界的情況,那時人類的世界中現實與虛擬的觀念確實變得越來越割裂,人類不僅創(chuàng)造了更多的虛擬世界,并且這些創(chuàng)建的虛擬世界也變得越來越真實,人們也越來越沉浸在那些不同的虛擬世界之中。
但那只是最開始,隨著時間的推移,人們越來越了解到虛擬與現實之間的區(qū)別,人們越發(fā)清晰的認識到虛擬世界是建立在真實世界之上的。
當人們體驗的虛擬世界越來越多,時間越來越長,人們便發(fā)現這些虛擬世界開始變得越來越枯燥與重復,而造成這個現象的原因便是人類太了解這些由人類自己所創(chuàng)建的虛擬世界了。
一切的新奇體驗本該來源于未知,而對于未知的無盡探索才構成了人類發(fā)展的基礎,也許那時的人類有無數的新奇的想法可以用來建立新奇的虛擬世界,但不論這些世界有多新奇,體驗有多真實,它們終究脫離不了人類的思維邏輯以及人類所發(fā)現的客觀規(guī)律。
所以最終當人們體驗的虛擬世界越來越多,對虛擬世界探知的越來越深入,這種重復與枯燥感便越來越強烈。
當然這并非所有人類的共同想法,一些人依舊能夠沉浸在對虛擬世界的創(chuàng)造和探索之中,只是大部分人都會產生那種枯燥與乏味感,所以這也導致了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重新加入到對現實世界未知的探索之中。
隨后經過一段時間的發(fā)展,人類終于開始慢慢遍布太陽系各個角落,并逐漸向外拓展,在這個過程中人類的科技水平與文明程度也在不斷地提高,人類對于生命的認知也在不斷的進化與加深。
在這個階段,人類已經在開始通過基因改造與機械移植改造等方法來改變自己的身體構造與形體外貌,以此來更好的適應太空探索與不同星球中的環(huán)境,此時的人類也已經開始接受星際文明教育,人類已經開始不再拘泥于種族亦或者群體的觀念,開始學會如何客觀的認知世界,并開始學會如何去尊重生命的意志。
當然以上的發(fā)展依然可以說只是初級階段,距離現在的文明程度還相差很多,如果只是按照這種程度發(fā)展是遠遠到達不了現在的水平的,所以真正促成這一切的事物,我想你也應該充分感受到了,它就是我們現在所使用的靈媒。
關于靈媒,我看到你對它已經了解了不少,所以接下來我會針對你不了解的部分對它進行更多的介紹,以及它是如何促成的現在的世界。
關于它的來歷你應該也了解了一部分,它的確是基于以前的意識鏈接技術,這也是那時的人類創(chuàng)建和體驗虛擬世界的基礎,不得不說,人類對于虛擬世界的創(chuàng)造與體驗還是有一定的好處的,也正因如此,人類積累了大量的關于大腦,意識,身體的鏈接數據,這也為靈媒最初的誕生奠定了基礎。
靈媒的發(fā)明并不容易,可以說它并非是由人類發(fā)明的,它應該算是人類與其他文明的共同成果。
人類在星際探索的過程中發(fā)現了許多的生命體與文明,但是由于缺乏溝通的手段,人類不得不放棄對許多未知文明的探索,直到有一天,人類在星際探索中發(fā)現了一個奇特的文明,這個文明中的生命體不需要溝通與交流,也沒有語言和文字,但是他們卻擁有著不弱于人類的文明程度。
探索者第一次與他們交流,便被他們獨特的交流方式所吸引,僅僅只通過肢體接觸,探索者與他們便能互相感應到對方的想法與感受。
這是一種超越了人類目前所知的溝通方式,隨后當這個消息被傳回到人類基地時,人們馬上就意識到這將是一個世界級的重大的發(fā)現,人們希望探索者們能夠傳遞回來更多的與之相關的信息,于是一部分探索者便長期留在那里,這之后又經過了幾十年漫長的觀察與分析,最終人們終于了解了這種溝通的本質,隨后便是最初的靈媒的誕生,而那個文明我們也稱它為靈文明。
直到現在我們與靈文明依然保持著非常友好的關系,只不過由于距離太過遙遠,兩個文明之間很難有所來往,所以目前在我們星系很難見到靈文明的生命體。
接下便是你想要知道的人類文明中生命體的發(fā)展過程,但是在此之前,我必須提出幾個問題。
你不需要回答這些問題,只需要帶著對這些問題的思考來繼續(xù)聽我講解下面的內容即可,我會給你一些時間準備一下,當你準備好了就告訴我,我會為你繼續(xù)講解下面的內容。
第一,對于生命本身你是如何理解的?
第二,對于生命的生存與死亡的過程你是如何理解的?
第三,對于生命的繁衍與傳承的行為你是如何理解的?
我:這確實是非常好的問題,生命就是生存與死亡的過程,而在這個過程中生命所做出的行為總結起來便是繁衍與傳承,這些既是問題也是答案。
至于如何理解,說實話我對于這些問題也沒有什么獨特的見解,不同的時代,不同的人對這些問題或是答案總有不同的解釋,所以接下來的內容便是對這些答案的一種解釋吧,我想我已經準備好了。
終端智能:你能這樣想很好,接下來的內容的確便是對這些答案的解釋,這也確實只是現在的人類文明對其的一種解釋,很高興你已經擁有了這樣的認知,那么接下來便讓我們繼續(xù)開始吧。
首先關于生命的生存與死亡,我們目前依然無法確定這是否是生命所必然會經歷的過程,只是從我們所了解到的信息來看,幾乎所有的生命體都會經歷生存與死亡的過程,區(qū)別只在于這個過程持續(xù)的時間長短。
即使是現在我們已經擁有了足夠的技術可以使得生命不受死亡的威脅,但是在可知的情況下,個體生命依然無法逃脫意識消亡的結局。
根據我們所了解的信息,萬年前的人類自然死亡的平均壽命大約在300年左右,而那時候的人類并未掌握逃避死亡的方法。
但是現在即使是在我們已經掌握可以使生命體永生的技術的情況下,大多數的人類文明生命體所能存活的時間依然不超過1000年。
雖然從整體上看生命個體的壽命得到了提升,但實際上我們已經進入了一個瓶頸,如果我們不能找到合適的解決辦法,那么很有可能生命個體的壽命將再也不會提升,甚至不僅不會提升,反而會隨著生命體思維能力的增加而逐漸減少。
而之所以會產生這樣情況,是因為現在的人類文明中的生命體已經發(fā)展到了一個新的階段。
最初的人們大多為了物質基礎而活,在人們自己創(chuàng)造的種種理念中掙扎求生,或是財富,或是名利,或是情感,或是受控于生命本身的欲望,只有極少一部分人在探索世界,追求未知。
到了智能時期,大部分的人不再受物質基礎的制約,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進入了對精神世界的探索與追求,這個階段的人們對自己是人類已經開始有了清楚的認知,人類文明的主體部分也是在這段時期構建,更多的人類加入到了對未知世界的探索與追求。
而到了現在的階段,由于靈媒的誕生,人類對于物質與生命體也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人類文明中的生命體也更加不受物質基礎的制約,同時每個生命體從誕生起便可以快速的構建起精神世界的基礎,從一開始便能夠擁有對宇宙的整體且客觀的認知,所以絕大多數生命體都投入到了對未知世界的探索當中,而在這過程中也加速了人類文明生命體精神世界的發(fā)展。
我們也開始擁有更加龐大的精神主體,同時思維速度與數量也越發(fā)的增長。
起初我們都認為這就是所有生命體未來的發(fā)展方向,我們不斷更改我們的生命形態(tài),以求獲得更加龐大的精神世界容量,以及更加強大的思維能力。
直到我們的增長突破了某個節(jié)點,在那個時候,每一個人類文明生命體都擁有不弱于最初智能的思維能力,同時精神世界也幾乎能夠容納所有我們所發(fā)現以及所發(fā)明的知識。
那時候的每一個人類文明生命體都已經成為了過去的人類眼中的神明一樣的存在,只是隨后便是眾神的隕落,并且這種隕落并非是任何外在因素造成的,而是生命體本身,大多數的生命體根本承受不了這種狀態(tài),所以在盲目的改造成這種生命形態(tài)后很快便迎來了意識的消亡。
于是我們立刻停止了這種生命形態(tài)的改造,這之后我們分析了所有生命體改造的情況,最后我們也終于得出了一個結論。
生命體的精神世界容量大小與思維能力強弱取決于生命體的意志水平,也就是說生命體的意志水平決定了精神世界與思維能力的上限。
而我們對于意志卻缺乏足夠的了解,只知道信念在其中占據了很重要的地位,只是對于信念我們也缺乏足夠的了解。
所以這便是現在的人類文明生命體發(fā)展所遇到的瓶頸,一方面對于未知世界的探索與追求促使我們提高了我們的精神世界與思維能力,一方面受到意志水平的制約伴隨著精神與思維提升而來的便是壽命的降低。
可以這么說,以前的人們在追求活著的信念,而現在的人們活著需要信念,我知道這或許會有些難以理解,但這就是目前人類文明生命體的現狀。
我:這么說來生命體的形態(tài)也決定了生命體的狀態(tài),只是那究竟是一種什么樣的狀態(tài),能否讓我感受一下,因為這也是我認為的我未來的發(fā)展方向。
終端智能:當然可以,事實上這也是目前每個人類文明生命體都會進行的一種體驗,它也可以幫助我們判斷自己目前的意志水平,現在我會讓你也體驗一下這種狀態(tài),這之后我們再繼續(xù)前面的話題。
隨后我便感受到有一股強大的信息流持續(xù)的涌入我的腦海中,隨后我便感受到一種虛無感,這并不是一種簡單的虛無,而是混雜了無數信息與感受之后所產生的一種虛無感。
仿佛世間一切事物最終都要回歸到這樣的一種虛無的狀態(tài),在這種感受下我無法對任何事物提起興趣,這并非是毫無念頭產生,而是在任何想法產生之后立刻便會朝著這個想法無限的深入,深入到最后又會回歸于虛無,而這一切都在極其短的時間內完成。
例如我想到痛這一感受,那么接下來我會想到初級的痛,如蚊蟲叮咬,指尖劃過皮膚,風起吹的塵土中的顆粒擊打在面部等等所有我接觸過或是我能想象的痛。
這之后痛的程度還會不斷的增加,并且開始不僅僅是身體上的痛,也開始出現心里上的痛苦,從皮毛之痛到血肉之痛再到痛入骨髓再到撕心裂肺,從朋友漸失到親朋離去到摯愛喪失到骨肉相殘到痛徹心扉,直至痛到絕望,痛到麻木等等,直至最后一切盡歸虛無。
再如想到世界二字,也是從一開始,朝陽初升,世界初成,叢林野獸,魚鳥猿人,生生滅滅,由凡至神,神起神滅,宇宙輪回,直至最后終歸虛無。
種種想法從誕生到歸于虛無,直到最后再也沒有想法誕生,也再也誕生不出想法,也就是意識消亡。
所幸的是我只是在體驗這種感受,我的思維達不到這種程度,也不清楚這背后的運轉方式,這種狀態(tài)最終只是形成了一種淡淡的感受,留存在我的腦海中。
終端智能:雖然你現在已經體驗過了,但是由于的生命形態(tài)的限制,你只能體驗到其中的一部分,這并非真正完全的體驗,希望你能從中有所收獲。
我:我能感受到我僅僅只是吸收了你傳遞給我的信息中的一小部分,但就是這一小部分也已經使我大受震撼,這種狀態(tài)對于目前的我來說實在是過于危險,那種虛無感使我感覺我仿佛是行駛在汪洋大海中的一片孤舟,沒有目標,沒有方向,也看不到希望,我唯一能做的好像只有放棄,在這種情況下唯一能依靠的好像也只有意志了。
我已經能夠理解你所說的,現在的人們活著需要信念了,這也確實讓我認清了自己目前的意志水平,同時也讓我更加了解了人類文明生命體目前的現狀。
但是這也讓我產生了一些疑惑,生命形態(tài)與生命體壽命之間究竟是什么關系,倘若生命形態(tài)能夠決定生命體的壽命,那么生命體們?yōu)槭裁床欢既ミx擇最長壽命的生命形態(tài),反倒是現在我已經見到了各種各樣的千奇百怪的生命形態(tài),這其中又有什么樣的原因?
終端智能:關于你的問題,請允許我再次強調一遍。
首先生命形態(tài)并不能直接決定生命體的壽命,生命形態(tài)決定的是生命體精神世界容量與思維能力的上限,同時精神世界與思維能力的極限也受制于意志水平。
而壽命它并非是由單一因素所影響,也并不是一個能夠被準確衡量出來的數值,實際上在排除意外因素之后,理論上來說我們可以讓生命體擁有近乎無限的壽命,但是目前來看幾乎沒有生命體能逃過意識消亡的結局。
舉個例子,一個正常的人類文明生命體不論它是何種的生命形態(tài),從誕生開始便會進入一個成長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隨著時間的增加,它的精神世界容量和思維能力也會不斷的增長,大約經歷幾百年的時間后,這種增長便會進入一個瓶頸。
而后它便會慢慢受到那種虛無感的侵蝕,之后它便會開始進入到提高自己意志水平的過程,如果它幸運的能夠找到某種信念進而使自己的意志水平得到提高,那么它便會繼續(xù)得到精神世界和思維能力的增長,直到達到下一個瓶頸,之后便需要再次進入到意志水平提升的過程中,至此循環(huán)往復,并且一般來說經歷這個過程的時間會越來越快,越來越短。
直到最后它再也找不到某種信念來作為自己活下去的動力,它便會慢慢深入那種虛無的生命狀態(tài),直至最后意識消亡。
這一整個過程持續(xù)的時間因人而異,總體上平均下來每個生命體的壽命已不足千年,并且慢慢降低。
你應該已經看到了,在這個生命體從誕生直至消亡的過程中,生命形態(tài)其實并沒有產生多大的影響,而生命形態(tài)的多樣化則是因為不同的生命形態(tài)擁有不同的側重點,例如現在我們已知的生命形態(tài)大致分為,肉體,機械體,信息體,靈體等,除此之外還有等離子態(tài),液態(tài),固態(tài),氣態(tài)等等。
每一種形態(tài)其內部也都有各種不同的劃分其側重點也各不相同。
拿以上幾大類來說,肉體更側重于體驗與感受,機械體則側重于各種各樣的能力,信息體側重于其存在方式以及其跨越時空的能力,靈體則是我們目前為止所了解到的精神世界與思維能力上限最高的生命形態(tài),等離子態(tài)側重于其毀滅與重組能力,液態(tài)體側重于其形態(tài)的自由度,固態(tài)體則側重于其形態(tài)的穩(wěn)定也就是存在時間的長度,氣態(tài)體則側重于其感知與融合能力。
當然以上這些是僅僅只是目前人類文明對各種生命形態(tài)的劃分與解釋,其他文明是如何理解生命形態(tài)又是如何劃分的我并沒有過多的了解。
然而事實上目前對于這些生命形態(tài)的劃分依然缺乏其準確性與有效性,只因現在的生命形態(tài)已經不單單是單一形式,而是多種形態(tài)混合在一起。
例如以神經系統(tǒng)為傳導的金屬機械生命形態(tài)并且兼具在液態(tài)和固態(tài)變化的能力。
所以說現在再以單一形態(tài)來劃分已經有些不恰當,只不過在這之中有一個例外那就是靈體,靈體并不具備和其他生命形態(tài)組合的能力,它擁有強大的生存能力,形體也高度自由,當然最關鍵的是它擁有最高的精神世界與思維能力的上限,甚至也可以說它幾乎沒有上限。
不過靈體形態(tài)也擁有比較高的門檻,對于生命體初始的意志水平有比較高的要求,因此這種形態(tài)目前并不常見。
簡單來說就是生命形態(tài)與生命體壽命之間有一定的關系,但并沒有你所想的那么重要。
而現在的生命體之所以會選擇各種不同的生命形態(tài)則是因為每種生命形態(tài)都擁有不同的特點,選擇什么樣的生命形態(tài)則是完全根據生命體的個體意愿。
我:感謝你的講解,對于生命形態(tài)是什么我已經有了一定的了解。
也就是說我現在就是處于一種肉體的生命形態(tài),而你則大概類似于信息體的生命形態(tài),不過信息體的主要優(yōu)勢與特點都有哪些?你能否具體的講述一下。
還有靈體的特點又是什么,在我的印象中這有些類似于以前人類常說的靈魂,那么人類口中的靈魂是否真的存在?又是否每一個肉體生命中都棲息著一具靈魂?
終端智能:關于你的問題,首先是信息體,信息體的主要特點就是它的存在方式,所有信息體的存在都需要專門的存儲容器。
而信息體的存儲容器也決定了信息體的精神世界容量與思維能力的上限,但是信息體可以同時存在不同的存儲容器中,這樣便可以增加精神世界與思維能力的上限,理論上來說也幾乎沒有上限。
同時信息體也可以游走在大部分的公共設施之上,幾乎不受物理空間的限制,它們的移動速度只受限于信息的傳遞速度,并且它們具備自我復制與自我休眠的能力,這也是它們能夠跨越時間與空間的能力所在。
我的確也算得上是信息體中的一種,不過我并不具備自我復制與休眠的能力,我的使命就是幫助人類文明生命體更好的生存在這片宇宙之中,這也是我活著的信念與理由。
其次則是你所詢問的靈魂與靈體之間的關系,按照以前人類印象中的靈魂來定義,靈體與靈魂確實具備一定的聯系,也可以說靈魂是靈體的不完全形態(tài),但是對于你所說的每一個肉體中都擁有靈魂的這個想法,以目前人類文明中的信息來看,這個觀點是不成立的。
也就是說靈魂確實存在,但是其不等于靈體,也并非存在于每一具肉體生命之中。
你所說的靈魂,它的形成可以理解為是一種生命形態(tài)的轉變,從肉體形態(tài)轉化為不完全靈體形態(tài)的過程,即使依照現在的生命形態(tài)轉換技術,想要轉換成靈體形態(tài)也需要生命體本身具備一定的要求。
不管是精神世界容量,還是思維能力,亦或者是意志水平,這三點都需要達到一定的水平才能順利轉換成靈體,而這些標準放在在以前的人類身上任何一項都幾乎是不可能達成的。
哪怕是不完全的靈體形態(tài)也依然是無比困難的,再加上缺乏有效的轉換技術,所以即便是靈魂也依舊是難以形成的。
從我目前已知的信息來看,人類之所以會相信靈魂的存在,多數是因為人類死亡后的確有一定的概率會形成一段時間的鬼魂狀態(tài),而關于鬼魂的形成,大多數都是因為其在死亡時帶有一定的怨念,也可以說是某種信念,這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其當時的意志水平,于是便由于這意志水平的強度而形成了一種短暫的不完全靈體形態(tài)。
由于其只有一定的意志水平而缺乏精神世界與思維能力,所以這些鬼魂一般都沒有自我意識也無法溝通,并且很快便會消亡。
其中極小一部分或許會因為其信念過于強大以至于能存活的更久一點,還有一些則可能是由于所處的環(huán)境的保護以至于能夠存在的稍長一些,但無論如何其終究都會消亡,因此不論是靈魂也好,鬼魂也罷,這終究都是一種不長久且不完整的生命形態(tài)。
我:原來如此,再次感謝你的解答,我暫時已經沒有什么問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