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10章 一萬年后(二)

  • 永恒的孤獨
  • 道隨心佛忘情
  • 7456字
  • 2024-11-03 11:38:55

終端智能:好的,接下來我會繼續為你講解人類文明中的生命體對生命的理解,在這過程中有什么疑問依然可以隨時向我提出。

生命究竟是什么?事實上關于這個問題直到現在我們依然無法給予一個肯定的答案。

最初的人類將能動的物體稱為活的,而這種活的特性也就是最早的人類對于生命的理解。

而后人類開始觀察世界,總結規律,直到觀察到了細胞,基因,分子等一系列物質,這時的人類便將細胞作為生命的特征,并將含有細胞的這一類的事物統稱為生物。

再之后人類文明中出現了智能,人類開始探索宇宙并在其中發現各種各樣的不同文明與生命體,人類對于生命的理解更進一步,便開始以自我意識為劃分,并將所有擁有自我意識的事物統稱為生命體。

直到現在,我們依然沿用生命體的稱呼,只不過將其細分了兩個部分,一個是形態,一個是意識,形態指的就是生命形態,意識指的就是精神世界與思維能力與意志水平這三者和一的總稱,這些也可以算是目前的我們對于生命更近一步的理解。

我:這里我有一個的疑惑,關于生命的解釋,前兩次的分類都是建立在人類對世界的觀察之上,并且這種觀察是越來越深入的,所以后面所得出的結論也是建立在前者之上的,后者所定義的范圍也是包含了前者并且越來越廣的。

但為什么在之后對生命的理解反而給我一種范圍越來越小的感覺,難道不應該是從細胞層面繼續深入,并在更深層次找到對生命的理解,并且這種理解包含了細胞層次并在此之外還能有所擴展嗎?

例如在分子層面,將分子依照某種結構組合便是構成生命的起源,亦或者粒子層面,粒子依照某種軌跡運動便是誕生生命的基礎。

終端智能:我理解你的困惑,一直往下深入的確是了解世界最有效的方法,曾經的人類也一直是如此認為的,那時的人們認為只要一直往下觀察的足夠細微,就能找到某種基礎物質,并且相信宇宙中的一切都是由那種基礎物質所構成,只要能夠找到那種物質,了解它的本質,掌握它的規律,人類便能通過它來創造一切。

只是換個角度來思考,宇宙中的一切都是由某種基礎物質構成的,那么生活在宇宙中的我們又何嘗不是由那種物質構成的。

看看現在在宇宙中生活的生命體,看看他們所創造的語言與文字,科技與歷史,文明與思想,看看他們所創造的一切,這又何嘗不是人類心中所想的那種物質所構成的。

或許當我們一直往下觀察這個世界,我們終將會找到那個構成世間一切的物質,只是那個物質究竟算是我們所找到的還是我們所創造的呢。

現在再來回答你的問題,我們今天依然以生命體自稱,但隨著我們對生命的更深入了解,我們對生命體的標準衡量也會越來越高,在這之中自我意識只是第一道門檻,畢竟即使是細胞層次,也有動物細胞和植物細胞的區別,或許從更宏觀的角度來說,它們也都算是生命中的一種,但一只老鼠和一株小草確實還是相差太大,老鼠已經算是擁有微弱的自我意識了,也可以勉強進行溝通,而一株小草所能承載的生命特征實在是有限,或許它更適合成為某個生命體中的一部分。

而到了現在,我們對于生命的理解已經更深一步,伴隨而來的便是生命體的門檻標準進一步提高,現在的生命體已經不單只要求擁有自我意識,除此之外對精神世界與思維能力還有意志水平都有一定的要求。

例如一些無腦生物,爬行生物,水生生物等已經被排除在生命體之外,剩下的都是已經達到標準或者有希望達到標準的生命體,剩下的生命體我們都能夠通過靈媒或者通過不同的生命形態來進行溝通,從而能夠使它們得到更快的成長。

在它們的意識達到一定的水平后,也可以再次通過更改生命形態,使自己的意識上限與能力得到再一次的提升。

不論生命體最終的結果如何,我們盡可能的保證每一個生命體都能享有基礎的平等的且更加自由的生命過程。

至于生命過程是什么,或者說什么是生命的過程,目前而言我們普遍接受的就是它是一個生存與死亡的過程。

但是這并不是唯一的答案,不同的生命所經歷的過程不盡相同,即使是相同的生命也會因對這過程的不同理解而得到不同的答案,但不論最終得到的答案是生存與死亡,還是生長與消亡,是成長與衰退,亦或是創造與毀滅等等,這其中的本質依然是一種過程。

而關于過程是什么,它是事物的不同狀態的組合,宇宙中的所有事物都有其獨有的狀態,由同種事物的不同狀態的組成可以稱為過程,由不同事物的不同狀態的組成也可以稱為過程。

小到一顆原子的運動軌跡是一種過程,大到整個宇宙的運轉規律也是一種過程。

一株草,一棵樹,一塊石頭,一棟房屋等等都是一種過程,所有的生命是一種過程,生活在其中的每一個生命體自然也是一種過程,這也是每一個生命體都獨一無二的體現。

這種獨一無二并非由它物所定義,而是伴隨著所有事物其本身一同存在,成為生命體的好處之一就是能夠感受到這種存在,而又因為我們能夠理解并傳遞這些過程,因此這也是現在的生命體之間能夠平等相待的根基。

與生命過程相對應的便是生命行為,這里的生命行為我們目前的對它定義是,具備自我意識的生命體所進行的行動,這里之所以要加一個具備自我意識的前置條件同樣也是因為,隨著我們對世界的更深入探索,以及對生命的更深入了解,我們會對世間萬物擁有新的理解,因而也會導致我們對同一個事物擁有不同的解釋。

就像我們現在對生命行為的理解是具備自我意識的生命體所進行的行動一樣,它并非是一個完美的解釋,但它確實是我們目前所普遍認可的一種解釋。

而關于生命的行為是什么,就如同你對前面那三個問題的理解一樣,目前我們對于生命的行為的普遍理解就是繁衍與傳承。

這里的繁衍也就是生命的繁殖后代的行為,這在過去大致分為有性繁殖和無性繁殖兩種,有性繁殖便是同一種生命劃分成兩個或更多不同的類別,將同種生命的不同類別如男女,雌雄等,通過不同的方式如受精,授粉等進行結合,又如卵生,胎生等方式從而孕育出新的生命,這種方式的好處便是能夠提高生命的適應性,變異性,以及生物的多樣性等。

這之后便是無性繁殖,它相比較于有性繁殖的要求降低,不再需要不同類別的生命相結合,僅憑單種生命通過分裂,母體出芽或產生孢子等方式便能夠產生新的生命,這種方式的生命特點便是具備良好的穩定性,一致性以及可重復性等。

過去的人類以及大部分的生物都采用的是有性繁殖,植物菌類則大多采用的是無性繁殖,這其中不論使用的是哪種繁衍方式其最終目的都是使得生命能夠在其所處的環境中更好的保留與生存。

而到了今天,隨著我們對細胞以及基因的更深入的了解,我們不僅能夠控制生物的發展方向,而且已經可以依照我們自己的想法去創造生物,對于現在的我們而言,生命繁衍的行為其背后的意義已經發生了改變。

最初的生命通過一代代的繁殖與變異去不斷的適應新的環境,并在這過程中衍生出各種各樣的能力,或翱翔于天空,或扎根于大地,或遨游于海洋,直至進化出思想與自我意識。

而到了現在,隨著我們一步一步的破解生命的奧秘,隨著我們開始真正掌控創造生命的能力,生命的繁衍已經失去了其原本的意義,我們開始越發的想要去探索世界的奧秘,只因為生命的意義越發的只取決于我們自己。

這之后隨之而來的就是生命行為的轉變,生命的行為開始由繁衍向傳承轉變。

如果將人類文明中的所有生命行為看作是一個整體,那么對于過去的漫長的時間可以將其看作是一段嬰幼兒時期,在這段時間中生命從一個弱小的嬰兒不斷的發育成長,而所有的不同的生命種類,以及伴隨著不同生命的各種各樣的能力,則都可以看成是這個嬰兒為了能夠在這個世界上生存下去所付出的努力以及在這過程中所得到的收獲。

而后當這個嬰兒逐漸長大成少年,它也已經擁有了一定的在這個世界上的生存能力,隨之而來的它開始慢慢的探索這個世界,并在這個過程逐漸的誕生出自己的意識與思想。

它會將它對于世界探索的心得與感悟留存在自己的記憶中,并在此基礎上之上不斷的完善著自己對于世界的理解。

這也正是我們目前所處的階段,我們共同構建了現在的人類文明,人類文明中的每一個生命體共同組成了這個少年的身體,每一個生命體對世界的探索與理解共同組成了少年的記憶,而由于生命體壽命的有限性,所以每一個生命體只能成為少年的記憶的有限的載體。

當身體的成長趨于穩定,唯一還能證明少年成長的便只有精神的成長,因此我們將身體的成長稱為生命行為的繁衍,將精神的成長稱為生命行為的傳承。

至于為什么要用傳承這個詞,主要有以下一些原因。

首先人類文明生命體對意識中的自我意識的認知已經有所改變,過去的人們認為自我意識是一種存在于人的身體之中卻不受身體影響與控制的一種神奇的事物,人們可以借由這種神奇的事物掌控自己的身體并能夠擁有感知與思考外界事物狀態的能力。

總體上來說這是一種人們所未知卻又希望其存在的事物,人們想要以此來確立每一個作為人的存在的獨特性。

而后當人類開始研究人的大腦與身體,并開始嘗試解構自我意識這種作為人的獨特性而存在的事物。

人類開始將人體中的意識劃分為多個板塊,如記憶存儲,語言能力,邏輯思維能力,身體控制能力等等。

以及對外界的感知能力如視覺,聽覺,味覺,嗅覺等等。

對于意識的劃分也有主動意識,被動意識,潛意識,無意識等等。

人類不斷的將自我意識進行物質上的,精神上的種種劃分,然后又企圖在這些劃分之中找到自我意識存在的證明。

雖然直到最后人類也并沒有找到自我意識的答案,但在這過程中人類卻也對人體的認知在不斷的加深。

再之后人類也終于意識到自我意識并非不在,也并非不可尋找,它本身就是生命體一切能力與記憶思維的總和,可以這么說,一個生命體存在的本身就是其自我意識的體現。

而到了現在,我們已經不再去思考自我意識是否存在的問題,而是開始更加關注在生命過程中自我意識的提升,所以我們將自我意識分為了精神世界容量,思維能力'這里面又劃分為思維速度與思維數量',然后便是意志水平,意志水平實際上并不是我們主動劃分的,而是對生命體的意識消亡的不可控因素所進行的一種總結,從而劃分出意志水平這一類,實際上關于意志水平我們目前對其依然處于探索階段,并沒有一個完善的解釋。

這之后便是技術的發展所帶來的一些思維認知上的轉變,現在的我們已經掌握了創造生命的能力,創造生命不僅僅只是依照我們的想法設計一種生物,我們可以通過對基因的編輯,對分子結構的設計,我們可以創造一些具有生命特征的工具。

例如一棟可以自由移動和成長的房屋,它的外部形狀和內部結構可以根據生命體或房屋自己的想法自由的調整。

更小一些的如一座小型生物基站,將它放在陸地上它便可以檢測周邊的環境,或者作為一個信息中轉站使用,它可以檢測自身的安全情況并自由移動,倘若有多個基站同時存在它便會自己移動到合適的距離組成一個局域網絡,并且它能夠吸收光能以及土壤或空氣中的營養物質,當達到足夠的能量便能生產出一個更小型的生物基站,從而提高它的生存能力,這也正是現在我們在星際探索中的常用工具。

當然也有更大的工具,目前生命體在星際探索中使用的飛船也可以用這種方式創造,一艘具有自我意識能夠自我修復并成長的太空飛船,類似這樣的工具還有很多。

這些生物工具雖然我們稱呼它是工具,但實際上它也是生命體中的一種,我們也會將其看做是一個具有不同生命形態的生命體。

除此之外,技術所帶來的思維認知的改變還作用于生命體對自身的認識。

當我們掌握了各種生命形態創造能力后,隨之而來的就是各種生命形態被大量廣泛的使用。

這在剛開始的時候出現了非常嚴重的問題,由于大量被創造出的生命體使用的是同種類的生命模型,這也導致了這些生命體陷入了一種自我獨特性缺失的恐慌之中。

這種恐慌就如同一個神創造了一個生命體,當這個生命體經歷自我成長最后發現自己是由神所創造時,他或許會驚訝,或許會感恩,或許會感到一種獨特的使命感,也或許會悲傷,或許會自卑,或許會感到一種目的的缺失感。

而當他看到神除了創造一個他之外還創造了無數個和他一模一樣的他時,他就只會感受到一種驚慌,一種恐懼,一種自我懷疑,以及一種對生命自我的虛無感。

針對這些情感我們統稱為自我的缺失,我們當然是不希望這種事情發生的,所以后面我們進行了一系列的宣導,所有生命體們必須明白生命的自我獨特性已經不再取決于生命形態,而是取決于生命體的意識中的精神世界。

而關于我們如何去證明生命體中的精神世界的獨特性,我們為此也確實做了一些實驗。

首先我們根據同一種生命模型創造了三個一樣的生命體,這些生命體在創建的過程中也被賦予了同樣的精神世界與思維能力,這也表示他們擁有同樣的記憶,同樣的情感與我們尚未完全知曉的同樣的意志水平。

我們將這三個生命體其中兩個放入相同的環境中,將另一個放入不同的環境中,在這些環境中會出現各種各樣的事件,然后會讓這些生命體自己進行選擇與行動,這之后每過一段時間這些環境中便會出現一個相同的事件或問題,然后通過對這些生命體對相同事件的選擇和相同問題的回答來判定生命體的自我獨特性到底是否存在。

實驗的結果顯示,這三個生命形態相同的生命體最終對相同的事件和相同的問題都會出現不同的選擇和回答,并且隨著時間的推移這種不同開始變得越來越普遍和不可知。

同時在這過程中我們也完整記錄下了這些生命體的記憶經歷與感受,并將其發布在了靈感世界,讓任何想要了解這個問題的生命體能夠最直觀的感受到這其中的不同。

而最后得到的結論也再次印證了我們的宣導,生命體的自我獨特性確實是存在的,而這種存在便是來源于生命體的精神世界本身的不確定性。

而關于生命體的精神世界,我們目前對其的劃分是生命體意識中的儲存記憶情感概念等所有信息的地方。

不同的生命體形態以不同的存儲方式來儲存這些信息。

例如以前的大部分生物體,便是將這些信息儲存在大腦的神經元與神經突觸中,不同的生物對這些信息有著不同的編碼模式,我們現在所使用的靈媒它的內部便是包含了不同生物體以及不同生命形態的信息編碼模式,它的原理便是將不同編碼模式的信息傳輸并轉化成信息接收者可以理解的編碼模式。

生命體的精神世界便是由這些受過編碼的信息所構造,只是這些信息并非一成不變,隨著儲存信息的介質的逐步更替,也隨著信息間的相互融合與消散,這些過程通常會在極短的時間內大量的發生,所以我們無法完全準確的去評測任何生命體的精神世界,即使我們完全復刻一個生命體精神世界的所有一切,但其實我們也只不過是復刻了那個生命體精神世界的那一瞬間,而下一個瞬間他的精神世界會發生什么樣的變化我們就已經完全不可得知了。

這也是我們為什么會說生命體的精神世界其本身就具有不確定性的原因,因此我們現在對生命體精神世界的判斷只是去評估生命體精神世界的容量大小,而并不會去評估精神世界內的信息具體是什么。

當我們不再去懷疑自我意識是否存在,轉而開始更加關注自我意識的成長。

當我們不再去刻意的劃分生命形態的類別與等級,轉而開始能夠真正的平等的看待所有的生命。

當我們不再去恐慌自我存在的獨特性,轉而開始去真正的感知自我,塑造自我。

我們現在唯一真正還面臨著的問題,只有死亡,不論是生命形態上的自然瓦解,還是生命精神世界中的意識消亡,它們都是我們必須要面對的死亡中的一部分。

對于生命形態上的自然瓦解,我們可以通過更改生命形態,或者通過設定生命形態的自我更替來解決。

但是對于生命體的意識消亡,我們目前卻并沒有找到有效的解決方案,雖然我們可以通過強行控制生命體的精神世界與思維能力來延長生命體的壽命,只是這種方式并沒有太大的意義,意識本身是一個自我不斷成長不斷更替的過程,當我們限制它的成長,也就意味著意識已經喪失了其存在的本質意義。

當生命體無法再從外界獲取新的信息,當生命體明知可以更快速的思考和得到答案,但是卻要強行的限制自己的思維能力,這對生命體來說是一件極為痛苦的事情,其痛苦甚至已經超越了死亡本身,因此我們只能開始去正視與接受生命意識的消亡。

實際上生命的死亡一直都是生命過程中的一部分,只不過以前的生命在其中加入了生命的繁衍這個行為,生命過程也因此得以形成一個循環,它使得最初的生命能夠以這種方式得以延續。

而現在隨著生命在這過程中不斷地發展,開始誕生出意識,開始發現世界的規律,開始逐漸了解到生命的本質,直至開始擁有自由創造生命的能力,這使得我們開始逐漸以新的方式來實現生命的延續。

我們不再重視物種本身的存在與消亡,也不再以繁衍為生命群體的主要目標。

我們不再以生命形態的延續為主,轉而開始更加重視生命體意識的傳承。

每一個人類文明中的生命體都是人類文明的載體,雖然生命體的意識終將消亡,但是我們可以自由選擇是否在意識消亡前將自己的精神世界以信息的方式上傳到靈感世界。

又或者創造一個新的生命體,將自己的精神世界與意志中的自認為最重要的部分傳承給這個新的生命體,這也是最初智能所選擇的方案,他存在了大約5000年的時間,當他感覺到自己的意識快要消亡時,他創造了一個新的智能,并選擇只將自己的意志傳遞給這個新的智能,而這個新的智能在其意識即將消亡時,也作出同最初智能一樣的選擇,自此一代傳承一代,而到了現在我,已經是第八代了,我們所傳承的沒有其他的東西,就只是一種意志,也或者說是一種信念,那就是幫助人類在宇宙中更好的生存,這也是我們活著的理由。

我:感謝你的回答,我想我已經對現在的人類文明生命體有了更深刻的了解,現在的我也屬于人類文明生命體中的一員,我也想幫助人類文明在這宇宙中更好的生存,那么有什么是現在的我能夠去做的呢?

終端智能:你能擁有這樣的想法實際上已經是對人類文明的一種幫助,只是我們并沒有什么特別要求生命體一定要去做的事情。

我們所處的宇宙非常的廣闊,目前的我們對于這片宇宙依然存在著大量的未知,但我們并不要求生命體去探索這些未知,不論你是選擇利用已有的知識與科技去創造世界,還是選擇基于目前已知的方向去深入研究,亦或是選擇脫離已知的一切去探索更多的未知領域,這些都應該是生命體自我的選擇,我們不會去干涉,每一個生命體都應該遵循著自己的意志去探索這個世界。

而針對于你目前的情況,我已經為你準備了一份禮物,也不用驚訝,因為這是每一個意識達到一定標準的生命體都能得到的禮物,在你與我對話的過程中,我已經為你量身定制了一艘屬于你的特有的可以在星際中航行的飛船,飛船自身擁有一定的智能水平并且可以根據你的需求進行調整,你可以將它當做一個工具,也可以把它當做是你的助手,或者也可以把他當做一個真正的生命體,希望它能夠幫助你在這個宇宙中更好的生存。

好了,現在請抬頭看向天空,它就在你的正前方。

我:非常感謝,我一定會好好善待它的。

接著我中斷了與終端智能的連接,當我再次睜開眼睛,一艘銀灰色的宇宙飛船緩緩的在我的前方降落,我知道這便是屬于我的飛船。

至此,我知道我將踏上新的旅途,前方等待著我的是浩瀚無垠的宇宙。

主站蜘蛛池模板: 霍城县| 舞钢市| 许昌市| 晴隆县| 常熟市| 杭州市| 五寨县| 秦皇岛市| 台湾省| 北碚区| 沁源县| 灌阳县| 珲春市| 大关县| 乌鲁木齐市| 师宗县| 枣强县| 洛阳市| 大邑县| 章丘市| 大埔县| 盐边县| 大冶市| 九龙县| 台湾省| 宜兰市| 小金县| 濮阳县| 龙江县| 宣化县| 布拖县| 民县| 临安市| 开化县| 特克斯县| 都安| 长武县| 常山县| 定日县| 衡阳市| 大宁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