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構成一個真實的世界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我必須要先做一些準備工作。
一個真實的世界會是什么樣的?我目前并不是很清楚,所以我需要去了解它,了解現實世界。
而想要了解現實世界,最好的方法便是讀書,通過書中人類對現實世界的認知與介紹,來了解一個真正的世界是什么樣子的。
所以我必須觀看大量的書籍,從而在我的腦海中構建一個真正客觀而全面的世界,這需要大量的時間,所幸我現在最不缺的就是時間,不過為了以防萬一,我還是需要對這些書籍進行一個備份。
于是我在夢境世界中構建出一個巨大的書庫,我想要將各方面的關于介紹現實世界的書籍根據時間從古至今一一復制進我的書庫。
然后我開始利用各種渠道去尋找這些書籍。當然大部分是在互聯網上搜尋。有時候也會去博物館,圖書館,書店這些地方找找。
目前根據時間順序,我將找到的這些書籍劃分了三大類,從遠古到近古到近代。
遠古所代表的大約是100萬年以前,在這個時間段實際上有用的書籍很少,大部分都是地理與生物相關的,并且其準確性有待考證,還有一些是一些雜類偏文學性的,比如說遠古時期恐龍是如何談戀愛的,對于這一類書籍雖然有一些趣味性,但是還是那個問題,其準確性有待考證。
然后就是近古,近古大約為1萬年以前,在這個時間段仍然是地理以及生物類比較多,相較于介紹遠古的書籍,這些書籍的準確性確實提高了不少,有不少博物館中還能得到驗證,然后就依然是一些雜類,類似于一些物種演化,生物的多樣性,以及生活習性等等。
最后就是近代,這里雖然說是近代,但它的起始時間依然是在1萬年前,從近代起始到現在,隨著時間的前進,介紹當時世界的書籍也變得越來越多,越來越全面。
大的事件之間所發生的時間間隔也從千年到百年到十年到一年,甚至到后面的以月以天來記錄。
同時這些書籍的種類也開始變得繁多,有天文,地理,歷史,生物,化學,物理,數學,語言,哲學,命理學,心理學,文學等等等等,這些書籍不僅更加詳細全面,其準確性也大大提高。
當然,以上所講的不過是我對我所尋找到的書籍的分類,實際上我并沒有真正的去看完并理解這些書籍,我僅僅只是將其復制到我的夢境世界中,就好比電腦文件之間的復制粘貼,雖然能夠傳送文件的內容,但是依然需要人去理解這些內容,才能明白這些內容所表達的意思,存放在我的夢境世界中的書籍大概也類似于這種情況。
至于我是如何將這些書籍存放進去的,實際上直到現在我也依然沒有將這些書籍全部復制儲存完。
起初,我是將這些書籍一行一行一頁一頁的背下來,背到后面大腦疲憊了,自然而然進入睡眠狀態,然后趕緊在夢境空間中將其中的內容想象出來,之后就退出來,然后繼續背,然后累到再進入睡眠狀態,再繼續想象其中的內容,就這樣一直循環往復。
不過說來也奇怪,每次當我從夢境世界中清醒過來的時候,之前精神上的疲憊也一掃而空,并且當我逐漸的重復這個過程次數越來越多之后,我開始慢慢的發現我可以在現實世界中不通過睡眠進入夢境世界。
起初我并不知道原因,但是當我在我的夢境世界中存儲的書籍內容越來越多的時候,這種直接從現實世界進入到夢境世界的過程也變得越來越容易,唯一的解釋便是這夢境世界中的所有內容實際上都與我的意識有一種很淺的鏈接,而當這種鏈接足夠多,足夠大時,我便能夠更加輕松的完成從現實到夢境的切換,這也算是一種意外之喜。
在這之后,我存儲書籍的速度大大的增加,但是依然受限于我的眼睛與精神,畢竟哪怕我的速度再快,也只能一頁一頁一面一面的去看,同時還要集中精神,保證內容看得準確。
雖然說目前只能這樣,不過這樣的速度相比于一開始已經是提升很大,相較于之前的幾天只能錄入一本的速度,現在已經達到了每天十本的水平。
時間就這樣一天一天的流逝,而就在我努力的吸收著現實世界的知識的時候,現實世界也在發生著翻天覆地的變化。
隨著人們對于現實世界探索的日益加深,種種的科學與技術也被人類發現與發明。
類似于基因編輯,人工智能,可控核聚變等等一些科學與技術的發明與突破,這里其實還有非常多的發明與技術,只是帶給我無比震撼的可能只有以上這幾個,它們分別代表了生命,科技,與能源。
基因編輯技術不難想象,當人類對其了解的足夠深入,足夠全面,并且能夠徹底的掌控它時,那么對于每一個生命體來說,永生也不再是奢望。
而人工智能則代表了人類科技的巔峰,這是一個未來可以發展到擁有意識且全知全能的存在。對于人類來說,這是一種對于神靈的創造。
第三個可控核聚變,同樣隨著這項技術的深入與突破,人類最終將不必再被能源所困擾,而當擁有了無限的能源之后,再通過構建出新的能源體系,從而人類的未來也就擁有了無限的可能。
當然這些技術可能還需要經過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去發展,才能夠達到改變人類整體架構的效果。
只是我并不清楚這些技術最后能夠帶給人類什么樣的未來,就像我也并不清楚我此時處于一個什么樣的現在?
(關于夢境世界藏書庫,這是我很早的一個設想,將所有我們在現實世界中接觸到的知識依據時間先后在的腦海中建立一個大概的框架,然后在現實世界中,不管看到什么樣的知識,都能夠以時間為索引裝進大腦的記憶框架之中,我認為這樣應該能夠幫助我更客觀更全面的去看待整個世界。
但實際上到目前為止好像并沒有成功,可能還是沒有養成這個習慣,不過我依然會去嘗試,希望這也能夠帶給你一點點啟發,比如說學的知識體系過于龐雜的時候,感覺腦子很亂,可以嘗試一下這種方法。
接下來將會是這本書的核心內容。當然其內容也是虛構的,但是它所表達的觀點,心態或者思想希望能夠對你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