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我意識到我擁有一個屬于我的世界后,我便開始馬不停蹄的去做實驗,當然說是做實驗,但其實只不過是將我自己的種種欲望在這個世界中逐一的實現。
起初我只是在想象著創造出一些我在現實生活中很難再見到或者無法再接觸到的事物。
例如食物,我會想象出一些在我記憶中深處難以忘懷的食物,比如兒時的蛋炒飯,人生中吃到的最好吃的一次魚香肉絲。第一次坐火車時吃的那桶泡面。
又或者是記憶中清脆可口的黃瓜,酸甜可口的西紅柿,等等這樣一些停留在我記憶中,讓我想再次嘗試的食物。
只是當我將它們具象出來,然后將這些食物送入口中的時候,它雖然讓我再次品嘗到了當時的味道,但是記憶中吃這些食物之時所產生的情感,卻已經變淡甚至消失。
除此之外則是一些我不曾嘗過或者只是聽說過的食物。
這些食物非常的多,但是我僅僅只是想像出其中一兩個,當我將它們送入嘴中的時候,我卻并不能感受到它們的味道或者說它究竟是否是這種味道?
比如說帝王蟹,當我將它送入口中的時候,我能想象出普通螃蟹的味道,而帝王蟹應當比它更鮮,更甜,更加肥美,可事實上,即使我在普通螃蟹的口感上讓它更鮮,更甜,肉質更多,更緊實,但是我卻依然不知道這究竟是否是帝王蟹本來的味道,并且即使是同種類的螃蟹,它們的大小,顏色,味道可能也并不相同。
這也讓我認識到,我無法僅靠想象去體驗到我未曾感受到的事物。
所以這之后一段時間我也就沒有過多的去想象我沒有感受過的事物,不過這也讓我產生了幾個疑惑。
第一,我們是否真的無法通過想象體驗到我們未曾感受過的感受?
第二,我們究竟在通過什么去感受?
第三,這種感受究竟是什么東西?
第四,它究竟是虛擬的還是真實存在的?
第五,倘若它是真實存在的,它又是以一種什么樣的形式存在?
第六,這些感受是否就是人類或者說意識誕生的意義所在?
我并不知道這些問題有沒有真正的答案,不論它有,亦或者是沒有,也不論我能找到亦或者找不到,總之我的腦海中思考的問題又多了幾個。
隨后我又開始在夢境中想象其他事物,從靜止的事物到運動的事物。
例如一輛汽車,一開始我只是簡單的想象出汽車的外觀,四個輪子套個外殼,里面再放個座椅,然后想象我坐在車里面,接著想象著汽車在虛無的路面上行走,兩邊出現一顆顆樹和一座座山峰,樹和山隨著汽車的前進而不斷倒退,汽車的速度越來越快,兩旁的山和樹也越來越模糊,并且想象耳邊伴隨著一陣陣轟鳴聲。
不論是山或者樹的倒退還是汽車的前進以及耳邊的轟鳴聲,這些都是我在現實世界中經歷過的事物與感受,所以將它們想象出來非常的容易,僅僅只需要將我的記憶以及記憶中的感受復現出來就可以。
只是這些記憶與感受的復現實際上并不清晰,它們依然缺少一種真實感,我想這是因為我所想象出來的事物太過粗略不夠詳細所導致的。
于是我開始嘗試讓這些想象出來的事物更加詳細與具體。
同樣是汽車,這一次我開始想象汽車的詳細組成,汽車的外殼使用堅硬的塑料,整體外觀設計成流線型以此來更好的對抗風的阻力。
汽車的內部架構使用堅硬的鋼鐵,想象出一個基礎的框架,預留出發動機,座椅,控制臺的位置,想象著發動機點火后通過氣缸將動力傳導至四個車輪,想象方向盤控制著汽車四個車輪前進的方向,想象著油門和剎車控制著汽車的前進和停止,最后想象汽車的外殼與框架連接,接上四個橡膠輪胎,最后這臺車便能夠通過我的操控在道路上行駛。
然后再想象出路面,由瀝青鋪成的路面一直向前延伸,一眼望不到頭,再是兩旁的參照物,依然是山和樹,每棵樹樣子都不相同,山也是如此,每座山的遠近大小與形狀,顏色各不相同,最后想象著微風拂過,樹在隨風擺動,樹上有小鳥,山中有動物,各種各樣的聲音也依次或混雜著發出,這樣的世界看起來已經頗有些真實感。
這些自然也不是我瞬間就想象出來的。為此我足足花費了一個月的時間,一邊在外界查閱各種資料,一邊在夢境世界中將其一一的想象出來。
而在這個過程中,我也發現了關于夢境世界的一些其他的能力。
首先我所想象出來的事物,只要我不主動讓它消失,它便能夠一直在夢境世界中存在。
其次這些在夢境世界中存在的事物,它們同我的意識之間始終存在著一絲連接,并且這種鏈接并不會因為我的意識回歸現實而消散,這也就意味著我能隨時隨地的感知到夢境世界中的情況。
最后還有一個意料之外的收獲,那就是我并不需要進食,這來源于我一邊查閱資料,一邊在夢境世界中構建想象的事物時,由于太過于專注,所以連續三天沒有補充食物,當我注意到這個情況的時候,我的身體依然沒有任何不適感,也沒有感覺到饑餓感。
我便隱隱感覺到我可能不需要吃東西也能生存,隨后我又嘗試了五天和十天不吃東西,結果依然一樣,我的身體并未產生任何的饑餓和不適感,這樣想來,之前之所以并未察覺,可能也是因為作為人類的慣性思維太過嚴重。
這之后我便開始進一步的去驗證創造世界的真實感與所創造事物詳細程度之間的關系,當然我也知道實際上我現在所想象出來的事物,相對于真實的世界依然是不夠詳細并且漏洞百出的。
就拿汽車來說,它雖然相比之前增加了很多的細節,但依然距離真實世界的汽車相差甚遠,比如說汽車的傳動原理,各零件之間的裝配,各種各樣的電路,以及其中電流的運行方式,等等這些我依然是沒有涉及到的。
想要將這些東西都完全復現出來,所涉及到的知識太多太廣,所以我現在依然只能想象出簡化增強版的汽車。
事實上,不光是汽車,就連樹與山,鳥與各種動物,風與各種聲音,它們實際上也都并不完全也只能說是簡化增強版。
不過也應該夠用了,畢竟我也只是想驗證一下真實感與沉浸感是否真的與想象出的事物細節相關聯。
于是當我再次坐上我所創造的簡化增強版的汽車,行駛在簡化增強版的環境中時,我仿佛能夠感受到汽車隨著油門的加重而加速向前奔馳,周邊的景物也不再那么的模糊。
當我向前方奔馳時,能夠更清楚的感受到樹木與大山在向后退去,汽車劃破空氣產生的氣流與聲音也越來越大,此時的我并沒有去改變我所創造的任何事物,而是讓這些事物帶給我感官上的反饋。
我感受著風,感受著汽車的奔馳,感受著道路兩側樹與山的后退,感受著在運動中種種事物的相互關聯,雖然相比于真實的世界還是有不小的差距,但是這種種感受相比于最開始的測試,這次的真實感和沉浸感確實大有提升。
所以真實感確實和我想象事物的細節相關聯,想象的事物越詳細越具體,它所能帶給來的感受便越真實。
如此看來,如果我想要在夢境世界中創造出一個足夠真實的世界,我也就必然需要了解真實世界的一切。
既然如此那么便從最基礎的開始吧。
構成世界最基礎的物質是什么呢?
是原子,量子,上帝粒子嗎?
或者是,波,弦,場嗎?
亦或者只是我的想象?
(事實上這一章有些矛盾點,一方面我好像得出了我無法通過想象去感受我未曾感受過的感受的結論,另一方面我又得出了當我想象的事物足夠具體時我便能獲得一種真實感,而這種真實感其實也是一種感受。
不知道你是否發現這兩者之間的矛盾?實際上這種矛盾并不少見,生活中也處處皆是,而這也是因為我們其實無法對這些結論進行有效的驗證。
或許這個世界本就存在著太多互相矛盾且無法證實的理論,只是不論我們最終選擇相信何種的理論,我都希望我們能夠在內心深處留下一片空白,去接納其它的種種可能與理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