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一馬三箭
書名: 明末火與劍作者名: 四代重奸本章字數: 2479字更新時間: 2024-11-06 00:01:00
崇禎三年十月初九,鳳陽城外校場,人聲鼎沸,鑼鼓喧天。
張順和朱五四兩人,神情肅然的站在人群中。
今天是武舉鄉試的第一場,考校騎射。
每人射九箭,射中三箭及以上的,就算合格。
獲得了“統戰價值”的張順跟著朱五四主仆三人,在徐州“白吃白喝”,耽擱了月余,終于完成了所有的手續,這才帶著“卷”趕到了中都鳳陽。
鳳陽的天已經涼了,秋高氣爽。
烈烈的秋風,只吹得旗子呼啦啦作響。
張順身上還穿著單衣,有點冷,只好縮著脖子揣著手,摩挲著金塔石送給自己的禮物。
那是一個玉韘,上面還刻了兩行篆字。
張順仔細觀察了半天,這才辨認出來,那分明寫的是“受命于天,既壽永昌”。
好家伙,你們主仆三人可真會玩。
過了一會兒,張順抬頭往前看了看,發現今年來參加鄉試的人還真不少。
粗略數一數,差不多有一百六七十人。
按照錄取標準,實際能錄取者只有四十人。
乍一看,考中的幾率比文舉高多了。其實這里面有三十三個名額,歸屬于軍隊和衛所。
只有剩下的七個名額,才是像張順、朱五四這樣出身于民籍的民人爭奪的對象。
這件事乍一看,極為不公平。
但是,實際上由于大多數民人根本不具備練習騎馬射箭的條件,要是“公平”比試,可能連這七個名額也拿不到。
“噫,這廝有點猛啊?”就在這時,朱五四突然忍不住開口道。
“確實。”張順也不由點了點頭。
原來,剛才騎射的正是一位民人,馬上驅馳三次,差不多射中了七八箭,擱在這一幫考生里,確實猛的一匹。
“王來聘,九箭中五。一發脫靶,一發射中了靶旗,兩發創箭。”
只聽見報箭官大聲報靶道。
“嘖嘖,有點嚴啊!”
朱五四聽到這里,忍不住擔憂起來。
原來這武舉考試,和大多數比試截然不同,要求“彀弓平矢,直沖把子中央”。
所謂“彀弓”,就是要把弓張滿。
所謂“平矢”,就是要求射中把子的箭要平直,“創箭”概不作數。
所謂“直沖把子中央”,射中靶子根、把子旗,俱不作數。
如果按照這個標準,張順先前的九箭中八,可能就要打一個折扣了。
“怕什么,今年考不中,明年再考就是了!”
你又不像我,今年考不中,就要被人扔到河里挑泥巴去了。
張順搖了搖頭,有點不理解他的緊張心情。
“這......這倒也是!”
朱五四看了一眼張順,便避開了他看過來的目光。
“下一位,張順,張長道!”
就在這時,張順突然聽到掌號官突然喊起了自己的名字。
他連忙擠出了人群,來到了場中。
搜檢官連忙沖上了,上前粗暴的搜檢了一番。
張順沒敢吭聲,待搜檢官搜檢完畢,先后拜過了提調官、監箭官、紀箭官、報箭官等在場官吏,這才走上前去,挑選了弓箭馬匹。
“咚咚咚!”這時,掌號官突然擂起了號鼓。
張順連忙翻身上馬,驅馬向前。
胯下的馬有點不太聽話,好在他依靠高達5點的騎術,還能勉強驅使著它。
不多時,戰馬來到了第一處射點。
不過這一次的箭靶,并非先前張順在碭山縣校場射得那種直通靶,而是一種喚作布侯的靶子。
這種靶子,就是用兩根漆紅的木桿挑起了一塊布,喚作“鵠”。
“鵠”的中央又有一個紅心,方便射手瞄準,但是并不要求必須射中紅心。
張順看的真切,早已經把箭搭在弓上,用戴上玉韘的大拇指一勾,就射了過去。
果然,得了玉韘之助,張順的手指就不疼了。
他剛射完這一箭,身下的馬早已經馱著他來到了第二處射點。
張順連忙抽箭再射,誰曾想箭剛出手,第三處射點就出現在他的面前。
他心里一緊,連忙再抽一箭,搭到弓上回身便射。
“三箭中一,第二、三箭創箭!”
張順剛一收弓,就聽到了報箭官的報箭聲。
草,這怎么來得及?
原來第一場馬上箭,不僅要求馬速甚快,而且靶子設置的還非常密集。
前面兩箭要求直射,最后一箭要求回背射。
按照正常的抽箭射箭速度,根本無法完成。
所以,張順射出去的最后兩箭,雖然中了布侯,但是不夠平直,被報箭官判為了“創箭”。
張順擦了擦腦門上的汗,連忙開始回想剛才其他考生使用的技巧,似乎都是先抽出三支箭捏在手里?
可憐張順雖然有外掛傍身,終究不是技術精湛的騎射手。
真正的騎射手,基本上都掌握了“一馬三箭”的戰術技術。
所謂“一馬三箭”,就是要求騎射手在接敵的瞬間,快速射出三支箭。
其主要技巧,就是用持弓手夾著三支箭,以減少射箭所用時間。
像宋代文學家蘇東坡就曾在詩中寫道:白衣挾三矢,趁此征遼年。
這個“挾三矢”,其實就是指騎射手臨敵前的戰術動作。
當然,這個戰術聽起來很簡單,其實難度很大,需要長時間高強度的訓練才能完成。
所以武舉第一場,其實考核的就是三輪“一馬三箭”。
“咚咚咚!”第二輪的號鼓聲又響了起來。
張順顧不得平復剛才的心情,連忙抽出三支箭夾在前手,然后捏住其中一支搭在了弓上。
“啪啪啪!”很快,三支箭又射完了。
“三箭中二,第二箭創箭!”報箭聲又響了起來。
-----------------
“嘖嘖,這才兩輪就中了三箭,創了三箭,今年的考生真不得了啊!”
有一位提調官在臺上聽得真切,忍不住開口贊嘆道。
“看其技巧,還有些生疏,倒是可惜了。不然,倒是可以和王來聘等人爭一爭解元。”
另外一位提調官看了看,不由搖了搖頭,面帶惋惜。
“這......這倒也是,且看他發揮如何吧!”
言畢,兩人又往場中望去,只見張順攜弓挾矢,正立在那里。
“咚咚咚!”伴隨著號鼓聲響起,他又略帶笨拙的飛馳了起來。
“哈”,“哈”,只聽見兩聲爆喝,張順又先后射出了兩箭。
然而,不知為何,等到他都跑過了第三處射點,還沒射出第三箭。
“怎么回事,難道他放棄最后一箭了嗎?”
提調官不由一愣,忍不住開口問道。
“哈!”他的話音剛落,只聽見張順又爆喝一聲,一轉身,終于射出了第三箭。
“三箭三中!”報箭官的報建遠遠傳來。
“張長道,九箭中六,三發創箭!”
嘩,報箭官話音剛落,頓時全場嘩然。
三箭三中,三箭三中,考場上竟然出現了罕見的三箭三勝。
一時間,全場的考生不由紛紛踮起腳尖,看看到底是哪位大神有如此本領。
直到這時,臺上的那位提調官這才恍然大悟。
“好小子,好小子。為了三箭三中,故意拖延了最后一箭。”
原來這馬上三箭的考試,設置頗為巧妙。
其中前兩箭是橫向靶,對射速要求最高。
最后一箭是豎向靶,需要需要回身后射。
張順仗著自己有外掛,事先手里只捏了兩箭,保證前兩箭的命中率。
然后,在最后一箭上“以空間換時間”,從箭囊里抽箭再射。
由于最后一個靶子正在他身后,這樣雖然耽誤一點時間,射擊距離也超過了標準的三十五步,但是不會影響到箭的平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