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 天命三石劫
- 諸神尋跡
- 流風緣
- 2355字
- 2025-08-25 20:49:32
帝辛十年,有游仙云中子,師承元始道尊,道法精深,窺見朝歌妖氣彌漫,如黑霧蔽日,遂入商庭除妖。
帝辛聞仙人至,肅然迎入,問及登仙之道。云中子拂塵輕揮,嘆曰:“陛下宮中有妖魅纏身,日夜吞噬殷商龍氣,若不除之,恐國祚將傾。可懸桃木劍于宮樓,鎮其邪祟。”
帝辛聞言,遂命人取桃木劍,懸于摘星樓,劍鋒凜然,似有清氣流轉。未幾蘇妲己稱病不起,帝辛親往探視,妲己泣淚如雨,嬌軀顫抖,
泣曰:“方術士誣陷臣妾,捏造妖邪之說,欲置我于死地。大王與臣妾朝夕相伴,豈不知我清白”。
帝辛見其凄楚,心軟如綿,怒斥云中子妖言惑眾,命焚木劍于午門。云中子仰天而嘆:“天數難違,劫數已定!”
留二四天機于石壁:“妖星蝕月,殷商將傾;忠諫難存,西岐興龍。”言畢踏云隱去。
商容、杜元銑夜觀星象,見紫微星黯淡,知災殃降臨,冒死入宮奏請除妖。
帝辛因懸劍之事,心懷不悅,妲己趁機讒言:“老臣欲借妖邪之名,動搖君心,其心可誅。”
帝辛大怒,斬杜元銑于朝門,梅伯力爭,罵妲己為“九尾妖狐”,帝辛命以炮烙之刑。刑場之上,銅柱燒紅如熔巖,梅伯筋骨焦裂,猶罵不絕口。
百官觀刑,膽寒如墜冰窟,再無人敢言。帝辛十一年,姜皇后察覺宮中禍兆頻現,泣勸帝辛:“大王當正朝綱,遠妖妃,以安社稷。”
妲己聞之,懷恨入骨,暗與狐族妖術士謀定毒計。姜后乃東伯侯姜桓楚之女,貴為皇后,德儀天下。
妲己誣其勾結東伯,謀逆弒君,并連及黃飛虎之妹黃妃。
帝辛惑于妖言,命將姜后押入刑殿。刑殿陰森,妲己親執剜目利刃,姜后雙目血涌,仍不屈罵曰:“昏君。妲己乃狐魅,汝必亡于其手”。
又受炮烙之刑,慘呼震天,魂斷宮闈。
其子殷蛟、殷洪聞母慘死,憤然提劍闖宮,欲殺妲己。
兵甲如林阻之,帝辛以“亂宮弒君”之罪,斬二子于午門。刑場之上,忠臣方弼勸黃飛虎,放歸生路,忽狂風驟起,卷走二子遁入深山。
天界大帝憫忠魂,遣屬神助道,分投碧游宮截教與玉虛宮闡教。
商容痛心疾首,死諫不成,撞九間殿柱而亡,血濺白玉階,觸目驚心。
西伯侯姬昌善卜,推演《周易》,知天命將移,嘆曰:“殷商氣數盡,周室當興,難做易主新君之事。”
赴朝歌前,囑長子姬邑:“父若七載不歸,汝不可輕舉妄動。”
途中遇雷震子,收為第一百子,得仙人庇護。至帝都,東伯侯姜桓楚痛失愛女,怒發沖冠,欲擒帝辛報仇。
姬昌苦勸:“此時動兵,徒增殺戮。當與四侯同認罪,以全大局。”
帝辛聞四侯請罪,怒不可遏:“姜女弒君,鄂崇禹、姬昌包庇,罪不容誅”。遂囚姬昌于羑里城,復降旨:“再諫者,同罪論處!”
西伯侯囚于羑里,潛心演《周易》八卦,推演天道。周人聞姬昌被囚,傳帝辛昏淫無道,貶稱“紂王”。
天降異禍:赤日無光,地裂泉涌,蝗災肆虐,諸侯國皆傳言:“紂王逆天,天命已歸西岐。”
昔日女媧氏煉石補天,遺三枚五彩神石于塵寰。其一墜入神洲東勝東海之畔,化巨石鎮守滄海;其二沉落碧海歸墟,恰為東王公太一之道場。
太一以先天陽炁煉化西王母所贈蟠桃,復以陰陽二炁交融,歷經兩千年孕育一女嬰,生而具無上神力,名曰太瑤。
其容顏皎若月華,眸含星輝,周身繚繞先天靈氣,東王公視若珍寶,授以玄天真訣,掌欲天司命,號天女云華,又稱瑤姬。
昔年太一與太昊,同出混沌一炁,互為兄弟。后太昊轉生帝嚳,登昊天之位,統御天庭。
瑤姬遂為昊天親妹,奉旨執掌欲天,織云霞為裳,馭清風為輦,常伴昊天巡游九霄。
然天蓬元帥欲念因果,瑤姬偶動凡心。與人間楊天佑結緣,誕下楊蛟、楊戩、楊蟬三子。
天規森嚴,不容仙凡相合,昊天震怒,罰楊天佑魂消魄散,壓瑤姬于桃山鏈下。三子亦遭天兵追殺,幸得天蓬暗施神通,護楊戩、楊蟬一縷命魂未滅。
楊戩催齡換面,與楊蟬托生為凡塵,匿于山野。
女媧所遺最小神石,落于昆侖天脈雪蓮之上,元始天尊以混元紫氣滌塵千年,淬煉為靈珠子,伴其左右。
恰逢昊天與諸圣賭封神之約,欲借天命奪造化,眾圣紛紛布下棋子,以待天機變數。
元始遂命太乙真人攜靈珠下界,托生西周姬姓人家,攪動商湯氣數。太乙真人奉命而行,途經陳塘關。忽見五道青、白、赤、黃、黑光華,破空疾掠,云霞震蕩。
靈珠竟脫手而出,直入總兵李靖之妻殷氏腹中。太乙愕然道:“玄黃變數,非仙人可料,既如此,三日之后復命便是。”
殷氏懷胎三年,終誕一子,面若粉霞,額生朱砂,天生神力,李靖驚懼,太乙卻撫掌大笑:“此子乃靈珠轉世,名哪吒,當鎮四方妖魔”。
又贈混天綾、乾坤圈護身。哪吒幼時頑劣,常縱神力嬉戲山海,李靖夫婦束手無策。
哪吒游歷至桃山,感應先天靈氣,邂逅楊戩兄妹。楊戩天眼初開,楊蟬慧心玲瓏,三人先天靈氣相投,遂結為金蘭。
哪吒引楊戩,拜入玉虛宮金霞洞,玉鼎真人門下,修行三災悟道玄功。
楊戩得嘯天神犬為伴,煉就九轉玄功,天眼通神。后楊戩覓得玄晶開山斧,欲劈桃山救母,然金烏十子奉常曦之命,化烈日炙烤桃山,瑤姬終化五彩精石。
楊戩怒不可遏,追殺金烏九子直上九重天,廣寒仙子與慈航道人苦勸方止。
哪吒性桀驁,一日戲耍東海,以混天綾攪動龍宮,又搏殺西海三太子敖丙為戲。
龍王敖廣怒化蛇蟲之軀欲擒之,哪吒嗤笑:“山海獸靈,豈能比肩真龍”。龍族因大禹開龍門,化形之龍與先天真龍交合,血脈尊貴,哪吒此舉實為不敬。
四海龍王遂興滔天巨浪,水淹陳塘關,逼哪吒自刎謝罪。哪吒悲憤,割肉還母、剔骨還父,魂歸靈珠。
然女媧神石所煉之靈珠,本具功德證道神能。楊蟬所建廟宇受三年香火,聚七魄之力,將成與李靖盡毀。
只得托生為太乙真人所煉七彩蓮臺,哪吒重生,卻失神魂精魄,神力受限,不復從前。
哪吒怨李靖無情,欲擒父報仇,卻被燃燈古佛以玲瓏寶塔鎮壓。塔中百日,于塔內哪吒,念怨漸消便稱:“父親認錯。”
后得乾坤弓、震天箭,射殺石磯娘娘弟子碧云童子。石磯怒不可遏,駕黑云壓陳塘關,太乙真人截住相斗,勸道:“此子乃天命所歸,石磯道友何必執念?”。
石磯不聽,太乙遂祭法寶,絞殺其真身。哪吒隨太乙歸乾元洞潛修,李靖亦得度厄真人引渡,入仙門煉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