及太子文丁繼位,素以雷霆斷腕。其時周族勢若潛淵,周候季歷執戈拓疆,有翦商之志。
太卜夜觀天象,見玄鳥銜血于紫微星,占曰:“玄鳥乃商祖神使,泣血兆周禍,若縱季歷,必噬我社稷。”
遂諫言文丁,遣甲士縛季歷于鎬京,囚于殷,鴆酒賜歿。
周人號泣,咒曰:文丁暴戾,殷德已喪,然西陲烽煙暫熄,商疆得茍安數載。
文丁終以玄鳥為騰,踐祚十一年,葬于殷墟,廟號匡王。
臨終囑帝乙:“周患如蟄龍,雖斷其尾,真龍子嗣必熾;東夷亦蠢動,汝當以武鎮之!”
子羨既帝乙,承文丁遺志,揮旄東伐淮夷,南擊孟方。戰陣中現神跡:玄鳥群蔽日,喙銜火石墜敵營,夷兵潰如蟻散。
帝乙仗鉞高呼:“玄鳥佑商,天命所歸”。
而后披甲馭戎,圣伐拓疆千里,遷都于沫,筑朝歌城,以鎮四方。
然幼子辛誕時,有赤鳳繞宮,太史占曰:“此子承天戾氣,可鎮亂世,亦焚國祚。”
帝乙躊躇,依祖制終立辛為太子嗣,鑄赤鳳紋鼎銘曰:“鳳鷙同脈,商祚永續?!?
雖帝乙征伐頻捷,國庫存耗如沙漏,民負徭役,怨聲漸起。賢臣諫曰:“伐夷雖勝,國本已蝕,宜休戈養民?!?
帝乙擲諫書于地,笑曰:“玄鳥示我,商疆如玄鐵,豈懼蟻蝕?東夷若平,殷可復湯武之盛!”
終天命悖轉,積勞嘔血,崩于征途。承祚廿有六載,廟號德王。德王悍武拓土,飼戾鳳于巢,殷燼之種,實埋于此。
聞大商立國,乃仙道、佛界與神祇,爭施教化兵場。脫天命者成仙神,隕者入天庭為鬼神,退隱者入佛門為尊者。
昔商祖成湯,順天伐桀,祈雨桑林,鑄金散民。寬仁治國,功德證道,封神女媧廟側,享人王氣運五百載,傳十七世三十一王,興衰皆系天命劫罰。
帝辛亦天資英發、狂傲不羈、天生神力,托梁換柱,五龍不能將其撼動。在位七載,東征西討,八百諸侯歸服。
設四大伯侯:姜桓楚鎮東,姬昌守西,鄂崇禹御南,崇侯虎懾北,各領二百諸侯鎮四方。
又好鬼神,廟宇朝堂廣納奇人異獸,欲復人神鬼獸共存之景。文有聞仲輔政,武有黃飛虎鎮國,國泰民安,萬邦來朝。
帝辛八年,北境七十二諸侯反,聞仲北征。相父商容諫:“四海未寧,當往女媧廟祭祖降香,以庇國祚。”
帝辛駕鑾往行宮,見女媧圣像驚為天人,憶夏啟得九歌之樂,慨然題詩宮壁,訴霓裳侍神之意。
商容諫曰:“褻瀆圣神,恐觸天怒。”帝辛怒叱之,群臣惶恐,祭畢速歸。
女媧受邀赴紫霄宮,與伏羲、昊天議天道與天命孰主教化。女媧尊紫薇天道,主“人道自立,神鬼勿擾”,議畢歸宮。
見帝辛狂詩,慍道:“殷商五百年,子孫驕縱褻神,天道有虧,天命劫至。昊天封神之約,正合此機。”
遂召軒轅墳三妖:千年狐精,乃大禹妻涂山氏化生。九頭雉雞,為上古九頭鳳后裔,玉石琵琶,乃顓頊蕭湘瑟所化。
密旨命其惑亂朝政,引封神大戰。三妖領命,狐精化妲己魅帝辛,雉雞附宮妃亂后宮,琵琶煽巫蠱惑眾。
時維帝辛九年,商王朝綱漸頹。朝臣費仲、尤渾諂媚進言:“陛下乃萬乘之尊,德威播于四海,臣等斗膽請旨,宣四方諸侯獻絕色數百以慰圣心?!?
帝辛閉目沉吟片刻,終頷首許之。太師商容急諫曰:“陛下當勤政恤民,遠淫佞以安社稷!”。
然帝辛恍若不聞,拂袖而去,商容唯有長嘆。翌年,四大諸侯領百鎮伯侯齊聚朝歌。帝辛命商容、比干設宴款待,席間酒酣耳熱,聞冀州侯蘇護有女,姿若天人。
帝辛心旌搖曳,舉杯謂蘇護曰:“尊卿若肯獻女入宮,孤必以國丈之禮相待!”蘇護聞言,凜然正色:“陛下后宮佳麗千余,環肥燕瘦,何須再添臣女?小女蒲柳鄙姿,不諳世事,望陛下垂憐臣之忠貞”。
言罷,眉宇間隱露不臣之意。帝辛龍顏驟沉,厲聲命左右:“逐此逆臣歸國?!?
蘇護歸途憤懣難平,遂于文表暗書不臣之語。帝辛覽表,雷霆震怒:“孤寬仁海量,屢恕忤逆之徒,然此獠竟破辱朝綱,罪無可赦!”
遂召護將魯雄,敕命北伯侯崇侯虎、西伯侯姬昌:“速領精兵擒蘇護治罪,假節鉞以專征伐!”二侯接旨,面面相覷。
姬昌暗忖:“蘇護忠直,此番恐有冤屈,然王命難違”遂按兵不動,只遣使暗察。
崇侯虎卻悍然領兵,直撲冀州。北伯侯兵臨城下,先鋒梅武耀武揚威,挑戰蘇護之子全忠。全忠驍勇,揮戟斬梅武于陣前。
崇侯虎大驚,欲退兵,豈料夜半蘇護劫營,火光沖天,喊殺震地。崇軍潰敗,損兵折將,恨不能報。殘部退至濮陽,崇侯虎之弟黑虎跨異獸、持雙斧馳援。
黑虎智勇雙全,密持西伯侯信,私會蘇護曰:“兄若抗命,必遭滅門;若獻女降商,尚可保宗族。且姬昌暗中助力,可免災禍。”
蘇護淚灑袍襟,權衡再三終允降。次日,蘇護整裝,家軍護妲己啟程。
途經恩州,忽陰風驟起,燈火盡滅。妲己驚惶間,一道魅影閃過,狐妖噬其魂魄,附體化形。
蘇護渾然不覺,仍攜假女赴朝歌。入宮之時,帝辛銅目不移,恍見九天仙娥下凡,喜極而呼:“此乃瑤池神妃臨世”。
遂封貴妃娘娘,賜居摘星樓。帝辛日夜與妲己纏綿,鳳榻之上,龍戲鸞顛;朝堂之中,奏章堆積如山。日月輪換,商朝氣數如殘燭搖曳。
天界凌霄寶殿,昊天上帝邀女媧娘娘、三清始祖及釋迦牟尼共議封神大計。諸圣尊神商榷曰:“凡塵劫數將至,當以門人弟子入世伐商,圣尊不可親涉,以免逆天道法則?!蔽裟旰筇焐竦o大戰,早有誓約:神力慎用,以護文明演化之軌。
故共制封神榜,以天命為契:凡能掙脫天命者,可登仙籍;爭戰中魂歸鴻蒙者,入天庭正神之位;有緣避劫者,或為佛陀座下尊者。
此榜應昊天所求,設三百六十五路正神,充天庭司職,各掌星宿雷霆、山川河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