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 商湯伐桀 鳴條之戰
- 諸神尋跡
- 流風緣
- 2141字
- 2025-08-20 18:03:46
商候主癸崩殂,其子天乙湯嗣位。溯其祖脈,十三世祖契乃帝嚳之胄,昔在唐堯虞舜之世,司天官之職,掌祭天通神之事。
后承昊天命召,魂歸天界,司職司法天神,秉公斷獄,賞善罰惡,為天界柱石。
及轉世而生,是為商湯,居亳地而為夏之方伯,執征伐之權,號武湯。
時成湯散謠曰:夏桀暴戾恣睢,虐民如草芥,民有倒懸之苦,故使布衣呼帝桀。
仲虺、伊尹復諫曰:“桀以酒為池,淫龍之樂,伏社稷倒懸,萬民肝腦涂地,天命可誅。君承天眷,當拯黎庶于水火。”
湯慨然嘆曰:“天視自我民視,天聽自我民聽,桀失其德,天必厭之”。
遂施仁政,薄賦斂,恤孤寡,勸農桑,四方賢士聞風而至,若伊尹、仲虺、女鳩、女房之輩,皆傾心輔佐。
湯又廣蓄勇士,鑄戈矛,訓戰陣,勢力日熾。嘗有異人自昆侖而來,授湯《兵陣》,言:“得此書者,可應天順人,定鼎九州。”
湯焚香拜受,日夜研習,兵法精妙,遂成百戰之師。
昔年,湯掌左伯司天祀,嘗以葛伯不祭為由,興師問罪。
葛伯反辯曰:“無牲以供。”湯饋之牛羊,葛伯竟烹而食之;復曰:“無粟以炊。”湯又贈之黍稷,葛伯竟奪民婦稚子為役。
湯怒曰:“匹夫無理,虐及婦孺,天理難容!”遂滅葛國,開伐桀之先聲。
繼而連破韋、顧、昆吾等附夏小國數十。夏桀疆土蹙縮其二,如猛虎斷爪,雄鷹折翼,湯便生代夏為君雄心。
桀聞之,怒目圓睜,欲調九夷之師伐湯。然湯佯示弱,遣使納貢,暗窺桀隙。
桀驕矜自恃,漸懈兵備,實愈漸荒蕪朝政,終致眾叛親離。時有東夷首領防風氏,素桀爪牙,欲率族兵助桀。
湯遣伊尹往說之曰:“桀暴虐,天將棄之,君若助桀必焚。昔先祖忠心夏禹,卻不免落分尸之境,不如歸商,復享太平。”
防風氏懼,遂按兵不動,桀失一臂。
次年春,湯為出師有名,乃祭告天地,誓師于亳。鑄討夏檄文,昭示四方曰:
“桀獲罪于天,行射天不敬。荒政虐民,勞民竭財,昏暗無德,私天下之功。今奉天命誅之,非孤行臣伐君,以下亂上之舉,實桀奪天地功德、人神皆失心。天道昭彰,代天行罰!”
殷商百姓憤然咒曰:“桀若為日,吾等與日俱焚。天命誅暴,誓死從湯伐夏!”
商湯命眾兵士勠力同心:“若助天討逆,功成者賞以封侯,裂土分茅;違天逆命者,三族俱戮,魂魄無歸!”。
萬眾歃血為盟,呼聲震天,士氣如虹。湯乃親執玄鉞,率戰車百乘、死士數萬,驅虎豹犀象等異獸數十種,浩浩蕩蕩,直指夏都斟渠。
途中有玄鳥,自天而降,銜朱書曰:“天命玄鳥,降而生商,伐桀功成,萬世永昌!”三軍見之,皆呼神跡。
時夏桀大軍,正征討羌蠻,聞湯來襲,倉促班師。然千里奔襲,兵疲馬乏,回防不及。
都城帝桀,僅率御林軍千余,倉皇迎戰于蒲州。桀雖神力驚天,挽神弓連射商軍,矢如流星,斃者數千。
夏兵士氣大振,呼號:“癸帝神威!癸帝萬載”。然湯軍不退反進,死士前仆后繼,血染黃土。
忽天穹撕裂,雷霆萬鈞劈向夏營,暴雨傾盆如天河倒灌,夏軍旗幡盡裂,馬嘶人嚎。
商軍無畏雷暴,浴血奮擊,天帝隱怒,遣風伯雨師助陣。風伯揮袖,狂風卷沙,夏軍目不能視;雨師傾壺,暴雨如注,夏營陷于泥淖。
夏軍雖威猛,招架不住神兵,異獸眾多,御林軍死傷殆盡。帝桀僅率殘兵八百,狼狽退守鳴條。湯乘勝追至鳴條,列陣邀桀決死。
帝桀披發凌空,倚仗軒轅劍,目眥欲裂,神力迸發。持神弓射殺,橫掃千軍,商軍頓時死傷數千,陣腳動搖。夏軍士氣大漲、欲殺出重圍。
然昊天本欲再施神力滅桀,蒼穹華光,降下雷霆電火,劈殺夏軍。
危急之際,天降五色神光護桀,雷云驟消,平靜依舊。
湯仰天泣曰:“昊天上帝!桀逆天已極,民怨沸騰,天可護其命,不可護其祚”。
言罷,揮鉞大呼:“天命在吾,殺!”商軍勇悍愈甚,天帝暗遣神力蝕桀神威。忽有白龍自云中探首,噴吐烈焰,焚夏軍旌旗;又有朱雀振翅,聲如霹靂,夏軍肝膽俱裂。
終御林盡滅,桀領數騎內侍,敗逃屬地三苗。湯揮師東征,戰敗三苗,破其城郭,焚其宮室,三苗君臣俯首乞降。
桀復南竄神農舊都,南巢。湯窮追不舍,至南巢山下,忽見赤焰騰空,炎帝神農氏虛影顯現。
湯悚然,揖拜曰:“神農皇德澤萬世,炎黃一脈,不敢造次。”遂止兵,遣使勸降。
桀窮途泣曰:“天棄孤矣!孤悔不聽關龍逢之言,悔不用賢良之士,悔暴虐百姓!”
遂匿于亭山,茍延郁郁而終,葬于南巢之野。
夏祚遂絕,如夕陽墜淵,千載基業,化為塵埃。湯入斟渠,夏民伏地呼曰:“湯王仁德,救我于水火,愿為殷商之民”。
湯乃改號殷商,定都亳。祭天于亳都,尊帝嚳為昊天上帝,告曰:“帝嚳承天立極,生契以傳商祚,今湯代桀,承天命,續華夏。”
復登泰山封神,昭告天地:“桀逆天喪道,人皇之位虛懸。今湯承天命,代天牧民,永續華夏。”
封伊尹為阿衡,仲虺為卿士,論功行賞,諸侯咸服。
復祭九鼎,銘刻夏桀之罪,以示警后世。禮成之日,有祥云繚繞,百獸率舞,若慶新朝。
湯又慮夏民新附,乃封夏之后裔于杞,存其宗廟,復以寬仁撫之。
命樂師作《大蒲》之樂,歌曰:“湯王仁德,澤被四海。暴桀殘陽,商湯萬載”。
百姓聞之,皆感泣而舞。又立庠序,教民禮樂;興水利,修溝渠;頒歷法,授農時。
四方諸侯來朝,貢者絡繹于道。時有東海鮫人獻明珠,西域胡商貢天馬,皆嘆:湯王之德,覆及于蠻夷。”
鳴條一戰,商湯定鼎,夏亡殷興,六百載殷商之基,肇始于此。
后世頌曰:“湯武革命,順乎天而應乎人,商之興也,非偶然矣!”史官秉筆,書曰:“自契至湯,八遷其都,天命靡常,惟德是輔。鳴條之役,非人力也,實天授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