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章 探查
- 帶著海宋返中原
- 墨文軒閣
- 2018字
- 2025-08-04 23:38:34
“倒沒那么快,”趙由航大大方方的承認了:“朕還有些想法,需要核實一二。”
具體是什么想法,自然不需要陛下向他們解釋,言川二人領命告退。
艦隊繼續向南,很快進入了無風帶,這讓第一次來到此地的北府眾將官頗為驚嘆。
“竟還有此等地界,雖然熱了些,但無風少雷。”一將軍揮著扇子道。
“這地方商船也不少,近日看見好幾艘了,估計是往江……呃……北邊去的吧……”
將軍連忙改口,江南、家鄉等詞匯在北府軍里算是忌諱。
但眾人還是有些不自然的頓了一頓,直到一個在安南做過山大王的將軍悠悠開口,打破了沉默:
“還想這些作甚,俺倒是覺得,既然元朝愛和這些海上蠻子做生意,且都要從三佛齊中間走,那咱不如把市舶司修在這!”
“嗯?”眾人紛紛側目。
那將軍依舊侃侃而談:“俺看過海圖,那航道不算太寬,只要兩邊一卡,水軍巡游,誰也別想過去!”
“想和元朝或者海蠻做生意是吧,先找市舶司交稅!”
此言一出,眾人聯想到了官家在此設的南華路,紛紛竊竊私語起來。
大家都是統管一方的將軍,推演局勢頗為順手,就更別提還有不少是新軍調來的,不過多時,大家就覺得這想法可行。
但也有兩處不妥:一是人口,朝廷想要穩穩扎在三佛齊,至少需要三十萬乃至百萬人。
二是遠離中原、偏安一隅,朝廷若真在此扎了根,還會有多少人想要北伐?
眾人圍繞此事議論紛紛,直至船只正式抵達淡加錫。
在一片日落的黃昏中,一片寬廣在建的港口被金黃色完全籠罩,原本停留在此處的商船已然離港,在遠處的波光中停靠。
而南華路的官員則在岸上迎接,一身身大宋紅袍氣勢頗足,還有百姓及商人擠在遠處的建筑群中,圍著他們翹首以盼。
見到此景的呂宇翔的第一個想法就是,這還是我認識的那個小寨子嗎!?
雖然這港口簡簡單單不算多好,遠處建筑看上去也是橫七豎八亂堆。
但想當初這里完全就是一片荒地,只有些許部落人,搭個木棚子都要用半天。
就更別提為了提防三佛齊,全軍全民躲到船里,在陰暗中和三合泥、制土磚干到吐的經歷了。
短短一年,在缺乏呂宋朝廷的支持下,南華路干的這么猛?
相較呂宇翔,趙由航則鎮定的多,哪怕是在安南,政事堂都會給他定期寄送奏折,里面就有關于南華路的。
只是描述貌似有些夸大,他一時不敢相信,壓下不發罷了。
“臣,南華路經略安撫使鮑廉,恭迎圣上。”
待趙由航下船后,鮑廉第一時間便面向行禮道。
趙由航兩步趕上,將其扶起:“愛卿快快請起,淡加錫從無到有,再有如今景向前,可全賴愛卿之功。”
“此番新建之功,可不亞于開墾呂宋之時!”
鮑廉面色微微漲紅,內心有些激動,趙由航這一句話為給他定的性,可有點重。
但這并非趙由航一時興起胡說,自鮑廉后,馬六甲海峽作為東亞與歐非南亞的生命線,自此以后染上了華夏的基因。
畢竟這是朝廷的直屬城池,只要扎根時間再久點,后來人就完全可以自古以來……
“陛下,這并非臣一人功勞,”鮑廉冷靜一些后說道:“官吏士軍農工商均獻了巨大心血。”
說罷,鮑廉邊走邊做介紹,幾乎涵蓋了淡加錫的全部關鍵節點。
但迄今為止,淡加錫也只是在正常建設,離現階段還差不少,不說別的,港口都是小的。
直到講到最后一類:商。
“此處華商的數量遠超我等想象,”鮑廉說道:“在我等正式向三佛齊朝廷攤牌后,他們紛紛派人來此詢問。”
“其中有一些……商幫,在了解到我等曾以傷亡十數的代價,破當地一個有三佛齊支持的小國約五百人馬后,投了些物資,派了些族人。”
“等打退十萬元軍消息傳來后,華商們更是云起響應,黃金白銀的砸了過來,想要遷移來此的更是無數。”
“你同意了?”趙由航挑眉問道。
“臣審視了當前淡加錫的接受能力,又篩查了來訪者,只留下了部分金銀物資,至于人只收了農人或者做小生意的。”
鮑廉緩緩說道:“一切皆記錄在案,島也不大,陛下可派人詳查。”
趙由航朗笑兩聲:“不愧是朕第一位派出去的封疆大吏,你開了個好頭啊。”
不過夸歸夸,查還是要查的。
如今淡加錫還處于幼苗階段,一不注意就容易長歪,而且也正好給了趙由航了解此地的機會。
于是乎在簡單的接風洗塵,一番激勵安排后,趙由航當即帶著隨軍文吏及機速房參謀部的一些人,扎進了各類現場賬簿之中。
至于水路兩軍,被他安排前去拓土,直到整出一片訓練用的沙場來,其中的張貴等人則在取足補給后,帶著向導資料走了。
整片淡加錫,除了港口處輪流歇息的兩百余軍船外,根本看不出有大批外來者存在的突兀。
但在淡加錫之外,這批外來者卻是掀起了滔天巨浪。
……
“聽說了嗎,陛下來淡加錫了!這次他們連安南的元軍都打跑了,還收編了好幾萬呢!”
“額滴娘嘞,這什么路數這是,不是說就剩一個破島嗎,還這么能打?”
“誰知道,反正俺是打算去淡加錫看看,你來不?”
“那必須來啊,等我的!”
……
“陛下,那宋人皇帝來淡加錫了!”
“……阿彌陀佛……我三佛齊實在多災多難……讓百官快去準備使者,打探清楚他想干什么。”
“是。”
……
“陛下來了,這是個難得的機會。”
“嗯。”
“說強不強,說弱不弱,而且重視航海,又是本族人,再怎么樣都比那大元強吧。”
“嗯。”
“……行就行,不行就不行,嗯是幾個意思?”
“……容我再想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