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3章

  • 環瀛野錄
  • 仆本恨人
  • 4899字
  • 2024-12-22 21:03:42

河山北枕秦關險,驛路西連漢畤平。華陰縣東臨潼關,南依秦嶺,北為渭水自古就是關中寶地。前中書令孟弘師七十年前便是從在這里踏上了他三朝元老的宦海之路。

如今告老還鄉,孟弘師在縣南秦嶺余麓的奇山秀水中營建了一座阡陌交通、花竹掩映、亭臺軒榭連綿近百里的庭院,每日便在其中與孫輩重孫輩釣魚賞花,似乎打算在這天倫之樂中了此余生。

可每日從京城加急送來的邸報,四海八方的弟子的來信卻顯示這位致仕重臣的影響力從來沒有從國家的權力中樞消失過。

那日里御前奏對的消息終于送到孟弘師的書桌上,同樣擺在書桌上的還有早一日送到的沈渙之上奏獻計的消息。孟弘師與沈渙之共事了十余年,知道這位武臣對官場的了解絲毫不少于戰場,必然知道對于皇上來說安定北境遠沒有剪除他孟弘師的黨羽重要。一旦沈渙之得勝歸來便有飲馬瀚海的不世之功,介時皇上稍加授意就會有人奏請以沈渙之領中書令之銜出任宰輔,沈安時就不得不讓位了。沈安時做不成宰輔,皇上想要清除他孟弘師的在朝中根系的刀就會頃刻間落下,到那時為官近六十載又戀名至極的孟弘師能否保全自己三朝元老、當世伊尹的名聲便要打上一個大大的問號了。

然而對于貪名的孟弘師來說要考慮的只有身后名而已,孟黨內無數借著他庇護而平步青云又借此黨同伐異乃至為非作歹的大小官員要擔憂的卻是自己的仕途乃至性命了。孟弘師看得到這場御前奏對背后這場針對自己以及自己以下整個孟黨的風波,沈安時和楊汝云也看得到,京城和地方大大小小的官員中同樣不乏能看清楚的人。孟弘師知道他們都在等他做出反應,等著看他這位三十歲便被當今圣上的祖父武皇帝拜為中書令出任宰輔的當世伊尹還能否像當初一樣以雷霆手段掃清政敵。

陽光從窗欞間灑入孟弘師的書房,也灑在書桌前八十余歲的孟弘師的臉上,令他不由得瞇起了眼睛,恍惚間他又回憶起這幾個月來不斷浮現在他心間的陳年往事。

武皇帝即位之初,本朝自太祖之后四十年里的三位皇帝大都身體虛弱無力治國致使大權旁落,內有外戚宦官弄權亂政,外有諸鎮節度使專恣不法,天下社稷危如累卵,正是在這樣的局面下文皇帝力排眾議讓孟弘師以太子侍讀的身份直接出任宰輔。孟弘師也不負圣望,先以封賞之名邀請幽州節度使入京受賞,實則與之密謀在封賞當日的慶典上將禍亂朝政的大太監仇良與其同黨盡數斬殺。而后設計挑撥西北諸節度之間的關系,趁機借太祖朝舊臣歸德節度使符卿的兵馬與幽州之軍合擊之,最終將北方的軍權重新收歸朝廷并且以此迫使江南各地的節度使交出了兵權,至此天下才真正大定。

在這之后孟弘師展現出了極其高超的政治手腕解決朝堂之上最好兩位擁兵自重的節度使。首先以近乎是最高禮遇的方式勸說符卿告老還鄉。之后用樞密使的位置交換幽州節度使放棄節鎮,并以幽州軍為主力多次打敗北面的契丹使其不得不簽訂議和條約。武皇帝便以此為由親自犒賞幽州軍并在賞賜每一位幽州軍戰士一份不菲的財物后提出讓幽州軍解甲歸田,同時提拔了大量幽州軍的中下層軍官進入樞密院的殿前司和侍衛司以保證他們不生反心,沈渙之便是在這時期進入的樞密院。

在徹底解決了所有威脅統治的勢力后,文皇帝和孟弘師終于開始了他們策劃已久的改革。

為了防止再度出現宦官亂政的情況,孟弘師和武皇帝改良了宮內的權利制度,將宮內的財權等收歸文官掌控的宣徽院,同時宣徽院與宰相之間沒有隸屬關系,防止出現權臣控制宮內的情況。

在外朝的制度上孟弘師將曾經策劃實施一體的門下省六部拆為負責決策的中書五房和負責實施的門下六部。又針對財權的分配做了改革,將除農稅以外的稅收權利、每年財政預算的制定權、移交三司,而每年國庫的出入賬目與農稅則仍由戶部負責,五房中的戶房則記錄天下倉儲的情況與分配每年賦稅定額。

這場轟轟烈烈的改革持續了近十年之久,在這期間孟弘師與武皇帝掃清了無數改革的阻礙,皇宮大內外宣德樓前的大刀起起落落,阻礙改革的人的血一度浸滿了御街前每一寸泥土。以孟弘師的弟子與擁躉組成的孟黨也就漸漸成形了,他們或被孟弘師派往九州各地以貫徹改革方案,或被委以中央要職以維護自己的權威。武皇帝去世之后即位的惠帝并不像他的父親一樣支持孟弘師的改革,孟弘師只能愈發地依賴已成氣候的孟黨,也就再難向以前一樣嚴格地約束孟黨中的心懷不軌之徒了。終于,年紀輕輕又野心勃勃元德皇帝繼承大統,孟弘師從曾經的變革者成為了新的變革者路上的絆腳石。

每每想到這里,孟弘師便不禁啞然失笑。這命運的無常已經毫無遮攔地顯現在垂垂老矣的孟弘師眼前,可意氣風發的朱彥衡與元德皇帝尚且對其一無所知,他們正磨刀霍霍準備將擋在他們改革路上的最大阻礙移開。孟弘師卻不打算乖乖束手就擒,新的改革者只有將舊有權利者的神像打碎,才有可能建立起新的秩序。低頭認罪或許能換來最后幾年的安穩,卻不能阻止元德皇帝用孟黨這些年來弄政亂權的罪狀徹底否定他曾經有過了豐功偉績。

話說到這里,任誰都知道孟弘師不會讓沈渙之徹底消除北患,可難處就在于如何既不讓沈渙之大敗于北境動搖到本朝的國本,又不讓沈渙之凱旋而歸。最好的機會便是在朝堂上盡量拖延,只要錯過戰機沈渙之便不會再強求北伐了。其次便是讓沈安時和楊汝云直接以軍費籌集困難的理由讓沈渙之的計劃胎死腹中,可朱彥衡讓劉士英直接提出從太常倉調糧的計策直接解決了軍費的問題。如今京城里的孟黨已經束手無策,只好在信里向孟弘師求助。

拿到沈安時來信的半日里,孟弘師一直在思考這一問題。如今他已心生一計,便讓他在家中侍奉的幼子拿來紙筆,由他口述起草寫給京城里沈安時的回信。

在孟弘師密謀阻止沈渙之出兵的同時,沈渙之也收到了京城的急遞,獲悉了元德皇帝決定支持他的計劃。讀完信的一刻,沈渙之重重地舒一口氣,將信遞給了旁邊的副將自己坐回了位置上。副將還沒看完一邊的其余將領們就連忙問道:“將軍,樞密院那邊怎么說,皇上同意打了嗎?”

副將李慶明重重地點了點頭,還說道:“這次得好好感謝劉士英大人了,信里說劉大人據理力爭,勸得皇上愿意挪用太常倉里錢糧充作我們的軍餉。”“真的?太常倉不是用來發那些京官的俸祿的嗎?這么說起來他們豈不是要停俸了。”“不愧是我們幽州出去的人,敢為了幽州百姓頂撞那些個大官們,是條漢子。”“就是就是,不是我說,將來沈將軍卸甲歸田后保準是劉大人做樞密使。”旁邊的軍官們聽到李慶明的話后七嘴八舌地議論起來。

“不過話說回來,信里有說皇上決定用將軍進的那一條計策嗎?”其中一個軍官又問道,沈渙之不緊不慢地回應道:“信里說京城距戰場遙遠,不熟悉戰場情況,授命我們便宜行事,朝廷絕對盡力供應錢糧。”

此話一出便再度震驚了在場的軍官們,朝廷向來吝嗇于下撥主動出擊的錢糧,也很難允許武將自行決斷便宜行事,這次兩道限制都解開了足以體現皇帝對此次出征的支持力度了。

“既然朝廷的命令已經下來了,接下來就是去看看我們要扶持的人選了。”沈渙之打斷了軍官們興奮的討論。正如楊汝云在朝堂上質疑的那樣,沈渙之的上策所需要的是一個身份高貴的落難契丹貴族。幸運的是,對于契丹這樣一個繼承權混亂且皇子貴族數量眾多的游牧政權來說找到一個這樣的人并不難,而沈渙之的幽州府里就收留了一位符合這一條件的契丹貴族。

將軍府的庭院內,一名身著異域服裝的男子正在園內漫步,此人名為耶律拓魁,是契丹老汗的第四子。因為是侍女所生,并不像其他兄弟一樣有支持的部族,可本身的皇子身份又引來了許多心懷不軌之徒的覬覦,只好南下來到幽州境內請求庇護。沈渙之收留了他,正是為了在這種時候發揮作用。

“沈將軍”耶律拓魁見到沈渙之后輕快地打了個招呼,但看到沈渙之身后隨行的幾位身著甲胄的副將后就收起了那一副輕松的神情,然后問道:“看樣子你們的皇帝已經決定了要趁我國內亂進攻我國吧,各位將軍如此重裝前來,莫不是要殺我祭旗嗎?”

開口的李慶明沒有回答他暗含諷刺的問題,反問道:“耶律小子,你打算在幽州府住到什么時候呢?”耶律拓魁沒有料到李慶明會問出這樣的問題,一時沒有做出反應。李慶明又進一步帶一點開玩笑的語氣問道:“你不會是想在幽州府一輩子蹭吃蹭喝吧。”耶律拓魁反應過來回道:“難道李將軍想把我送回大漠嗎?”“若要送你回去,你愿意嗎?”李慶明仍不直接回答又反問道。“若能安全的回去,就是做個普普通通的牧民,我也愿意。”“若要你做可汗呢?”

聽到這句話后耶律拓魁并沒有做出太過驚訝的反應,自他初諳人事起就從草原上知道了一條顛撲不破的真理:只有有價值的東西才配被他人保護,從住進幽州城內的那一刻起他就明白沈渙之會有用上他的一天。他笑著回復李慶明說:“草原上想做大汗的人多了,將軍就是能將死人說活怕也不能說服我那幾個兄弟把位置讓給我這個野種。”李慶明身后的幾位軍官聽后都笑了起來,打趣道:“李將軍若能真能讓你做可汗,你要怎么回報李將軍啊?”耶律拓魁一本正經地說道:“若李將軍真能如此,我愿拜李將軍為義父。”

話音剛落,幾位軍官笑的更開心了,李慶明笑罵他們一句后自己卻也和他們一起笑了起來。只有沈渙之的表情沒有絲毫變化,他雖不理會身邊笑聲震天的下屬們,卻順著耶律拓魁剛剛說的話說:“拜為義父,說的倒輕巧。我聽說你們契丹人對血統和出身很看重,你就愿意拜一個漢人為義父么?”

耶律拓魁用正經的語氣回答道:“我雖然為先汗之子,可母親不過是被抓來的奴隸,稍有地位的人都當我是路邊的賤種看,父親也并不看重我,不過是不讓我餓死罷了。這樣說來我雖有父,卻似無父,倘若有人能助我登上大汗的寶座,便勝過我親生父親,莫說拜為義父,就是讓我改姓認他做生父都可。”

沈渙之聽后滿意地點了點頭,然后說:“我朝先帝與你父親立下盟約約定互不侵犯,如今你兄弟中有人進犯我國疆土,已經是違背盟約。如今又是兄弟鬩墻,相互攻伐致使草原上生靈涂炭民不聊生,實在有傷人和。”說到這里,沈渙之看了看耶律拓魁的反應。他看見耶律拓魁臉上并未流露出什么怪異的神色才繼續說道:“我朝天子一為邊境安寧,百姓能安居樂業;二來也不忍看到草原上血流成河。聽說你被我收留在了幽州城內,也還算一個宅心仁厚的人,想要幫你登上大汗之位。”

沈渙之一番話說完后便等待耶律拓魁做出他想要的答復,可耶律拓魁的反應卻出乎了沈渙之的意料。這個年輕人并沒有直接同意或拒絕,他擺弄著隨手折下的花枝然后問道:“沈大人,貴朝天子幫助我是想從我這得到什么呢?”盡管他的冷靜已經超出了沈渙之的預期,但還是尚不能理解有些人想要從戰爭中得到東西并不在戰場之上,但沈渙之對這場戰爭卻有著自己的需求。

“重開榷場,允許兩國百姓在期間自由貿易互通有無,我朝要從中征收什一稅。你們每年都要送三十名十歲以下貴族的子嗣到我們的京城,放心,我們會以對待王公之子的規格對待他們還會讓他們在國子監中與我朝皇室的子弟一同學習。”沈渙之一邊伸出自己的指頭一邊說道。耶律拓魁點了點頭,這些都是在可以接受的范圍內的條件。緊接著,沈渙之接下來的條件讓耶律拓魁的表情僵住了“契丹向我朝稱臣,你本人則要以叔侄之禮朝奉我國圣上。”

看著耶律拓魁陷入了沉思,沈渙之并沒有著急催他做決定。百余年以來契丹還未向中原王朝俯首稱臣過,想讓契丹人同意這個條件并不簡單。不多時,耶律拓魁做出了答復:“沈將軍的前兩條與第四條條件我現在都可以承諾下來,可唯獨最后一條卻不是我現在能做決定的。契丹人近百年來從未向南稱臣過,縱使我個人愿意拜你朝天子為主,契丹人也不會愿意的,介時想讓他們認我這個稱了臣的人做大汗恐怕就不太可能了。”

李慶明不緊不慢地在旁邊說道:“有人反對也無妨,將反對的人里跳得最歡的揪出來殺了,便沒有人敢反對了。”沈渙之并未對李慶明的說法發表意見,仍然盯著耶律拓魁的臉一言不發。耶律拓魁心知自己已經沒有選擇的余地,無論以后會出現怎么樣的情況,他現在唯一能做的就是同意沈渙之所提出的條件。

于是他擠出一絲微笑,說道:“既然李將軍這么說了,我也不再好說什么了。只要我能坐上可汗的位置,沈將軍提出的條件我都會一一照辦的,畢竟我也沒有選擇不是嗎?”

沈渙之依舊沒有說話,只是面帶笑意地看著他,身旁的軍官們又爆出一陣哄笑。在笑聲中耶律拓魁默然地低下了頭,躲過了沈渙之的視線,李慶明走過來附在沈渙之耳邊說了什么,而后沈渙之便帶著李慶明和其他軍官們離開了,耶律拓魁看著手中把玩的只剩下一根木桿的花枝,卻突然莫名地笑了出來。

作者努力碼字中
主站蜘蛛池模板: 金乡县| 图片| 阿坝县| 新田县| 玛曲县| 鹤壁市| 淮滨县| 右玉县| 仁布县| 临桂县| 青岛市| 大城县| 奉节县| 铜陵市| 拉萨市| 宁国市| 越西县| 五寨县| 乐平市| 沙坪坝区| 苍溪县| 绥江县| 无极县| 信丰县| 白朗县| 黄骅市| 杨浦区| 来凤县| 隆子县| 安溪县| 阿合奇县| 垣曲县| 长子县| 昌邑市| 汉中市| 东乡族自治县| 乌鲁木齐县| 福贡县| 三门县| 宣武区| 曲靖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