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1章

《史記·孟子荀卿列傳》:“﹝鄒衍﹞以為儒者所謂中國者,於天下乃八十一分居其一分耳。中國名曰赤縣神州。赤縣神州內自有九州,禹之序九州是也,不得為州數。中國外如赤縣神州者九,乃所謂九州也。於是有裨海環之,人民禽獸莫能相通者,如一區中者,乃為一州。如此者九,乃有大瀛海環其外,天地之際焉。”

且說在瀛海之中,有大洲名為玄洲者,其上山川湖澤與神州別無二致,為便于客官覽閱,凡遇山河城池、人物掌故皆以神州故名稱之。此間亦有一朝蒞中華而撫四夷,其君德隆恩重,所治萬方河清海晏、雨順風調。本朝傳祚至今已百三十年有余,有賴諸天子圣德,與民生息。然而累歲經年,積弊漸深,官場曰門生弟子以黨同伐異者如過江之鯽,升遷降黜不論是非但論座系者屢禁不絕。在外契丹可汗殯天殞命,帳下諸子各劃境稱王征伐不休,時有頭目領游騎南下擄掠,遂曰邊患日重。

元德七年三月,圣諭:準三朝宰輔中書令孟弘師致仕還鄉,加拜太師;擢領六部參知政事副相沈安時進宰相,授同中書門下平章事銜;進制敕院總領堂后官兼舍人院知制誥左仆射朱彥衡補沈安時之缺為副相,領參知政事銜,仍領制敕院五房事,因中書門下所轄五房六部俱由其執掌,遂不再兼任舍人院之職,原參知政事沈渙之,楊汝云權職不變。

元德七年七月,圣諭:準參知政事兼樞密使沈渙之告病假半年,令朱彥衡兼任樞密院副使代行樞密院之職,制敕院事暫由五房堂官直接向沈安時稟報。八月,沈安時以公務繁多,案牘勞累為由奏請增設中書房堂后官一人暫領朱彥衡事。上準之,令沈安時自行物色人選。沈安時遂奏請由宣徽南院副使兼舍人院權知制誥石茂良實領制敕院之事。

元德七年七月,契丹五部犯境;八月,又犯。軍報急呈至兵部及樞密院,朱彥衡以北鎮軍需不足為由奏請使國庫特批開銷以應軍需兵備。上準奏,令參知政事三司使楊汝云即刻會同戶房擬定軍需預算,由樞密院兵馬糧草司及兵部押運。

元德七年十一月,邊情日急。圣諭:授參知政事沈渙之上護軍勛,仍領參知政事兼樞密使之職,病愈之后即出為北鎮大將軍,統北鎮一切兵馬抵御契丹,斷決諸事,命令己出,有先斬后奏之權。天下其余軍務由樞密副使尚書右仆射劉士英代領,朱彥衡官復原職且仍掌管后勤軍需之務。朱彥衡奏稱參知政事獨領中書門下之權不合祖制,宜仍以石茂良為中書堂后官;劉士英總領天下其余軍務,按律銜當超兵部尚書。上準奏,加石茂良左仆射銜;進劉士英為左仆射。

元德八年三月,沈渙之合圍敵部于居庸關下而聚殲之,傷亡不過數百,斬首契丹騎兵三千余人,俘虜上萬,奪馬匹亦上萬。乃上書奏陳:

臣樞密使領參知政事沈渙之謹上

臣本不才,又縈疾病,告歸養病,不聞國事。幸蒙圣天子不棄,托臣以北御夷狄之責。臣上膺君命,下孚民心,不敢不竭心用命,乃于二月出任將軍之職。自出任鎮北將軍以來,諸副將、參軍、使官皆同心戮力,欲報陛下授命托效之恩。去年七月以來,夷狄擄掠我幽州百姓,長驅直入,燒殺百姓。臣以詐敗之計誘敵深入,聚敵于居庸關下。乃使幽州軍都指揮使、檀州軍都指揮使各領精兵左右夾擊之,臣躬守居庸關,敵軍于城下進退維谷,授首伏誅。軍心大振,皆有飲馬瀚海,封狼居胥之志。臣出為武官凡二十載,已近花甲之年,蒼蒼而化為白者不可勝記。燕然勒石之功,非臣所能希冀。然則食君之祿,擔君之憂,塞外不寧,則我朝北疆亦不寧。北疆不寧,則武備不敢弛,兵馬不敢歸,而塞上黎元,亦無可以聊生之道矣。今日契丹內亂,又逢新敗,自當心有戚戚然;而我軍氣勢方盛,如日中天,此為一勝。昔契丹可汗在世,與我朝相安日久,兩國互通有無,何其樂也,今日大漠分裂,征戰不休,料想塞上邊民必有念先汗而向圣之心,此二勝也。草原素無金鐵之產,武備兵器亦素弱于中原,惟其馬戰可稱,而北鎮之軍戍守塞上,亦稱弓馬嫻熟,涼州寧夏之馬軍騎兵亦有可以調遣者,故曰我朝兵多將廣,武備精良,此三勝也。

有此三勝,臣謹獻上中下三策以定塞北,弘中華圣德,弘陛下天恩。

下策者以兵服也,使臣率大軍乘勢揮師大漠,逐王庭于塞上,鎮夷狄于蠻荒。然后犁庭掃穴,碾帳焚旗,以絕其牲祀。此二十年之策也,有傷天和,不近人情,且其族寧肯殺絕乎?不過遺禍于二十年后也。

中策者以威服也,契丹諸子奪嫡,國力內耗,各部之勢大削。陛下宜以軍威震伏契丹諸部,乃使一重臣將塞上之兵,損強援弱,使各部制衡猜疑,無有余力南窺中原,而我朝協調于其間。則既得超然之實又揚德化之名也。此五十年之策也,曰兵威不能固久,分裂不能長存,天行有周而人道不長,夷狄猶在則邊患豈可忽乎。

上策者以德服也,唐太宗有言:“世皆貴中華而輕夷狄,朕獨愛之如一。”蓋邊患之源,實在夷狄不通教化,不服德行。以文化之,則華夷之禍,可以絕矣。陛下可擇一契丹王子,以伯侄之禮待之,授其孔孟之教,堯舜之德,使其歸附王化。再以伯援侄之名助其一統大漠,然后契丹南面而稱臣,惟以禮義教化其民。則數十年后,華夷不分,皆歸王化,而邊患遂絕也。此百年計也。愿陛下慎思之。則臣不勝感激涕零,臣沈渙之再拜。

元德八年四月中旬,京華楊花似雪,滿城飛絮。伴隨著第一場南風吹進深深宮苑的還有北方居庸關的捷報。皇宮承明廬下,宰輔沈安時手握一份奏章坐在主座上笑而不語,朱彥衡、楊汝云分列其次,屬于樞密使沈渙之的座位空著,劉士英在旁邊增設了一個座位坐著,沈渙之對面御史中丞的座位同樣空缺,御史臺素來與軍事無涉,議論軍功不是御史們的差使。御史中丞又告病在家,沈安時便準了御史臺無人列席。按照慣例,宰相們在承明廬議事時只有宰輔設案,副相只設座,制敕院堂后官無座,舍人院和翰林院各有一名輪值知制誥和翰林負責擬寫文書。如今身為管理軍事的副相沈渙之出差鎮邊,樞密副使劉士英才得以列席,卻也只能在樞密使的旁邊設一個小座位。

石茂良此時應該站在堂下的,此時卻站在朱彥衡與沈安時之間的茶幾的后側。石茂良曾與朱彥衡在舍人院共事,如今又是朱彥衡的名義上的下屬。但舉薦他當上制敕院堂后官的卻是沈安時,如今這番站位,也就別有深意了

率先開口的是劉士英:“沈大人,議論軍功的事上午的朝會上陛下已經下了旨,樞密院明早就可以將行賞的名錄歸整好送到宣徽院和中書省。如今又將各堂的長官叫來,可是軍情有變?”

沈安時擺了擺手,拿起手上的奏章遞給身旁的石茂良:“太初(石茂良的字),煩勞你念一念這份奏章吧。”石茂良傾下身子接過奏折念了起來。

不多時奏章就念完了,沈安時說道:“這封奏折是跟隨捷報一同送進京的,信封上蓋了樞密使和參知政事的公印還有沈大人的私印,舍人院不敢攔下,直接遞入大內了。陛下看過之后沒有表示,是讓我們議個結果出來。俊德(朱彥衡的字),你領著六部百官又擔著軍需的差事,你怎么看?”

朱彥衡站起身來,先向沈安時微微欠身再開口道:“戶部的賬目上一時湊不齊北征大漠的軍需,除此以外六部沒有別的困難。如若真像沈大人所說可以平息邊患,安撫黎民,我沒有異議。”

沈安時頓頓首,轉向三司使楊汝云:“瑞賢(楊汝云的字),三司那邊什么情況?”

原本在閉目養神的楊汝云緩緩將眼睛睜開,將身子轉向沈安時卻并未起身便徑直開口道:“三司的情況靖安(沈安時的字)兄不是不知道,今年全國的預算度支司已經定下就很難改了。北征的錢不是小數目,三司管著財政,可賬目都在戶部手上。既然俊德已經說了戶部的賬上沒有余錢,三司也拿不出什么法子。”

“北患若真能平息,便能省下一大筆軍費,邊境榷場重開之后也能增收不少。今年能否將別處的開支移一些過來,來年再增補上?”劉士英開口詢問。

沈安時側眼看了看劉士英,并沒有開口。楊汝云并不看他身子靠回椅子上開口回答:“榷場即使重開也不能馬上有稅收補入,想要恢復稅收怎么也得三年。今年度支司的預算里五成是各地的工程,治理黃河、西湖、浚通邗溝和通濟渠便用去三成。如今已經四月了,工程業已開工便絕難中止。況且這里的銀子也都置購了石材木料,收也收不回來了。三成是南北各地的軍費,劉大人不是不知道西北邊境也不太平,拆東墻補西墻的事報到陛下那也絕不會通過。一成半是百官的俸祿,半成是宮里的開銷。如果說要挪,是減百官的俸祿還是減宮里的開銷?請劉大人明示。”

劉士英頓時沒了話,目光不住地瞟向自己前段時間的臨時上司朱彥衡,期待他能向這位管著天下錢糧稅賦的副相解釋軍機緊急需要特事特辦。

開口的還是沈安時:“劉大人久事西府,不通財務明細,情有可原。楊大人從未涉獵軍事,平日執掌財稅,為國理財也不得有一絲馬虎,不知軍情緊急也是理所當然。大家都有難處,可平定北患是利于當代功在千秋的大事。圣諭:望諸愛卿以燕趙之黎元百姓為重,北地之安寧協和為重,體恤國事,竭忠盡智以籌良策,欽此。”沈安時宣完旨后頓了頓又開口:“陛下對沈將軍的奏折很看重,讓我與告知諸位今晚回去仔細想想,考慮考慮自己衙門里的情況。明天一早就入宮面圣議事,拿一個切實可行的法子出來。今天就到這里了,各位請便吧。”

說完,沈安時站起身來向堂上諸位朝廷重臣微微欠身隨后向外走去,其余人站起身來還禮后也跟在沈安時身后走出了承明廬,在門口各自行禮之后尋了自己的轎子離開了。劉士英卻在這時攔下了準備登轎的朱彥衡想要邀請他前往樞密院的衙門議事,朱彥衡以不在掌管軍務為由拒絕。劉士英環顧周圍發現其他人并沒有在意他倆后才開口說道:“沈將軍還有一封手信,要我親自交與朱大人。說他有一事要求朱大人,還說您看信了之后就一定會幫忙的。”

朱彥衡深思片刻,向轎夫吩咐道:“先去西府吧。”卻不對劉士英說話,只是對他稍微頷首后便徑直上了轎子。劉士英知道朱彥衡已經同意去樞密院議事,于是也登上了自己的轎子跟在后面向西府行去。

從承明廬出來便是長廊街,此地仍在皇城的范圍之內,卻已經出了平日皇帝生活與會見百官的禁宮了,屬于宰相統協的中書五房與其他部門的重臣辦事的場所。長廊街的路由石板鋪就,寬可使兩輛馬車并駕而驅,內側是保護宮苑的紅墻外側則是一排供官員們休息議事以及辦公的廂房組成。長廊街里最靠近進入宮苑的慶云門的便是適才議事的承明廬,往外一間則是宰相辦公的政事堂,再往外就是供樞密院使休息與臨時辦公的樞密房劉士英顯然不想在此處停下。走過樞密房依次是是三司使的三司房,朱彥衡自己的尚書房,以及中書五房的辦事廂房。

走出皇城后兩臺轎子向西而去,負責軍事的樞密院與負責政務的門下省六部的衙門各自分立皇宮東西兩側,故稱東西兩府。話不多時,兩人已經到了西府。不等茶水端上來,劉士英就拿出了沈渙之的手信一邊解釋道:“與沈將軍的奏折戰報一并送到的另有三封手信:一封是親呈皇上的密信沒有人敢看;一封是寫給我的;最后一封就是現在這封了。沈將軍在給我的信中已經明言朝中有人不愿看到北患平息,必然會以各種理由搪塞推脫。軍情似火,只要稍加拖延就會延誤戰機。介時他老人家就是有回天之力也再難平息北患了。朱大人曾協理過樞密院應該知道我朝軍隊已是每況日下,倘若不能畢其功于一役只怕……亡國有日啊!”劉士英在抬頭確認廂房里沒有其他人后才說出最后幾個字。

朱彥衡沒有接過劉士英的話頭,只是靜靜的閱讀沈渙之的手信,不過寫了十數行字的信朱彥衡這位進士出身的副相卻足足看了半柱香的功夫,末了才開口對劉士英說道:“信里的事我已經了然,該做的我盡量去做。可我也有一句話要說:朝中只有為陛下竭忠盡智的臣子,沒有勾心斗角的小人。各人既然擔著陛下分給自己的擔子,就首先要把這份擔子挑好。沈將軍上書是如此,劉大人你是如此,適才承明廬里的袞袞諸公哪個不是如此。想挑好自己的擔,有時就難免沖撞到別人的擔子,兩份擔子若是起了矛盾就應該由陛下判斷孰輕孰重。這天下大事歸根結底還是得陛下拿主意,不是哪個做臣子的能搪塞推脫的了的。方才的話還請劉大人以后再不要說起。”

劉士英自知失言,連忙跪地道歉:“下官出言不遜,誣蔑重臣實該領罪。幸得宰輔海涵。然則古諺云:智者千慮,必有一失。下官之所憂者乃陛下久居深宮,聽察有限,倘若下官陳奏不詳,致使圣慮一失,軍機殆誤。下官之罪則非幾句妄言所堪比。請宰輔明裁!”語罷,劉士英便叩頭至地長拜不起。

朱彥衡聽完此話便將劉士英拉起,握住他的手語重心長的說道:“明天就要入宮面圣,劉大人既然真心以北患為重就應該今晚拿一個切實的法子再多做些準備,向陛下痛陳利害。陛下英明神武,自會有定奪。沈將軍信里的要求,能做的我會盡量去做。你我都是朝中的老臣了,我雖虛長你幾歲官高你兩級,但都是為陛下治國替百姓謀利,當不起你如此大禮。你既然有如此忠心,我便也助你一臂,晚些時候我會遣戶部精算今年的賬目,將何處還有余錢可供充餉注明送來,至于如何移用就請劉大人你細細斟酌了。

為你推薦
輪回樂園

蘇曉簽訂輪回契約,進入各個世界執行任務。他曾目睹一個世界崩滅為塵粒,也曾與被遺忘的王者持刃而戰。暗鴉在低語,黑淵下巨獸咆哮。歡迎來到,輪回樂園……

那一只蚊子 776萬讀過
吞噬星空2起源大陸

這是番茄的第12本小說。也是《吞噬星空》后續的第二部小說。**羅峰帶著界獸摩羅撒闖過輪回,來到了起源大陸……

我吃西紅柿 36.2萬讀過
赤心巡天

(《赤心巡天》實體書已在全網發售。)上古時代,妖族絕跡。近古時代,龍族消失。神道大昌的時代已經如煙,飛劍絕巔的時代終究沉淪……這個世界發生了什么?那埋葬于時間長河里的歷史真相,誰來聆聽?山河千里寫伏尸,乾坤百年描餓虎。天地至公如無情,我有赤心一顆、以巡天!——————歡迎來到,情何以甚的仙俠世界。

情何以甚 320萬讀過
青山

飛光飛光,勸爾一杯酒。吾不識青山高,黃地厚。唯見月寒日暖,來煎人壽。

會說話的肘子 47.8萬讀過
沒錢修什么仙?

老者:“你想報仇?”少年:“我被強者反復侮辱,被師尊視為垃圾,我怎么可能不想報仇?”老者摸了摸少年的腦袋,嘆道:“好孩子,我來傳功給你吧。”少年驚道:“前輩!這怎么行?”老者伸出手:“把你手機給我。”少年看著手機上的變化,震驚道:“前輩!這哪里來的百年功力?”老者微微一笑:“好孩子,這是你在天庭的備用功力,以后急用的時候隨用隨取,別再被人侮辱了。”少年皺眉:“這不是法力貸嗎?我怕……”老者:“天庭是大平臺,新用戶借百年功力有30天免息,日息最低半天功力,還沒你吐納一周天多。”……張羽冷哼一聲,關掉了上面的廣告。

熊狼狗 20萬讀過
主站蜘蛛池模板: 白城市| 启东市| 广丰县| 北安市| 临湘市| 青海省| 寿阳县| 宁河县| 石嘴山市| 芜湖市| 盱眙县| 微博| 基隆市| 婺源县| 青冈县| 宽甸| 安丘市| 蕲春县| 靖边县| 双桥区| 胶南市| 健康| 华容县| 阿克| 龙里县| 池州市| 新平| 宝丰县| 东光县| 锦州市| 金塔县| 德化县| 通海县| 滦平县| 龙岩市| 遵化市| 武胜县| 宣武区| 长宁区| 宽甸| 太仓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