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黃狗騎士
- 雙子三國
- 夢里住著另一個我
- 2172字
- 2024-10-21 20:35:47
“我就說現在太陽太毒了吧,曬得我好像都出幻覺了,唐周!我好像看著你家神童騎著你家老黃在田坎上飛奔了!”
聞言不遠處正彎腰忙活著往稻田插秧苗的一人直起身子來。
“這太陽已經這么曬了快兩三個月了,你怎么現在才曬出毛病來?”
剛直起身子的漢子正是唐周,他反手錘了錘酸疼的腰,再轉頭往田坎上看去卻是臉色大變。
“嗚呼!我兒!我兒危矣!鄉親們快隨我救我兒!”
喊完一嗓子便甩飛手里的工具沖了出去。后知后覺的眾人小心的走回田坎才跟著追了出來,剛剛提醒唐周的村民還好心的把剛剛唐周沖出去踩歪的稻苗扶正。
“就這點稻苗了,可千萬別糟蹋了。”
話說老黃載著太平一路鉆進樹林,卻是在一處泥潭旁停了下來,朝著泥潭犬吠個不停,伏在狗背上的太平聞聲抬頭,只見泥潭旁邊灌木叢里鉆出一只野豬來。那野豬渾身掛著泥漿,看著比老黃還大一些,老黃不知道是不是被突然冒出的野豬嚇到了竟然不動彈了,野豬走到老黃旁邊就開始亂嗅,用它突在外面的獠牙拱還伏在狗背上的太平,興許是獠牙拱的太平癢的受不了了,太平一起身從狗背上朝野豬撲去,卻被反應過來的野豬躲開來。
“吧唧”
一聲砸在泥漿里沒了動靜,只留一雙眼睛還在咕嚕嚕亂轉,剛沉睡醒來的唐平看到用兩只獠牙拱自己的野豬時臉都嚇綠了,立馬就搶過了身體的控制權,現在他只能希望在這只該死的野豬對裝死的自己不感興趣,或者來啃咬自己時老黃給自己爭取逃命的時間。
然而野豬跟老黃理都沒理撅著屁股趴在地上的小屁孩,老黃圍著嗅了兩圈后便跟野豬去泥塘里撒歡去了。
“好一對豬朋狗友!我說為什么老黃每次回家都一身泥巴,原來跑這里來玩了。”
唐平暗暗感受了下這具身體現在的力量。
“完蛋!現在的我連家里的老母雞都抓不住,我要怎么從豬口下逃生,豬可是葷素不濟的雜食性動物,難道我重活一世要死在豬口下不成,都怪唐太平你個小屁孩好端端做什么黃狗騎士。”
感受到唐平想法的太平卻是覺得疑惑不解,唐平瞬間懂了太平的意思,他并沒有覺得現在有什么危險,這個小屁孩此時只想加入眼前的豬狗組合一起在泥地里撒歡!
唐平還沒想好怎么以三歲小孩的身體甩開一頭成年野豬的追殺,就感覺到身體突然輕盈的飄了起來,視線一轉,原來是追來的父親唐周雙手抓著兒子的肋下抬了起來。父子倆對視了兩三秒后。
“哇!”
在看到父親唐周的瞬間唐平就躺平去了,重新控制身體的太平第一反應就是大哭,因為他還沒來得及認識那個嘴里長獠牙的新朋友。
那之后的每一天晌午,小村口都會有一位半大的小屁孩騎著一只大黃狗飛奔而出,直奔村外小樹林。不遠處三三兩兩坐在田埂上啃饅頭的糙漢們對此早已熟視無睹。
“老周,你家娃兒果真是神童啊,村里其他差不多大的娃娃都比不上你家娃娃嘞,兩三歲就會跟俺們打招呼叫俺們叔叔了,我家的現在還只會滿地亂爬,要人扶著才能走兩步,再看看你家神童,現在天天騎著你家老黃滿村亂竄。”
“是嘞,老周家出了神童,以后怕是要發達了,你還不看緊點,你家娃兒天天騎著狗子跑出去,你也不怕意外,這要是我老漢家的娃兒,天天捧在手里都得怕他化了哩!”
唐周聽到卻只啃著手里的饃饃不吭聲。天曉得他該怎么跟村民們解釋自家娃娃的與眾不同,之前太平騎著老黃往外跑的時候他一直都跟著的,老天爺嘞,只見一娃一狗一豬在林子里的泥潭玩的歡快。每次那野豬頂著一對獠牙蹭娃娃的臉都給老父親的心臟帶來極大的刺激,生怕一下就給自家娃娃戳個對穿。
但是沒辦法,太平自能言能語之后就對村里同齡的孩子們愛搭不理的。家里的老黃,現在加上這只野豬這兩只“豬朋狗友”能稱為兒子的玩伴了。偷偷摸摸跟著兒子往林子里跑了兩周后,老父親便默認兒子天天騎著老黃奔去小樹林是去玩耍了。有那只野豬在,怕是沒有其它野獸能傷害到太平。
當夕陽斜下,火紅的云朵鋪滿天際的時候,田里耕作了一天的村民們扛著農具往家走,唐周照常坐在田埂上伸著脖子望向小樹林的方向。沒過多久,一個光著屁股騎著一條老黃狗的身影就鉆出了樹林,往這邊慢悠悠而來。唐周縮回因為望的發酸的脖子,看向忙做了一天的農田,又擔心起田里的收成來,想到這,便又轉頭看向即將落下的殘陽,已經想不起來多久沒有雨水滴落在這片廣闊的土地上了,村外那條曾經需要渡船才能過去的寬闊大河,現在卷起褲腿就能淌過去,一月前就已經捕不到魚了,只能希望今年田里的收成能多些。看著一身泥巴的一人一狗離得近了,唐周笑著搖搖頭站起身來,拍拍屁股的泥土,站起身來往家走去。
回到家里后,今天母親準備了格外豐盛的飯菜,連平常父親唐周不舍得喝的渾酒都拿了出來,然而這些跟唐太平年滿三周歲無關。
家里來了個中年道士,道士穿著件洗的褪色的道袍,頭上用線繩束高髻,插著根木簪,背后背著把木劍,濃眉大眼的。笑瞇瞇的看著剛剛因為一身泥巴回家而被家母打的嗷嗷大哭的唐太平。
父親唐周稱那道士為師傅。唐太平沒見過這道人,唐平卻見過的。他來到這個世界的那一天,父親就抱著襁褓里的他出過屋子,當時小院里站滿了穿著道袍的人,不過這些道士與唐平后世見的道士有很大不同,他們沒有干凈的道袍,沒有手拿拂塵,除了為首的道人身材還算高大,其他道人各個身型清瘦。為首的道人左手提著一小袋子米,右手抓著兩只綁住翅膀與腳的野雞,背后背著一把木劍,劍穗還掛著一個布囊,上面秀著字,那天隔得遠看不清晰。
這天道人俯下身子來逗弄大哭的太平時,唐平看清了布囊上的字,布囊一面繡著“太平道”,隨著道人俯下身子,掛著的布囊隨之轉動到另一面,繡著“大賢良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