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責任
- 雙子三國
- 夢里住著另一個我
- 2238字
- 2024-10-22 07:26:29
我叫張角,一名落榜的讀書人。
為什么讀書?因為家中父母對我寄予厚望。
“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這是我父親對我說過的話。也不知道一輩子沒碰過書的父親從哪聽來的這句話。
我家中幾代平庸,都是本本分分的農民,家中我排老大,老二叫張寶,老三張梁。還有一位表弟,他叫張力,算是我家一門遠房親戚了,因為自小父母雙亡,家里財產被其他宗親瓜分,只留下表弟一個孩童無人領養,我父母不忍心,不管家里兩三個兒子已經都快養不起了,還是收留了表弟。
三個弟弟都很呆,老二老三從小就聽我的話,對我這個哥哥言聽計從,表弟不知是因為家中變故導致的癡傻還是自小便如此癡傻,對我的話也很聽從,讓他三做什么,從來不問我緣由。
我父親是個什么樣的人?一輩子面朝黃土背朝天,田里微薄的收入交完稅收后,也就堪堪養活一家人。父親去世前拉著我的手,我得低下頭把耳朵挨近父親的嘴邊,才能聽的清楚他的話。
“我兒,為父對不起你們兄弟幾個,家里的積蓄供不起你們兄弟去城里拜先生,你是老大,也是自小便聰慧的一個,為父只能把希望寄托在你身上,不要怪為父,家里的擔子現在只能架在你身上了!”
父親最后的眼睛滿是血絲,他就那么看著我,直到那雙布滿老繭的手無力的垂下,他的眼睛都沒有閉上,最后慢慢失去光澤。我伸手合上了父親死不瞑目的雙眼,也接過了家里的擔子。
鄉里的癢,我是上不起的,更別說縣里的校,巨鹿城里的學了。還好我自小聰慧,七歲那年隨家父進城做雜活時,一位私學的塾師相中了我,他愿意收我為弟子,還說可以不收禮金,可把我父親高興壞了。但是雖說是私學,那時拜師禮的時候,還是我第一次經歷那樣嚴肅,莊重的場合。家里為了讓我讀書,父親為我購置了一套新衣物還有拜師禮要用到的六禮束脩。那幾乎花光了家里的積蓄。
“生我者父母,教我者師父。”
“禮儀之始,在于正容體,齊顏色,順辭令。”這兩句,是我唯一記到現在的教誨。
塾師總對我們說只有奮發讀書,才是唯一的上品出路,余者皆是下品。因為本朝實行察舉制,想要做官,就得通過察舉制,而多數通過者多為通曉經書的儒生。
所以我拼命讀書,家里沒錢購置紙張,書籍。這些對我家來說是屬于買不起的奢侈品,我只能砍屋后的竹林,制成竹簡,先在屋前空地上用竹枝默寫一遍所學的文章,確認無誤后再刻在竹簡上。久而久之我的屋子里便堆滿了刻滿文字的竹簡,父親還為我專門做了個竹架子存放這些竹簡。
后來這些竹簡去哪了?被我賣給了私學的塾師,換成的五銖錢又為我父親購置了一口棺材。那天母親抱著兩位弟弟在旁邊哭的很大聲。我卻哭不出來,胸中不知被什么東西堵著,頭腦里一片混沌。
我為什么哭不出來?讀書二十幾載光陰,家里的活多數靠我父親帶著三個弟弟整日忙碌,只讓我靜下心來讀書便是,別的不需我管。塾師多年為我四處奔波,卻始終無法通過察舉。那一日塾師與我說了很多,總結下來,年年察舉不過的原因只是因為我家無甚背景,無甚錢財。那些高門大戶都還在排隊等著每年的資格呢,輪到我?怕是絕不可能的事情了。
“父親,我該怎么辦?”
父親下葬那天我混混噩噩,白天沒有搭理任何人,晚上獨自一人在父親墳前枯坐,訴說煩惱。
“逝者已逝,生者當生。年輕人,本道路過此地,長途跋涉早已饑腸轆轆,可有吃食與我?賜你場造化可否?”
一位穿著破破爛爛道袍的白發道人不知何時站在離我三步外,我只管低頭不理,那道人見我不答話,卻是自顧走到我父親墳前,在擺好的貢品前挑挑揀揀,最后拿起一個紅彤彤的果子,那是私學的塾師帶來的,名柰子。
“罷了罷了,年輕人,老道也不白拿你的果子,這本書就送與你了,可解你胸中郁氣,你想知道的答案,這里面都有。”
當我抬頭時,眼前早已沒有老道人身影,只有父親墳前原先擺著柰子的位置放著本書,我膝行上前取到手中,書是用紙張所著,書名《太平清領書》。
我已記不清當時是否翻看那本書,只記得后來歸家,我抱著我的母親哭到失聲。
為父守孝三年期間,我每日翻閱《太平清領書》,抄錄領悟心得刻在竹簡上,曰《太平經》。此書以陰陽五行、符篆咒語為根本,信“中黃太一“之道,在我看來卻多是些醫人治病的方子。
守孝結束后,母親把她的嫁妝交于了我,雖然母親沒有說話,但是我看懂了她的眼神,她跟父親一樣,認為我會成為家里的頂梁柱,我也應該成為家里的頂梁柱。我把母親的嫁妝換成了錢物,一半隨身攜帶,一半又分成三份交于了家中的三位弟弟,叮囑他們一定要照顧好母親,等我在城里謀到出路,便來接他們。
我記得的,城西外三十里,有一破爛道觀,道觀早已被遺棄,之前在私學讀書時就常聽同窗說些雜談趣事,說城內一些患了病,付不起藥費的,都會去那道觀內找道士們瞧病,因為免費且藥靈。后來,不知是何原因,道士們都搬走了,那道觀便被遺棄下來,成了一些流浪乞兒的落腳處。
我先去城內買了三籠饃饃,用衣裳包著抱在懷里,再去那破道觀,搖醒坐在道觀門口打盹的小乞兒。
“快去里面喊一聲,出來吃饃了!”
小乞兒揉揉眼睛,隨后一臉懷疑的看著我,我從懷里掏出個饃放在他手里。
“拿去,快去喊人!”
我又把懷里抱著的饃露給他看
“快去喊人來領饃吃。”
小乞兒接住饃聞了聞,立馬眼冒金光的咬了一大口,含糊不清的說:“好嘞!大爺您等著。”嚼了嚼嘴里的食物
“我這就去給您喊人來。”說完就往觀里跑去。
“孫爺爺!孫爺爺!你在哪呢?外面有貴人給咱們送吃的來啦!喊咱們出去領吃的哩!”
沒過多久,小乞兒攙扶著一位衣衫襤褸的老人走了出來。
“貴人,這位是孫爺爺,能不能給他也賞個饃?”
“這里的乞丐就你們兩個了嗎?還有其他人嗎?”
“有的,有的!他們去城里乞討了,要等快宵禁的時候才會回來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