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預期情緒和即時情緒影響下的投資組合選擇和投資者行為研究
- 劉曉東
- 937字
- 2024-10-23 15:39:41
第三節 采用的研究方法及研究路線
從方法論的角度而言,本書首先通過對市場的實際觀察形成基本認知,然后提出理論假說,采用數學演繹法對理論假說進行推導,最后利用市場數據對理論結論進行實證證明。上述方法遵循著從“實踐到理論再到實踐”的過程,這種研究路徑符合社會科學研究的基本方法,這保證了理論研究的有效性和實用性。
從具體的研究方法來看,本書一是使用定性分析法分析行為金融學理論體系存在的問題,提出了行為金融學“基礎假設和理論體系”中存在的學科問題;二是使用比較分析的方法,提出了基于預期情緒和即時情緒的基礎假設;三是使用數理建模的方法進行了理論演繹,總結了情緒影響投資者行為和投資組合的一般性規律;四是使用實證分析的方法對理論結果進行了驗證。
從研究設計的角度來看,本書繼承了經典金融學關于風險和收益局部均衡的研究范式,使用了經典金融學的均值方差組合理論作為基本理論模型。均值方差組合理論是微觀金融學領域公認的經典研究框架,這保證了行為金融學理論和經典金融學理論的融合,也保證了本書的理論分析和實證結論的可信性。
本書采用自上而下的研究路線(圖0.5)。第一步,系統地分析了經濟學和行為金融學的理論現狀,提出了行為金融學需要解決基礎假設和理論體系融合這一基本問題。第二步,在系統地分析認知心理學和社會心理學理論的基礎上,選擇心理學中的情緒理論作為解決風險決策悖論問題的突破點。第三步,修改預期情緒理論中后悔理論的不足,提出了修正的后悔理論的決策模型。第四步,把修正后的后悔理論引入金融學理論中,提出了“情緒動機影響投資組合”的理論假設;對上述理論假設進行了演繹推理,從中總結出情緒動機影響下投資者的行為特征。與之并行,本書把即時情緒理論以及社會心理學理論和金融學理論相結合,提出了“即時情緒引發投資者群體錯誤預期”的理論假設,進一步演繹并發現了組合漂移、正反饋投資、特質風險定價和多因子定價等理論結論。在此基礎上,本書考慮了預期情緒和即時情緒同時對投資組合影響的情況,給出了相關理論模型和數值模擬結果,提出了關于投資者反應不足和反應過度、資產收益率的可預測性、市場過度波動和成交量異象的理論解釋。第五步,對理論假設(假說)進行理論證明和實證檢驗。第六步,提出操作策略和政策建議。

圖0.5 研究路線圖
- 制度經濟學(下)(漢譯世界學術名著叢書)
- 中國制造業轉型升級之佛山實踐
- 成本會計
- 融合之力:推動建立“科技—產業—金融”良性循環體系研究
- 石油,用得完嗎?:后石油時代(《經濟學人》選輯)
- 金融秩序與行為監管:構建金融業行為監管與消費者保護體系(中國金融四十人論壇書系)
- 組織與管理研究的實證方法(第2版)
- 盤活要素市場:新舊要素大融合
- 計量經濟學同步輔導與習題全解(科學社·龐皓·第二版)
- 新常態·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一個經濟學家的思考和建議
- 經濟學的思維方式(第13版)
- 中國金融改革報告2016:人民幣國際化的成本收益分析
- 海外研發平臺建設:企業國際化發展的創新引擎
- 交易成本經濟學的自然演進 諾貝爾經濟學獎演講集XI
- 網紅經濟:自媒體時代,人人可以打造超級I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