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投機倒把
- 1979:我的完美人生
- 兩只柿子
- 2657字
- 2024-10-09 16:22:33
“喲,小陳回來了?”
“是啊大姨,今天這么早做飯?。俊?
“哎,老劉家來親戚了,中午要用廚房,現在不做咋辦呢,不能耽誤人家招待客人??!”
上午九點半,院里已經有人開始生火準備做午飯了。
五戶共用一間廚房,如果誰家來了客人,其他人要么早吃,要么餓著等。
中午還好,大部分人都在廠里吃食堂,要是趕在晚上,那些下班回來晚的,得等到八九點鐘才能吃的上飯。
沒辦法,條件就這樣,受不了也得受著。
陳子安繞過地上的雞屎,繼續往家走。
隔壁傳來孩子尖銳的哭聲和大人的喝罵,拴在院子里的狗也不甘寂寞的跟著叫了起來。
看著眼前這糟心的光景,他想要賺錢的欲望變得更加強烈。
所謂‘人間煙火氣,最撫凡人心’,在他看來純粹是放屁。
他不信說出這話的人真在人間煙火里待過。
雞鳴狗吠臭氣沖天,從早到晚沒個安生的時候。
這樣的日子,誰過誰知道。
陳子安進到后院,抬眼就瞧見妹妹陳憐坐在門檻上,手里抱著半拉棒子面窩頭啃的正香。
“哥,你回來啦!”
陳憐看到大哥窩頭也顧不上吃了,飛也似的奔了過來。
“慢著點別摔了,”陳子安俯身將她抱了起來,“怎么自己在這吃窩頭,媽呢?”
“剛剛被人喊走了,說是到紡織廠幫工,媽讓我餓了就吃窩頭?!?
兄妹倆的媽媽沈秀蘭在街道當卯子工,跟后世的臨時工性質類似,只是不需要自己找活,街道會統一派工。
按天結薪,平均下來一個月大概能賺個10幾塊錢。
編制和員工福利統統沒有,但就算這樣也不是誰想干就能干的,你得隨叫隨到,還得手藝出眾才行。
這時期的遼城卷著呢。
畢竟是全國僅次于滬上和津門并列的工業大城,啥都缺就是不缺人。
“哥你吃飯了沒,要窩頭不?”
陳憐一只手摟著哥哥的脖子,另一手舉著窩頭就要往他嘴里塞。
“你自己吃吧,哥不餓?!标愖影材罅四笏哪?。
七歲的小孩,早已經過了不怕凍的階段。
這么冷的天兒身上就只穿了件單衣,凍得直吸溜鼻子,臉蛋上通紅一片,已經有了皸裂的跡象。
陳子安抱著她走進屋里,生上爐子,又從衣柜里翻出棉襖給她套上。
陳憐嘟著小嘴,扯了扯身上用大哥舊衣服改成的破棉襖,滿臉不樂意:
“我不要穿這個,不得勁,胳膊都不能動了,待會還要幫媽洗衣服呢。”
“衣服先泡著,你去幫哥辦點事,下午哥給你買件新棉襖,帶花的?!?
“真的?”
陳玲眼睛頓時亮了,一骨碌就從床上坐起來,哪還有半點活動不便的樣子。
“當然是真的,哥什么時候騙過你,就去國營商店,你自己挑?!?
“哥你真好??!”
吧唧~
小丫頭抱住陳子安的脖子,用力在他臉上親了一口。
陳子安咧著嘴笑,把妹妹放到地上,彎腰從床底下拽出一個木箱。
打開箱蓋,將擺在最上面牛皮紙袋拿了出來。
這是他上個月在國營商店排了半天的隊才買到的香港糖果,絕對的時髦貨,1斤就要8毛錢,比豬肉還貴。
原本是留著給蘇晴的,現在么,卻成了老陳家逆天改命的本錢。
他把袋子撕開,抓了一把裝進陳憐的口袋里。
“拿著這些糖出去找你的小伙伴,跟她們說,一個用完的牙膏皮可以換一顆?!?
“如果不想要糖,也可以回來找我換錢,每個牙膏皮換兩分錢。”
“哥,我,我能吃一顆嗎?”陳憐看著花花綠綠的糖果,眼睛都挪不開了,饞的直咽口水。
“吃吧。”
“謝謝哥??!”
陳憐捻起一顆,剝掉糖衣放進嘴里,不舍得嚼,微微張開嘴唇,就那么輕輕含著。
可即便如此,也開心的眼睛彎成了兩道月牙。
陳子安心里有點不是滋味,暗罵了自己一句,摸著她的小腦袋說道:
“大大方方的吃,吃完哥再給你買。”
“哥,這個糖真好吃,咱們為什么要拿它換牙膏皮???”
低頭看著口袋里的糖果,陳憐眼神里透著滿滿的心疼。
陳子安笑道:“牙膏皮可是寶貝,你多換些回來,以后想要多少糖,就能買多少糖?!?
他現在一窮二白,兜比臉都干凈,只能先做些小本生意積攢本錢。
現在軟塑技術還沒普及,塑料制品的價格高的離譜,一件普通的塑料雨衣就要5塊錢。
所以這會兒的牙膏外皮都是用鋁做的。
而鋁是貴重金屬,用途廣泛,具備極高的回收價值。
從二戰時期開始,一直持續到90年代初,美國佬始終會定期發起全國回收牙膏皮的運動。
“每60個牙膏皮里的化學材料,就能焊接一架B17轟炸機上的所有電纜。”
嗯,這玩意在那邊不算廢品,算戰略級物資。
陳子安回家前,特意先去廢品站確認了一下。
廢鋁的收購價格是10元1斤。
在這個大米只要1毛錢1斤,豬肉只要7毛錢1斤的年代,算是絕對的高價。
這會兒的牙膏還屬于統購統銷產品,類型比較標準化。
單個外皮的重量基本都是6.5克,淬煉后大概能剩下5克左右純鋁。
換算下來,每100個牙膏皮就能得到1斤鋁錠,可以賣10塊錢。
刨除成本也還剩下8塊,利潤豐厚,如果數量能堆的起來,收入將會非常可觀。
人生重啟,一切都要從零開始,陳子安能倚仗的唯有前世的經驗和記憶。
雖說許多小事因為間隔太久,早已經變得模糊不清,但關鍵的節點和一些重要的事他大多都還記得。
回收牙膏皮現在還算新鮮事,但等再過兩年,情況可就不一樣了。
80年底時,國家會制定新的垃圾處理標準。
要求各地貫徹落實杜絕浪費的理念,開展科學回收、科學分類,將回收再利用率提升至30%以上。
“垃圾是放錯位置的資源?!边@句著名的口號就是那會兒喊出來的。
新規一出,遼城政府直接麻爪了。
遼城人多工廠多,平均一間廢品站要輻射幾十個街區,每天回收將近四十噸的垃圾。
而一個站點只有十幾個員工編制,人手嚴重不足。
別說粗略分揀,能及時送去焚燒填埋就已經很不錯了。
然而這些廢物中,至少有一半具備很高的回收價值,如此粗糙的處理,顯然不符合國家新制定的回收率標準。
可人手短缺又是客觀存在的事實,所以沒辦法,只能特事特辦。
發動群眾,尤其是茫茫多的待業青年為國家撿垃圾。
于是等到81年上旬,廢品回收應運成為了遼城的熱門行業。
大街小巷到處都是垃圾佬,騎著三輪車吆喝著回收牙膏皮、廢銅廢鐵和舊家電。
有人白手起家成為了萬元戶,有人因為搶地盤打死人自費吃了花生米。
也是從那個時候開始,大家才意識到廢品中存在著巨大的利益。
現在才79年,政策還沒出臺呢。
陳子安連一個競爭對手都沒有,全場通吃!
唯一需要擔心的是,有可能會被抓。
如今改開剛開始,各地都還在摸著石頭過河。
政策一會兒一變,今天抓小商販,明天無罪釋放,過幾個月又抓,然后又放,如此循環。
陳子安干的就是利用信息差低買高賣的生意。
最典型的投機倒把。
論性質可比小商販惡劣多了,風險自然也會更高。
但沒辦法,窮啊,不拼命真不行。
前世就是從這個冬天開始,爸媽的身體接連出現問題。
因為心疼錢選擇硬扛,導致落下了病根。
他可不想重生一次還留遺憾。
再說了,身處底層要有底層人的自知。
膽不大心不黑,憑什么能白手起家逆天改命?
真正沒風險還能賺大錢的生意,永遠輪不到普通人。
等環境安穩下來,黃花菜都涼了
至少他了解歷史走向,知道不會出現大問題,這就已經足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