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知你來意,哭竹生筍之事,你孝名遠揚,可家族地位不足,出身不夠光彩,便想要來我這?!?
隨盧植入室,溫隱商恭恭敬敬的站著。
盧植跪坐下,卻說出一番直接的話來。
“謝盧師體諒?!?
溫隱商愣了一下,緊接著謝恩。
這種把戲是世家大族愛玩的。
盧植的家世不算一等一,但也算世家大族。
看透了理所當然。
但他看透了還愿意帶他入室,說明是不在乎他這點小心思的。
只是并沒有說要收溫隱商為弟子。
溫隱商每三天去盧公府里一次,每次都是溫隱商自己朗讀沒有句讀的晦澀文章,然后給盧植解釋溫隱商所理解的意思。
然后盧植再做點評。
時間一久,盧植對溫隱商的天賦也是越來越驚異和感嘆。
不知不覺,半年過去了,溫隱商已經將一本《漢書》讀完了,而《左氏春秋》也已經讀了一半。
在這段時間里,盧植也漸漸發現,溫隱商在政治上其實還是有一定的天賦的。
很多時候,溫隱商都能通過自己的觀察,分析出一個人的善惡。
這一點,是盧植事先沒有料到的。
對此,盧植也不禁感嘆,這大概就是天賦使然。
雖然溫隱商自認為在盧植的指導下表現得還算不錯,但盧植卻始終不曾松口,收溫隱商做弟子。
溫隱商也不敢多問,只能繼續埋頭苦讀。
就在這時,朝廷忽然傳來召令,任命盧植為九江太守,帶兵前往平定九江郡賊人作亂。
盧植一準備走,緱氏山進修學習班也徹底名存實亡。
公孫瓚找到溫隱商,問道:“盧公南下九江的事情已經定下,你日后有何打算?”
溫隱商沉吟片刻,說道:“溫隱商打算跟隨盧公一起上戰場,護衛盧公左右。”
“你……”公孫瓚吃了一驚,“你還真鐵了心拜盧公為師?”
“是的?!?
“你……你是在妄想!”公孫瓚搖頭,“盧公是什么身份,豈會收你做弟子?能夠讓你入室聽課已然是殊榮。”
“不試試怎么知道?”溫隱商反問道。
公孫瓚頓時語塞,良久才嘆了口氣,拍拍溫隱商的肩膀,說道:“罷了罷了,你既然主意已定,我便不攔你了,你……好自為之。”
“謝公孫兄?!?
與公孫瓚分別后,溫隱商便徑直來到盧植府邸。
他知道公孫瓚為什么來問他的去向,無非就是想要招攬他罷了。
就如同劉備一般。
劉備自幼家道中落,與母親相依為命,靠織席販履維持生計。后來,他得到族人劉元起的資助,得以拜在盧植門下求學,在此結識了公孫瓚。公孫瓚出身貴族家庭,但因母親出身低微,起初只能擔任書佐這樣的小官。相似的經歷讓兩人惺惺相惜,感情日益深厚,劉備以兄事公孫瓚。
后來,公孫瓚舉孝廉入仕,憑借在對鮮卑的戰爭中立下戰功,得以提拔為涿縣的縣。他的軍事才能出色,在北方邊境討平叛亂和抵御烏丸等少數民族的戰爭中,不斷立下赫赫戰功,職務也不斷提升,封侯拜將,手下的白馬義從更是成為天下聞名的精銳。
而劉備的創業經歷則頗為坎坷。他雖自詡為漢室宗親,但缺乏有力的靠山,也未得到大部分士族的支持,事業一直不溫不火。劉備好不容易獲得高唐縣作為自己主政之地,卻遭遇盜賊攻打。由于兵力不足,難以抵御盜賊的猛烈攻勢,高唐縣最終被攻破,劉備無奈之下只得逃亡。無家可歸的他選擇投奔公孫瓚。
公孫瓚見到老朋友來投靠,十分高興,向朝廷上表,表奏劉備為別部司馬。別部司馬這一官職雖然不算太高,但讓劉備有了一定的軍事指揮權。之后,劉備跟隨青州刺史田楷一起防御袁紹,在此期間作戰有了一些功勞。公孫瓚便推薦劉備為平原縣令。平原縣在當時也算是一個較為重要的地方,劉備擔任平原縣令后,開始招募軍隊,組建了一千多人的隊伍,并收編了一批烏丸胡人和幾千逃難百姓。憑借這些資源,劉備有了發展自己勢力的基礎。
在這段時間里,劉備在公孫瓚的庇護下,獲得了相對穩定的發展環境,官職不斷提升,也有了一定的軍事發展空間。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劉備與公孫瓚之間的關系逐漸發生了變化。劉備有著遠大的政治抱負,他想要在亂世之中成就一番霸業,與公孫瓚的軍閥割據理念格格不入。最終,劉備選擇離開公孫瓚,前往徐州發展。
這也為他后來成為割據一方的諸侯奠定了基礎
“盧公,溫隱商求見。”溫隱商站在門口,朗聲喊道。
“進來。”盧植的聲音從里面傳來。
溫隱商推門進去,只見盧植正端坐堂上,翻閱著一冊書卷。
這臨行前看的書,顯然不是什么閑書,是為了到時候做準備。
“溫隱商,你找老夫有何事?”盧植放下書卷,問道。
“盧公,聽聞您即將南下九江?”
“不錯?!?
“溫隱商愿跟隨盧公一同南下,參與此次作戰?!?
........
.......
真的沒辦法。
就溫隱商個人而言,他是不喜歡打仗的。
天下興亡。
興百姓苦,亡百姓苦。
想在這種世道活下來太難了。
階級的臺階太高了。
就他所知爬的最快的,還是何進。
可何進爬的高,依舊要巴結世家大族。
而且也是因為打仗。
黃巾起義,朝廷逐漸征討大軍?;矢︶缘拿€不足以挑起大梁,在這種情況下,漢靈帝干脆另辟蹊徑,讓毫無帶兵經驗的何進來掛帥。
當年,漢靈帝的老師楊賜給天子講學,地點是華光殿,當時在場聽講的除漢靈帝外還有一個人,就是這個何進,他也是楊老師的學生,是漢靈帝的同學。
除此之外,何進還有一個身份,他是何皇后的哥哥,這是他能進入華光殿聽課的原因。
何皇后是荊州刺史部南陽郡人,出身于一個屠戶家庭(家本屠者)。殺豬屬個體經營,吃飯靠手藝,掙錢憑本事,說不上光明磊落但至少勞動光榮。
不過,這是現在的看法。
在那個時代,商人和個體經營者的地位十分低下,在人們普遍的輕視和國家“重農抑商”的政策下,他們總體上沒有地位。比如秦代,商人可以積累大量財富,但法律卻禁止他們穿戴絲綢衣物、乘坐華麗的車駕,所以商人雖然富貴卻一點兒都不風光(雖富無所芳華)。到漢代,商人依然不能做官,不能以自己的名義購買田地,而且需要向政府申報財產,交納財產稅,如果申報不實被人揭發,全部財產就要被沒收,還要被罰戍邊1年。
手工業者的地位還不如商人,被視為“賤民”,與商人一樣是限制民事行為能力的人,不具有完整的國民資格。這樣的家庭出身,別說當貴人、皇后,就是被選進宮,都算是奇跡。
每年八月,朝廷都會派出采選小組赴有關地區采選宮女,采選小組由宦官、地方官員和相面的術士組成,候選者的年齡介于13歲到20歲之間,標準是姿色美好、相貌端正、家庭出身好。
何氏家庭出身不好,但她有自己的長處:長得漂亮。
史書說何氏個子高挑,身高七尺一寸。漢代一尺約合今23.5厘米,七尺一寸約合1.67米,這樣的個頭打排球勉強、打籃球有些矮,但當模特是夠了,古人的平均身高普遍低于現在,可能與營養狀況有關吧。
當然,靠這些不夠,為了順利入宮,還得有其他手段。
后宮寂寞而冷酷,有些人并不愿意讓自己的孩子進宮受罪,他們不惜賄賂負責采選的人讓自家孩子落選;而另一些人卻一心想進宮,幻想從此改變命運,為自己和家族博出另一種人生。
屠戶出身的何氏屬于后一種。那一年她的運氣特別好,負責采選的宦官名叫郭勝,也是南陽郡人,是老鄉。何家人拿出錢來打點了郭勝,讓他幫忙說話(后家以金帛賂遺主者以求入也)。
何氏最后順利入宮,一開始并不是貴人,可能是地位較低的采女之類,她的命運再次出現轉機,是在她給漢靈帝生下一個兒子后。
后宮佳麗如云,漢靈帝卻一直沒有子嗣,想到前任漢桓帝劉志就是因為沒有兒子才不得不把皇位傳給了自己,漢靈帝常為此發愁。何氏不僅長得漂亮,而且生育能力也遠超后宮里的其他女人,她生的兒子是漢靈帝的長子,取名劉辯何氏一躍成為貴人。
后宮里不缺大家閨秀、名門千金,缺的是會說話、能來事、跟任何人都能打成一片的市井女子,這又是何貴人的另一項特長。
通過觀察,何貴人發現,要保住地位,姿色靠不住,兒子也未必管用,能保她圣寵在握、家族永固的只有宦官。為了獲得宦官們的力挺,何貴人果斷地把親妹妹嫁給了宦官首領張讓的兒子。
宦官沒有后人,這個兒子是張讓的養子。
何貴人通過聯姻讓自己變成了張讓的晚輩,找到了靠山。
出身微賤、會來事、長得漂亮,又是自己人,在張讓等宦官眼里沒有誰比何貴人更適合當皇后了。
有張讓幫忙說話,何貴人成了新皇后。
自從妹妹進宮得寵,原來不名一文的何進也開始了自己的仕途,先在禁衛軍中擔任了武官,后來下派到豫州刺史部潁川郡當太守。沒多久,因為妹妹被冊立為皇后,何進改任河南尹。洛陽是個縣,長官是洛陽令,洛陽令的上級就是河南尹,管轄洛陽周邊幾個縣,再往上歸司隸校尉管。河南尹雖然相當于郡太守,但權力和影響更大,被稱為天下第一太守。
河南尹的品秩只有2000石,大將軍的品秩則是萬石,由河南尹直接跳升為大將軍,一步邁過了好幾個臺階。
同時,也一步邁進了帝國的核心權力層。
現在,漢靈帝選擇何進擔任大將軍,何皇后的作用當然是首要的,作為何進的老師,太尉楊賜也有相當重要的建議權。按照三公的分工,主管軍事事務是太尉的職責,對于提拔自己的學生擔任大將軍,楊老師按說是不會反對的。
但這些都是次要的,更重要的是大將軍這個職位天生就是為何進準備的,除了他,目前沒有人夠格,也沒有人敢去當。
說起來有些夸張,但這是事實,還要從大將軍一職的特殊性說起。大將軍位高權重,手里握著天下的兵權,必要時可以和天子分庭抗禮,所以這個職務很敏感,也不常設。
如果需要設立這樣一個職務,通常都是外戚來擔任,作為天子的一家人,軍權在外戚手里還是放心的。從另外一面說,外戚如果想控制朝廷,不擔任這個職務也無法做到,之前的梁冀、竇武皆如此。不是外戚的權臣如果謀求大將軍一職,等于告訴世人你想謀反,所以漢靈帝讓何進擔任大將軍,大家既感到意外,也不意外。
何進的指揮部設立在洛陽城內的都亭,他同時兼任討伐兵團的司令。
漢末三國出現了一大批都亭侯,亭侯以上的爵位一般都有對應食邑,按照這個原則都亭應該是一個具體的地方,屬于鄉下面的行政建制。但是,都亭如果在洛陽,類似于洛陽的一個街道辦事處或者居民委員會,那么它不可能是眾多都亭侯的共有食邑。
其實,都亭也大量出現在洛陽以外的其他很多地方,看來都亭應該是城市里普遍都有的一個地方,亭的本意是驛舍,都亭或者是類似于政府開辦的賓館、招待所之類的地方。按這樣的理解,何進的司令部應該臨時設在朝廷開辦的洛陽賓館。
討伐兵團總兵力五萬人,由三支人馬組成,分別由新任命的中郎將盧植、皇甫嵩、朱儁(儁,同“俊”)指揮。
當時黃巾軍的主力有兩個方向,一個是張角的家鄉冀州刺史部,一個是何進剛剛卸了職的豫州刺史部潁川郡。討伐兵團下屬的三支人馬分別討伐這里的黃巾軍:盧植一路負責討伐冀州刺史部的張角,皇甫嵩、朱儁兩路人馬負責討伐豫州刺史部的黃巾軍,重點是潁川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