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坐鎮南京看似沒有動,可對大局的掌握一刻也沒放松。
原來的南京官員多是混日子的庸人,為了政令通達,整個南京上層除少數有些能力的外,大多數都被他毫不留情的排除在外打發去管閑事去了。
不爭氣的大胖孫子弘光帝本來也不干事,處理朝政的宮殿他當然不讓的占了,至于弘光帝則成了身邊端茶倒水的小廝。
弘光帝不敢有怨言,誰讓自己這位老祖宗是個不折不扣的狠人,就自己做的那些爛事都夠被揍八百遍的了。
“去把人叫來。”
朱棣一發話,弘光帝立馬跑到殿外偏房找人。
自從老祖宗占了他的位置后,雷厲風行一改原本格局,文官失勢靠邊軍務優先,排除掉臃腫不可靠的官員后,在處理政務的大殿旁新設班房令新挑選出來負責軍事的大臣入駐輪班,十二個時辰都必須有人值班以方便老祖宗隨時詢問軍情。
他這個皇帝也就成了在兩頭傳話的人,跑來跑去可謂是日漸消瘦。
幾個主管軍務的大臣都是辦事利索的人,里面有跟著他一起從二百年后來到后世的人,也有二百年后的幾名能臣。
“丘福現在何處?”
“丘將軍在收復揚州后率軍一路往西正往鳳陽趕去。”
“鳳陽……”大殿內放著一個巨大的沙盤,朱棣在揚州的位置插上一面赤紅小旗。
“朱能到哪里了?”
“朱將軍收復滁州后按令往北收復鳳陽,今日收復定遠后暫緩進軍原地等待丘將軍部會和,按照丘將軍進軍速度最多三日雙方可到定遠。”
“李自成……”朱棣在定遠插上一面小旗,定遠離中都鳳陽不遠又作為自己老爹發家地埋著他的祖宗,雖說被叛賊掘了墳但對當下的大明來說依舊意義非凡,中都可以說是大明中興的象征。
女真人本就攻堅能力不足,經過兩次大敗丟下大部分攻城利器后暫時無力渡江對江南產生威脅,正是因此在兵力不足的情況下朱棣依舊命令大軍北伐,意圖在女真人發起下一次攻勢前占據足夠的戰略緩沖地帶。
“老二的事辦得怎么樣了?”
朱棣下給二兒子任務份額非常之高,但在他高超的訓子手段下,高高興興地替了大哥的位置的二兒子也就暗地里嘴上說兩句,明面上還是絞盡腦汁賣力地用各種手段征收大軍所需糧草。
“所需糧草已征收七八,就是民間頗有怨言……”這是一個從后世選出來的大臣,二百年后的大臣了無牽掛自然不會有什么顧慮。
朱棣當然知道自己的好二兒做了些什么缺德事,不提之前把洪承疇好一陣整將其名聲徹底弄臭不說連帶著和其有關系的人也遭了殃,二兒子還借著民憤的由頭將許多吝嗇的豪族地主打入奸人行列,拿著一本貳臣傳愣是像拿著一柄尚方寶劍。
二兒子聰明嗎?說來也不比大兒子笨,就是不如大兒子沉穩心思偏激,放在兩百年前還真不適合,可在這二百年后的亂世中二兒子反倒更加合適,亂世需用重典。
“大敵當前糧草為先,待糧草征收齊全后再論此事。”
跟著朱棣一起到二百年后的官員就沒有提著這事,因為他們明白一件事——老朱家的人向來護短。
“老三在湖廣怎么樣?”
“頗有收獲,湖廣大部收復,生擒降清的原寧南侯之子左夢庚,收降兵十余萬并按旨意剔除大部分老弱病殘后收編精壯入伍,湖廣兵多而眼下湖廣無戰事是否抽調部分兵力回防?”
朱棣沒有同意這個防范地方維護中央的方案,二百年后的官員見多了黨爭,謹慎有余膽氣不足。
湖廣的清軍是驅逐出去了可在深山老林中絕地求生的大順殘軍仍在,各地飽受戰亂流民無數當下正是安置流民恢復生產的緊要關頭,需要有人鎮住場面避免大順殘軍趁機煽動災民起事,否則又是大好局面說不定毀于一旦。
正好他的三兒子向來機靈有手段,對付藏在暗處的大順軍最好不過了。
“不急,湖廣新復又是產糧大地,暫且讓老三留守以防不測,至于他手底下的湖廣兵我自有決斷。”
沙盤上的代表大明的赤紅旗幟越來越多,形勢已然好轉。
“臣以為,形勢大好南方穩定而士子有心報國,不如借此良機舉行恩科,一則顯我大明復興之姿,二則收攏天下士人之心尤其是北地士子之心。”
朱棣思索片刻,點頭同意了請求。
江南士人多,舉行科舉是最直接能收獲人心的辦法,而且當下南京的官員多本是在官場競爭失敗被淘汰下來養老的庸人,死氣沉沉不說能力也很有限,正好招一批新人代替他們。
“好,辦就要辦得好辦得快,不管南邊只要華夏子民皆可參加,北地戰亂難行就分批進行南榜先,北榜后,錄取數量皆照往常提高三成。”
“大將軍圣明!”
站在一旁的弘光帝神情尷尬,說起來他才是皇帝來著……奈何皇帝也大不過祖宗……
“起來吧,還有事沒說完,那福建鄭芝龍如何了?”
大臣趕緊起身回話:“回大將軍,南安伯與私居臺灣的海外夷人交上了手,雙方激戰數次,當下南安伯取得海面優勢正著手登島作戰……其遣世子鄭森獻禮,船隊已到鎮江。”
鄭氏識趣,朱棣也得表示表示:“派人接待他,莫要丟了朝廷氣度,聽說這鄭森自幼學儒頗有文氣,去問問他有沒有意愿參加恩科。”
大臣會意,這就是明著不賞暗著賞算是給夠了鄭氏面子,幾人領命退下。
朱棣松了一口氣,局勢越發穩定,待到今年新兵訓練結束,明年就可以發起北伐了。
“老祖宗,勞逸結合才好,先飲茶。”弘光帝端著茶獻媚的奉上。
朱棣嘆了一口氣,怎么自己攤上這么個無能的后輩子孫,哪里像個皇帝要是換身衣服怕是指著說他是宦官也沒人覺得有問題,想來還是自己老爹有福氣有自己這么個爭氣的兒子,硬是跑到二百年后給大明救了回來。
生子當如我!
“準備下,明日到孝陵掃墓。”
弘光不理解老祖宗怎么突然之間豪氣萬丈,不過他也沒有拒絕的道理屁顛屁顛出去招呼起來。
“老祖宗放心,我這就去安排……”
朱棣看得直搖頭,要不是看在血脈相連的份上他真想解決掉他,不過轉念一想也就釋懷了,別說把這小子當孫子使喚,就是他爺爺的爺爺見了自己都稱不上孫子,而像這樣的‘孫子’多得數不清。
“輩分太高也不是件好事啊,‘孫子’太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