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曲終了,余音裊裊。
你輕輕鼓掌,贊嘆道:“不愧是我家晴雪,唱的真好!”
晴雪臉頰微紅,羞澀地低下了頭。“公子喜歡就好。”她輕聲說道。】
【七月初,驕陽仿若烈火般熾熱,別院中的蟬鳴此起彼伏,交織成一片喧鬧之音。
正當你在書房中復習得如火如荼之時,門外忽然傳來一陣急促的腳步聲。】
【你心中一凜,暗自思忖不知是誰在這個時候前來打擾。
片刻后,護衛前來通報,說是冒辟疆親自找上門來。
你微微皺眉,自那日分別之后,你與他雖有書信往來,卻不曾再度見面,
此時他找上門來……莫不是來打探我的復習情況的吧?】
【你迅速思索著應對之策,智力合格,你計上心頭。】
【你故意擺出一副才剛剛睡醒的模樣,衣衫有些不整,頭發也略顯凌亂。
打著哈欠,伸著懶腰,一副完全沒有讀書的樣子。】
【冒辟疆被護衛引進書房,看到你的模樣,先是一愣,隨即哈哈大笑起來。
“賢弟真是好雅興啊,下個月便要考試,竟還有閑情睡覺。”
你故作輕松地聳了聳肩,說道:
“冒兄見笑了,我這也是太累了,不小心就睡著了。
我可不像冒兄這般勤奮,日夜苦讀。”】
【冒辟疆微微點頭,眼中露出贊賞之色。
“賢弟果然是腹有詩書之人,即便不整日讀書,也能在考試中取得好成績。
我等凡夫俗子,只能日夜苦讀,卻未必能有李兄這般才情。”】
【“冒兄過獎了,我不過是運氣好罷了,冒兄才是真正的學有天賦之人,此次秋闈,定能高中。”
你微笑著擺了擺手,心中卻在盤算著如何盡快打發走冒辟疆,好繼續復習。】
【冒辟疆說完秋闈之事后,卻并未著急著走。
他神色略顯凝重,而后隱晦地問道:
“賢弟,你可曾想過加入一個救國救民的社團?”】
【救國救民?你心中頓感疑惑,連忙追問道:
“冒兄,這是何組織?竟有如此宏大目標。”
冒辟疆目光深邃,緩緩說道:
“社團中都是一些說話又好聽,志同且道合的知識分子。
我們以文會友,以筆為劍,為天下蒼生而努力。
“此社團名為復社!”】
【冒辟疆見你仍是一臉迷惑的樣子,便知自己沒有給你解釋到位。】
【于是,不等你回應,便見冒辟疆眼中閃爍著熾熱的光芒,慷慨激昂道:
“賢弟,如今大明實乃危急存亡之秋!
那閹黨余孽雖暫被壓制,卻仍如暗處之毒蛇,伺機而動。
朝堂之上,奸佞當道,權臣橫行,百姓苦不堪言。
就連錢牧齋(錢謙益)這樣的良臣都被他們打壓!”】
【冒辟疆慷慨激昂,聲音微微顫抖。
他站起身來,踱步至窗前,望著遠方,繼續說道:
“再看那邊疆之地,外敵虎視眈眈。后金鐵騎,屢屢犯境,燒殺搶掠,邊境百姓流離失所。”】
【冒辟疆猛地轉身,目光緊緊盯著你,
“賢弟,吾輩讀書人,當以天下為己任,如今大明正是需要改革之時。
我復社中人,志在匡扶社稷,清除奸佞,抵御外敵,還百姓一個清明盛世。
以賢弟之才,若能加入復社,與吾等并肩作戰,何愁大明不興?”
他言辭懇切,滿懷期待地等待著你的回應。】
【或許是冒辟疆的語言藝術太差,也或許是你疑心太重。
總之,你聽完了他的一番慷慨陳詞后,并沒有想象中的熱血上頭,
而是第一時間懷疑,這會不會是什么傳銷組織,專門騙人去嘎腰子的?
冒辟疆這傻孩子不會被洗腦了吧?】
【你又連忙詢問了他一些問題,在確定是正規社團后,你非但沒有打消疑惑,反而疑心更重了。】
【這不會是騙錢的吧?你現在還只是一普通天才少年,又不像冒辟疆這樣發表過文章詩集,
身上唯一值得拉攏的就是頗有家資這一點了。】
“好好好,這防騙意識無敵了,我看誰再敢說大學生蠢的?”
李誠也是對自己的戒備心感到佩服。
【冒辟疆告訴你,現在加入就是社團創始人,以后再加入可就只能當普通會員了。】
【對此,你選擇……
1.加入,為了大明,團結起來。
2.拒絕,抱歉,我只想考公,沒興趣玩小孩子過家家的游戲。
3.告密,是應天巡撫嗎,我舉報這里有人……】
又見選項,這次李誠依舊看得仔細,
“狗系統,這選項三是什么意思,我李誠此心光明,能是這樣的人?”
李誠直接將目光停留在“加入”和“拒絕”上,
“這社團的理念說實話還挺符合我胃口,就是不知道他結局怎么樣。
“系統,給我查一下這個復社,我得先看看它的下場是什么,別沒成立幾天就被取締了。”
【正在檢索中……】
【復社,成立于崇禎二年(1629年),
社會影響極大,主要集會有吳江尹山大會(1629),南京金陵大會(1630)和蘇州虎丘大會(1633)。
成員主要是青年士子,明末清初的許多著名學者都出自復社,如黃宗羲、顧炎武、方以智、陳貞慧、吳應箕等。
崇禎時期遭到溫體仁的嫉恨與打擊。
南明小朝廷時期遭到權臣馬大榮的排擠。
清兵入關前后,成員分化,多數成為抗清骨干,如陳子龍、夏允彝等在各地起兵,失敗后不屈而死;
部分人如顧炎武、黃宗羲等總結明亡教訓,專心著述或遁跡山林。
也有少數人如吳偉業、侯方域等入仕清朝。
清順治九年(1652年),復社被清政府取締。】
李誠看過系統對復社的介紹后,心中已經大致有了決斷。
“看來這復社真的是一個進步組織啊!
只不過,在這次推演中我李家的謀反之嫌還沒洗清,而我又有“萬民傘”這么一個不大不小,卻足以致命的把柄。
就像是李老爺說的那樣,此時一動不如一靜,還是低調為先呀。
況且復社這種社團無論是在哪個時期,都是被當權者收拾的對象。
我本來身上就有一堆麻煩,要是再加入復社,恐怕會成為壓死駱駝的最后一根稻草。
我自己倒是無所謂,但最好還是別連累家人,哪怕這是在推演中。”
李誠覺得自己心還是太軟,太沒有魄力。
明知這是推演不是現實,明知這次推演中已經流民起義沾上了關系,不管是不是真的,就基本不可能見到崇禎了。
但還是不敢中途改弦易轍,嘗試新道路,還是要抱著科舉功名死死不放。
“唉,或許下一次我得換一個性格來推演了。
系統,我選擇拒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