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經(jīng)歷了靈吉菩薩的追捕】
【成長值+10】
【當前特性:能屈能伸】
【成長值:80/100(播種期)】
這時候,沙奕感知到混元盞里出現(xiàn)新的業(yè)力。覺身種就要進階了。
“靈吉菩薩要捉你,你就沒什么想說的嗎?”烏巢禪師突然望他。
沙奕恭謹?shù)溃骸奥爲{前輩安排。”
“呵呵,你這水怪倒是老實。”烏巢禪師一言點出他的來歷,“但是既然到了浮屠山,那三界紛爭都作罷。”
“靈吉,你若想捉他,等他出了浮屠山的地界,你再自行動手。”
他拒絕了靈吉菩薩的請求。
“這……”
靈吉只能咬牙認下。
“烏巢禪師,晚輩有一個想法,不知合不合適?”沙奕心思轉(zhuǎn)動道,“既然靈吉菩薩來了,總要圖個結(jié)果。”
“若正面打斗,以沖虛境對戰(zhàn)玄仙境,晚輩自忖不敵。不如請禪師做個見證,我與靈吉菩薩約法賭斗三場?”
“可比力量,可比神通,可比術(shù)法,不一而足。我與靈吉菩薩各出一題,再由烏巢前輩出一題,合計三題。”
“若晚輩輸了,就教靈吉菩薩捉去。若是晚輩贏了,我要靈吉菩薩坐鎮(zhèn)小須彌山,三百年不得外出,如何?”
這是沙奕能想到的最好辦法,否則等他離開浮屠山,還有危險。
不如置之死地而后生。
賭斗,就還有一線生機。
靈吉菩薩一聽,也眼睛亮起,心想這道修真是自投我的羅網(wǎng)里。憑他一個沖虛境的小修士,如何能與我比?
“此言大善!”
他急忙表明態(tài)度支持。
烏巢禪師若有深意地看一眼沙奕,笑道:“既然如此,就比吧。我這一題先出、后斗,放在最后一場比。”
“這世間萬靈,劫難不斷,可高個子總要為矮個子承擔更多。不如就比誰能腳不離地,雙手夠到我這樹梢。”
他向上指一指巢袕上方的香檜樹梢,距離地面足有五十米高度。
沙奕心里一沉,他身材是比常人高大,但踮腳也夠不到五米外。就算施展【能屈能伸】,也只能伸長一只手。
要雙手夠到樹梢,他做不到。
靈吉菩薩撫掌笑道:“我有丈四金身,能隨佛光增長,高可比山,這有何難。第三場,卻是注定我先贏了。”
烏巢禪師端坐不動。
“你們誰先出題?”
接下來就是比第一場了,沙奕目光閃爍,問道:“晚輩先打個樣,靈吉菩薩,不如與晚輩比誰身體更重?”
說完,他掏出打殺竺法信后得到的吞鯨木魚,驅(qū)使變大擺在地上。這是一件靈寶,能變作鯨口吞殺敵人。
如今被他當做一個基臺。
然后他將降妖寶杖變大,橫架在吞鯨木魚頂部,做成一副天秤。
沙奕握住秤桿一端,自掛其上,笑道:“請靈吉菩薩入秤一稱。”
烏巢禪師點頭首肯道:“這第一場題,十分公平。就這么比吧。”
靈吉菩薩臉色難看,他剛剛用八爪金龍抓沙奕的時候就察覺到對方體重異常,力道也大得令人,優(yōu)勢在對方。
不過,他也不能認輸。
“我來也。”
靈吉菩薩走到吞鯨木魚的另一端,抓住高高的秤桿,手里掐印訣。
他使的是千斤法,能使自身體重增加千倍,達到十五萬斤以上。但是沙奕毫不費力,就將他蹺到最高處。
“你難道有百萬斤重?”
靈吉菩薩不甘,試圖用移山咒喚附近山神、山峰壓身,但是浮屠山自成乾坤,辟于三界外,哪有什么山能用。
他掛高處嘆道:“我認輸。”
【你經(jīng)歷了靈吉菩薩的賭斗】
【成長值+10】
沙奕心里驚喜,沒想到賭斗也能滋生成長值,于是收了降妖寶杖、吞鯨木魚笑道:“請靈吉菩薩出第二題。”
靈吉落在地上,面目沉凝,心想這第二題必須十拿九穩(wěn)拿下,于是抬頭問道:“沙奕,你可敢與我比佛法?”
沙奕暗罵一聲無恥,哪有和尚找道修比試佛法的?這可怎么比?
誰知烏巢禪師點頭道:“佛本是道,道亦是佛。這第二題也公平。”
眼見烏巢禪師已經(jīng)認可,沙奕不得不昂首道:“有何不敢,開始吧!”
靈吉合十笑道:“你既從人間來,那我問你這人間境況如何看?”
他不提人間還好,一提此事,沙奕不由怒目道:“東漢之后,三國生晉。晉難長久,五胡禍亂天下蒼生。”
“你且下了靈山,看這西牛賀洲、南贍部洲,哪里不是流血漂櫓、生靈涂炭?這人間煉獄可入你佛眼一觀?”
他為這世間鳴不平。
靈吉菩薩卻搖頭道:“非也,人間王朝更替本就是無常變化。我佛慈悲,自當有佛陀入世,度化蕓蕓眾生。”
“你只見殺戮、苦困,卻不見因果倫常。若非南贍部洲百姓不信佛法、不尊佛理,種下因,又怎會結(jié)果?”
“如今業(yè)障積壓難解,當釋放后,自會平消、惡去善來。待南贍部洲皈依我佛,人間到時就會迎來盛世。”
五胡之后,始有盛唐。
但沙奕攥緊拳,并不認可。
一派胡言!因為百姓不信佛,就是惡因,所以要結(jié)被涂炭的惡果?這是什么善惡倫常?這是什么佛法果報?
“靈吉,你就睜不開眼,瞧不見這人間苦難、百姓流離不幸嗎?”
他大聲喝問道。
“阿彌陀佛,非是我佛不見,而是這世間能見的不幸皆是尋常苦難。真正的不幸,是他們對自己的苦難一無所知。愚昧是罪,故須我佛度化啊!”
靈吉菩薩搖頭辯道。
世人苦難,卻對這苦難的來源一無所知,木然而活,確屬不幸。
但他們要知道的是去禮佛信佛?
沙奕直視他,一字一句問道:“可若這不幸是你佛造成的呢?我只見人世間最大的不幸,是他們明知身處苦難之中卻無力改變,偏寄希望于你佛。”
五胡亂華的背后,是佛陀入世收割信仰。偏偏百姓不明就理,他們無力改變自身,反而相信佛能救他們。
這與相信劊子手有何區(qū)別?
當真可悲!
靈吉菩薩拋開事實,含笑道:“若他自知不幸,無力改變,那心向我佛,由我佛度他脫離苦海,有何不對?”
沙奕不禁啞口。
他終于明白,為什么有時候道理講不通了。當立場不同,認知不同,善惡不同,就是雞同鴨講,無理可辯。
這種時候,只能用拳頭講理。
“眾生……不需要你救!終有一天,他們會摒棄你的佛,自生自救!”沙奕目光決絕,似替天下眾生發(fā)下宏愿。
靈吉菩薩卻合十而笑:“但有靈山尊佛在,自當住世度眾生。”
好一個度眾生!
這吃人世界、尸橫遍野!
誰人來度?
道真與竺法信死前都在嘆一句“佛有何用”,怎不見你佛陀度世?
明明是你佛要這眾生經(jīng)歷苦難!只要靈山在,眾生就脫不得苦海!
沙奕壓抑著滔天怒氣,直想質(zhì)問一聲“若有人踏碎那靈山呢”。可是他不能,至少現(xiàn)在他沒有這樣的底氣。
光陰流轉(zhuǎn),時移世易。
當有這一天,他會用腳去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