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許是擁有的不多,又或許是擁有的守護不了,所以,性格偏執忸怩,內心掙扎吧。
年少時,第一次主動交了朋友,可朋友還有朋友,后來覺得自己可有可無,就漸漸疏遠。后來,以為會一直在的人,也狠心離開,少女,好像接受了放棄、拋棄、離別。
漸漸成長,慢慢自己走出去,掙錢后,從懵懵懂懂到了解生活、工作的苦楚后,她開始特別在意錢財,不舍得花。她忸怩又執拗不安。好像快樂對她很難。
她焦慮于花錢,焦慮于掙不到錢,也焦慮于跟人相處,焦慮于別人的閑言碎語,她的內核總是那么不穩定,敏感又脆弱。
有她,給人幫忙干活,可能前一天肚子不適的緣故,干活沒精神,比別人早回兩小時,卻會焦慮別人會說什么。我見她時,她總是這么焦慮顧慮著,發生的、未發生的事。
勸也沒有用。
一天,她蹲在一條狗面前,撫摸著,哽咽著說出了藏在心里的一個名字。淚就一滴一滴的滴在地面上,被撫摸的狗好像知道了她的心事,搖著尾巴,給她表演翻滾,見她沒反應,就靜靜陪著她。
她的狗子也跟這條狗一個顏色。一樣喜歡鬧著翻滾。每每回家,狗子總會來接人。這次回來卻不見它。身邊充滿人,雜亂的心事也掩藏在笑里,勉強維持人際關系。
后來連家都是需要維持人際關系的地方。心的安穩處,又在何方。
她的嬸嬸們老老有意無意提起,要把她和姊妹們嫁出去,就可以給弟弟換錢蓋房子。她不理會,也不想理。
她的狗子還在時,人們來了看到狗子,總說把她賣了,老死在家里不好。
可不是說狗死了會自己走嗎?
她堅決不賣,可后來狗子還是被賣了。說什么死在家里,別人會說什么什么,總是有人告訴她,這么做別人會怎么怎么,那樣做別人會怎么怎么。長輩的念叨,總會成為一根刺,明知不如愿,卻又不得不遵守處事規則。
忸怩刻在日子里,生活就是苦的。妥協成了常態,自信便成了奢望。
人通過日子看忸怩的內心,內心的忸怩又在日子里生根,有天,痛苦的想拔掉,卻發現它成為了身體的一部分。人們稱之為性格有缺陷。
2025.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