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家的第六天,早上,父親叫我們起床去給親戚家幫忙搬磚搬水泥,睡意沒有醒,被強行開機原因,一直處于緊繃的狀態,像燒開的熱油,見到有點水滴的苗頭就濺油,濺傷了人。
我起來了,跟父親說去西昌看看。父親就叫妹妹跟弟弟去干活,早上冷的很,被窩暖和又麻痹人,弟弟一直不起,妹妹也磨磨蹭蹭。
父親見了著急,人家一大早打電話過來,說去給他們幫忙蓋房子,結果一個兩個的都沒有睡醒。
去叫弟弟幾次都叫不醒,一直不起,父親就有點氣,就把房門嘭的一聲關上了。
我就走出去安慰父親,“現在才五六點,現在的年輕人在家休息都是起不來的,又不是上班,定個十個八個的鬧鐘,在家休息睡覺肯定起不來的,晚一點叫吧,醒不來強行叫醒會適得其反”
父親憂心忡忡說“人家一大早打電話過來叫去幫忙干活,一個二個的,都不醒,不起”。父親有一套自己的行事態度。總不理解現在的小孩早上睡不醒,賴床的狀態。
想維持良好的人際關系,不落人口舌,其實是一件麻煩又痛苦的事。因此,父親的糾結、父親的氣急敗壞、父親的氣不成鋼,也就有了出處。
后來父親氣的走了,可能郁郁不得志,很晚才回來。
父親走后,弟弟妹妹也起了,跟弟弟說“吃完就去吧,不去說不過去”
弟弟說“要干活不早點說,昨天怎么不說,都才睡了三四個小時,怎么起得來”
人跟人的煩惱和需求總在時間線上摩擦,噼里啪啦,像燒電焊時的火星子,刺激著人的神經。
我坐車去了城里,在圖書館路口看到一群擺攤的,就買了個包子吃,蹲著路口觀察了一會。套圈小攤三四個,套的小孩還是有很多。
買小吃涼面的三個小攤人卻少。一個放調料的盒子,一個桶上面放一袋用塑料袋包著的涼面,坐著小馬扎,一個小攤就這么誕生。
可能是市中心廣場的緣故,買的貴了點,五六塊一份,大人不屑吃,來來往往的小孩學生又沒多少錢。買的人少。
吃完包子,看到也差不多我就去樓上的新華書店看書。
店里來看書的人很多,還有一個聰明女在寫作業,來書店寫確實是個好辦法,既安靜,又有凳子可以坐著寫,坐累了,換個蹲式繼續。
我在旁邊看著書,《玫瑰從來不慌張》帶我走入了一個老師的世界里。
在這里,看到她成長時,遇到普通的紙能劃破皮膚卻冤枉了倆個學生而深表歉意;也看到了她信任愛好學生,成為學生的精神支柱,為那個叫‘勺’的學生指明了道路;也看到了她的筆下愛與溫存。
那扇被踢壞了的學校大門,跟那一扇校長說的‘堅不可摧’的玻璃門都在學生心中種下了珍貴的種子。等到雨水滋潤大地時,破土而出,長成人生的參天大樹,滋養反哺社會。
可能是包子的原因,肚子有點不適,就把書放回書架,出去解決困境。卻看到剛剛還成群結隊擺攤的門口,一個擺攤的都沒有看到。幾分鐘后,等我回來,三三兩兩又擺上攤。
快的離奇,還以為之前只是錯覺,他們就沒有離開過一樣。可能是城管來過,看到這些,給我擺攤的想法增加了經驗。總歸有點收獲。
又回到書店,卻再不像之前,能找到入迷的書,就到處看看。看到了一個小孩把衣服墊在地上,雙手撐拿著書,屁股撅著斜跪在那里看書;還有一個不拘小節的,直接趴在地上,小腳歡樂的一登一登的,沉浸在書的世界里,歡樂、愉悅。
三四點時,邊走邊看走到以前待過的學校附近,變化不大。
路邊有一家漢堡店變成了米粉店,左邊衛生環境還是糟糕,有一家已經關門出租了。
小攤販只看到了一個賣手抓餅的阿姨,以前喜歡吃時,經常在她那里買,幾年不見,她還是這片地方的手抓餅王。
人在困于生機時,總是迷茫,不知道做什么才能賺到錢養活自己和家人。知道做小攤販可行,知道買水果也可以,多投一點開個小店也可行。
就是猶猶豫豫,顧慮太多,卻什么都沒有親自去試錯。所以,迷茫其實是想的多,做的少了。總以為時機還不成熟。只基于表面的想想,人可能會越來越廢,變的不自信。
所以,想到了,能做就去做,持續復利的行為,總會在未來開出美麗的花,供你采摘。
2025.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