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希臘德爾菲神廟門口石碑上有三句箴言,第一句是“認識你自己”。這是人類關于“自我和探尋內心世界”最古老的箴言。
《論語.學而》中“吾日三省吾身”。也是對自我內心的一種慎重和幡然的審視。
印度詩人泰戈爾說:“古圣梵典教導我們,‘認識你自己’——因為認識就是解放。”
當然,我不是專門羅列古代圣先曾說過什么。只說早在幾千年前,古人便對自身深刻自省。反觀熙熙攘攘大街小巷里摩肩擦踵的現代人群,似乎這個問題就今天而言,仍停留在某種字面的解釋,實踐中沒多大進展,其效甚微。而我們關注的重點,就在于人群對自我認知的實踐成果。
然而,人們在雜亂無序的社會生活中,偶有閑暇,對“認識自我”僅效仿說說而已,或許話一出口便會引起旁人一陣揶揄的哄堂大笑。以致勸誡的溫徐良言,成了調笑打鬧的笑柄。
也似乎周圍人群等,有知道這句話具體深層含義的人也不多,即便知道,獲得其中的一知半解,便覺得有了與人的迥然,把真正哲理精髓當作閑聊從這耳朵進,那耳朵便出去了。對自我審視的過程從來都不以為意,更不以為然。
人們要么在桎梏般的愚妄中,始終延續一種渾渾噩噩的生活狀態;要么就是忙碌著,把自己忘在了惆悵煩悶的瑣事里;要么,人們根本不知道和不習慣這樣做,什么心靈對話,什么對自我內心世界的透視與探索,似是閑暇倦怠婉爾一聽的天方夜譚罷了,自己和“它”不認識,更沒什么過深“交情”和關系。有它五八,沒它四十,日子照樣過,也不曾感覺缺了什么;要么,對這個狀態抽象的問題,感覺有種不可理喻疑惑不解的迷惘,如霧里看花水中望月,于是,一番嗟嘆,人生仿若多少事,便與之隔絕,望斷天窗再不多看它一眼。倒也省卻許多“麻煩”。然,此麻煩,非彼麻煩。以至犯下了人生最大的錯卻渾然不覺。這很難簡單敷衍說是為什么。如果說,對“自我認知”絲毫不理解,或有情可原吧。但如果知道呢?就只能用不求進取來解釋對自己“不作為”的糊涂行為了。
是一種糊涂嗎?我這樣問自己。
好像我也犯過類似錯誤,但這錯誤從未立即反饋讓人感覺刻骨銘心或錐心刺骨的后果,使人覺察事態的凝重。這問題經再三思索,才覺愈加地深奧。它可不是閑來小去的彈指間,在自我審視與透視中,看到的是我們潛藏的真實的自我和靈魂。泰戈爾說“認識就是解放”,其實就是,一種自我精神思想的解惑,迷霧散盡,才能獲得精神靈魂在繁雜事物中放飛的灑脫與自由。因為,你認識到了你自己。在人世的迷途中找回了真實的自己。
同樣的一句話:此我,非我。
現實生活中我,只是內在“我”的軀殼和替身。
如果不能很好地在抽象的內心問題上解決,不能進行鄭重真誠的自我審視與對話,與內心真實的自我達不成統一的認識,或內外的思想的一致性,我們內心自我矛盾的激化與沖突,將在所有的生活事務中愈加突出和尖銳,燃起的熊熊烈焰,帶給我們生命的,將是不可調和不能愈合的深層隔閡和性情抑郁的悲傷與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