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5章 好家風愛公物

  • 和聲細語
  • 劉旭剛
  • 3096字
  • 2024-09-25 16:23:28

有一首童謠唱得好:小課桌,別嘆息,是誰把你劃破皮?你幫我們來學習,我們不該傷害你。小笤帚,別生氣,是誰把你丟在地?我去把他請過來,讓他給你賠個禮。公共財物屬集體,幫咱勞動和學習。我們應該感謝它,小心使用多愛惜。聽了這首童謠,令人感慨,發人深思。

現在,幼兒園、學校都非常重視對孩子們進行愛護公物的教育,老師循循善誘啟發,學校制定的文明行為公約和學生守則都有明文規定,愛護公物蔚然成風,已成為絕大多數孩子們的自覺行動。然而,也應該看到,有個別家長缺乏對孩子進行愛護公物意識的培養,忽視在家庭生活中對孩子開展熱愛集體、愛護公物的教育,甚至做出一些帶著孩子損壞公物的事情來。

前不久的星期日,我在公園散步時親眼目睹用魚竿套核桃的怪象,著實讓人氣惱。有一對老年夫婦,奶奶領著三歲左右的小孫子,爺爺拿著末端拴上繩套的魚竿,在公園核桃樹底下,仰著脖子為孫子摘核桃。由于用力拉拽,樹枝被折斷,核桃掉落地上,青青的核桃皮摔得粉碎。周圍一群小朋友正在練習螳螂拳,如果踩上很容易被滑倒。這種損壞公園樹木,影響人們欣賞秋果美景,以及妨礙他人健身活動的不良行為,遭到現場人員紛紛譴責。

在公園的草坪上,或是在住宅小區的綠地里,大多都豎立著標示牌,上面寫著各式各樣的宣傳語:“請您愛護綠色,綠是生命之源”“踏破青氈可惜,多行數步無妨”“用愛心呵護每一片綠色”“繞行三五步,留得芳草綠”“茵茵綠草地,腳下請留情”……按道理說,人們應該自覺維護公共環境,珍惜綠地,愛惜家園。可是,有的人對標示牌視而不見,隨意踐踏草坪,恣意損壞綠地。更讓人不可思議的是,有的年輕夫婦,帶著自己的孩子,在禁止踩踏的綠地上,你追我趕,嬉戲玩耍;拋飛碟,打羽毛球;支起小帳篷,圍坐吃野餐……上述這些不愛護公物的行為,毀壞了樹木,踐踏了草地,破壞了公共環境,給精神文明建設抹上了“污點”。殊不知,傷害更大的是對孩子造成的不良影響。作為家長,本應從小就要教育孩子愛惜公物,不但不教育,還帶著孩子損壞公物,使其幼小的心靈埋下“不把公物當回事,可以隨意毀壞”的陰影,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定會留下后患。

有的學校向同學們發出這樣的倡議書:愛護班級清掃用具,不得毀壞。主動拾撿地上的紙屑,不亂扔垃圾,不在班級內吃零食,保持環境衛生。愛護班級課桌椅,不亂涂畫刻,不隨意粘貼物品,不踩、不拖、不敲桌椅,挪動桌椅要輕拿輕放。愛護班級公共設施,不亂踢打、涂抹門窗,不損壞電扇。愛護墻體,不亂涂亂抹,不踢踩墻壁,不在墻體上打球、留下任何印跡。愛護班級資源,隨手關閉電燈、電扇的電源,節約每一度電,不亂擰亂拽,擰緊水龍頭,節約每一滴水。損壞公物主動賠償,不做損公肥私、損人利己的事情。

學校之所以發出這樣的倡議,說明有的家庭培養出來的孩子,到了學校里不愛惜公物,做出在課桌椅上亂涂畫刻,隨意粘貼物品;亂踢打、涂抹門窗;在墻體上打球、留下印跡等不文明行為。同時也說明,在家風建設中,重視搞好愛護公物的教育,使家庭成員,尤其是小孩子自覺養成關心集體、愛護公物的好習慣,是非常必要的,也很有現實意義。

愛護公物,要從娃娃抓起。家庭是人生歷程的重要課堂,是孩子健康成長的第一環境。教育孩子從小樹立愛護公物的觀念,每個家庭都責無旁貸。家長要反復給孩子講清這樣的道理,公共財物是大家的,而不是個人的,不能獨自占有,也不能隨意損壞。

家長要給予孩子具體指導,比如告訴其對幼兒園的玩具,不能玩完亂扔亂摔,更不能私自拿回家來,而且玩的時候要愛惜,玩完之后要仔細收好,養成愛護公物如同愛護自己喜愛的物品一樣的好習慣。

家長要對孩子愛護公物的行為注意觀察和了解,對好的行為及時表揚,使之樹立愛護公物的責任感、榮譽感,對不正確的行為要及時幫助改正。比如到幼兒園接孩子時,看到其把拖著的小椅子往墻邊一扔就跑過來,家長就應該走過去,帶著孩子一起把小椅子重新放好。

家長對孩子愛護公物的教育要潛移默化、持之以恒。孩子的成長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培養孩子更是一個復雜的工程。在孩子的教育上,家長千萬不能抱有“樹大自然直”的僥幸,對孩子不愛惜公物的行為,不要不以為意,或者把它視為細枝末節的小事,認為孩子還小不懂事,等長大了就會做好了。這種想法是不對的,萬萬不可忽視、放任。同時,對孩子愛護公物的教育也不是一次、兩次就能解決問題的,需要一點一點、反反復復、堅持不懈地進行教育,對不愛護公物的行為,一次也不放過,要耐心幫助孩子改正過來,直到形成好習慣。對于意志力不強、隨意行為較多的孩子來講,這種教育的持續性是十分重要的。

愛護公物,家長要做好表率。俗話說,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在父母的言談舉止耳濡目染的熏陶下,慢慢地滲透到了孩子的心里。父母以身作則,率先垂范,為孩子做好示范和表率,當好孩子的榜樣,孩子會看在眼里,記在心里。父母的行動比對孩子的說教更有引導力,孩子很多的行為都是從父母身上學習到的。

要培養孩子具有愛護公物的美德,首先家長要做愛護公物的表率,用正確的言行,給孩子樹立正確的榜樣。試想一下,如果家長隨意采摘了公園里的鮮花,對公共環境不去愛惜;爬上古樹搞擺拍,把丑行當美來欣賞;在古跡上亂刻亂畫,給千年文物造成損壞……那么,這樣的家長又怎么能說服、教育孩子愛護公物呢?

孩子最大的特點就是模仿能力強,他們在平時生活的點點滴滴中會潛移默化地受父母的言談舉止的影響。因此,在愛護公物上,家長要帶頭做到公私分明,不占用公家財物,不化為私有;要愛護公共設施,使其能夠為更多的人服務;要敢于同侵占、損害、破壞公共財物的行為做斗爭等。身教重于言教,家長給孩子起好表率作用,孩子就會向家長學習,慢慢地懂得愛護公物的道理,逐步養成愛護公物的好習慣,一代影響一代,終將形成愛護公物的好家風。

愛護公物,要營造良好的社會氛圍。公物是全體勞動者通過辛勤勞動共同創造的,體現著社會的整體利益,為全體社會成員共同享用。愛護公物是社會公共生活中的基本要求,是社會公德的重要內容。我國《憲法》明確規定,遵守社會公德是一切公民的義務。違反社會公德,輕的要進行批評教育,嚴重的如破壞公共秩序、擾亂社會治安的要繩之以法。

各級宣傳教育部門,要加大對愛護公物的宣傳力度,作為明大德、守公德、嚴私德的具體內容,利用各種媒體,采取多種形式,使之深入人心,成為人們的自覺行動。有關執法部門,要完善管理規定,細化處罰措施,加大執法力度,對破壞公物者要依法給予懲處,使人們充分認識到社會主義社會的公共財產神圣不容侵犯。

全體社會成員都要不斷增強愛護公物的意識,牢固樹立“以愛護公物為榮,以損壞公物為恥”的觀念,從自身做起,從一點一滴的小事做起,相互提醒、相互監督、相互促進,共同營造“人人愛護公物、人人守護美好家園”的良好社會氛圍。家庭是社會的細胞,家庭成員人人愛護公物,有利于社會公德的遵守和良好風氣的形成。反過來,愛護公物的社會風氣濃厚,則對好家風的形成產生積極的影響。無論是每個家庭,還是整個社會,都應重視搞好愛護公物教育,大力弘揚愛護公物美德,使之相輔相成,相得益彰。

良好的家風、嚴格的家教,如同無聲的教誨,不僅會在言傳身教中幫孩子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更會在潤物無聲中助孩子立起人生坐標,讓人終身受益。不論時代發生多大變化,不論生活格局發生多大變化,我們都要重視家庭建設,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風,努力使每一個家庭成員都能自覺做到講究公共衛生,愛護公共設施,維護公共秩序,遵守公共道德,為建設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貢獻智慧和力量。

(發表于2020年9月18日 今日頭條、網易新聞、手機網易網、《中國勞動保障報》公眾號等)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宝山区| 大庆市| 秭归县| 靖江市| 南充市| 通渭县| 平定县| 哈巴河县| 仙居县| 孝义市| 北票市| 深水埗区| 日喀则市| 青州市| 武强县| 紫阳县| 巫山县| 锡林浩特市| 墨竹工卡县| 剑阁县| 高淳县| 井冈山市| 南安市| 连城县| 安康市| 广东省| 弥勒县| 五河县| 普格县| 定襄县| 微博| 高要市| 闽清县| 元阳县| 蕉岭县| 鄢陵县| 新民市| 喜德县| 洪洞县| 岐山县| 平乐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