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章 張煌言
- 明末:從拯救揚州開始
- 人無渡野
- 2109字
- 2024-10-07 14:59:06
其實在南廷與清廷議和失敗之后,就已經意識到“聯虜驅賊”行不通,并開始更改國策,在這一年初由史可法督師四鎮之一的興平伯高杰北伐,想趁著滿清大軍都在進軍陜西的時候趁機北上。
結果尚未走出南明控制疆界,高杰便被降清的睢州總兵許定國誘殺,史可法只好冊封高杰之子后率軍退回揚州。
南明的第一次北伐行動尚未開始就結束了。
但為了掩蓋朝廷的無能,“聯虜驅賊”之策又被重新提起,仿佛什么都不用干,坐等清、順兩敗俱傷即可。
直到九江城外的那場大戰,明軍不僅擊敗了向來令北人為之色變的真夷騎兵,還絞首一千余具,令得朝野上下一片鼓舞歡騰,于是對虜兵事便被重新提上議程。
對于此時掌控朝局的馬士英來說,始終被東林黨視為臂膀的左良玉覆滅,袁繼咸又在九江與建奴正面對決,無論勝敗都會使其實力大減,
而應天周圍尚有自己所掌控的三鎮兵精糧足,自己的地位便會愈加穩固。
于是便不加吝嗇地對袁繼咸大肆賞賜,贊美之詞更是溢于言表,眼看就要把他捧到一個極高的地位,使其卡在九江成為一枚動彈不得的棋子。
朝中錢謙益等人心有不甘卻也無可奈何,一旦袁繼咸兵敗他們便再無兵權能夠對抗馬士英,也只好捏著鼻子認了,只希望贏下這場戰爭之后會有別的機會。
一時間,一場再普通不過的小勝在各種版本傳揚之下轟動了整個東南,人人都認為中興有望紛紛奔走相告,連帶著曾在九江釀成大錯的明軍一時也眉清目秀了許多,甚至還有許多士紳千里迢迢趕來犒軍。
這日,明軍大勝建奴的邸報傳到寧波,滿城士紳為之驚喜,便請寧波知府將邸報抄錄數份張于寧波各城門大肆傳揚時,正好有一名身材高挑消瘦的年輕士子路過,
仔細看完后卻不像周邊人那樣欣喜若狂,而是微微嘆了口氣。
“兄臺這是何意?見不得我國朝大勝嗎?”
背后傳來一聲不解質問,這士子懶得理他,轉頭便走。
誰知身后人也不依不撓,跟上來攔住他:
“兄臺何意,不妨明告!”
士子默然半晌,看著攔住自己的年輕臉龐,聲音低沉地說道:
“我并非不愿看到我國朝大勝,而是如今東西兩路賊虜數十萬大軍齊來,前途未卜,一場小勝卻要如此炫耀,
將來若偶有失利,群情激憤之下豈不令前線主帥難做?若朝中因此受到影響,催促出師決戰,豈不是大禍將至?
塵埃尚未落定,等大勝之后再舉城歡慶也為時不晚。”
那年輕人也是聰穎過人,立刻意識到眼前人說的對,此刻的局面雖然有助于提振士氣,但對前線大軍來說卻有捧殺之嫌,
何況寧波文風昌盛,復社之風也極為盛行,對把控朝廷局面的馬士英也向來反感,此刻朝中突然一反常態大肆贊賞袁總督,只怕內里又要有什么見不得人的目的。
“我這便往知府衙門去,請他們揭了這邸報!”
年輕人行動果決,立刻就要轉身向知府衙門去,剛走了兩步卻又想起來什么,朝那名年輕士子拱手道:
“還未請教大才姓名。聽言語也是我寧波人士?不如與我同去衙門見知府大人!”
“大才不敢當,蹉跎二十余年也不過是個舉人罷了。”
年輕士子回禮:
“在下姓張,名煌言,字玄著,家住鄞縣。此番正要出城往九江前線殺敵報國,恕難與閣下同去。”
年輕人眼睛一亮:
“張玄著?可是當日鄉試上試射三發皆中的張蒼水?莫要自謙了,以兄臺文武之能,你這二十多年可不算蹉跎!”
崇禎十五年,因李自成在全國遍燃烽火,朝廷開始重視培養文武兼備的人材,因此張煌言雖然考的是文舉,但也要參加一些武備科目。
考試時,考官以兵事急,令考生兼試射,張煌言“三發皆中,眾驚嘆之”,從而一舉成名。
年輕人自然不肯放他走,拉著他的袖子笑道:
“玄著兄不必急于一時,不如先與我同去見知府大人!”
張煌言掙脫不得,只好答應下來:
“還沒請教兄臺姓名?”
“請教不敢當,我與老兄一樣,都是寧波人。”
年輕人笑道:
“在下姓華名夏。你我好歹相識一場,待酒足飯飽后我與你引薦幾名好友,咱們同去投軍便罷了!”
...
“大人怎么不多睡會?”
第二天一早,劉慎就立刻策馬來到了營中,駐扎在此的營兵看到劉慎來這么早,便問候了一聲,臉上帶著一種男人都懂的賊笑。
昨日劉慎從順營中歸來,馬上還帶著一名女子,環抱懷中大搖大擺地走回城內,一時間被明軍各營傳為美談。
但若讓他們知道他懷里抱著的是大明王妃,只怕整個城池都要為之轟動。
劉慎沒有說話,只是抬頭看了一眼日色,然后下令:
“校場擊鼓,聚將!”
眾人一時凜然,他們很少見到戰場之外的劉慎露出這幅表情,便立刻俯首聽令。
一時間,鼓聲震震在營中回響,甚至連城上明軍都被驚動,探頭往下看出了什么事。
劉慎站在校場點將臺上閉目養神,等到一通鼓畢猛然睜開雙眼,看了一眼校場上站著的不足半數的兵士:
“周定、宋震岳!”
二人急忙出列俯首。
“著你二人為軍紀官,各領二十人看住轅門,三通鼓畢遲至者,直接押往此處斬首!”
劉慎怒喝一聲,說出的話卻是殺氣凜然,連校場中已至的兵士都感受到他口中赤裸裸的殺意:
“繼續擂鼓!”
令兵領命,鼓聲隆隆繼續在營中響起。城上明軍見勢不妙,急忙去城內通知他們相識的游兵營軍士。
昨天劉慎率五百騎兵出擊,剩余人連同城內勞役一起在城外扎下營寨,等到騎兵們帶著財貨回來后便紛紛前往城中慶祝,
劉慎也知曉這幫人在戰場生死一線,不愿逼得太緊,便令他們不許持強凌弱騷擾百姓,然后等天一亮就歸營。
此刻天已大亮,歸營兵士還不到一半。
二通鼓畢,又稀稀拉拉回來不少,有些人身上還帶著酒氣,歪七扭八地站在那里打著哈欠。
“再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