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一 我國宏觀就業積極形勢

我國在就業方面具有較好的政策支持條件和有利的環境基礎。經濟發展態勢的持續向好為就業形勢穩定提供了有力保障;就業優先政策的實施、各項穩就業政策的持續發力都有力地促進了就業穩定;新業態、新動能的持續增長,各種新職業、新工種的不斷涌現,也帶來了更多創業就業機會。

(一)宏觀經濟發展態勢向好

一個國家、一個地區在一定時期內的經濟狀況直接影響其社會就業狀況。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創造了經濟持續高速增長的奇跡。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要“構建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2023年3月5日,時任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向十四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作政府工作報告時表示,過去五年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取得舉世矚目的重大成就,國內生產總值增加到121萬億元,五年年均增長5.2%。2020年在全球經濟負增長的情況下,我國成為唯一保持正增長的主要經濟體(2.3%),我國依然穩住了總體經濟,實現了穩增長、穩就業、穩物價。

第一,就業環境整體穩定。和平與發展仍然是當今時代的主題,在這個共識之下,保證經濟穩定發展逐漸成為各國發展的中心問題。我國加入WTO后,經濟呈現較快增長的趨勢,并且社會穩定,整體經濟環境平穩,良好的國內環境吸引了大批的國際資本入駐,社會就業形勢良好,就業環境較穩定。

第二,就業途徑多樣。隨著國家經濟與國際資本融合度的提高,我國從以前的單一經濟體逐步轉變為現在的多元化經濟體,大批具有競爭力的新型企業的出現擴大了國內的就業市場,多樣化的經濟體制也促使越來越多的畢業生選擇自主創業。這是一種良性循環,一方面,畢業生的就業問題得到了解決;另一方面,大規模的就業會增強市場活力,促進經濟增長,進一步創造更多就業崗位,促使更多的畢業生實現就業。

(二)新就業形態蓬勃發展

當今時代,信息技術加快發展,大量新興職業應運而生,如互聯網運營、網約車司機、帶貨主播等。傳統就業形式插上了互聯網的“翅膀”,以新的形態為就業市場注入了活力。新業態、新模式依托互聯網、5G等新技術,令傳統的生產、分配、消費等環節產生了深度變革,創造了更多就業崗位,為高校畢業生提供了更多機會。以共享單車為代表的共享經濟在我國得到全面發展。國家信息中心分享經濟研究中心發布的報告顯示,2020年我國共享經濟領域平臺企業員工數有約631萬人,共享經濟創造了8400萬個靈活就業崗位,平臺經濟、共享經濟成為我國容納就業的另一個“蓄水池”。2020年以來,在線辦公、在線教育等新興行業得到蓬勃發展,以互聯網經濟為代表的新動能顯現出強勁生命力。在線醫療健康、在線教育、生鮮電商、在線辦公、在線文娛、手游、生物醫藥等行業領域也逐漸發展完善,爆發出巨大的市場潛力。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中國就業培訓技術指導中心聯合阿里巴巴釘釘發布的《新職業在線學習平臺發展報告》顯示,云計算工程技術人員、物聯網安裝調試員、電子競技員、數字化管理師等在內的新職業人才,人才缺口超千萬。因此,新就業形態在穩定和增加就業方面發揮著十分重要的作用,未來可創造的就業空間將更加廣闊。

拓展閱讀

為全面、客觀、如實、準確反映當前社會職業發展實際狀況,2021年4月,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國家統計局聯合啟動對《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分類大典(2015年版)》(以下簡稱大典)的修訂工作。同時,為促進青年特別是大中專畢業生就業創業工作,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向社會公示了相關新職業信息,其中機器人工程技術人員等18個新職業信息是第一批向社會進行公示的信息。當時公示的新職業有以下幾種。

一是在數字經濟發展中催生的數字職業。數字經濟是以數字技術為基礎的新的經濟形態,具有發展速度快、輻射范圍廣、影響程度深等特點。數字經濟正在推動生產方式、生活方式和治理方式產生深刻變革。《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明確指出要加快數字化發展、建設數字中國,對數字經濟、數字社會、數字政府建設作出了系統部署。此次大典修訂,對產業數字化和數字產業化背景下的職業分類進行了專題研究,對其中數字特征明顯的職業予以標注。公示出的“機器人工程技術人員”“增材制造工程技術人員”“數據安全工程技術人員”“數字化解決方案設計師”“數據庫運行管理員”“信息系統適配驗證師”“數字孿生應用技術員”“商務數據分析師”“農業數字化技術員”等職業,均參照《數字經濟及其核心產業統計分類(2021)》,從數字產業化和產業數字化兩個基本視角,圍繞數字語言表達、數字信息傳輸、數字內容生產三個維度,以及工具、環境、目標、內容、過程、產出等六項指標進行了界定。對數字職業進行標注,是我國職業分類工作的重要創新,對推動數字經濟、數字技術的發展以及提升全民數字素養具有重要意義。

二是在碳達峰碳中和的發展目標要求下涌現的綠色職業。碳達峰、碳中和是實現經濟社會更高質量可持續發展的必要路徑,正在悄然改變能源與經濟結構,推動產業轉型升級,“碳匯計量評估師”“綜合能源服務員”等新職業應運而生。占據主體能源地位的煤炭資源,其清潔化、大型化、規?;?、集約化利用和由單一燃料屬性向燃料、原料方向轉變的產業發展新趨勢,使“煤提質工”這一新職業從傳統產業中孕育而生。轉變農業發展方式、優化農業產業結構,通過數字技術的引入,不斷提升農業數字經濟滲透率、實現農業農村高質量發展,催生出“農業數字化技術員”這一綠色農業領域的新職業。

三是在新階段新理念新格局和人民美好生活的需要中孕育的新職業。隨著基層一線從事退役軍人政策咨詢、信訪接待、權益保障、安置服務、就業創業扶持等事務的人員增多,傳遞黨和政府關心關愛、打通政策落實“最后一公里”的重要力量——“退役軍人事務員”這一新職業得以提出。隨著《中華人民共和國家庭教育促進法》的出臺實施和“雙減”等政策的推行,確立從事家庭教育和研學旅行指導人員的職業屬性、界定職業工作任務等顯得很有必要,基于此,專家和有關部門提出了“家庭教育指導師”“研學旅行指導師”兩個新職業。當下民宿行業蓬勃發展,短短幾年便實現由“0”到“百萬”級的規模跨越,“民宿管家”得以設立為正式職業。再如,城市軌道交通建設如火如荼地開展,城市軌道交通設施不斷投入運營,對城市軌道交通行業從業人才的需求量已達數十萬人,事關廣大城市居民出行安全的“城市軌道交通檢修工”這一職業的確立將為服務人民美好生活、促進共同富裕提供堅實保障。

職業分類作為制定職業標準的依據,是開展職業教育培訓和人才評價的基礎性工作。此次新職業信息的公示發布,對于增強從業人員的社會認可度、促進就業創業、引領職業教育培訓改革、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等都具有重要意義。

新職業信息經公示征求意見、修改完善后,正式納入新版大典。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將會同有關部門組織制定新職業標準,同時面向社會廣泛征集新職業標準或評價規范,指導培訓機構依據國家職業標準開展培訓。同時,積極穩妥推行社會化評價,由經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門備案的用人單位和社會組織開展評價活動。對評價認定合格的人員,由評價機構按照有關規定頒發證書。獲證人員信息納入人才統計范圍,獲證人員按規定享受職業培訓補貼、職業技能鑒定補貼等政策。

(三)創業帶動就業成效顯現

近年來,國務院和各級地方政府積極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搭建創業創新平臺,完善創業創新支持政策,做好創業創新公共服務,市場主體的潛力和活力得到快速激發,創業成為帶動就業增長的重要源泉。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在2020年全國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活動周上公布的“雙創”數據顯示,大學生創業群體持續壯大,2019年創業的大學生達74.1萬人,較2018年增長9%。精準施策激發大學生創業就業熱情,“校企行”創業就業專項行動總體帶動畢業生就業超過24萬人;全國新登記市場主體數量快速增長,2019年新登記市場主體2377萬戶,截至2020年5月底,全國登記在冊市場主體1.29億戶,比2019年增長4.7%;創新創業推動高技術產業快速增長,高技術制造業收入持續增長,2020年7月,高技術制造業增加值同比增長9.8%,連續5個月保持8%以上增長;返鄉創業就業群體持續壯大,據農業農村部2022年底發布的統計數據,全國返鄉入鄉創業創新人員已達1220萬;截至2021年底,全國孵化器總數已達6227家,眾創空間9026家,正在加快構建體系化創新創業服務生態鏈?!半p創”平臺持續優化,支撐作用進一步加強。區域示范基地帶動作用明顯,“雙創”平臺對創新創業形成合力支撐。創業創新帶來的新業態和新動能的成長發展,對促進就業起到了重要作用。

(四)重點群體就業保持穩定

政府把高校畢業生就業擺在就業工作首位,以就業促進、創業引領、基層成長為著力點,促進供需對接和精準幫扶,實現了高校畢業生就業水平總體穩定。自2006年“三支一扶”計劃實施以來,截止到2022年,已累計選派43.1萬名高校畢業生到基層服務;根據2021年至2025年實施第四輪高校畢業生“三支一扶”計劃,每年將選派3.2萬名左右高校畢業生到基層服務,累計選派16萬名,用五年時間,為基層輸送和培養一批緊缺的管理人才、專業人才和創新創業人才;特崗計劃自2006年實施以來,截止到2021年底,中央財政累計投入資金超過1000億元,國家通過制定相關政策和法規,為特崗計劃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環境;化解鋼鐵、煤炭行業過剩產能行業職工安置工作整體平穩有序;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平穩增長,農民工綜合素質顯著提升。2021年,全國農民工總量2.93億人,農民工平均年齡和學歷平均水平繼續提高:從年齡看,農民工平均年齡41.7歲,比上一年提高0.3歲;從學歷看,農民工中未上過學的占0.8%,高中文化程度占17.0%,大專及以上占12.6%,大專及以上學歷農民工占比提高。各地注重精準施策,通過勞務協作試點、技能脫貧、創建就業“扶貧車間”等多種形式,促進農村貧困勞動力轉移就業。

拓展閱讀

2022年5月12日,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發布了《關于貫徹實施新修訂的職業教育法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要求做好新修訂的職業教育法的學習宣傳和貫徹實施工作。

《通知》強調,各級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門要充分認識職業教育法修訂的重大意義,認真做好職業教育法的學習和宣傳工作。新修訂的職業教育法進一步明確職業教育的目標是培養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具體形式包括職業學校教育和職業培訓。首次提出面向市場、促進就業基本原則,明確大力發展技工教育,全面提高產業工人素質。進一步明確職業學校學生在升學、就業、職業發展等方面與普通學校學生享有平等機會,設專章明確學生實習實訓等關鍵環節中各方的法律責任。

《通知》提出,各級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門要結合職能職責,創造公平就業環境,加強學生權益保障,為職業教育發展營造良好社會環境。加強對各地公共就業服務機構指導,保障職業院校學生享有公平就業機會和平等權利。對符合條件的職業院校畢業生,按規定落實社保補貼、培訓補貼、求職創業補貼等就業支持政策。引導事業單位樹立正確的選人用人理念,著力破除社會上存在的唯名校、唯學歷的用人導向,指導事業單位根據不同行業、不同單位、不同類別崗位職責要求,科學合理設置學歷、職業資格或職業技能水平等招聘崗位條件,打通職業院校畢業生參加事業單位公開招聘的通道。

主站蜘蛛池模板: 西和县| 永登县| 弥勒县| 安龙县| 治多县| 贵德县| 大荔县| 涟源市| 永顺县| 临汾市| 西吉县| 筠连县| 绥芬河市| 高清| 阳原县| 炉霍县| 灌南县| 札达县| 凉城县| 丽江市| 绍兴县| 山阳县| 汾西县| 泰州市| 潜山县| 西平县| 布拖县| 凭祥市| 秀山| 凭祥市| 改则县| 申扎县| 昭苏县| 两当县| 绥阳县| 泾川县| 富宁县| 大姚县| 冷水江市| 马尔康县| 义马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