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創啟未來:大學生創新創業指導與實踐
- 李冬梅主編
- 1525字
- 2024-09-26 13:55:25
一 創新的內涵
(一)創新的含義

約瑟夫·熊彼特
20世紀,“創新”一詞作為一個重要理論而提出。1913年,美國著名學者約瑟夫·熊彼特將創新融入經濟領域范疇內,即建議企業應該從產品創新、工藝創新、要素創新、制度創新和市場開拓創新五個要素創新來發展壯大自身。1950年,美國管理學研究大師彼得·德魯克在熊彼特所提出的經濟創新基礎上進行了補充完善,結合其所研究的領域進一步將創新引入管理學的范疇,他提出了企業制度的創新,即創新就是賦予資源以嶄新的創造財富能力的一種行為。
創新是以新思維、新發明和新描述為特征的一種概念化過程。創新一般包括三層含義:其一,更新;其二,創造新的東西;其三,改變。不同群體對于創新的理解也是不盡相同的。對于普通民眾而言,創新就是說別人沒說過的話,做別人沒做過的事和想別人沒想到的點子。而從學術角度來講,創新是指以現有的思維模式提出有別于常規或常人思路的見解,利用現有的知識和物質,在特定的環境中,本著理想化需要或為滿足社會需求,而改進或創造新的事物、方法、元素、路徑、環境,并能獲得一定有益效果的行為。
創新是人類特有的認識能力和實踐能力,是人類主觀能動性的高級表現形式,是國家、民族發展進步的不竭動力。一個國家、一個民族要想走在時代前列,就一刻也不能停止創新。創新具有新穎性、價值性、目的性、超前性、風險性、發展性。
(二)創新的類型
提起創新,人們往往會聯想到技術創新和產品創新,但是創新的種類遠不止這些,創新按照不同的標準可以劃分成不同的種類。下面依據創新的表現形式進行具體討論。
(1)知識創新。知識創新就是知識經濟化和價值增值的過程,就是為了追求新發現,探索新規律,總結新經驗,創造新方法,積累新知識。知識創新是技術創新的基礎。
(2)技術創新。技術創新本質上是一個科技、經濟一體化的過程,是技術進步與應用創新共同作用的產物,包括技術開發與技術應用兩大環節。
(3)產品創新。產品創新是指性能和特征上全新的或有顯著改進的產品,包括全新的產品和性能顯著改進的產品。
(4)服務創新。服務創新是針對企業內部的流程、規范和規章制度等進行的變革。服務創新相對于其他創新類型而言,風險是最低的。
(5)制度創新。制度創新是指在現有的生產和生活條件下,通過對社會經濟、管理等制度的革新來激勵人們的創造性和積極性,推動社會的進步。
(6)市場創新。市場創新是指開辟一個新的市場和控制原材料的新供應來源。從企業的角度來講,企業市場創新是指企業從微觀角度促進市場構成的變動和市場機制的創造,以及伴隨著新產品的開發,對新市場進行開拓、占領,從而滿足新需求的行為。
(7)管理創新。管理創新是企業運用新的管理辦法、管理手段、管理模式或要素組合使企業管理系統更有效地實現組織目標的活動。
(三)創新的原則
創新的原則即開展創新活動所依據的法則和判斷創新構思所憑借的標準,一般來說,創新應遵循以下幾項原則。第一是科學原理原則。從相容性、可行性以及合理性三個方面評判是否符合科學原理;第二是市場評價原則。市場評價通常從市場壽命、市場定位、市場容量、市場特色以及市場風險等多個方面入手;第三是機理簡單原則。為使創新設想或結果更符合機理簡單的原則,可從新事物所依據的原理是否重疊、新事物所擁有的結構是否復雜、新事物所具備的功能是否冗余三個角度進行檢查;第四是相對較優原則。可從創新技術先進性、創新經濟合理性以及創新整體效果上比較;第五是構思獨特原則。創新貴在獨特和新穎,構思獨特的創新往往能出奇制勝,可以從新穎性、開創性、特色性等方面來判斷創新構思是否具有獨特性;第六是不輕易否定原則。在分析評判各種創新設想時,應避免輕易作出否定;第七是不簡單比較原則。在避免輕易作出否定的同時,還要注意不要隨意在兩個事物之間進行簡單比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