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教程
- 向曉蜜 戴璐洋 梁利蘋主編
- 1696字
- 2024-09-29 16:30:52
三、大學生心理健康的影響因素
(一)外在因素
1.家庭環境
家庭是人格塑造的原始加工廠,一個家庭的結構就好比是一個大的系統,大系統內部又有一些子系統,系統之間存在交互作用,對系統內所有成員的生理、心理和行為有著巨大的影響。和諧的家庭氛圍是保障家庭成員心身健康的重要前提。與孩子的心理健康密切相關的另一個重要因素是父母的教養方式,父母的教養方式大致可以分為四種:權威型、專制型、溺愛型和忽視型。無論是嬰幼兒還是大學生,都需要父母的尊重、關心,適當的管教,及時的關懷,良好的溝通,只有這樣才能保證孩子有正常的心理健康水平。
2.社會環境
隨著社會的發展變遷,物質生活越來越富足,人們整體生活水平不斷提高,社會生活節奏加快,競爭加?。桓咝2粩嘣跀U招,大學生相應地也失去了往日的優勢,面對自我發展和就業問題,難免會有壓力;中西方文化的碰撞,多種價值觀的沖突,也使得一部分大學生感到迷茫和焦慮,加上一些網絡媒體的消極影響,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大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
3.學校環境
大學校園是大學生生活、學習的主要場所,學校的環境和教育風格對大學生的身心狀況有著直接而深刻的影響。比如一所大學的校風校貌、文化精神及管理風格會潛移默化地熏陶大學生。在大學,來自全國各地的大學生匯成一個個班集體,生活在一個個宿舍中,雖然各自的生活習慣、性格、興趣不同,但無一例外都會受到整個班級氛圍、宿舍風氣的影響,有的大學生會因為性格內向或者交往技能缺乏等,不敢和人交往,如果所在的班集體呈現一種積極向上、團結合作的氛圍,大學生則可能在這種氛圍的影響下克服自身的恐懼心理,學會交往;而有的大學生則可能在集體中無法及時有效地溝通交流,導致和同學之間相處困難。
4.生活事件
生活事件主要指那些在生活中發生的對當事人有一定影響的變動事件,往往會引發個體產生一定程度的應激反應。生活事件的產生一方面給個體帶來一定的壓力,另一方面也是衡量一個人環境適應能力的重要指標。大學生常見的生活事件主要涉及以下幾個方面:重大喪失,比如親人朋友離世、患病、人際關系破裂、失戀、失去重要榮譽等,這些重大喪失很可能導致當事人出現心理危機;另外,分離、學業受挫、經濟壓力、人際關系中的沖突、考試失利、違紀處分等,會對當事人造成強烈的負面壓力,他們輕則會出現情緒波動、消極悲觀,嚴重時會導致心身障礙甚至會危及生命安全。
(二)自身因素
1.生理因素
著名的個體心理學家阿德勒在其童年階段,因為患有佝僂病、身材矮小而倍感自卑,加上以優秀的哥哥為參照,少年阿德勒的內心始終充斥著各種煩惱和悲觀的情緒。幸運的是,他沒有自暴自棄,而是通過個人努力,最終成為一名著名的心理學家。大學生正處于青春晚期,生理的發育還沒有達到成熟的水平,尤其是隨著第二性征的出現,體型發生變化,一些大學生對自己的容貌存在強烈的焦慮情緒,一些大學生因為個子不高、過于肥胖而變得十分自卑,不敢在公眾場所發言,甚至恐懼和人交往。統計顯示,相當一部分大學生的心理問題和青春期的生理變化有著密切的關系。
2.個性因素
我們會經常聽別人說“性格即命運”,這里的性格其實是一個人的個性特點。個性決定了一個人的心理承受力,決定了一個人的思維方式、歸因風格和行為模式,而且個性一旦形成,則不易改變,它對一個人身心健康的影響特別大。比如《紅樓夢》里的林黛玉和薛寶釵兩位女性,一個性格憂郁、敏感多疑;另一個性格樂觀、寬容豁達,林黛玉經常郁郁寡歡,傷春悲秋,體弱多病,從心理學的角度看,其實就是一種嚴重的抑郁狀態。一些個性方面存在缺陷,比如過于自我、驕橫、懶惰、自卑、脆弱、敏感、固執、多疑的人,更容易產生嚴重的心理疾病。
3.自我認知
一個人對自己的整體認識水平決定了其未來發展的起點。處于大學階段的年輕人已經強烈地意識到“自我”,渴望發展完善自我,實現理想自我,完成現實自我和理想自我的統一。但是一些學生由于對自我認識不足,對客觀現實認識不到位,就會引起認知上的矛盾,造成內心強烈的落差,進而導致逃避心態,出現意志消沉、頹廢、苦悶、抑郁等負面心理狀態;有的學生干脆通過玩游戲等方式來發泄對現實環境的不滿;有的學生甚至因嚴重的無價值感而滋生自殺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