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三講 堅決反對恐怖主義

恐怖主義自出現之日起,就成為危害人類社會的公害,其暴力血腥的行為方式和對無辜平民的無差別攻擊,給人類社會帶來深重的災難。隨著世界政治多極化和經濟全球化發展,國際交流日益頻繁,恐怖分子借機將恐怖活動推向全球,引發政局動蕩、社會不安,破壞民族團結和睦,極大地阻礙了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嚴重破壞世界的和平與發展。

一 什么是恐怖主義

我國歷來堅持反對一切形式恐怖主義的立場,堅決打擊恐怖主義。《中華人民共和國反恐怖主義法》(簡稱《反恐怖主義法》)第三條對恐怖主義的概念進行了明確的界定:恐怖主義是指通過暴力、破壞、恐嚇等手段,制造社會恐慌、危害公共安全、侵犯人身財產,或者脅迫國家機關、國際組織,以實現其政治、意識形態等目的的主張和行為。

《反恐怖主義法》明確了恐怖主義概念的內涵和外延,主要包含了以下幾個方面的要素。

(一)恐怖主義的表現

恐怖主義是一種反人類的思潮,任何一種思潮都有其外在表現形式,恐怖主義不僅僅表現為“行為”,還表現為“主張”。作為行為的形式,其表現為具有恐怖主義性質的各種恐怖活動,既包括直接采取具體的暴力、破壞、恐嚇等方式制造社會恐慌,給國家、社會或者他人造成身體傷害或者財產損失的暴力恐怖活動,也包括宣揚、煽動等其他類型的行為方式,如準備實施恐怖活動,宣揚恐怖主義,煽動實施恐怖活動,或者非法持有宣揚恐怖主義的物品,強制他人在公共場所穿戴宣揚恐怖主義的服飾、標志,組織、領導、參加恐怖活動組織,為恐怖活動組織、恐怖活動人員實施恐怖活動或者恐怖活動培訓提供信息、資金、物資、勞務、技術、場所等支持、協助、便利等。作為主張的形式,其表現為通過發表文字或者發布言論等方式向他人宣揚帶有恐怖主義性質的意見、看法、理論或者思想體系,以誘騙、指使、策動他人接受這些意見、看法、理論或者思想體系,從而煽動他人信奉恐怖主義,形成恐怖組織,或者從事恐怖活動。

(二)恐怖主義的手段

恐怖主義所倡導使用的手段包括暴力、破壞或者恐嚇等??植乐髁x之所以“恐怖”,表現之一就在于其反人類的非常規手段。暴力或者威脅使用暴力是其最基本的手段,恐怖主義通過血腥的武力侵害他人人身、財產安全,或對他人精神造成傷害,其手段包括殺害、傷害他人,投放危險物質,劫持公共交通工具等。破壞則主要指惡意毀壞公私財物,損壞特定目標或設施的功能和外形,通常是針對具有象征意義的目標和關系國計民生的設施,如切斷公共信息網絡,損毀重要能源供應管線,炸毀公共服務設施等。除了暴力、破壞手段,恐怖主義還會使用恐嚇、強迫、強制、敲詐等以暴力、破壞為劫持力量的手段擾亂他人正常的工作生活秩序,造成社會恐慌。

(三)恐怖主義的目的

恐怖主義的目的是通過實施具體的暴力、破壞、恐嚇等活動,讓社會公眾產生恐慌情緒,以此要挾政府機構、國際組織,從而強迫政府或國際組織從事或者不從事某種行為。換句話說,恐怖主義是想通過直接的暴力、破壞、恐嚇行為,最終實現其特定的政治或者意識形態等目的。

“實現特定的政治或者意識形態目的”是恐怖主義最根本的特征之一,是恐怖主義活動與一般的群體性事件、邪教活動、黑社會性質組織活動、個人極端事件等違法犯罪行為的本質區別。

拓展閱讀

《反恐怖主義法》

《反恐怖主義法》是在總結我國防范和打擊恐怖主義及其活動的經驗,借鑒國外相關成熟的做法基礎上制定的,旨在維護國家安全、公共安全和人民生命財產安全。

《反恐怖主義法》第二條規定如下。

國家反對一切形式的恐怖主義,依法取締恐怖活動組織,對任何組織、策劃、準備實施、實施恐怖活動,宣揚恐怖主義,煽動實施恐怖活動,組織、領導、參加恐怖活動組織,為恐怖活動提供幫助的,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國家不向任何恐怖活動組織和人員作出妥協,不向任何恐怖活動人員提供庇護或者給予難民地位。

《反恐怖主義法》第三條規定如下。

本法所稱恐怖主義,是指通過暴力、破壞、恐嚇等手段,制造社會恐慌、危害公共安全、侵犯人身財產,或者脅迫國家機關、國際組織,以實現其政治、意識形態等目的的主張和行為。

本法所稱恐怖活動,是指恐怖主義性質的下列行為:

(一)組織、策劃、準備實施、實施造成或者意圖造成人員傷亡、重大財產損失、公共設施損壞、社會秩序混亂等嚴重社會危害的活動的;

(二)宣揚恐怖主義,煽動實施恐怖活動,或者非法持有宣揚恐怖主義的物品,強制他人在公共場所穿戴宣揚恐怖主義的服飾、標志的;

(三)組織、領導、參加恐怖活動組織的;

(四)為恐怖活動組織、恐怖活動人員、實施恐怖活動或者恐怖活動培訓提供信息、資金、物資、勞務、技術、場所等支持、協助、便利的;

(五)其他恐怖活動。

本法所稱恐怖活動組織,是指三人以上為實施恐怖活動而組成的犯罪組織。

本法所稱恐怖活動人員,是指實施恐怖活動的人和恐怖活動組織的成員。

本法所稱恐怖事件,是指正在發生或者已經發生的造成或者可能造成重大社會危害的恐怖活動。

二 恐怖主義的特點

通常來說,恐怖主義具有以下方面的特點。

(一)使用暴力的手段

這是恐怖主義的外在表現,之所以被稱為恐怖主義,就是因為恐怖分子通常運用暴力的手段,或傳播血腥暴力理念、以暴力相威脅的方法,比如采用爆炸、放火等破壞性巨大的手段,造成或意圖造成較大的人員傷亡或財產損失。

(二)以無辜社會公眾為攻擊對象

與戰爭等其他暴力活動以特別對象為行為目標相區別,恐怖主義侵害的對象具有不特定性??植乐髁x的受害者不局限于敵對沖突中的直接對立方,而是處于正常生活狀態中的普通人。

安全實例

2015年9月18日凌晨5時許,一伙暴徒襲擊了某地區海拔2600多米的山區偏遠煤礦,并設伏襲擊前往處置的民警,造成11名無辜群眾死亡、18人受傷,3名民警、2名協警犧牲,暴徒逃竄至深山負隅頑抗。

當地立即組織公安、武警和當地各族干部群眾在1300多平方千米山區范圍內開展圍捕,參戰人員克服山陡溝深、林多路險、天寒地凍、空氣稀薄等重重困難,英勇頑強、不怕犧牲,綜合運用多種科技手段,搜捕與圍堵相結合、空中與地面相結合、專業力量和民眾力量相結合,連續作戰。當地群眾自發投入戰斗,在關鍵時刻提供重要線索,每天上萬名各族群眾參與圍堵搜捕,形成了天羅地網。經過數次圍殲戰斗,案件在逃人員吐某不堪忍受山中狼狽逃亡,畏懼警民聯手的密集搜捕,脫離團伙,在家人勸告下投案自首,其余人員全部被警方擊斃。

案例評析:恐怖主義以傷害無辜群眾的方式來達到其非法目的,其對生命的漠視是對現代文明底線的挑戰,是對人類良知的挑戰。血腥的暴力活動是恐怖主義的顯著標志,對無辜社會公眾發動暴力襲擊是恐怖主義的直接表現形式,嚴重危害社會秩序和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每一位公民都應該提高識別恐怖主義的能力,自覺遠離恐怖主義,提高防范意識,遵守防范恐怖主義的相關法律規定,并積極舉報揭露恐怖主義,配合公安機關,與恐怖主義進行堅決的斗爭。

(三)造成或意圖造成社會恐慌

恐怖主義的直接目的是通過對無辜群眾實施暴力行為或對關系國計民生的公共設施以及有特殊意義的標志性建筑進行破壞,引發普通民眾的恐懼心理,營造恐慌的社會氛圍。與其直接導致的人員傷亡、財產損失等有形的物質損害結果相比,恐怖主義的危害還體現在對社會秩序和公眾心理的摧殘,這種精神層面損害后果的危害性和持續性遠遠超過恐怖主義所造成的有形損害。同時,恐怖分子實施恐怖行為往往也具有展示實力和試圖引發效仿行為的目的。

(四)具有明確的政治目的

這是恐怖主義之所以被冠以“主義”之名的原因之一,是其與一般的個人極端行為的重要區別,也是恐怖主義與普通刑事犯罪之間最大的不同??植乐髁x將恐怖行為作為一種說服或宣揚的方式,其真正的目的是實現自己的政治主張。恐怖分子意圖通過實施暴力活動,造成巨大的社會影響,營造恐慌的社會氣氛,引發廣大普通民眾的恐懼心理,致使社會公眾產生不安全感,進而對執政當局產生壓力,影響一國或國際社會的政策方針,從而實現其政治目的。

安全實例

2021年9月26日,胡某收到前同事王某通過手機微信向其發送的2個視頻后,明知是載有宣揚恐怖主義、極端主義內容的視頻,仍通過手機微信將視頻分別發送給20名同事或同學。經審查認定,上述2個視頻含有恐怖分子和極端分子以極度血腥殘忍手段危害他人生命的內容,屬于暴力恐怖視頻。胡某于2021年10月13日被抓獲歸案。法院認為,胡某以散發宣揚恐怖主義、極端主義視頻資料的方式宣揚恐怖主義、極端主義,其行為已構成宣揚恐怖主義、極端主義罪。鑒于胡某具有自愿認罪認罰等情節,法院對其予以從輕處罰,判處有期徒刑6個月,罰款2千元人民幣。

案例評析:恐怖主義思想是恐怖活動的重要誘因。恐怖分子通過制作并發布音、視頻,散發非法宣傳品等形式,千方百計地向群眾傳播恐怖主義思想,煽動實施恐怖活動,傳授恐怖襲擊方法。大學生要提高認識,正確識別,自覺抵制,積極舉報。網絡是恐怖主義思想傳播的重要途徑,在日常上網過程中發現疑似含有恐怖主義思想的宣傳品、音視頻時應當及時停止觀看,確保不下載保存、不評論討論、不散布轉發傳看,并積極向公安機關舉報。

三 恐怖主義的危害

恐怖主義對群眾和社會造成的危害極大,主要表現在以下方面。

(一)恐怖主義對人身安全的危害

恐怖主義是將恐怖奉為教條的一種思潮,其將恐怖觀念和行為系統化,使用暴力手段殘害無辜群眾,營造恐怖氣氛,以此對國家或組織施加壓力,達到其政治目的。因此,蓄意的暴力攻擊和破壞行為是其直接行為表現,巨大的人身傷亡和財產損失是其造成的最直接的危害。

(二)恐怖主義對經濟發展的危害

恐怖主義活動在造成人員傷亡的同時,也造成大量的財物毀壞,帶來巨大的經濟損失。除了毀壞財物造成的直接經濟損失,恐怖活動還會影響投資環境和消費信心,引起市場的過激反應,由此帶來的間接經濟損失更是不可估量。

(三)恐怖主義對政治秩序的破壞

恐怖主義都具有政治訴求,其根本目的是要改變現有的政治經濟秩序,在其主張得不到滿足的情況下,就采取極端暴力手段。因此,影響政治秩序本身就是恐怖主義活動的直接目的,恐怖分子通過破壞政治秩序對政府或組織施加壓力,部分國家的政局可能因恐怖襲擊的發生而出現變化。此外,恐怖主義采取極端手段改變現有政治秩序的做法必然導致對立方的極力反對,從而引發新的沖突和對立,對政治秩序造成更大的破壞。在導致國內政治秩序變化的同時,由于恐怖主義的全球性、跨國性發展,恐怖主義也會直接或間接地造成地緣戰略格局的動蕩。

(四)恐怖主義對社會心理的影響

恐怖主義對社會心理造成的影響集中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方面,恐怖主義的影響廣泛傳播,在很大范圍造成了示范效應,助長了民族分裂行為,對多民族國家的主權和領土統一造成了危害。另一方面,恐怖主義活動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種心理戰。與其造成的人身財產等直接損害相比,對社會造成的沖擊更是影響深遠,恐怖主義會對民眾心理造成恐慌,從而引起社會失序。通過恐怖手段引起世人關注,制造恐慌,攪亂社會心理,從而使社會陷入混亂,本身就是恐怖主義刻意追求的社會效果。在信息技術高度發達的今天,恐怖襲擊發生的情況及造成的可怕后果被迅速傳遞到全世界,其效果被迅速放大,從而引發公眾的焦慮、社會的動蕩。

拓展閱讀

《新疆的反恐、去極端化斗爭與人權保障》白皮書

2019年3月國務院新聞辦公室發表了《新疆的反恐、去極端化斗爭與人權保障》白皮書。白皮書介紹了恐怖主義、極端主義思想的由來,暴力恐怖和宗教極端行為嚴重踐踏人權的現狀,闡明了我國依法嚴厲打擊恐怖主義和極端主義、堅持把預防性反恐放在第一位的立場和做法,并系統介紹了我國反恐怖主義和去極端化斗爭取得的重要階段性成果,彰顯了我國堅決反對和打擊一切形式的恐怖主義、最大限度地保障各族人民群眾基本權利的堅定決心和信心。

白皮書前言指出:

一段時間以來,中國新疆地區深受民族分裂勢力、宗教極端勢力、暴力恐怖勢力(以下簡稱“三股勢力”)的疊加影響,恐怖襲擊事件頻繁發生,對各族人民生命財產安全造成極大危害,嚴重踐踏了人類尊嚴。

白皮書第七部分指出:

近年來,恐怖主義、極端主義全球蔓延,給人類社會帶來重大災難。2001年9月11日,美國發生震驚世界的恐怖襲擊事件,2996人死亡。2002年10月12日,印度尼西亞巴厘島汽車炸彈襲擊事件,202人死亡。2004年3月11日,西班牙馬德里列車連環爆炸案,190人死亡、1500余人受傷。2004年9月1日,俄羅斯別斯蘭人質事件,造成包括186名未成年人在內的335人死亡、958人受傷。2005年7月7日,英國倫敦連環爆炸案,52人死亡、700多人受傷。2008年11月26日,印度孟買連環恐怖襲擊案,195人死亡、近300人受傷。2011年7月22日,挪威奧斯陸爆炸槍擊事件,77人死亡。2013年9月21日,肯尼亞內羅畢恐怖襲擊事件,72人死亡、168人受傷。2015年11月13日,法國巴黎系列恐怖襲擊事件,132人死亡、300多人受傷。2016年3月22日,比利時布魯塞爾連環爆炸案,35人死亡、300多人受傷。2016年12月19日,德國柏林恐怖襲擊事件,12人死亡、49人受傷。2017年1月1日,土耳其伊斯坦布爾恐怖襲擊事件,39人死亡、69人受傷。2017年11月24日,埃及北西奈省恐怖襲擊事件,235人死亡、109人受傷。據不完全統計,2018年全球發生1127起恐怖襲擊事件,造成13000多人死亡。

恐怖主義、極端主義已成為當今世界一大公害,嚴重威脅世界和平與發展,嚴重危害世界人民生命財產安全。嚴厲打擊恐怖主義,深入開展去極端化工作,是國際社會的共同責任,也是保障人權的必然選擇。

四 恐怖主義的防范

我國反恐工作堅持防范為主、懲防結合的原則,所以加強恐怖主義防范工作,把恐怖事件扼殺在發生之前是反恐工作的重點。反恐防范工作通常包括社會面防范、特殊行業防范、重點目標防范和重要環節防范等。

(一)社會面防范

社會面上的一般防范工作主要在于宣傳教育和政府規劃兩方面。

恐怖主義的主張、觀念和意識形態是恐怖活動滋生的思想基礎和得以蔓延的催化劑。恐怖活動組織和恐怖活動人員除直接實施暴力恐怖活動外,還通過各種方式大肆宣揚恐怖主義,煽動實施恐怖活動,實現對他人思想的影響、異化和控制,從而培植恐怖主義的新生力量,擴大恐怖主義的影響,并極力蠱惑社會公眾,爭取得到支持和同情,具有十分嚴重的社會危害。所以,開展反恐怖主義宣傳教育,使廣大人民群眾認清恐怖主義反人類、反社會、反文明的本質,提高人民群眾的反恐怖主義意識,增強人民群眾辨別和抵制恐怖主義的能力,有利于從根源上防范暴力恐怖活動的發生,在反恐怖主義工作中居于十分重要的地位。當前,各級人民政府和有關部門會定期組織開展反恐怖主義宣傳教育,以提高公民的反恐怖主義意識;新聞、廣播、電視、文化、宗教、互聯網等有關單位有針對性地面向社會進行反恐怖主義宣傳教育;教育、人力資源行政主管部門和學校、有關職業培訓機構也將恐怖活動預防、應急知識納入教育、教學、培訓的內容。

城鄉規劃涉及城鎮鄉村的空間布局、規??刂啤⒒A設施布局等,與反恐怖安全防范工作密切相關。政府始終高度關注反恐防范工作,在制定城鄉規劃時就將反恐安全防范考慮進去,并在規劃實施過程中加強技防物防設施建設。在城鄉建設的規劃階段,就預先考慮抵御恐怖襲擊風險的能力,以及應對恐怖襲擊的各種資源的支持等。在主要道路、交通樞紐、城市公共區域,以及重要部位配備、安裝技防、物防設備、設施,加強對重點區域重點部位的監控,為有關部門開展反恐怖工作提供必要的信息支持,并在易受恐怖襲擊的目標,配備、安裝必要的技防、物防設備、設施,加強防范以及應對處置恐怖襲擊的能力。

(二)特殊行業防范

恐怖思想的傳播、恐怖活動的策劃實施離不開一些特殊行業,如恐怖思想可能依靠互聯網傳播,恐怖分子可能依靠電信業進行聯絡,涉恐物資可能通過運輸行業運送,因此這些特殊行業的從業者應加強防范意識,提高辨別和抵制恐怖的能力。

電信業務經營者、互聯網服務提供者應當依照法律、行政法規規定,落實網絡安全、信息內容監督制度和安全技術防范措施,防止含有恐怖主義、極端主義內容的信息傳播;還應當對客戶身份進行查驗,對身份不明或者拒絕身份查驗的,不得提供服務。

鐵路、公路、水上、航空的貨運和郵政、快遞等物流運營單位應當實行安全查驗制度,對客戶身份進行查驗,依照規定對運輸、寄遞物品進行安全檢查或者開封驗視,并實行客戶身份、物品信息登記制度。長途客運、機動車租賃等業務經營者、服務提供者,應當對客戶身份進行查驗。

金融機構和特定非金融機構對國家反恐怖主義工作領導機構的辦事機構公告的恐怖活動組織和人員的資金或者其他資產,應當立即予以凍結,并按照規定及時向相關部門報告。金融服務提供者應當對客戶身份進行查驗,對身份不明或者拒絕身份查驗的,不得提供服務。

住宿業務經營者、服務提供者應當對客戶身份進行查驗,對身份不明或者拒絕身份查驗的,不得提供服務。

(三)重點目標防范

公安機關會同有關部門將遭受恐怖襲擊的可能性較大或遭受恐怖襲擊可能造成重大的人身傷亡、財產損失及社會影響的單位、場所、活動、設施等確定為防范恐怖襲擊的重點目標,督促重點目標的技防、物防、人防設備設施建設和制度建設,加強對重點目標進行警戒、巡邏、檢查,及時掌握重點目標的基礎信息和重要動態,指導、監督重點目標的管理單位履行防范恐怖襲擊的各項職責。

(四)重點環節防范

恐怖組織和人員策劃、準備、實施恐怖活動均離不開資金支持。金融機構和特定非金融機構應加強對涉恐資金的甄別、監控,國務院反洗錢行政主管部門、國務院有關部門、機構依法對其履行反恐怖主義融資義務的情況進行監督管理,發現涉嫌恐怖主義融資的,依法進行調查,采取臨時凍結措施。審計、財政、稅務、海關等部門在工作過程發現涉嫌恐怖主義融資的,將立即通報國務院反洗錢行政主管部門和公安機關。

此外,我國還加強了對出入境口岸和國(邊)境地段的管理,對抵離國(邊)境前沿、進出國(邊)境管理區和國(邊)境通道、口岸的人員、交通運輸工具、物品及沿海沿邊地區的船舶進行查驗,防止恐怖活動嫌疑人員或者涉嫌恐怖活動物品出境入境。

安全貼士

大學生如何反對恐怖主義

(1)積極學習相關法律法規,提高認識,增強知恐、識恐、防恐、反恐能力。

(2)不宣揚恐怖主義、極端主義思想或煽動實施恐怖活動、極端主義活動。

(3)不制作、傳播、非法持有宣揚恐怖主義、極端主義的物品。

(4)不穿戴宣揚恐怖主義、極端主義的服飾和標志。

(5)不為宣揚恐怖主義、極端主義或實施恐怖主義、極端主義活動提供支持、協助和便利。

(6)不參與非法宗教活動。

(7)不阻礙國家機關工作人員依法執行職務。

(8)不歪曲、詆毀國家政策、法律、行政法規。

(9)自覺遵守實名制規定,消除涉恐隱患。

(10)積極配合公共場所安全檢查。

(11)積極參加反恐應急演練,掌握必備的應急知識和技能,有效躲避危險,提高自我保護能力。

為提高公民反恐防恐能力,我國公安部反恐怖局在2008年組織專業力量編寫印制了《公民防范恐怖襲擊手冊》。該手冊意在指導公民如何及時發現涉恐嫌疑跡象,在面對恐怖襲擊時采取正確措施規避危險,掌握緊急情況下自救和互救的知識,以最大限度降低危害程度。手冊內容包括常見恐怖襲擊手段有哪些、如何識別恐怖嫌疑人、如何識別可疑車輛、如何識別可疑爆炸物、發現可疑爆炸物怎么辦、遇有匿名威脅爆炸或揚言爆炸怎么辦等問題,對于學會防范恐怖襲擊能夠起到一定的幫助。截至2023年,該手冊最新版本為2021年版。

防患未然

“我能為國家安全做什么”采訪活動

活動說明

學完本專題后,相信你對于國家安全有了一個全新的認識。請你走入校園、街頭、商場、居民區等地,與周圍民眾交流對于國家安全的認識與看法,讓大家談一談“我能為國家安全做什么”,看看民眾對國家安全的認識程度與態度。在此次活動中,需達成以下幾點目標。

(1)深刻領悟國家安全的重要性。

(2)引導更多人樹立國家安全意識。

(3)加強與他人溝通交流的能力,掌握采訪流程。

活動過程

(1)全班5~7人為一組,每組自行分工,確定采訪地點、采訪提綱和采訪對象,將以上內容填寫至活動準備表(表1-1)。

表1-1 活動準備表

(2)組長帶領組員前往采訪地點,與采訪對象進行訪前溝通,熟悉采訪提綱。

(3)正式進行采訪活動。

(4)將采訪內容放在課堂上與同學們共享,每組展示時間為3分鐘,展示時需派出一位組員作為匯報人。

活動要求

(1)采訪提綱應盡量準確、完備。

(2)采訪最好留下錄音或視頻資料。在進行錄音或錄像前,需提前取得采訪對象同意。

(3)注意采訪和與人交談的尺度,不要出現引導采訪對象思路、窺探他人隱私和強迫他人介紹自我觀點的行為。

(4)最好利用照片、圖片、演示文稿(PPT)等輔助內容配合課堂展示。

活動總結

本次活動結束后,請認真整理和歸納活動材料,并填寫活動總結表(表1-2)。

表1-2 活動總結表

主站蜘蛛池模板: 黔南| 山阳县| 永川市| 全南县| 安图县| 丹阳市| 和田市| 自贡市| 新乡市| 和平区| 久治县| 阳新县| 漳州市| 蒙自县| 石首市| 肃宁县| 东至县| 富民县| 和平区| 佳木斯市| 德保县| 策勒县| 广河县| 邳州市| 额济纳旗| 淮滨县| 和硕县| 花莲市| 扎鲁特旗| 漳平市| 新化县| 黄陵县| 宁夏| 苏尼特左旗| 新余市| 怀远县| 新邵县| 洪湖市| 北票市| 景德镇市| 德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