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仙人遠去的真相
書名: 仙山一座,修行百年做神仙作者名: 菠蘿月餅本章字數: 2029字更新時間: 2024-09-13 10:00:00
大雨漸微。
昏暗的屋子里不見光亮。
當【刀兵決】在腦海里成型的那一刻。
許念就退出了觀山狀態,回歸本我。
而現在的他,看似懶洋洋半躺在椅子上。
但身體微側,如握刀鞘,右手的食指插入左手握著的拳眼當中。
目視窗外潺潺雨幕,像是隨時有無形的刀兵要拔出來一般。
這便是【刀兵決】。
是借著悟道石壁,從他內心最深處孕育而出的法術。
是護道之法,也是殺戮之術。
天邊雨勢忽的一沉,像是云消雨霽前的最后一抹余韻。
許念眼中閃過一道明光。
右手的劍指拔出,如刀一般的朝著斜上方揮去。
虛空里,有無形的利刃穿過小窗,斬破雨幕。
那一瞬間,窗前雨歇。
許念閉上眼。
緩緩回味著方才那一道不屬于人間力量的威力。
以無心算有心。
應可勝過世俗大半武者。
然而依舊有剩下的大半,無法應對。
壓下心中初得法術的激越情緒,他再度進入觀山。
意識轉移,窗外雨聲頓消。
山中石室里,玄靈的身影早已不知在何時消失。
是再度悟道有感,忙著返回消化?
許念揣測著她的想法,卻終究一無所得。
只是在看著那副石刻。
已經沒有了初見時的那種靈感在腦海中躍動的感覺。
“應當像是傳說中那些著名的法寶一般,有著使用的條件,亦或者冷卻時間......”
這樣想著,也難掩許念心中喜悅。
這是一個寶藏,毫無疑問。
有了它,自己的修行之路便能逐漸完善。
只是如何運用......
目前看來,還得靠蹭。
眼見再無收獲,許念便要退出觀山。
時間已晚,早就到了休息的時候。
但就在將要離開的那一刻,意識又掃過悟道石壁,心中忽地的升起一個想法。
意識向后蔓延,擁擠在山石當中。
這是觀山提升后的能力。
先前便是靠此,穿過門口斷龍石。
意識越發深入,宛若置身無法呼吸的水底。
無窮壓力從四面八方而來,壓抑、拘束的感覺一同涌來。
但好在,逐漸的也就習慣下來。
穿行中,意識散開,向四面八方搜索而去。
盡管在巖石當中遠不比外界的速度,卻也在片刻間,就搜尋了方圓幾十丈的范疇。
卻都是一無所獲。
許念心中嘆息,暗道是自己一廂情愿。
沒有人會在修建了一個密室的情況下,再費時費力修建另一個。
可伴隨著他下意識的往更深處探索,忽然渾身壓力一輕。
一個點著長明燈盞,只容一人的狹小空間出現在眼前。
來不及探索這燈究竟是如何在這密不透氣的地下深處燃燒至今。
他的視線,已經被放在巖石上的一本泛黃書冊所吸引。
【太上問道章】
昔年樓觀仙人所傳之法。
許念手中那篇太上感應篇的原始出處。
盡管處于觀山狀態當中,但許念依舊感覺到了自己的呼吸變得急促。
難掩的激動情緒,飛快的在心頭蔓延。
完全顧不上別的事情,意識一頭扎在了書冊上。
文字簡短、內容玄奧,全文充斥著各種暗語和專用字,讓人頭大。
好在最后還附著有很多注釋,像是曾經修行過此法的人所留,讓許念連呼僥幸。
乍得真正完全的修行之法,看的出神,忘了時間。
直到精神疲憊,再無法維持觀山狀態之后。
這才壓抑著激動,合衣入眠。
......
第二天清晨。
照舊前往紫光崖,煉化兩縷山海元炁返回。
和李公公一同吃過清淡早飯。
離開時,忍不住回頭望了一眼藏書樓,心中思緒發散:
如果我那位皇姑姑知道,她苦苦追尋多年的修行之法輕易就被我找到,是會如何作想?
但轉念想了一下,或許也不會怎樣。
沒有山海元炁。
縱然得了修行功法,也是如同雞肋,修行不得。
說不定,還會徒增煩擾。
這種事情,還是讓他來為長輩分憂吧。
而在身后。
看著他離去的背影,李公公眼中閃過一抹狐疑。
“這位十皇子,怎么最近半年來氣色越來越好,而且還有種說不出的出塵氣度,難道說那篇功法真的讓他練出什么名堂了......”
“但殿下都說不可能了,真是奇也怪哉!”
李公公嘀咕了幾句,從天而落海東青打斷了他的思緒。
道觀小院。
許念躺在椅子上,手里比劃著【刀兵訣】。
而在心里,回想著昨夜所看到的描述。
【太上問道章】最后曾有樓觀留言。
千年前,天地靈機消散,修行者失去了生存的土壤。
為求存,修行界集諸宗各門之力打造洞天破界之器。
拋離此方天宇,沿著星空,追索未知而去。
從此,仙人便成了傳說。
“原來,這才是所謂樓觀仙人飛升的真相。”
想到此處,許念不勝唏噓。
靈機消弭、末法來臨。
這種災難,即便連可以摘星拿月擁有大法力的仙人也無法改變。
只能拋棄故土,流浪星空。
“好在我有神秘畫卷,可以誕生元炁,點化靈山。”
“雖不能造福一界,但足以保我修行無虞!”
許念眼中神光流轉,暗呼僥幸。
旋而便將此事拋在腦后,回想書中所言的修行境界。
煉精化氣、煉氣化神、煉神返虛,直至登仙。
他現在自是處于煉精化氣,度過了胎息感應,正在法力煉做玄光。
再之后,便是要鑄就道基。
“筑基之后,或許我便能直面神象大宗師之威......”
心下想著,許念用道書中學來的方法,打磨法力。
......
道觀。
三清塑像下。
許念正在誦念經文,為戰死邊疆的將士們祈福。
一旁。
作為監督的李太白看著少年人一絲不茍的模樣,心中不免劃過一抹同情與悲憫。
同時對于周天子執迷命理,將國家災難全部拋給一個不到十六歲少年的荒唐舉動,越感荒謬。
試問。
就這樣一個老年昏聵的君王,以及數不清不辨是非的臣子。
他們如何能在蒙元那頭餓狼的口中,保全大周?
李太白痛飲一口烈酒,心中越發悲觀。
就在此時。
遙遙山外,終南方向。
忽的傳來一陣悠揚鐘鳴。
“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