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第一步
- 離婚后,沈欣月的心理成長
- 作家OfsCbd
- 2459字
- 2025-08-02 20:56:12
忙碌的時候時間覺得不經過,不知覺兩個月已經過去了。
累的時候,時間過又很慢,很難熬。
身體上的不適,精神上也會感到煎熬。
七月八月是店里的旺季,受疫情影響,持續兩年的生意都很淡,今年才有回復的跡象。
所以經理決定趁著旺季加上線上流量刺激,做一波引流刺激,希望能讓生意扭虧為盈。
受苦受累的就是沈欣月她們這些底層員工,本來一天上班時間就已經滿十個小時了,四月份淡季的時候,每個員工強制休假八天。當時沈欣月還覺得能和孩子多多接觸,滿心里的期盼。
經理這一波操作下來,直接每個員工三天假都排不開,人手嚴重不夠。
兼職和小時工也因為工作時間長,勞動強度大,來了走,走了來。最后直接就斷層招不到,老員工也不斷有提離職的。
三個樓層加上負一樓每天輪流調動,沈欣月看到身邊和她一起的同事個個疲態盡顯。
長期的勞累讓大家的情緒低落,慢慢的,經常會因為一些小事情產生矛盾,整個樓層的氛圍很脆弱。
沈欣月對這種消極的情緒很敏感,漸漸的就和別的同事拉開距離,能不接觸就不接觸,她很清楚自己現在的狀況沒有多余的精力去和別人產生矛盾,處理這些雞毛蒜皮的事情。
沈欣月現在的觀念是保全自己的精力,才能在孩子面前保持自己最好的狀態。
也正是這兩個月的高強度工作,讓沈欣月清楚的意識到自己身體上的缺陷。
是的,三十歲正是打拼的年紀,她的身體卻跟垂垂暮年的老者差不多。
反而看著身邊四十多甚至五十多的大姐們干活精神抖擻,好像再高強度的工作都能堅持下來的體力和毅力,沈欣月陷入了深深的沉思。
值得她反思的還有這些大姐們的職業精神。
沈欣月沒法想象一個人居然可以把一份工作干三十年,期間也只換個一次公司,這得有多敬業或者是多熱愛才能達到這個境界。
沈欣月在敬佩的時候也在想如果一直在同一家公司干三年、五年、十年,那自己會是什么樣子的?沈欣月細細琢磨自己每次做一件事情都不能長久堅持的原因,暫時想不出來就不想了。
剛好主管找她,“欣月,我要去開會,對講機給你,二樓有什么事情你先找部長,她解決不了的等我回來。”
“好的。”沈欣月還記得第一次主管給她對講機的時候,有兩個大姐嘴上說著:“喲,欣月你這年輕人就是不一樣,才來幾天主管就讓你戴對講了,我們都沒戴過。”
只是見過別人戴,一直以為對講機是又笨重又高級的東西,主管說把她的對講機讓沈欣月戴的時候她甚至都不敢答應。
主管年紀雖然和沈欣月差不多,整個人不僅自信大方漂亮,心理上也比沈欣月成熟。
當沈欣月意識到同齡人是可以擔任一定高度的職位時,她意識到自己的心理年齡十分幼稚。
也是在主管的鼓勵下沈欣月才嘗試接受主管的好心提拔。
也是主管手把手教她使用,那一刻她切身體會到,自己沒有接觸過的東西原來并不是自己想象中那樣難學,那樣高規格。
很多時候她把自己看的太低,是怎樣的自卑造就了這具殘缺的靈魂?
就這樣,沈欣月一點一點的嘗試做自己從前沒有嘗試過的事情,接觸那些看上去“高于自己”的各色的人。
在這份工作她看見有錢的沒錢,有地位的沒地位,有素質的沒素質的,還有有經歷的和沒經歷的各色的人,漸漸的她發現:并不是所有的人都是她想象中那樣完美的樣子。
這個真相的發現讓沈欣月從心底里開始改變自己對外界人們的刻板印象,也在不知不覺中,開始克服自己對陌生人和熟悉的人的恐懼感。
可能她自己都沒意識到從這時開始,她已經正式邁入成人的世界。
在沈欣月可以勝任的工作越來越多的時候,七月就悄然離開了,炎熱的八月步入人們的時間長河。
整個八月份發生了很多事情,在現在回首過往,一切都不再重要,那時的艱辛彷佛也跟隨時間消失在了那個季節里。
九月份孩子開學,沈欣月還待業在家。
把孩子送到學校沈欣月就開始聯系葡萄,想著在她那里先接幾個小單子掙個零花錢。
拿著從弟弟那里借來的電腦,她犯了愁。電腦上并沒有她可以用的軟件。
沈欣月把上學時注冊的百度網盤登上,找了好久才找到上學時保存的,下載下來試圖安裝。
直到孩子放學到沒有安裝好,她又問葡萄要了她的安裝包,也不能用,就先去接孩子。
吃過晚飯,把孩子哄睡又接著安裝,裝好已經十點。沈欣月又在電腦上記下日記,才收拾睡。
第二天早上依舊是先把孩子送到學校,她接著下載另一個作圖軟件,最后妥協了,她還是在淘寶上買了個安裝包,客服直接后臺安裝。
這一刻她的感受知有:原來這就是時間就是金錢的感覺!
二三十塊錢可以換她一天的時間,而她用一天的時間掙到的錢多于三十塊錢。這么一算她其實浪費了時間和金錢。
這也讓她知道:自己可以勝任一些低技術含量的工作,也可以有勇氣重新開始接觸和學習一些高技術含量的工作。至于低技術含量和高技術含量怎么區分,就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了。
在自己擅長的區域里努力,確實會讓人逐步積攢一些自信心,這就是來自外界的認可。
真正的成長也需要內在來自自我的肯定,沈欣月偏偏缺乏這一類的訓練。
在外人眼里,她確實可以做很多的事情,因為這是一個正常的成年的都可以做到的事情,比如:結婚,生孩子,上班,做家務,通勤。。。。。。
很多很平常的事情,在大家的眼里,是應該會的事情,其實都是大家長久以來一直接觸,自覺的或不自覺的反復練習的結果。
自然而然地覺得別人也也應該會,其實,職業病也是這么樣的邏輯:這很簡單啊,你這都不會嗎?這么簡單你都不會?這人太傻了吧,怎么能這樣做呢,明明就是錯的嘛。。。。。。
久而久之在自己熟悉的領域里就會有高人一等的感受,看別人好像傻子一樣,看自己就是很厲害。
還有眼會手不會的現象,沈欣月就是看過太多視頻,總以為自己很厲害,好像見識過很多東西,比別人厲害一些,導致每次上手的時候就很吃力。
這種對自己認知的錯位,讓她常常感到苦惱。
人生不止一面,我們每個人要學習的還很多。
沈欣月原以為自己還會像之前一樣,看不懂那些專業的設計課程,在一次一次嘗試學習以后,她發現自己不僅能夠聽懂課程,還可以自己嘗試模仿做出來,這樣一來,她對自己的進步大感驚奇。
她不理解同樣的課程,為什么今年以前自己就一直聽不懂很費力,現在居然看懂了,也能模仿出來了。
大概是人到了一定的年紀某些技能會自動解鎖吧。
這一發現是一件很好的事情,這讓她對自己有了嶄新的認識,也增加了自己內在的認可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