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平衡點
- 大明正德:朕乃有道昏君
- 墨落皇朝
- 2039字
- 2024-09-19 00:06:00
鐘粹宮外,因朱厚照肅清宮禁的命令弄的人心惶惶,有李榮、蕭敬、汪直這三個自成化朝便是大太監的老公公坐鎮,紫禁城人人自危。
這三位老公公,蕭敬、李榮也是真正的祖宗輩,加上汪直這個二十年后依舊心狠手辣的西廠廠公。
對宮內的許多內侍、宦官、太監、宮娥而言,犯錯一次就要付出一生為代價。
也如劉瑾所預料,宮內的太監、宮女各有各的派系,因為肅清的原因,數撥宮女、太監要選擇跟朱厚照這個小皇帝魚死網破。
結果這樣的魚死網破只能以鐘粹宮外的數聲狗吠而結束。
宮中奴婢大逆不道沖擊新君寢宮,攜武器、棍棒、繩索欲謀害大明皇帝,更有甚者帶著火油、柴火欲焚毀鐘粹宮。
鐘粹宮附近的值守房中,李榮因此大怒,汪直冷笑連連,即便是想要替有些人遮掩的蕭敬,也是面沉如水。
宮禁之中放肆如此,原本還牽制著李榮、汪直的蕭敬,不僅撒了手而且親身下了場。
蕭敬這個宮禁中的老祖宗下場之后,紫禁城中往外運輸污穢的車輛不僅多了十倍,而且幾乎是日日夜夜川流不息。
自朱厚照跟閣臣部堂們文華殿議事之后的三日內,坤寧宮中的侍從一下就少了三成。
有些不忿的皇太后張氏想要找小皇帝理論,也被蕭敬、李榮擋在了坤寧宮。
宮內的變故,朱厚照既不想知道也無須知道,即便知道紫禁城中的太監內侍宮女,短短幾天之內就沒了三四成,他也不會說什么。
宮禁深處的宮女、宦官,早就已經成了紫禁城中的一塊毒瘤,皇帝都敢謀算,還有什么是他們不敢干的呢?
除了危險之外,這些人的謀生方式對宮中之人而言也是很危險的。
許多人并不會直接貪污、偷拿宮中的物品,那樣的生存方式太過低端,犯這類錯誤的多半都是些入宮不久的內侍。
真正靠著宮禁吃喝的那些人,就如同被下了詔獄的司設監掌印張瑜一般,會在宮中用度方面上下其手。
宮中的許多用度,可不是花錢買來的,而是大明各地以及藩屬國進貢上來的,進貢而來的東西是好是壞,對地方官員而言涉及到的是官職跟性命。
東西好不好,也僅是宮內相關太監一句話而已。
若如此也就罷了,各地方官養著宮內的太監宮女,皇帝也說不出什么的。
但各地進貢物品到了太監手中,再跟宮外換一下以次充好,或是各監、各庫的太監們,將宮內的好東西孝敬給自家的干爹、祖宗以及各種長輩。
皇帝吃垃圾,奴婢吃貢品,就是現如今宮禁之中的現狀。
似李榮、蕭敬,乃至于在南京凈軍養馬的汪直,待遇都要好過宮禁之中的皇帝后妃,這事兒就沒處說理了。
這也是歷朝外臣一說讓宮中節用度,皇帝太監都急眼的原因。
有了李榮、蕭敬這類嘴刁眼也刁,而且是從宮禁底層一步步爬上來的老公公坐鎮,紫禁城中的許多齷齪事也就無所遁形了。
而蕭敬想遮掩的就是這類齷齪,結果下面的奴婢們實在是不長臉,竟然想闖宮殺駕、火焚宮禁。
這是要把他蕭敬跟李榮往死里逼,下面的徒子徒孫墮落成了這個樣子,未免百年之后被清算,輔一下場的蕭敬,可比李榮、汪直狠多了。
一日間,累死往宮外運尸的騾馬十余匹,宮禁之中宦官、宮女直接少了兩成,就是蕭敬這位宮禁老妖怪的本事。
宮外,因劉大夏、熊繡這倆湖廣南官的中流砥柱,被法司直接拿問下獄,京師官場之前沸沸揚揚的倒馬,也變成了倒李。
吏部天官馬文升倒不動,京師眾官已經有了十幾年的經驗。
如今兵部大司馬劉大夏倒臺,兵部侍郎熊繡跟著倒霉,京師官場中的地域派系,便將矛頭對準了內閣次輔李東陽。
一旦湖廣的李東陽也倒了,下一個就是工部侍郎何天衢,何天衢若再倒,那就是京中的其他湖廣籍官員。
倒了一個劉大夏,可以空出一個內閣次輔,一個兵部堂官,至少兩個六部侍郎,若湖廣官一去,京中能騰出的位置至少上百。
偌大利益在前,即便是內閣首輔劉健、閣臣謝遷,吏部天官、大冢宰馬文升三人協力,也壓不住已經沸騰的京師官場。
南官之中也不止有湖廣一派,甚至于湖廣派系之內,還有其他小的派系。
朱厚照以錦衣衛詔獄,李進九族為威脅,提前無法預知京中百官會大肆倒湖廣的首輔劉健,只點了一下頭,結果就引發了京師官場的大地震。
劉健宅中,吏部天官馬文升,狀元閣臣謝遷對坐飲茶,劉閣老對著戶部尚書韓文吹胡子瞪眼睛。
此次京中倒湖廣的發起人,就是面前的老西兒韓文韓質庵,韓文派系欲推閻仲宇掌兵部,兩浙有人推王華、謝遷,此外梁儲、許進等人也各有擁躉。
京師官場已經亂了,劉健質問韓質庵也不過是馬后炮而已。
“韓質庵,攪渾水不是這么攪的,你該學學陛下做派,為大行皇帝守孝三年為期,以巡撫都御史的人頭拿下一個大司馬劉大夏,這朝局也就亂了。
不管是閻仲宇再掌兵部,還是許進入兵部,都改不了陛下九邊禁商的決策。
你韓質庵想一想,陛下說了抓著游商殺掉可做軍功,九邊那些個悍卒,敢不敢入晉商家中殺人?
陛下不說話,九邊禁商就是三年期……”
聽到吏部天官馬文升的點撥,劉健也不吹胡子瞪眼了,韓文韓質庵也不是啞巴了。
“負公,若真是如此,西北商事可就毀了!”
“毀便毀了,平時也不見他們多繳一文的商稅。
韓質庵,你回去好好想想,陛下看的是九邊晉商,還是江南士紳……”
馬文升的點撥,就是要把新君變作朝局的平衡點,新君既有明君之相,已經打算死在任上的馬負圖,沒道理不扶持一下的。
算上宮禁中的肅清,朱厚照隱隱已經成為整個大明的平衡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