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雀》這篇課文,緩緩展開了一個既溫馨又富含教育意義的故事畫卷。故事的核心,在于列寧以他的智慧與溫柔,巧妙地引導一個男孩認識到了自己的錯誤,并鼓勵他采取了正確的行動。在第一課時的教學中,我們首先帶領學生跨越了生字詞的障礙,確保每位同學都能流暢地閱讀這篇課文。隨后,我們深入探討了文中的角色構成——除了那幾只活潑可愛的灰雀,還有列寧,以及那個與灰雀命運緊密相連的男孩。他們之間的關系,如同一條隱形的線,牽引著整個故事的發展。
在理清課文的基本框架后,我們的課堂聚焦于課文的第一段,也就是開篇的第一自然段。我邀請了班上的一位同學朗讀這段文字,那清脆的聲音在教室里回蕩,仿佛也將我們帶入了那個充滿生機的公園。朗讀結束后,我引導同學們思考:列寧對灰雀的喜愛,具體體現在哪些方面?
睿睿迫不及待地舉起了手,她的眼神中閃爍著對自然的熱愛?!傲袑幭矚g鳥,所以他觀察得非常仔細?!彼f道,接著指出列寧注意到了灰雀胸脯上顏色的差異,有的粉嫩如霞,有的深紅似酒,這些色彩如同調色盤上的點睛之筆,讓人心生歡喜。我微笑著點頭,肯定了睿睿的觀察力,并繼續啟發大家:“那么,列寧還看到了什么呢?”
教室里陷入了一片短暫的沉默,但很快,我通過提問的方式,引導學生們發現了灰雀在樹枝間跳躍的靈動之美,那是動作之美,是生命力的直接體現。隨后,我又引導他們聆聽文中提到的“婉轉地歌唱”,那是大自然的天籟之音,是聲音之美,讓人心曠神怡。
“沒錯,灰雀的顏色美、動作美、聲音美,共同構成了它們獨特的魅力,深深地吸引了列寧。”我總結道,并進一步提問:“那么,除了這些,還有哪里能體現出列寧對灰雀的喜愛呢?”仁仁細心地捕捉到了第一自然段末尾的幾個關鍵詞:“每次、都要、經?!保@些詞語無不透露出列寧對灰雀的深深眷戀和頻繁的關注。
當我問及為何第一自然段要如此詳盡地描繪列寧對灰雀的喜愛時,奚奚的回答雖然略顯稚嫩,卻也透露出她的思考:“如果不寫列寧喜歡小鳥,那故事就進行不下去了?!蔽倚χ貞?,理解了奚奚想要表達的意思,但也指出了她答案的不足:“奚奚的思路是對的,但更關鍵的是,這一段的描寫為后文列寧發現灰雀失蹤后的擔憂和尋找埋下了伏筆,也為后來與男孩的對話做了鋪墊,讓整個故事更加連貫,情感更加豐富?!?
通過這樣的分析,學生們不僅理解了列寧對灰雀的喜愛之情,也明白了作者在寫作時巧妙運用細節描寫來推動情節發展的重要性。第一自然段的細膩描繪,不僅展現了列寧對自然的熱愛,更為后續情節的發展鋪設了一條自然而然的道路,使得整個故事既合情合理,又引人入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