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坐骨神經痛
方一 三痹湯
出處:宋代陳自明《婦人大全良方》。
組成:黨參20g,黃芪30g,當歸20g,熟地20g,川芎10g,白芍15g,肉桂6g,細辛6g,獨活10g,防風10g,秦艽10g,杜仲10g,牛膝10g,茯苓15g,續斷10g,甘草5g,生姜3g,大棗2枚。
用法:水煎服,日1劑,分3次服。
治法:益肝腎,補氣血,除痹痛。
證象:肝腎不足,氣血凝滯,經絡不和,手足拘攣,風痹,寒痹,濕痹,下肢股脛疼痛,麻木,畏寒,舌淡苔白,脈細弱。
評介:本方為古代經典方劑,主治風痹、寒痹、濕痹所致諸證,故名“三痹湯”?,F代多用于治療坐骨神經痛,及風濕性關節炎等療效顯著,臨床遇到上述證象患者,可以選用。
方二 獨活寄生湯
出處:唐代孫思邈《備急千金要方》。
組成:獨活10g,桑寄生15g,秦艽10g,防風10g,當歸15g,白芍10g,熟地黃15g,川芎8g,黨參15g,茯苓15g,杜仲10g,牛膝10g,肉桂2g,細辛4g,甘草6g。
用法:水煎服,日1劑,分2次服。
治法:祛風濕,止痹痛,益肝腎,補氣血。
證象:肝腎兩虧,氣血不足,風寒濕痹,肢節冷痛,屈伸不利,腿痛麻木,喜溫畏寒,舌淡苔薄,脈沉細。
評介:本方為古代著名方劑,是治療風寒濕三氣雜至的久痹頑痹常用方,用于腰膝冷痛,腿足無力的坐骨神經痛、風濕性關節炎等病癥效果明顯。
方三 小活絡丹
出處:宋代陳師文等《太平惠民和劑局方》。
組成:制川烏、制草烏、制南星、地龍各180g,乳香、沒藥各65g。
用法:有中成藥,藥店有售,按說明書服用。
治法:溫經通絡,搜風除濕,祛痰散瘀。
證象:氣滯血瘀,風寒濕痹,腿臂疼痛麻木,疼痛游走不定,關節屈伸不利,日久不愈,遇冷加重;亦治中風后遺癥,經絡中有濕痰死血,腿臂經常作痛者。
評介:本方為古代著名方劑,原名活絡丹,為了與大活絡丹相區別,稱本方為小活絡丹。兩丹功用相仿,身體壯實者可用小活絡丹;邪實正虛、體弱者宜用大活絡丹。